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7095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6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最新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三明市人民政府

2009年12月

前言1

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和形势2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2

第二节土地利用成效及存在问题7

第三节机遇和挑战10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原则13

第一节指导思想13

第二节规划原则14

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和任务15

第一节城市发展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15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16

第三节土地利用目标17

第四节土地利用的主要任务20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21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1

第二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23

第五章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24

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24

第二节土地利用政策分区28

第六章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31

第一节严格控制耕地数量减少31

第二节不断提高耕地质量32

第三节科学调整划定基本农田32

第四节优化农用地内部结构34

第七章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34

第一节合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4

第二节着力强化中心城市功能35

第三节适度整合园区资源,提升工业用地效率36

第四节有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供给38

第五节稳步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41

第八章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挖掘耕地后备资源42

第一节土地整理42

第二节土地开发44

第三节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44

第九章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47

第一节重点保障基础生态用地47

第二节加强国土资源综合整治47

第三节推行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48

第十章县(市、区)土地利用49

第一节县(市、区)土地利用原则49

第二节县(市、区)主要规划指标分解50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的措施50

第一节加强规划宣传,强化规划的法律地位50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行政保障措施51

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经济保障措施52

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措施52

第五节健全土地管理机制切实贯彻国家土地政策53

附表1:

各县(市、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规划指标55

附表2:

各县(市、区)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公顷)55

附表3:

各县(市、区)建设用地规划指标(亩)56

附表4:

各县(市、区)新增建设用地、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指标56

附表5:

各县(市、区)补充耕地和建设用地整理规划指标57

附表6:

各县(市、区)园地规划指标57

附表7:

各县(市、区)林地规划指标58

附表8:

2005年三明市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现状表59

前言

为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福建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和《三明市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三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三明市土地利用战略,明确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规划》担负着落实省级规划方针政策和指导县级规划落实的重要任务,兼有宏观调控与微观实施的双重功能,具有政策性、结构性和空间性的特点,是统筹三明市域土地利用的指导性文件,是实施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必要环节,是编制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以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规划范围为整个三明市行政辖区范围内全部土地,面积22929平方公里。

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和形势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

一、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三明市土地总面积2292878.7公顷。

其中,农用地面积216547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94.4%;建设用地面积5495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4%;未利用地面积7244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2%(表1)。

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现状见附表8。

(一)农用地

全市农用地面积216547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94.4%。

1、耕地

全市耕地面积188725.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8.2%。

在耕地中,水田面积177624.9公顷、水浇地面积1136.6公顷、旱地面积9964.0公顷,分别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94.1%、0.6%、5.3%。

从各区县看,耕地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超过10%的县有宁化、尤溪、大田等县,耕地面积分别为32478.9公顷、26837.4公顷、20117.7公顷和,分别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17.2%、14.2%、10.7%。

耕地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在10-8%之间的县市有永安、沙县和建宁等县市,耕地面积为18685.1公顷、15979.6公顷和15130.5公顷,分别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9.9%、8.5%和8.0%。

将乐、清流、明溪、泰宁、三元和梅列等县区耕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比重低于8.0%,耕地面积分别为14018.8公顷、13287.0公顷、12858.6公顷、11922.2公顷、5325.8公顷和2083.9公顷,分别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4%、7.0%、6.8%、6.3%、2.8%、1.1%。

2、园地

全市园地面积4747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1%。

园地主要分布在永安、尤溪、沙县和建宁等县市,园地面积分别为6810.8公顷、6809.3公顷、6162.8公顷和5023.8公顷,分别占全市园地总面积的14.3%、14.3%、11.2%和10.6%。

3、林地

全市林地面积1866458.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81.4%。

其中有林地面积1666273.0公顷、灌木林地面积9834.1公顷、其他林地面积190351.3公顷,分别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89.3%、0.5%和10.2%。

林地主要分布在尤溪、永安、将乐和宁化等县市,林地面积分别为279918.5公顷、245490.2公顷、192852.3公顷和176670.1公顷,分别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15.0%、13.2%、10.3%和9.5%。

