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汤头歌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7537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汤头歌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常用汤头歌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常用汤头歌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常用汤头歌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常用汤头歌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常用汤头歌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常用汤头歌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常用汤头歌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常用汤头歌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常用汤头歌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常用汤头歌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常用汤头歌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常用汤头歌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常用汤头歌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常用汤头歌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常用汤头歌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常用汤头歌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常用汤头歌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常用汤头歌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常用汤头歌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汤头歌诀.docx

《常用汤头歌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汤头歌诀.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用汤头歌诀.docx

常用汤头歌诀

脏腑辨证

中医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这些名称除三焦外,与现代医学的解剖名称是相同的,但意义却不尽相同,尤其是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方面的意义就更不相同。

心的主要生理和病理

中医理论

现代医学认识

病理证候

心为主宰,心藏神

相当于大脑皮质的功能

心病常表现为多疑虑,记忆力减退,失眠以及某些精神症状,如:

神志昏迷、谵妄、精神失常等。

心主血脉

相当于部分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心有病,常可有心悸、气候等症状,以及脉律不齐出现结代脉。

心开窍于舌

心病可从舌象上反映出来,如心血不足时舌质淡白,心血淤阻时舌质紫暗,心火上炎时舌尖红赤,或舌有糜烂溃疡,痰迷心窍时舌强不语,故有“舌为心之苗”之说。

肝的主要生理和病理

中医理论

现代医学认识

病理证候

肝为两胁

相当于内脏感觉在体壁上(胁部)的反映

肝经有病时,常见胁痛

肝藏血

肝不能藏血,则目不能视,手不能握,足不能步,并能导致出血,在妇女常表现为月经失调。

肝主筋

相当于运动神经中枢功能

肝阴不足,可导致肝阳化火、生风,轻则四肢麻木抖动,舌麻,重则见手足抽搐痉挛,甚至角弓反张。

肝开窍于目

肝火上炎,则两眼红赤;肝血不足,则两眼干涩,视力模糊或夜盲。

肝经循行于生殖器、少腹、两胁、乳头等处

前述部位有病,中医皆认为是肝经有病。

肝主疏泄

相当于情绪活动对于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情志不舒畅,气机抑郁可见肝郁气滞的症状,如易怒、胸闷、咽部梗塞感、脘腹攻痛等症状。

脾的主要生理和病理

中医理论

现代医学认识

病理证候

脾主运化

相当于消化系统的消化与吸收功能,

以及营养物质和水液的运送

脾病有消化不良,腹胀,大便稀薄,浮肿等症状。

脾统血

脾虚不能统血,出现各种慢性出血,如便血,皮下出血,月经过多等

脾主四肢肌肉

营养四肢肌肉

脾虚时间过久,可出现四肢肌肉软弱无力和萎缩

脾气宜升

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出现气虚症状,伴有久泻、脱肛、子宫脱退等。

脾性喜燥恶湿

脾性喜燥而恶湿,若脾为湿困,出现头重体沉,脘腹满闷,大便溏泄等。

肺的主要生理和病理

中医理论

现代医学认识

病理证候

肺主气司呼吸

相当于呼吸功能

肺气实,则呼吸长而困难。

如支气管哮喘。

肺气虚,则呼吸浅短。

肺主声

呼吸振动声带而发音

肺气虚者声音低微。

肺部受邪而肺气闭塞则音哑。

肺开窍于鼻

鼻是呼吸系统一部分

肺受外邪侵犯,出现鼻塞流涕,喷嚏,闻不出香臭。

肺热见鼻翼煽动。

肺主皮毛

肺气虚者皮肤腠理不固,易于感冒,易于出汗。

肺主肃降

肺失肃降,则出现咳嗽痰多,气喘。

肾的主要生理和病理

中医理论

现代医学认识

病理证候

肾为先天之本

与生长发育衰老有关部分指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肾虚可表现为未老先衰或生长发育障碍等

