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6844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8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docx

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酸和碱

2020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

酸和碱

考点一:

常见的酸和碱

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成红色

D.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时,瓶口产生白烟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pH

B.推广加碘盐是为了预防胃酸过多

C.钢铁在干燥的环境中比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

D.玻璃钢、光导纤维和合成纤维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3.下列验证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4.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至过量,下列图像合理的是(  )

A.

B.

C.

D.

5.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不可用的试剂是(  )

A.稀盐酸

B.酚酞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

6.下图是初中化学中有关甲、乙、丙、丁四种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乙均为化合物,则丙不可能为单质

B.若甲为碱,则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若该反应是氧化反应,则甲或乙一定为氧气

D.若丁为水,则甲、乙至少有一种物质为酸或碱

7.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浓盐酸

D.食盐

8.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pH=1的无色溶液A,将气球中的固体B倒入溶液A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且气球胀大,B不可能是(  )

A.锌

B.碳酸钠

C.碳酸氢钠

D.硫酸钠

9.物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

固体NaOH具有以下性质:

①白色片状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热;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⑤

10.已知某碱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一定时,该碱溶液的浓度越大,其碱性越强。

(1)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升高(溶质不变),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降低,在下列试剂中,哪些可选择加入?

________

A.CO2B.CaCO3

C.Fe(OH)3D.CuSO4

11.2004年2月中旬,福州市茶亭街东西河下游七公里长的内河,河面上漂浮着大量死鱼。

小亮闻讯后,取回水样与同学们一起探究。

(1)观察水质的能见度,然后过滤。

过滤时不需要用到以下仪器中的________(用序号表示);

A.漏斗B.烧杯

C.玻璃棒D.铁架台

E.酒精灯

(2)取过滤后的水样,用两种方法检验该水样是否呈酸性,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

________。

请任选一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3)面对内河严重污染,有人建议:

①对排入内河的污水预先进行处理;②将闽江水引入,把内河的污水及污泥冲走,使死水变活;③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酶技术治理内河。

以上建议中你不同意的是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

镁;猜想二:

氯化镁;猜想三:

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考点二:

酸碱度

1.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监测一次降雨过程中雨水的pH。

取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得数据如下:

小组同学对数据的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

A.本次降雨通常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B.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本次降雨对大理石建筑有腐蚀作用

D.当时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可能超标

2.某同学用pH试纸测得以下液体的pH,实验过程中pH试纸变成蓝色的是(  )

A.雨水pH=6

B.食醋pH=3

C.肥皂水pH=10

D.食盐水pH=7

3.将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pH可能是(  )

A.6

B.8

C.11

D.14

考点三:

中和反应

1.某实验室废水含有较多的盐酸,排放前应加入某种试剂将废水调至中性,下列试剂中最合适的是(  )

A.AgNO3溶液

B.NaOH溶液

C.稀醋酸

D.KNO3溶液

2.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②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3.以下列举的事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B.可用烧碱治疗胃酸过多

C.用甲醛水溶液泡制水产品并出售

D.可在积雪的道路上撒盐以促进冰雪融化

4.最近,在我市高青县发生一起夜间汽车倾倒浓盐酸事件,使附近小麦“早熟”,蔬菜枯萎,出动了公安、消防等多部门对这次事件进行调查处理,消防队员利用熟石灰来处理倾倒的浓盐酸。

(1)使附近小麦“早熟”,蔬菜枯萎的原因是浓盐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盐酸与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如果盐酸过多引起人的不适,请你写出一个治疗胃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性。

[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

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以下方案:

方案一:

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

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6.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现象:

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____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

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100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资料:

FeCl3+3NaOH===Fe(OH)3↓+3NaCl)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0中考复习化学章节强化训练——专题二:

酸和碱参考答案

考点一:

常见的酸和碱

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成红色

D.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时,瓶口产生白烟

【答案】C

【解析】A项,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没有雾,错误;B项,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错误;C项,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成红色,正确;D项,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时,瓶口产生白雾,错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pH

B.推广加碘盐是为了预防胃酸过多

C.钢铁在干燥的环境中比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

D.玻璃钢、光导纤维和合成纤维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答案】A

【解析】A项,熟石灰是碱性物质,可改良酸性土壤,改变土壤的pH,正确;B项,碘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错误;C项,钢铁生锈的条件是氧气和水并存,因此在潮湿的环境更容易生锈,错误;D项,玻璃钢是复合材料,光导纤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

3.下列验证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

【答案】D

【解析】A项,实验通过两者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O2被吸收),说明CO2能与烧碱溶液反应;B项,实验控制可燃物温度相同、可燃物与空气接触相同,乒乓球片更易燃烧,说明其着火点比纸片低,正确;C项,实验中,互不接触的两种试剂在玻璃管中出现反应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D项,用有气体产生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想得出“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的结论,反应需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4.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至过量,下列图像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项,由于是稀硫酸变成了硫酸锌溶液,溶液由酸性变成中性,错误;B项,由于是每向溶液中加入65份质量的锌粒只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扩散出来,所以,溶液的质量增加,由于硫酸本来就有质量,所以开始的质量不是零,错误;C项,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氢气会越来越多直至不再增加,正确;D项,硫酸锌的质量不会一直增加,而应该出现一段水平的,错误。

5.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不可用的试剂是(  )

A.稀盐酸

B.酚酞溶液

C.氯化钡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

【答案】B

【解析】A项,稀盐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发生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B项,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C项,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D项,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现象,可以鉴别。

6.下图是初中化学中有关甲、乙、丙、丁四种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乙均为化合物,则丙不可能为单质