4、草地

全市草地面积142.7公顷。

其中天然草地面积37.3公顷、人工草地105.4公顷,分别占全市草地总面积的26.1%和73.9%。

草地主要分布在大田、清流和沙县,草地面积分别为64.1公顷、41.3公顷和37.3公顷,分别占全市草地总面积的44.9%、28.9%和26.2%。

5、其他农用地

全市其他农用地面积62677.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7%。

其中设施农用地10.9公顷、农村道路5667.4公顷、坑塘水面2074.5公顷、农田水利用地7631.8公顷、田坎47092.7公顷,分别占全市其他农用地总面积的0.02%、9.0%、3.6%、12.2%和75.1%。

其他农用地以田坎为主。

田坎主要集中分布在尤溪和大田。

平均田坎系数(田坎总面积/耕地总面积)大说明耕地坡度大,田坎所占的比重高。

平均田坎系数大于0.30的县有尤溪和大田等县,平均田坎系数分别为0.40和0.32。

平均田坎系数在0.30-0.25的县区有梅列、三元、明溪和泰宁等区县,平均田坎系数分别为0.28、0.26、0.25和0.25。

平均田坎系数在0.25-0.20的县市有将乐、建宁、沙县和永安等市县,平均田坎系数分别为0.22、0.22、0.22和0.21。

平均田坎系数小于0.2的县有宁化和清流等县,平均田坎系数分别为0.19和0.14。

(二)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面积5495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4%。

1、城乡建设用地

全市城乡建设用地35436.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64.5%。

其中城市用地面积2103.7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5.9%;建制镇用地4041.8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11.4%;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23101.0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65.2%;独立建设用地6189.7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17.5%。

城乡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沙县、梅列、三元、永安一线,以及东南部的大田和宁化。

城乡建设用地占区域土地面积比重比较高的县市区分别是梅列、三元、沙县、宁化、永安和大田,城乡建设用地占区域土地面积的比重分别4.1%、2.4%、2.2%、1.9%、1.8%和1.8%。

2、交通水利用地

全市交通水利用地面积18052.3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32.9%。

其中铁路用地275.9公顷、公路用地9870.7公顷、机场用地93.4公顷、港口码头用地2.3公顷、水库水面7643.6公顷、水工建筑用地166.3公顷,分别占交通水利用地总面积的1.5%、54.7%、0.5%、0.01%、42.3%和0.9%。

交通用地主要集中在沙县、梅列、泰宁和尤溪。

交通用地密度(交通用地/土地总面积)分别为1.02%、0.91%、0.57%和0.53%。

水利用地主要分布在泰宁、永安和尤溪,水利用地占土地面积比重分别为1.39%、0.52%和0.44%。

3、其他建设用地

全市其他建设用地1464.2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7%。

其他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沙县、永安、将乐和梅列,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分别为517.6公顷、501.4公顷、137.0公顷和88.5公顷,分别占全市其他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5.3%、34.2%、9.4%和6.0%。

(三)未利用地

全市未利用地面积7244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3.2%。

其中水域19233.4公顷、滩涂沼泽4568.7公顷、自然保留地48644.3公顷,分别占全市未利用地总面积的26.5%、6.3%、67.1%。

全市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宁化、尤溪、永安和大田,未利用地面积分别为10719.9公顷、8773.9公顷、8689.9公顷和8686.4公顷分别占全市未利用地总面积的14.8%、12.1%、12.0%和12.0%。

表1三明市土地利用现状表(2005年)

土地类型

面积(公顷)

面积(亩)

比重(%)

农用地

小计

2165479.6

32482193.7

94.4

耕地

188725.5

2830883.2

8.2

园地

47475.6

712134.0

2.1

林地

1866458.4

27996876.1

81.4

草地

142.7

2140.0

0.0

其他农用地

62677.4

940160.4

2.7

建设用地

小计

54952.7

824290.4

2.4

城乡建设用地

小计

35436.1

531542.0

1.5

城市用地

2103.7

31555.5

0.1

建制镇用地

4041.8

60626.5

0.2

农村居民点

23101.0

346514.6

1.0

独立建设用地

6189.7

92845.4

0.3

交通水利用地

18052.3

270784.7

0.8

其他建设用地

1464.2

21963.7

0.1

未利用地

72446.4

1086696.6

3.2

土地总面积

2292878.7

34393180.7

100.0

二、土地资源特点

1、地貌类型多样,山多平地少

三明位于闽西北山区,境内多山,地貌类型丰富多样,以丘陵山地为主。

全市土地总面积2292878.7公顷,其中地形坡度在0-8°土地面积697813.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4%;8-15°土地面积46539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3%;15-25°土地面积81631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6%;大于25°土地面积31336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13.7%。