肾藏精

指生殖系统的功能

指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肾虚可有遗精,阳萎,不良表现。

肾生髓通脑

与大脑有关

肾虚可有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

腰为肾之府

肾脏及肾上腺位于腰部

肾有病时多有腰脊痠痛症状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

肾虚可有下肢软弱无力,牙齿松动等。

肾开窍于耳

肾虚有耳鸣耳聋

肾之华在发

肾虚有脱发早白

肾主二便,肾主水

相当于泌尿系统及部分消化系统功能

肾病可有小便少,浮肿,遗尿或尿闭,以及晨前泄泻等。

胃的主要生理和病理

中医理论

现代医学认识

病理证候

胃主受纳和腐热

胃能接受和初步消化食物

胃病则出现中上腹饱满疼痛,食欲减退等。

胃气宜降

胃的运动应是顺蠕动方向

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出现嗳气、呃逆、恶心呕吐等症状。

胃喜润恶燥

胃病易产生胃火而伤津,出现口干舌干喜饮等。

 

四君子汤(补益之剂)

【歌诀】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除去)痰补气阳虚饵(吃)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本方为一首助阳补气的方剂。

有人参(或党参)、白术(zhu)、茯苓、炙甘草四味药物等分组成。

研成粉末,每服6克,水煎温服。

【功能】助阳补气

【主治】甘温性平、强壮脾胃、助阳补气及一切阳气虚弱证

【化裁】

1.六君子汤即本方加半夏、陈皮,多用于中气虚弱及内停痰湿所致的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证。

2.异功散即本方加陈皮,用于胃阳气虚弱所致的胃脘饱胀、饮食减少、腹部虚膨作胀等证。

3.香砂六君子汤即本方加半夏、陈皮、木香、砂仁,主要适用于呕吐痞闷、胃脘疼痛或腹痛泄泻等证。

本方制成水丸名‘‘香砂养胃丸’’

【临床运用】

1.本方能使物质代谢旺盛,增强消化吸收机能,适用于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或慢性病引起的机能低下、营养不良、神经衰弱以及胃肠机能衰弱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2.本方加大用量,每味药各30克,可用于脾虚不能统血所致的功能性子宫出血。

3.本方加黄芩,用量各30克,可治疗脱肛;如再加牡蛎30克,可治疗气虚所致的白带证。

4.六君子汤多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病。

5.异功散常用于小儿消化不良、胃肠炎吐泻等。

【按语】本方系参、术、苓、草四味甘温药物组成。

主要功能是强壮脾胃、助阳补气。

金匮肾气丸(补益之剂)

【歌诀】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原热下趋

济生加入车牛膝二便通调肿胀除

钱氏六味去附桂专治阴虚火有余

六味再加五味麦八仙都气治相殊

更有知柏与杞菊归芍参麦各分途

本方系由熟地黄240克、山萸肉、淮山药各120克,丹皮、茯苓、泽泻各90克,熟附子、肉桂各30克,共8味药组成。

共为粉末,和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淡盐汤送下。

【功能】温阳补肾

【主治】肾阳不足,腰痛脚弱,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以及阳萎遗精、痰饮、消渴、脚气等。