B.若甲为碱,则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若该反应是氧化反应,则甲或乙一定为氧气

D.若丁为水,则甲、乙至少有一种物质为酸或碱

【答案】B

【解析】A项,若甲、乙均为化合物,则丙可能为单质,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就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物中存在单质的情况,错误;B项,能够跟碱反应的物质很多,并不局限于中和反应,如碱与盐的反应、碱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正确;C项,氧化反应是广义上的,并不一定有氧气的参与,例如碳和氧化铜的反应中碳就发生了氧化反应,而没有氧气的参与,错误;D项,能够生成水的反应,不一定有酸或碱的参与,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等,错误。

故选B。

7.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浓盐酸

D.食盐

【答案】B

【解析】A项,浓硫酸吸水质量增加,不变质;B项,氢氧化钠能吸水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C项,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质量减轻;D项,食盐质量不变。

8.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pH=1的无色溶液A,将气球中的固体B倒入溶液A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且气球胀大,B不可能是(  )

A.锌

B.碳酸钠

C.碳酸氢钠

D.硫酸钠

【答案】D

【解析】A项,锌与酸可反应生成氢气,可使气球胀大,错误;B项,碳酸钠与酸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使气球胀大,错误;C项,碳酸氢钠与酸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使气球胀大,错误;D项,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原理,硫酸钠与酸不可能反应生成气体,故气球不会胀大,正确。

9.物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

固体NaOH具有以下性质:

①白色片状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热;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⑤

【答案】D

【解析】氢氧化钠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故答案选择D。

10.已知某碱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一定时,该碱溶液的浓度越大,其碱性越强。

(1)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升高(溶质不变),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降低,在下列试剂中,哪些可选择加入?

________

A.CO2B.CaCO3

C.Fe(OH)3D.CuSO4

【答案】

(1)升高溶液温度并加入该碱溶质 

(2)AD

【解析】

(1)碱溶液的浓度越大,其碱性越强,所以只要能再溶解一部分碱时,碱性就强了,pH值也大了,因为碱溶液已经饱和,所以先升高温度变为不饱和溶液,再加入碱溶质即可;

(2)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降低,可以你加入一种试剂与碱发生反应,减少碱溶质即可,二氧化碳、硫酸铜都能与碱溶液反应。

11.2004年2月中旬,福州市茶亭街东西河下游七公里长的内河,河面上漂浮着大量死鱼。

小亮闻讯后,取回水样与同学们一起探究。

(1)观察水质的能见度,然后过滤。

过滤时不需要用到以下仪器中的________(用序号表示);

A.漏斗B.烧杯

C.玻璃棒D.铁架台

E.酒精灯

(2)取过滤后的水样,用两种方法检验该水样是否呈酸性,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

________。

请任选一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3)面对内河严重污染,有人建议:

①对排入内河的污水预先进行处理;②将闽江水引入,把内河的污水及污泥冲走,使死水变活;③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酶技术治理内河。

以上建议中你不同意的是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E

(2)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3)② 会产生二次污染

【解析】

(1)过滤操作需要使用漏斗、玻璃棒、铁架台、烧杯;

(2)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可以用酸碱指示剂也可以用pH试纸测试;

(3)污水应进行处理而不是冲走,应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12.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

镁;猜想二:

氯化镁;猜想三:

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答案】气泡 Mg+H2SO4===MgSO4+H2↑

[得出结论]镁条长度

[做出猜想]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2]没有气泡产生 消失 不消失 Ag+

【解析】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H2SO4===MgSO4+H2↑。

[做出猜想]由小林同学的实验,镁条长度越长,产生白色沉淀越多,则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镁条长度有关。

由题意,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即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猜想三为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2]A项,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由实验结论,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则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消失。

B项,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g,易溶于水,由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则加入足量水,白色沉淀不消失。

C项,加入适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白色沉淀能与酸反应;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出现大量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次沉淀应为氯化银沉淀,则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

Mg2+、Ag+。

考点二:

酸碱度

1.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监测一次降雨过程中雨水的pH。

取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得数据如下:

小组同学对数据的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

A.本次降雨通常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B.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本次降雨对大理石建筑有腐蚀作用

D.当时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可能超标

【答案】B

【解析】在测定期间雨水的pH逐渐减小,酸性逐渐增强,有可能是二氧化氮或者二氧化硫造成的,酸雨会影响作物生长也会腐蚀大理石建筑。

2.某同学用pH试纸测得以下液体的pH,实验过程中pH试纸变成蓝色的是(  )

A.雨水pH=6

B.食醋pH=3

C.肥皂水pH=10

D.食盐水pH=7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pH试纸变色与酸碱性的关系。

pH试纸变为蓝色,说明溶液显碱性,pH应大于7。

3.将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pH可能是(  )

A.6

B.8

C.11

D.14

【答案】B

【解析】pH=10的溶液为碱性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随加水量而减弱,pH也就随之减小.溶液逐渐接近中性,但溶液始终为碱性溶液,即溶液的pH无限接近7但永远不能到达7,故加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pH值应大于7小于10才有可能。

考点三:

中和反应

1.某实验室废水含有较多的盐酸,排放前应加入某种试剂将废水调至中性,下列试剂中最合适的是(  )

A.AgNO3溶液

B.NaOH溶液

C.稀醋酸

D.KNO3溶液

【答案】B

【解析】酸和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废水含有较多的盐酸,排放前可加入碱将废水调至中性,氢氧化钠属于碱。

2.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②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①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

例如,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它是盐;②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两种元素,例如碳酸中含有氧元素,但它不是氧化物;③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例如,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所以类推结果错误的为①②③。

3.以下列举的事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铵态氮肥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