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管理制度4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7787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4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4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4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4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4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4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4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4doc.docx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4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预算管理制度4doc.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4doc.docx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4doc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4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按照中央部署和要求,2020年将基本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新一轮财税改革,围绕着预算制度、税收制度、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三大任务,正有序推进。

其中,预算制度改革是基础,需先行一步。

(一)积极推进预算项目公开

国务院《决定》强调,实施全面规的预算公开制度。

全面公开,既包括中央也包括地方预算,各级政府及各部门预算都需公开。

预算项目的全部内容,除依照保密法属国家秘密事项外,其他内容都需向社会公开。

建立透预算制度有其必然性,因为预算公开本质即是政府行为透,以利于社会监督,保证依法行政,保障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实践中,应重顶层设计,确实施步骤,积极稳妥推进,持续完善预算公开工作机制。

要按经济分类,公开政府和部门预决算。

除涉密信息外,政府预决算支出全部细化公开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部门预决算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而且所有财政资金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

要以推进预算公开为核心,建立透预算制度,将预算编制科学完整、预算执行规有效、预算监督公开透三者有机衔接、相互制衡。

要进一步完善各级人大的监督职能,增强预算执行信息反馈,建立严格报告制度,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

要完备财税基础信息,健全全国性信息系统,加快形成财政及相关信息共享机制,以提升财税管理效率和发挥辅助决策功效。

(二)完善政府预算体系

根据预算法,政府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是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等的收支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法规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

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预算法规定,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

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保持完整、独立。

同时,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还应

当与一般公共预算相衔接。

国务院《决定》要求,要确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收支

围,建立定位清晰、分工确的政府预算体系;同时,要加大政府

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将政府

性基金预算中应统筹使用资金列入一般公共预算成为一种制度,加大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并增强社会保险基

金预算管理,做好基金结余保值增值,在精算平衡基础上实现社会保

险基金预算的可持续运行。

(三)改进预算管理控制

1.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

中期财政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纲要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相衔接,以增强财政政策前瞻性和财政

的可持续性。

为此,要研究编制3年滚动财政规划,对未重大财政

收支情况进行分析预测,着眼于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等;

推进部门编制3年滚动规划,完善项目库管理,健全项目预算审核机制,按轻重缓急排序项目,实行滚动预算;提升财政预算统筹能力,

各部门规划中涉及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的,要与3年滚动财政规划相

衔接,强化其对年度预算的约束等。

2.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

根据

形势发展变化和政策逆周期调节需要,要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

为此,一般公共预算审核重点应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

政策拓展。

即要强化支出预算约束,各级政府向本级人大报告支出预算,应重点报告支出政策内容;预算执行如需增减总支出,须报经本

级人大常委会审批。

收入预算则从约束性向预期性,要根据经济形

势和政策调整等科学预测。

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因宏观调控需要可编列

赤字,通过发行国债予以弥补;经国务院批准,地方一般公共预算为

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可编列赤字,通过举借一般债务予以弥补,债务规模要纳入限额管理,由国务院确定并报批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

政府性基金预算按以收定支原则,根据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

编制;经国务院批准,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

业发展可举借专项债务,债务规模要纳入限额管理并经报批。

国有资

本经营预算按收支平衡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一是清理规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

总值挂钩事项。

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应根据需要优先保障某些重点

支出。

陆续取消一些领域专款专用规定,统筹安排经费、统一预算分配,逐步将所有预算资金纳入财政部门统一分配。

二是加快健全预算

标准体系。

应完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

系建设;加快制定机关运行经费实物定额和服务标准,完善人员编制、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

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

各级预算支出应按照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编制,通过功能分类反

映支出方向,通过经济性质分类反映支出用途,以全面反映政府支出,利于审查和监督。

2.优化财政移支付结构。

遵循规、公平、公开

原则,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

移支付以一

般性移支付为主体,依法律法规等可设立专项移支付用于特定事项。

当前,要完善一般性移支付增长机制,增加其规模和比例,

显增加对老少边贫地区移支付;同时,大力清理、整合、规专项

移支付,规项目设立,严格控制新增项目和资金规模,建立健全

专项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并完善资金管理办法。

此外,要

增强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管理,政府购买服务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从部门预算经费或经批准的专项资金等既有预算中统筹安排,支持各

部门按相关规定开展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切实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

升公共服务质量。

(五)清理优惠规发债

增强财政收入管理,清理规税收优惠政策。

一是增强税收征管。

级征管部门要依照法律法规及时足额组织税收收入,严格减免税管理,强化税收入库管理,建立与相关经济指标变化相衔接的考核体系。

是增强非税收入管理。

清理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坚决

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和基金项目;加快建立健全国有资、国

有资产有偿使用和收益共享制度;增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落实国有

资本收益权;增强非税收入分类预算管理,完善非税收入征缴制度和

监督体系。

三是全面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统一由专门税收法

律法规规定,未经国务院批准,各地区、部门不能对企业规定财政优

惠政策;各地区、部门要清理规已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增强考核问

责和违法惩处等。

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化解财政风险。

一是

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

经国务院批准,省一级政府可适度举借

债务;政府债务只能通过政府及其部门举借,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

融资职能;地方政府举债采取政府债券方式。

二是对地方政府债务实

行规模控制和分类管理。

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债务分为一般

和专项两类,分类纳入预算管理。

三是严格限定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

用途。

地方政府在国务院批准限额内举债,须报批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举债要遵循市场化原则,并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举借债

务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和适度归还存量债务。

四是建立债务风险

预警及化解机制,财政部根据债务率、偿债率等指标,评估各地债务

风险并进行风险预警。

五是建立考核问责机制,把政府性债务作为硬

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并确责任落实。

(六)增强预算执行管理

1.做好预算执行工作。

首先,要硬化预算约束,年度预算执行中一般

不出台增加当年支出的政策;及时批复部门预算,严格按照预算、用

款计划、项目进度、相关合同和规定程序及时办理资金支付;进一步

提升提前下达移支付预计数的比例,加快移支付预算正式下达进度;规预算变更,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应当按照预算科目执行。

其次,要规国库资金管理,全面清理整顿财政专户,各地一律

不得新设专项支出财政专户;规权责发生制核算,严格权责发生制

核算围,控制核算规模;地方各级财政除国库集中支付年终结余外,一律不得按权责发生制列支;全面清理已发生财政借垫款,增强财政

对外借款管理;各级政府应当增强对本级国库的管理和监督,合理调

节国库资金余额。

2.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要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逐步将绩效管理围覆盖各级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增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和科学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

要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研究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主要指标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绩效依据。

要规理财行为、严肃财经纪律,为此要坚持依法理财,主动接受监督;增强各项制度建设,健全制度体系;强化责任追究,严肃处理违规违纪等。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