本方为治疗肾阳虚的代表方剂。

【化裁】

1.济生肾气丸即本方再加车前子、牛膝入肝肾,可加强利水下行之功,故用治由脾肾阳虚所致的小便不利、腰重脚肿、腹胀便溏等证。

2.六味地黄丸即本方减去附子、肉桂,为滋阴有名方剂。

用治小儿先天阴血虚弱证候。

亦治男、女由肾阴不足所致的虚火上炎、咳嗽、耳鸣、咽干、失音等证;对于腰酸足软,自汗,盗汗,发热,失音等也能治疗。

3.麦味地黄丸(亦称八仙长寿丸)即六味地黄丸加入麦冬、五味子而成。

4.都气丸即本方去附子、肉桂另外加入五味子归经入肺,有滋阴敛肺止咳之功,用治肝肾阴虚所致肺虚咳嗽,或咳嗽不得卧者。

5.杞菊地黄丸即本方去附子、肉桂另外加入枸杞子、菊花归经入肺,可加强滋阴养血,清眼明目之功,用治肝肾阴虚所致的目晃畏光,久视昏暗,迎风流泪等证。

6.归芍地黄丸即本方去附子、肉桂另外加入当归、白芍,,可加强滋阴养血,之功,用治肝肾阴虚血亏所致的相火内动,头眩耳鸣、午后潮热,或两胁攻痛手足心热等证。

7.参麦地黄丸即本方去附子、肉桂另外加入人参、麦冬,可加强养阴补气之功,用治肺肾阴两虚所致的咳嗽气喘、内热口燥,等证。

8.知柏地黄丸即本方去附子、肉桂另外加知柏、黄柏,具有滋补肝肾、清热泻火之功。

用治阴虚火旺,骨痿髓枯,咽痛虚烦,骨蒸盗汗等证。

【临床应用】

1.金匮肾气丸为治肾阴虚的主方,但虽名肾气,实亦滋阴,有阴阳双补之功,故对于由肾气虚而阴也亏所致的各种虚弱慢性下焦疾病,皆可运用。

2.本方临床上常用于慢性肾炎、产后尿潴留、糖尿病、神经衰弱、性神经衰弱、小儿麻痹后遗症、哮喘、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而有肾气不足之象者。

3.六味地黄丸对视神经炎、中心性视网膜炎、球后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阿狄森氏病、慢性肾炎、高血压、肺结核、肾结核、慢性肾盂肾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神经衰弱及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有效。

4.杞菊地黄丸可治高血压、神经衰弱、头痛头晕等,对早期白内障也有一定效果。

5.济生地黄丸加减,对无浮肿或浮肿不甚明显,无明显肾功能障碍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肾炎效果较佳,适用于脾肾两虚无水肿者或浮肿不明显者。

属肝肾阴虚者较差。

6.知柏地黄丸亦可治疗泌尿系感染的慢性过程中。

【按语】金匮肾气丸具有温肾壮阳,强壮肾气及滋补劳损的作用,故对肾经阳虚而缺乏营养滋补的干肾病证,诚为有效圣剂。

右归饮(补益之剂)

【歌诀】右归饮治命门衰附桂山萸杜仲施

地草淮山枸杞子便溏阳萎服之宜

左归饮主阴弱附桂当除易麦龟

本方系由熟地30-60克,山药6克,山萸3克,肉桂3-6克,附子3-9克,枸杞子6克,炙甘草3-6克,杜仲6克,共八味药组成。

水煎服。

【功能】温肾壮阳,补中健脾

【主治】肾阳虚命门火衰,气怯神疲,饮食减少,腹痛腰酸,大便溏薄,阳萎等证。

【化裁】左归饮系‘‘右归饮’’去杜仲、肉桂、附子。

另外加入茯苓而组成。

变益水为壮水之法,重在滋补肾阴,若加入麦冬、龟板,可加强滋阴之功。

故用于治疗肾阴不足所致的腰酸遗精盗汗,或虚火上炎而致的舌干燥等证。

【临床应用】

1.用治肾气不足阳衰之证,右归饮不次于金匮肾气丸。

如肾气虚弱而致水肿者,右归饮不如金匮肾气丸。

二张方剂均治肾阳不足,功能微有出入,临证可

互为参考应用。

右归饮可参考金匮肾气丸的应用,左归饮可参考六味地黄丸的应用。

2.右归饮和金匮肾气丸一样取其‘‘益火之原,以消阴翳’’之意,也就是补右肾命门火,所以名为‘‘右归’’,但本方补而不泻,补肾壮阳之力优于金匮肾气丸。

而左归丸则和六味地黄丸一样取其‘‘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意,也就是补左肾真水,所以叫‘‘左归’’,其补益精血之功优于六味地黄丸。

