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7212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6.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七.docx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七.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七.docx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七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中考语文模拟卷(十七)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基础题(共8题;共45分)

1.(2分)(2019九下·南昌模拟)下列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瘦削(xiāo)  妖娆  自惭形秽(huì)   断章取意    

B.驾驭(yù)   濡养   间不容发(jiān)  血雨腥风    

C.渲染(xuān) 诡谲   如火如荼(tú)   不屑置辨    

D.筵席(yàn)  寂廖   味同嚼蜡(jiáo)  铜墙铁壁    

2.(2分)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穿流不息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B.一帆风顺  世外桃源  盛气凌人    

C.格物致知  直接了当  相提并论    

D.销声匿迹  不屑置辨  脍炙人口    

3.(2分)(2017·重庆)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长江三峡风景如画,在纵横交错的丘壑之间,生长着许多珍稀植物。

B.晶莹的露珠还在荷叶上翩然起舞,袅娜的炊烟已飘在村庄的上空。

C.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他们绝不是那些只知道怀古伤今的人可以比得上的。

D.这兄弟俩虽然是双胞胎,出生时间只相差几分钟,但长相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4.(2分)(2018八下·沭阳月考)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所以,丙烷被幸运地选作火炬的燃料。

②再说丙烷燃烧时产生的火焰呈亮黄色,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

③为什么北京奥运会火炬的燃料选择了丙烷呢?

④丙烷不仅符合环保要求,而且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

⑤因为丙烷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A.③⑤②④①    

B.③④①⑤②    

C.③⑤④②①    

D.③④②⑤①    

5.(13分)(2017七上·荔湾期末)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B.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已成学。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而改之。

D.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规。

E.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F.终古高云簇此城,河流大野犹嫌束。

秋风吹散马蹄声,山入潼关不解平。

(2)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静以修身,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④子夏曰:

“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⑤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⑥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成闻笛》)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

(只选一题作答。

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

王安石借“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了飞来峰的高耸。

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雁儿送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

①“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在《秋词》中,用鹤儿冲天展现对生活的乐观:

②“________,________”。

6.(15分)(2018九上·潮阳月考)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

我没有受到践踏。

我没有被弄得僵化。

我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

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萼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

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

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

“我跟你说,我非走不可!

”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我”和“你”分别是作品中的哪两个人物?

(2)划线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联系整部作品,写出“我”受到践踏,被弄得僵化,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的两个重要的人生阶段。

并结合小说情节分析“我非走不可”的原因。

7.(4分)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在学校开展戏剧学习、戏剧实践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努力为孩子争取上台演出。

②他们希望孩子变得更加开朗、更加自信,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水平得到改善。

③看来,              。

(1)第①句中,缺少成分,你的修改意见是:

________。

(2)第②句有一处词语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根据语意,第③句中横线处应该填:

________

8.(5分)(2018·扬州)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斝(jiǎ),其形状像爵,但比爵大。

基本造型为侈口,口沿有柱,宽身,下有长足。

斝的器身有圆形、方形两种,腹有直筒状,鼓腹状及下腹作分档袋状几种,底有平底、圆底,足有锥状空足、锥状实足、锥形足等。

斝可作温酒和饮酒之用。

(1)这段文字是从形状、________、________三个角度介绍斝,划线部分的说明顺序为________。

(2)结合下图,指出斝和爵形状上的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

爵                  斝

二、阅读理解(共2题;共37分)

9.(17分)(2017八下·北海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①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

“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

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

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②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淹没了。

③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

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误以为探讨自己。

④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永远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到的。

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

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

⑤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⑥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

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

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

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

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这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1)根据内容,用原文填空。

①第①段中,《大学》里说到的“格物致知”是指:

________。

②第⑤段中“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的原因是:

________。

(2)选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在这篇演讲词中,作者叙述了自己在美国读书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请写出能证明“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观点的一句名言。

10.(20分)(2017九下·灌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财富与幸福

[美]泰勒·本·沙哈尔

①金钱除了可以提供食物和居所外(不是指鱼翅和城堡),只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手段。

有趣的是,我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手段的区别,以牺牲幸福(目标)来换取金钱(方法)。

②如果像一般社会风气一样,用金钱来作为至高财富的衡量标准,那一切就容易得多了。

并不是说赚钱或存钱是错误的,物质上的富有可以帮助个人甚至社会得到更多的幸福。

金钱上的保障,可以让我们向不喜欢的工作说“不”,或是让我们不为账单烦恼。

但是,金钱本身并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可以带来一些丰富的经历。

物质本身并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或是精神上的财富。

③研究显示,财富与幸福之间的关联其实和大众一般所想的很不同。

心理学家大卫·迈尔斯(DavidMyers)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唯一的例外是在一些极穷困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基本的生活条件都得不到满足。

