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7388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科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在学习活动中大胆合作、交流,积极探索研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

3.树立主动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点】

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喂鸟器的材料、信纸、A4纸。

2.学生准备:

彩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工具

学生课前或课外活动设计

导入:

播放草原歌曲、欣赏草原图片,引出课题

课件播放草原歌曲、欣赏草原图片,交流草原给你的感觉,引出生态系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生态平衡

学生通过欣赏草原图片,说草原给自己的感觉。

几位同学交流了草原的感觉

(评测工具:

谈话)

课前复习前3课的内容,为本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课后学生完成好活动“力所能及我出力”中的作品,如:

喂鸟器、倡议书、宣传标语,并应用到实践中。

一、探究生态平衡

1、引导学生说草原上的生物。

2、师出示草原上的部分生物。

3、说几条食物链,形成食物网。

4、出示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

5、活动:

图表会说话。

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草原上的生物,同时看课件上的生物说出1条或几条食物链,形成食物网,通过活动“图表会说话”,加深对生态平衡的理解

95%的同学能在小组讨论中通过图表中的数据加深对生态平衡的理解,能用图表中的具体数据说明两种种群的数量关系。

5%的同学还需要引导。

(评测工具:

谈话、问答、小组汇报)

二、探究人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及严重后果

1、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引导学生说说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有哪些?

并分析会造成什么后果?

 3、分析资料,看视频“蝗灾”,完成活动“出谋划策我能行”

1、引导学生设想在食物网中某种生物越来越少时,对生态系统会造成什么后果?

引导学生理解某种生物的暂时缺失不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这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说说我们周围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比如“喷洒农药、滥砍滥伐树木”,通过追问这种形式,让学生了解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

3、分析具体事例,通过观看“蝗灾”视频,加深理解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的严重后果。

96%的同学能说出生活中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评测工具:

谈话、追问)

三、探究如何保护生态平衡,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1、引导学生分析人类要想保护生态平衡,须改变哪些行为?

在保护生态平衡方面我们还可以怎么做?

2、活动“力所能及我出力”。

3、了解生态工程,欣赏山东的自然保护区,同时说说看了之后的感想。

1、生反思人类不对的行为,并知道自己平时要保护鸟类,多植物,少制造垃圾,不用一次性筷子等等。

2、学生非常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本节课基本都能完成自己选中的活动。

3、学生们在欣赏完成自然保护区后都能有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并决定付诸于实践。

100%的同学都能有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并决定付诸于实践。

(评测工具:

小组活动并汇报、问答)

四、布置作业

活动“力所能及我出力”中的作品应用在生活实践中,发挥它们的价值。

课下认真完成作业。

孩子们通过本课的学习,都有了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所以我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应用在生活中,让孩子们的想法都能实现。

(评测工具:

家长反馈)

 

附:

板书设计

4、生态平衡

生物

空气

蓝天生态系统

白云(非生物)

泥土环境

石头

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学情分析

《生态平衡》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中的最后一课,与前面的教学内容是紧密联系的,在学生学习了前面的《寻找生物的家园》、《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有趣的食物链》的知识基础上综合学习,是本单元的综合。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与食物网,同时,在经历过一系列有目的的考察活动后,学生已初步形成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的认识。

本课主要是探究食物关系平衡被破坏后的生态状态,推测生态系统中某种动植物增减或某种环境改变后生态平衡状态的变化。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是一群对草原、蝗灾和生态平衡并不熟悉,也没有亲身体验的孩子,学生只是从电视上,电影上和书籍中对草原、蝗灾和生态平衡有所了解。

经过对前三课的学习,知道了生物离不开合适的栖息地,了解了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生存本领,知道生物间存在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对生活中破坏生态平衡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普遍缺少主动为保护生态平衡做贡献的意识。

在后面对于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流程设计时,我是这样预设的:

创设情景、观察描述(利用多媒体再现草原美景)—问题—分析、推理—形成共识。

这一流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有时也贯穿某一教学环节。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破坏生态平衡的相关资料、分析等探究活动,体会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到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的直接因素,其根本在于破坏了稳定的食物链,打破了生态平衡,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爱护、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意义,从小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效果分析

教学环节

设计

目标指向

评测练习

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

第一环节:

导入:

播放草原歌曲、欣赏草原图片,引出课题

学生通过欣赏草原图片,说草原给自己的感觉。

同学们交流草原留给自己的感觉

 

第二环节:

探究生态平衡

生说说自己知道的草原上的生物,同时看课件上的生物说出1条或几条食物链,形成食物网,通过活动“图表会说话”,加深对生态平衡的理解

活动一:

图表会说话。

1.读了上面的图表,我认为。

2.狼群的数量和驼鹿的数量之间成关系。

3.如果有一年狼群中出现了一种疾病,我预测第二年鹿群会。

95%的同学能在小组讨论中通过图表中的数据加深对生态平衡的理解,能用图表中的具体数据说明两种种群的数量关系。

5%的同学还需要引导。

 

第三环节:

探究人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及严重后果

 

1、学生设想在食物网中某种生物越来越少时,对生态系统会造成什么后果?

2、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说说我们周围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了解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

3、分析具体事例,通过观看“蝗灾”视频,加深理解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的严重后果。

活动二:

出谋划策我能行。

1、人类大量捕捉猎隼,会使增多,从而造成。

针对这种后果,我们想到的防治和治理方法是。

2、面对甘草、发菜的经济利益,人类滥采、滥挖,会使减少,从而造成。

针对这种后果,我们想到的防治和治理方法。

96%的同学能说出生活中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并完成(活动二)出谋划策我能行。

第四环节:

探究如何保护生态平衡,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1、学生分析在保护生态平衡方面我们还可以怎么做?

2、完成活动“力所能及我出力”。

99%的同学都能有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并决定付诸于实践。

第五环节:

作业布置

实践题:

活动“力所能及我出力”中的作品应用在生活实践中,发挥它们的价值。

孩子们通过本课的学习,都有了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并决定付诸于实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定位

《生态平衡》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四课。

本课与前面的教学内容是紧密联系的,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寻找生物的家园》、《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有趣的食物链》的知识基础上综合学习,引入生态平衡的概念,是本单元的综合。

通过引领学生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分析生态平衡的危害性,带领学生学习环境科学的初级知识,倡导保护环境,共同维护生态平衡。

本课以草原上的食物网变化为线索,将生态平衡的概念、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现状、探讨如何保护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贯穿全课。

二、不同教材版本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处理

《维护生态平衡》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生命与环境

(二)单元的第八课。

教学目标是:

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2、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三、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取舍

本课通过引领学生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分析生态失衡的危害性,以及开展模拟生态的活动,带领学生学习环境科学的初级知识,倡导保护环境,共同维护生态平衡。

本课教学内容延续了前面的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和食物关系,围绕生态平衡这个主题,从建立概念、认识现状、探讨保护三个方面展开。

所以,本着“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适时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

一、调整、整合教材,通过草原上的生态平衡引入,找出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例。

二、深入挖掘,重点放在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三、培养学生的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通过了解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种种后果,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四、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六年级学生特点,特制定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1、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

评测练习

活动一:

图表会说话。

1.读了上面的图表,我认为。

2.狼群的数量和驼鹿的数量之间成关系。

3.如果有一年狼群中出现了一种疾病,我预测第二年鹿群会。

活动二:

出谋划策我能行。

1、人类大量捕捉猎隼,会使增多,从而造成。

针对这种后果,我们想到的防治和治理方法是。

2、面对甘草、发菜的经济利益,人类滥采、滥挖,会使减少,从而造成。

针对这种后果,我们想到的防治和治理方法。

活动三:

力所能及我出力。

•喂鸟器

•倡议书

•宣传标语

•手抄报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生态平衡》课后反思

《生态平衡》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四课。

本课与前面的教学内容是紧密联系的,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寻找生物的家园》、《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有趣的食物链》的知识基础上综合学习,引入生态平衡的概念,是本单元的综合。

通过引领学生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分析生态平衡的危害性,带领学生学习环境科学的初级知识,倡导保护环境,共同维护生态平衡。

本课以草原上的食物网变化为线索,将生态平衡的概念、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现状、探讨如何保护三个方面有机结合,贯穿全课。

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在课前对生态系统平衡和人类的行为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哪些破坏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学生们一起进行交流和讨论。

整堂课的教学以交流讨论、分析推理为主,至始至终课堂气氛都十分的活跃。

我还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蝗灾”视频,让学生能更深刻地感觉到人为的破坏生态平衡对我们带来的危害,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

如讨论某种生物的减少了会有什么现象,推测可能造成的后果,我把握住时机,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追问,我都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本节课基本上按教学预设在进行教学活动,在学生研究“生态平衡”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为此,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安排:

1、大量使用开放性导语激活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

如:

“看了美丽的草原以后,有什么感受?