【按语】右归饮乃从金匮肾气丸衍化而来,有益肾壮阳、温补肾命、健脾和中之功,故为治疗脾肾阳虚、腰酸阳萎、食少便溏的良好方剂。

当归补血汤(补益之剂)

【歌诀】当归补血有奇功归少芪多力最雄

更有芪防同白术别名止汗玉屏风

本方系由当归6克,黄芪30克,共二味药物组成。

水煎服。

【功能】补气养血

【主治】血虚发热,肌热面赤,脉大而虚等证。

【化裁】玉屏风散即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物组成。

共为细末,每服9-12克,黄酒调服。

有补气健脾,固表止汗,扶正御邪的良好作用,犹如屏风,故得其名。

【临床应用】

1.当归补血汤是甘温除热方剂之一,主治血虚发热。

凡血虚之证法当补血,但纯用补血不效者,是有形之血不能自生,必须先补无形之气,使气旺则血生,故用补气之黄芩数倍于当归以补血,从而使‘‘阳生阴长’’

2.血虚发热证独用补血法不效者,本方与桂枝汤合用多收良效。

3.本方可用于过敏性紫瘢、月经过多机体一切失血后贫血身体虚弱者。

4.对慢性病四肢麻木者亦有效。

5.也可用于因肝脾两虚,疏泄太过而引起的妇女白带证。

以及疮疡溃后浓血过多出现血虚者。

6.玉屏风散,主要用于气虚自汗或体弱感冒;对预防感冒,增强体质,治疗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气管炎,使用本方加减,都有一定作用。

气虚自汗与伤风自汗不同,气虚自汗为表虚,伤风自汗为表实,在治疗上也应有别。

表虚宜固,表实宜散。

桂枝汤与本方虽都能治疗表虚自汗,但功用不同,桂枝汤在于调和营卫,而本方在于补卫气以固表,一气一血各有侧重,临床当辩证应用。

【按语】本方虽以当归补血命名,但黄芩五倍于当归,通过补气达到血生。

对于血虚证用补血法不效者,采用本方治疗能得到一定的效果。

七宝美髯丹(补益之剂)

【歌诀】七宝美髯何首乌菟丝牛膝茯苓俱

骨脂枸杞当归合专益肝肾血虚

本方系由何首乌大者赤白者各500克(九蒸九晒),菟丝子(酒浸蒸)、当归、枸杞子、茯苓各250克,补骨脂120克(黑芝麻拌炒),七味药物组成,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用淡盐水送下。

【功能】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亏,气血两虚,消渴,小便淋漓,遗精,崩带以及羸弱,周身痿痹等证。

【临床应用】1.也可用治腰部劳损证候。

2.对遗尿健忘等证也有效果

【按语】本方系由入肝肾之甘温药物组成,性质虽平和,但滋补作用大,故为治疗肝肾虚损所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的优良丹剂。

补心丹(补益之剂)

【歌诀】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与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或以菖蒲更五味劳心思虑过耗真

本方系由柏子仁(炒、研去油)、炒酸枣仁、炒麦冬、当归身、炒五味子各30克,生地黄120克,人参、炒玄参、炒丹参、桔梗、远志、茯苓各15克,共十四味药物组成,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朱砂为衣,睡前灯芯汤送下。

另方,无五味子,有石菖蒲12克。

用治思虑过度、耗伤心经阴血,证见怔忡健忘、大便不利、心烦不寐、口舌生疮等证。

【功能】滋阴清热,补心安神

【主治】阴亏血少。

症见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梦遗健忘、不耐思虑、大便干燥、口舌生疮。

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本症系由心肾阴虚,水火不济,阴亏血少,血不养心,阴虚火旺,虚火上炎而致心神不安,口舌生疮等证。

治宜滋阴清热,补心安神为法。

故方用生地、玄参、天冬、麦冬甘寒增液生津之品,甘能滋阴,寒能清热,壮水济火,一清其热;当归、丹参入心补其血;人参、茯苓亦入心经而补心气;五味子味酸滋补敛心气;远志、柏子仁、酸枣仁补心养神;朱砂入心质重,镇心安神,桔梗引经载药上行,共奏、补心安神之功,使其阴虚得滋、火邪得清、血虚得养、心虚得补,疗效优良,犹如补心之灵丹。