此外,还有报告指出,在过去的50年里,美国一代代人的富有程度越来越高,但幸福指数却没有什么变化。

④令人惊讶的是,许多人在富有之后居然比在努力致富的过程中还要沮丧。

“忙碌奔波型”的人认为,他们的行为可以为将来带来好处,这样想可以减少他们的负面情绪,然而一旦达到目标,发现所得到的无法使自己快乐时,他们就无法自拔了。

这时,他们会充满了绝望,因为没有目标他们就失去了幸福的指望。

⑤太多成功的人有着压力和烦恼的问题,他们甚至因此而酗酒或是吸毒。

比如猫王、玛丽莲·梦露、丽丝·泰勒、比利·好乐迪以及马拉多纳等等。

矛盾的是,成功反而使他们不开心。

在成功之前他们可能也曾有不开心的日子,但他们一直相信,只要成功了,他们就会得到幸福,而当他们达到目的时才发现,原来所期望的根本就不存在。

而在此时,他们感到自己的幻想(也是很多普通人的幻想)——物质和地位可以带来永久的幸福破灭了,而陷入“现在怎么办”的深谷。

他们接着成为“虚无主义型”的典型,相信世上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于是就去找寻另外一些毁灭性的解除痛

⑥既然财富无法使人幸福,为何还是令我们如此痴迷呢?

为什么获得财富可以超过寻找生命的意义呢?

为什么我们以物质为标准作决定时可以这么自然,而以内心为标准的时候却这么困难呢?

⑦用一个比较革命性的说法:

有可能是我们的过去影响了我们。

当人类还在原始时代时,更多的物质资源决定我们是否可以度过下一个严冬或是自然灾害,因此储存成为一种习惯。

至今,很多未来已经相当有保障的人仍然在拼命储蓄。

储蓄不再是为了生存,而仅仅是为了储蓄。

我们不再为生活而储蓄,而是为储蓄而生活。

⑧在决定和判断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也会将物质放在精神之前去考虑,主要原因是物质容易计算。

我们习惯性地对物质作出评价,比如财富和声望,而不是难以衡量的情绪或意义。

我们所羡慕的是物质上的东西。

有钱人因为他们的财富被尊敬,就好像物质变成了用来衡量的唯一标准。

学术界的人以出版量作为升职的标准。

我们在每一个时期结束时会以物质上的东西来衡量我们的成果,例如我们“赚了”多少。

就像劳伦斯·波特在《禅宗与生活的艺术》里说的:

社会教我们的道理就是物质至上,只在乎那些可以“数”得出来的东西。

房子的价值可以用钱的数量衡量出来,而我们对家庭的爱却不行。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在书店可能是10元一本,它给每个人所带来的价值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1)本文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补充一个论据,简要论证第③段“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这一观点。

(4)请你具体说明第⑥至⑧段得论证思路。

三、古诗文阅读(共2题;共25分)

11.(10分)(2019九上·南海期末)文言文阅读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日: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

“未可。

”齐人三鼓,刿日: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

“未可。

”下视其撤,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摩,故逐之。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衣食所安________   ②弗敢加也________    ③既克,公问其故________

(2)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记录了齐、鲁两国的一场军事战争,重点不在叙述长勺之战的战斗情况,而在记叙曹列“论”战略、战术。

B.文章详写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战争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时机等。

C.文章将曹刿和鲁庄公对战争的见解进行对比,以鲁庄公的昏庸、专横来突出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D.文章前后照应紧密,如“肉食者部,未能远谋”与“公问其故”相照应、“故逐之与“遂逐齐师”相照应等。

12.(1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文后的问题。

桂林山水歌(节选)

贺敬之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

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呵!

此山此水入胸怀,

此时此身何处来?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

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

“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

是梦境呵,是仙境?

此时身在独秀峰!

心是醉呵,还是醒?

水迎山接入画屏!

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

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

招手相问老人山,

云罩江山几万年?

——伏波山下还珠洞,

室珠久等叩门声……

鸡笼山一唱屏风开,

绿水白帆红旗来!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

请看穿山  明镜里——

呵!

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

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1)节选诗句赞美了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2)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拟人)    

B.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比喻)    

C.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帆红旗来!

(拟人)    

D.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

(夸张)    

(3)判断下列破折号用法是否正确。

①画中画——漓江照我身千影(转折)

②歌中歌——山山应我响回声(解释说明)

③大地的愁容春雨洗,请看穿山明镜里——(表示声音延长)

④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

(解释说明)

(4)本段诗句重点围绕哪两个字展开描写?

写出景致的名称。

(5)“鸡笼山一唱屏风开,绿水白帆红旗来”从________方面赞美漓江的美景。

四、作文(共1题;共5分)

13.(5分)(2017·杭州模拟)请在下面两篇文题中任选其一作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位农民切开一个苹果,指着苹果核中的种子说,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我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按照自己的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

只施有机肥料,不用化肥、农药,完全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

这样做,虽然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与市场经济不相宜,但是长成的苹果又香又甜。

如果施加无机肥,苹果虽然长得又快又大,却不香甜。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不得抄袭、套作。

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二)以《不知不觉中,我已改变了想法》为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不得抄袭、套作。

②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共8题;共45分)

1-1、

2-1、

3-1、

4-1、

5-1、

5-2、

5-3、

6-1、

6-2、

6-3、

7-1、

7-2、

7-3、

8-1、

8-2、

二、阅读理解(共2题;共37分)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10-4、

三、古诗文阅读(共2题;共25分)

11-1、

11-2、

11-3、

12-1、

12-2、

12-3、

12-4、

12-5、

四、作文(共1题;共5分)

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