占全市土地总面积69.6%的土地的地形坡度都大于8°,山多平地少。

多山的地貌类型既增加城市土地开发的成本,也对农业土地开发带来影响。

2、农用地多,但耕地比重低

全市农用地面积216547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4.4%。

农用地占土地面积的比重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6.8%。

但农用地以林地为主,全市林地面积1866458.4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86.2%。

而全市耕地面积188725.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8.2%,耕地占土地面积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0.9%。

全市人均耕地面积0.07公顷,虽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耕地0.038公顷,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09公顷,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7.7%。

3、城乡建设用地沿河谷分布,建设用地空间紧张

受地形条件的影响,三明市城乡建设用地大多沿河谷呈串珠状分布,是典型的“河谷型”城市,城市发展具有“河谷型”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

即:

(1)地形对城乡用地发展格局的强烈限制导致城乡随地形而布局;

(2)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必成为群组形态,目前具有明显的组团特征,多中心结构是城市用地空间发展的趋势和方向;(3)城乡用地布局独特,层次明显,立体感强。

(4)山多平地少,建设用地空间紧张。

第二节土地利用成效及存在问题

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以来,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各类用地需求快速增长,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加大。

三明市通过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的控制和引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等一系列的措施,妥善处理土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土地利用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土地利用成效

1、建立健全各项用地制度,规范了用地审批程序

建立健全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为主要依据的用地审批新制度,包括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规划调整听证制度、年度用地计划制度、项目用地会审制度、建设项目用地报备制度。

改变了传统的用地观念,增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先导的用地意识。

2、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的保护

三明市1996年耕地面积为191200公顷,2005年耕地面积为188700公顷,已基本实现上轮规划保护目标,在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耕地面积保持稳定,全面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上轮规划2010年基本农田163300公顷,2005年基本农田163900公顷,基本农田得到严格保护。

3、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日趋成熟,基础设施用地得到保障,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商业、居住以及工业等经营性用地的取得纳入招拍挂公开出让轨道,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领域不断扩大,市场功能不断完善。

福银高速、三泉高速、街面电站等重点工程项目用地和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得到保障。

中心城市和各县城镇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功能不断完善,建设用地地均二、三产业总产值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年建设用地地均二、三产业总产值为36.3万元/公顷,2005年提高到了53.7万元/公顷,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4、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稳步推进,有效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建立完善了建设占用耕地补充责任、资金保障和规范化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机制,大力推进以土地整理为重点的补充耕地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开发复垦,及时补充耕地,全面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1997-2005年,全市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645公顷。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用地矛盾突出,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河谷盆地是三明市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也是三明市优质耕地分布的区域。

人类对土地的开发总是先发生在开发条件好的地区,在空间上表现为城市、城镇、村庄沿河谷盆地呈串珠状分布。

优质耕地和城乡居民点分布位于同一地形部位,用地矛盾异常突出。

三明位于闽江源头,武夷山东坡与戴云山西坡之间,山地比重大,坡度大于15度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接近50%,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

山多平地少,耕地资源总量少,后备资源严重不足。

2、中心城市规模弱小,缺乏区域带动作用

2005年中心城市城镇人口占全市城镇人口的比重仅为24%,中心城市城镇工矿用地占全市城镇工矿用地的比重仅为17%。

三明中心城市的城市首位度是1.23,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偏低,直接影响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作用。

中心城市规模弱小,缺乏区域带动作用。

3、交通系统有待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用地比重低

三明市交通系统已经形成了以鹰厦铁路、福银高速公路、三泉高速公路以及国省道为骨架运输网络系统。

但交通以单一的陆路交通为主,但缺乏快速便捷的空中交通、运费低廉大进大出的水运系统以及管道运输系统,基础设施不足仍然是经济发展重要制约因素。

2005年三明市交通用地面积10242.5公顷,交通用地占土地面积的比重仅为0.45%,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0.54%。