【临床应用】

1.本方系对于阴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等证是一个有效的方剂。

2.常用于神经衰弱的失眠多梦、遗精而属于阴虚者。

3.对于某些心脏病,甲亢、心脏神经官能症,阵发性心动过速引起的眩晕不寐、心悸怔忡、舌红苔少属阴亏血少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4.本方与归脾汤皆属养心安神之剂,均治失眠、怔忡、健忘等证,惟本方以滋阴清热养血为主,重在补心。

宜于阴虚血少之虚烦失眠、心悸梦遗,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归脾汤以健脾益气为主兼以补心,宜于气虚血弱之健忘、心悸、食少、便溏、舌淡、脉细弱者。

【按语】本方是一首清热滋阴,补心宁神益智之剂。

逍遥散(和解之剂)

【歌诀】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

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本方系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各30克,炙甘草15克等药物组成,共为细末,每服6克,煨生姜一块、薄荷少许,同煎去渣热服。

【功效】疏肝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所致的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干咽燥,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或寒热往来,或乳房作胀,舌质淡红,脉眩而虚等。

本方所治证候,系由肝郁血虚,影响及脾,肝脾不和而形成以上诸证。

益肝藏血以疏泄畅达为性,肝郁血虚,未能升发疏泄畅达,郁怒而克脾土。

脾虚不能生血,肝失血养,病本在肝而病标在脾,治宜疏肝养血为主,调和肝脾为法。

故方用柴胡、当归、白芍入肝,疏肝郁而养血;白术、茯苓、炙甘草入脾,渗中湿而健脾;生姜、薄荷味辛合用,即助疏肝,又能温中。

共成疏肝健脾之剂。

【化裁】

1.加味逍遥散(或称丹栀逍遥散):

即本方加辛寒之牡丹皮、苦寒之栀子共八味药而成。

主治‘‘月经不调’’。

丹栀逍遥散有疏肝解郁,清热活血,养血健脾的作用。

2.黑逍遥散本方加生生地黄或熟地黄而成多用于肝郁血虚所致的经前腹痛、脉玄虚者。

【临床应用】

1.本方为调和肝脾的常用方剂,凡有肝郁不舒,胸胁疼痛,脾胃不和之证,颇多应用。

2.本方对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胸膜炎见有胸胁不适,体倦无力,精神易于激动,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时,均可加减应用。

3.本方在妇科方面应用较多,诸如月经不调,少腹胀痛,行经乳胀,崩漏,带下,经前期紧张症,闭经等,常以本方为主加减。

4.本方也可用于治疗精神因素所致的精神症状如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症等,临床可根据不同症状,灵活加减。

如失眠加枣仁、珍珠母;眩晕加钩藤、菊花。

5.本方治疗乳癖可酌加理气活瘀,化痰软坚之品,如穿山甲、皂刺、郁金、川贝等,也有一定疗效。

【按语】本方系由疏肝养血及渗湿健脾药物组成,以疏郁为主,又有养血健脾作用,所以用于治疗由肝郁、血虚、脾湿所致的多种肝脾不和的慢性杂症,确为圣剂。

藿香正气散(和解之剂)

【歌诀】藿香正气大复苏柑桔陈苓术朴俱

夏曲白芷加姜枣感伤岚瘴并能驱

本方系有藿香、大腹皮、紫苏、茯苓、白芷各90克,陈皮、白术、厚朴、半夏曲、桔梗各60克,甘草30克,共11味药物组成。

研末,每服15克,姜枣为引,水煎服。

【功能】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寒热头痛,胸膈满闷,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气,不服水土等证。

【临床应用】

1.本方常用于夏秋季感冒伴有胃肠症状,并且偏于湿而不属于热者。

2.对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不服水土而引起的头晕、恶心、呕吐、泄利等而舌苔白腻者有效。