”,“假如食物链中的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会发生什么情况?

”,象这样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扩大了学生的认知领域,也引起了所有学生参与讨论。

因为学生对草原、对蝗灾不是很了解,这也为他们的讨论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开放性的,这样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机会,可以引起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之中去。

结果我欣喜地发现:

参与讨论的学生多,他们的观点差异也就大了,激起了学生们思维的冲突,求异思维也就越来越丰富,课堂生成也就丰富多彩。

2、借助追问,寻求课堂交流的思维深度,使课堂的生成性更强。

科学讨论课的乏味来自课堂交流的肤浅,来自过多的相同思维。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追问,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来追寻学生的思维轨迹,来活跃课堂气氛,来制造学生求异思维的闪光点,使课堂生成精彩纷呈。

这些追问,都能引起学生细节的记忆,要求学生从具体的事物方面来思考问题。

课堂教学也因此而生动。

3、丰富的直观课件,为生成性课堂提供了基础。

草原、蝗灾和自然保护区对小学生而言,并不是很熟悉,为了让学生对草原、蝗灾和自然保护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因此我就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相关的视频向学生进行展示,为学生对生态是否平衡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

使学生明白原来草原上的生态不平衡和沙尘暴的形成都是和人们的活动有关的,而且明白一旦环境遭到了破坏想要恢复原来的平衡那就不是一年二年那么简单的啦!

这样一方面克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困难,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也让学生观察到直观、生动的画面给他们的视觉和幼小的心灵上都有一个很强的撞击。

其实这也是我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想看到的,至少这样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一个深刻的记忆!

并能在今后自己的一些行为中能注意到保护环境,这是科学课的目的,也是我们做教师想要得到的效果,当然只靠一节课是不可能做到的。

我相信今天的学习一定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下一颗环保的种子,相信他们将来都会是一名环境保护者!

不足之处: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课结束了,在反思的同时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

比如:

1、在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这里如果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在小组内通过对各种想法分析后再回答,可能会更全面一些。

2、在学生交流谈话时我的语言过多,还要再放低身段,把交流的主动权留给学生,让他们的思维碰撞出火花,把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想法尽量地引导他们说出来,我们来做一个听众。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课标分析

一、《科学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的阶段目标:

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生命世界"的内容标准的确定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生命的共同特征"这部分内容是为了整合学生对生命零散的认识。

"生命与环境""健康生活"部分的具体内容则十分强调联系和应用。

"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和概念,要让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二、教材在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

《生态平衡》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中的最后一课,与前面的教学内容是紧密联系的,在学生学习了前面的《寻找生物的家园》、《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有趣的食物链》的知识基础上综合学习,是本单元的综合。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是一群对草原、蝗灾和生态平衡并不熟悉,也没有亲身体验的孩子,学生只是从电视上,电影上和书籍中对草原、蝗灾和生态平衡有所了解。

经过对前三课的学习,知道了生物离不开合适的栖息地,了解了一些生物适应环境的生存本领,知道生物间存在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对生活中破坏生态平衡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普遍缺少主动为保护生态平衡做贡献的意识。

在后面对于本节课的基本教学流程设计时,我是这样预设的:

创设情景、观察描述(利用多媒体再现草原美景)—问题—分析、推理—形成共识。

这一流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有时也贯穿某一教学环节。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破坏生态平衡的相关资料、分析等探究活动,体会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到人类活动是影响生态系统的直接因素,其根本在于破坏了稳定的食物链,打破了生态平衡,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爱护、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意义,从小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三、《生态平衡》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以及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目标定位为: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在学习活动中大胆合作、交流,积极探索研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

3.树立主动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点】

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喂鸟器的材料、信纸、A4纸。

2.学生准备:

彩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