三明交通基础设施落后,道路等级偏低,交通基础设施用地比重低。

4、城镇用地集约紧张,农村居民点用地分散低效。

城镇用地高度集约,用地紧张。

三明市区人均城镇用地78.8平方米/人、尤溪人均城镇用地85.5平方米/人。

2005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23100公顷,全市平均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147平方米/人。

农村居民点图斑数80985个,人口157万。

平均每个农村居民点面积0.3公顷(约5亩),平均每个居民点住20个人(5-7户),农村居民点用地十分分散。

而与城镇用地集约紧张相比,农村居民点用地分散低效。

第三节机遇和挑战

未来15年是三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

这一时期三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跨过2000美元,预计2010年将向3000美元迈进,2020年将超过5000美元。

这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也是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突出的时期。

综合分析国内外环境和三明市的发展条件,未来15年三明市将同时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困难和挑战

1、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形势更加严峻

未来15年是三明市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土地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压力增大,具体表现在:

一是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和交通出行的愿望和需求增加,二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副食品和生态环境的用地需求不断增加。

这些需求的增加都需要增加土地,特别是耕地的供给,使得原本非常紧张的耕地资源保护形势更加严峻。

2、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三明市经济总量、效益和增长速度仍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工业化进程不够快,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增长方式相对粗放,对资源的依赖性强,这一系列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在土地上的投影则表现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土地利用结构有待优化。

另外,在未来15年,随着覆盖全省和全市的高速公路网和高速铁路网的兴建和完善,重大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以及新农村的建设,各项非农建设用地需求刚性增长,建设用地供给压力日益加大。

3、耕地补充任务重,补充耕地规划目标实现难度大

规划期内省级规划下达三明市建设占用耕地指标5027公顷,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2000公顷,补充耕地任务是建设占用耕地指标2.4倍,耕地补充的任务量远超过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

耕地补充任务重,补充耕地规划目标实现难度大。

二、发展机遇

1、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为土地科学管理指明了方向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全社会保护资源意识进一步提高,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逐步成为农村土地流转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有利于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各行各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城乡和区域土地利用的协调,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

2、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技术进步为三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

随着台湾海峡局势趋于平稳及两岸三通,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步伐加快,福建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有利于三明市在融入全省发展大局中争取更大作为,促进贸易增长和技术不断进步;加快三明发展的整体思路不断完善并已经在实践中取得积极成效,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将使三明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土地利用效益的将进一步提高。

3、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为三明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优化提供了思路

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三明市对全市空间发展进行科学的思考,本着优化城乡布局,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考虑,提出了“强化主轴、壮大两翼、块状推进、连片发展”的城市发展格局,突破行政区划局限,整合区内资源,密切区域合作,合理布局产业,理顺利益关系,实现相互促进、联动发展。

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思路的提出,为全市用地布局指明了发展方向,通过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具体落实,将为全市迎接机遇和挑战打下坚实基础,对推动全市新型城市化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4、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为规范土地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土地使用制度的不断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土地监管机制不断强化,社会各界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认识的不断增强,为规范社会各界土地利用行为提供了条件,农村土地流转同时也为规范土地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原则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根本方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则,遵循“五个统筹”要求,全面落实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土地供应总量宏观调控体系,协调土地资源利用在各区域、部门之间的关系,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对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依据三明市在福建省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和本市的实际状况,正确处理新时期各项事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关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相统一、坚持开发利用与节约集约用地并举、坚持资源开发与整治保护相协调,大力提倡生态文明,统筹协调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近远期之间的各业用地需求,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以促进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海峡西岸建设成为两个“先行区”的发展要求。

第二节规划原则

本规划编制和实施遵循以下原则:

1、严格保护耕地原则

从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发,严格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努力提高耕地质量。

2、节约集约用地原则

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目标,立足三明市情,着眼未来,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各项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严格控制用地标准,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实现各业各类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3、统筹土地利用原则

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农村土地流转立足于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统筹城乡用地和区域土地利用,协调各业各类用地矛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协调生态建设原则

按照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统筹生活、生态和生产用地,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5、加强土地调控原则

按照利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调控建设用地总量,充分发挥和加大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土地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国家各项宏观调控任务的落实。

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和任务

第一节城市发展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一、发展定位

1、海峡西岸“经济发展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高地、生态旅游胜地”的“四地”;

2、连接沿海、辐射内陆、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