3.临床上运用本方,每多加入佩兰以增强芳香化浊之功。

如畏冷发热等表证重者,可加荆芥、防风、薄荷以祛风解表;兼食滞者,可去甘草、大枣加神曲、山楂以消食导滞;如湿重,以苍术代白术以增强化湿作用;小便短小者,加木通、泽泻以利水去湿。

保和丸(消补之剂)

【歌诀】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菔子加

曲糊为丸麦汤下亦可方中用麦芽

大安丸内加白术消中兼补效堪垮

本方系由山楂90克,炒神曲、茯苓、半夏各30克,陈皮、炒莱菔子、连翘各15克,共7味药物组成,研为细末,用神曲煮糊为丸,每服6-9克,亦可用炒麦芽煎汤送下。

【功能】消食和胃

【主治】食积停滞。

【化裁】大安丸:

机本方加白术,有燥湿健脾,消食和中的功能。

可用于脾胃虚弱,食积停滞之证,为一首平补平消的良好方剂。

【临床应用】1.本方为消食导滞的常用方剂,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病,应用时可酌加麦芽、谷芽、鸡内金以增强消食导滞的功能。

若呕而作泻者,钾藿

香、佩兰以芳香化湿;若食积较重,腹痛便秘者,钾槟榔、枳实、大黄以泻下导滞。

2.食滞合并外感,症见恶寒发热、脉浮数、苔白腻,宜加入藿香、苏叶、金银花等以外解表邪,内消食滞。

【按语】饮食过度或多食油腻难化之物,伤于脾胃,运化不及,以致停滞而为食积。

若滞于胃肠,伤而未甚,病势缓和,不欲攻以厉剂,应当消食化积,使用本方最为恰当。

参苓白术散(消补之剂)

【歌诀】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莲砂薏仁

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宜脾神

本方系由人参、茯苓、土炒白术、陈皮、炙甘草、山药、各1000克,炒扁豆750克、莲子肉、砂仁、炒薏苡仁、桔梗各250克,共11味药物组成,共为细末,每服6克,用大枣汤或米汤送下。

【功能】健脾益胃

【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体倦无力,面色萎黄,或便溏腹泄,舌苔白腻,脉虚。

【临床应用】

1.保肺药性和平,温而不燥,是一首健脾益气,和胃渗湿,生津保肺的常用方剂。

以面色萎黄,饮食不消,或吐或泻,形体虚弱,胸闷不舒,苔白脉虚为辨证要点。

2.慢性胃肠炎、贫血和其他慢性消耗性疾患出现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均可采用本方加减治疗。

3.慢性肾炎,尿蛋白日久不消属于脾虚者,可用本方治疗。

如小便多者,可去薏苡仁加益智仁。

4.肺结核症见咳嗽痰多,食欲不振,疲倦无力,属于肺气虚者也可用本方取其能补脾胃又能补肺气之虚。

如有盗汗者,加浮小麦、龙骨、牡蛎等。

【按语】本方以健脾为主,又能芳香化湿、理气和中之功,凡属脾胃虚弱,胃气不合,脾气虚陷所致的食少无力,或便溏久泄,或吐利兼作之症,用之均有一定疗效。

另外因本方性能平和,若证偏寒热,还应灵活加减。

若内寒者可加干姜;内热者可加黄连。

补中益气汤(理气之剂)

【歌诀】补中益气芩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木香苍术易归术调中益气畅脾神

本方系黄芪、炙甘草、人参、白术、当归身,橘皮、升麻、柴胡共8味药组成,水煎服。

【功能】补中健脾

【主治】饮食劳倦所致的气虚身热,渴喜热饮,或口渴多汗,动即气喘,或不欲饮食,少气懒言,,四肢倦怠,脉虚软无力,以及吐血、便血、脱肛、子宫下垂、胃下垂,久泄久痢等证属于中气下陷者。

【化裁】调中益气汤即本方去白术、当归身,再加入木香,苍术,有益气调中,芳香燥脾作用,可用于脾胃不和、胸闷短气、四肢无力、饮食减少以及食后不舒等。

【临床应用】

1.本方为补气升阳的代表方剂。

临床上用以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者有卓效。

2.本方具有强壮作用。

对视力疲劳、眼睑下垂、眼睛发干发酸者,效果良好。

四物汤(理血之剂)

【歌诀】四物地芍与归芎血家百病此方通

八珍合入四君子气血双疗功独崇

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补方雄

十全除却芪地草加粟煎之名胃风

本方系由酒蒸熟地、酒炒当归、白芍、川芎各等分,共四味药组成,研成细末。

水煎,每服9克,

【功能】补血疏肝

【主治】血虚所致的月经不调,或脐腹疼痛,或血结成块,或量少闭经以及头晕目眩,唇爪无华,舌质淡等证。

本方所致证候,系由血虚而致血滞形成妇科月经不调及内科血虚杂症。

【化裁】

1.八珍汤即本方与四君子汤合用,有气血双补作用,适用于久病气血两虚、精神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饮食减少,并有虚热以及疮疡久溃不能生肌愈合者。

2.十全大补汤即八珍汤再加入黄芪、肉桂共十味药组成故名十全大补。

十味药各等分,研成细末,每服6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服。

适用于虚劳病人症见咳嗽、遗精、失血以及妇人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属于气血虚寒者。

3.胃风汤即十全大补汤减去黄芪、熟地、炙甘草,再加入粟米(即小米)百粒同煎服。

有气血温补作用,适用于肠胃虚弱或受风冷侵入症见大便泄泻,粪便中夹杂有未消化之食物,或者大便下血、血清色鲜无热的症侯。

人参养营汤

【歌诀】人参养营机十全除却川芎五味联

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

本方系从十全大补汤加减而成,由白芍9克、当归、肉桂、炙甘草、陈皮、人参、炒白术、黄芪各30克,酒蒸熟地、五味子、茯苓各22.5克,炒远志(去心)15克,共12味药物组成,研成细末,每次12克,加生姜3片,大枣1枚,水煎服。

【功能】补气养血安神

【主治】惊悸健忘、身热自汗、咽干唇燥,饮食无味,体倦肌瘦,毛发脱落,气短,腰背酸痛,小便赤涩等证。

临床上常用于贫血、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浮肿、神经官能症等。

归脾汤

【歌诀】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苓神远志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本方系由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炒酸枣仁各30克,人参、木香、当归、远志各15克、炙甘草7.5克共10味药物组成,研成细末,每次服12克,加生姜5片,大枣1枚,同煎温服。

【功能】益气健脾补血养心

【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易惊,发热、体倦、食少,或肠风下血以及妇女月经不调,或崩漏淋漓不止等证。

本方是健脾与养心并重的方剂。

常用于神经衰弱、心脏神经血管症、胃肠功能紊乱等证。

养心汤(成药柏子养心丸)

【歌诀】养心汤用草芪参二茯芎归柏子寻

夏曲远志兼桂味再加酸枣总宁心

本方系由之黄芪、茯神、茯苓、半夏曲、当归、川芎各4.5克,炒远志、炒酸枣仁、肉桂、柏子仁、五味子、人参各3克,炙甘草1.5克,共13味药物组成,加生姜5片,大枣2枚,同煎温服。

【功能】补气养血宁神

【主治】由心血不足所致的心神不宁、怔忡惊悸等证。

血府逐瘀汤

【歌诀】血府逐瘀归地桃红花枳壳膝芎饶

柴胡赤芍甘桔梗血化下行不作劳

本方系由桃仁12克、当归、红花、生地、牛膝各9克,枳壳、赤芍各6克,川芎、桔梗各4.5克,柴胡、甘草各3克,共11味药物组成。

水煎服。

【功能】活血逐瘀,行气止痛,清热疏肝

【主治】有胸中瘀血内阻所致的头痛、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