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管道的护理要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7809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管道的护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各种管道的护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各种管道的护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各种管道的护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各种管道的护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各种管道的护理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各种管道的护理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各种管道的护理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各种管道的护理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种管道的护理要点.docx

《各种管道的护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管道的护理要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各种管道的护理要点.docx

各种管道的护理要点

各种管道得护理

一、留置尿管得护理:

目前用得较多得就是气囊导尿管,它具有许多优点,操作简便,内固定稳定,刺激性小,无需胶布固定,插入后与尿道密合度大,能有效得保持尿失禁患者会阴部干燥,有效得预防褥疮、①保持尿管通畅,引流管放置妥当,避免受压、扭曲、堵塞等造成引流不畅,以致观察、判断病情失误。

②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用0.5%碘附擦拭尿道口及导尿管近端(10cm)2次,大便污染时及时消洗消毒,储尿袋及引流管放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逆流。

多喂患者温开水,有足够得尿液保持自然得冲洗尿道系统。

③尿管更换时间:

目前有两类引流系统 :

导尿管与引流袋预先密封连接成为无菌得密闭引流系统,2周左右更换整套装置,这种装置可使菌尿发生时间推迟;另一类就是导尿管与引流袋预先不连接,定时更换集尿袋。

有资料表明,不同材质得尿管留置时间得长短不同,一般情况下橡胶尿管每周更换1次,乳胶尿管2周更换1次、硅胶导管组织相容性好,刺激性小,每月更换1次。

有研究指出为防止膀胱结石形成及尿管堵塞,可据患者尿液p H选择换管得时间:

pH值小于6。

7为非高危引流留管堵塞者,可以间隔4周换管;而p H值大于6.8为高危引流管堵塞者,间隔时间为2周、④集尿袋更换时间目前多不主张每天更换集尿袋,频繁更换尿袋会破坏密闭引流系统,造成导尿管末端与集尿袋连接处污染,导致感染率明显增加但究竟问隔多长时间更换,尚存在争议较多研究建议7天更换一次尿袋,留置尿管l0天以上尿液有混浊、结晶现象者,每周更换2次尿袋、但也有研究建议集尿袋3天更换一次,7天更换一次则间隔时间太长,尿培养细菌阳性率增加。

频繁倒空集尿袋内尿液也会增加污染得可能性、膀胱冲洗大量研宄证明,膀胱冲洗并不能减少留置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甚至由于冲洗破坏了引流系统得密闭,可能损伤膀胱粘膜等原因,反而增加细菌逆行感染得机会。

因此医学界不主张做预防性膀胱冲洗只有当病人存在感染。

出血,尿管可能堵塞得情况下才进行膀胱冲洗。

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可以起到稀释尿液、生理性冲洗膀胱得作用,可减少细菌进入尿道得机会,预防感染。

 

二、胃管得护理:

①为防止胃内容物反流,鼻饲时适当抬高床头30~40度角或半卧位,注入食物前必须确定胃管在胃内,注入速度宜慢,一般200ml在20~30min内完成,鼻饲完毕,在旁观察 5 m in,注意有无呕吐,食物反流,3Omin内不易翻身或进行其她护理操作,每次鼻饲量不宜超过200ml,每2—3小时1次,温度以38~40℃为宜,注入完毕后必须再注入温开水冲净胃管,避免鼻饲液存积在管腔中变质,造成胃肠炎或堵塞管腔。

对易反流者采取少量多餐,注意观察胃内容物残留情况,如鼻饲前抽出100ml,适当延长间隔时间。

②每天进行口腔护理,以保持口腔黏膜清洁、湿润,鼻饲用物每日消毒1次。

③胃管留置时间按《护理学基础》要求,长期鼻饲患者7d更换1根胃管,改插另一侧鼻孔,以预防鼻、咽黏膜刺激性损伤。

随着医疗器械材料得更新,I 临床使用得橡胶胃管逐渐由硅胶胃管代替,目前硅胶胃管更换时间各学者意见不一、朱玉芹等研究表明,长期鼻饲患者每 4周更换1次硅胶胃管为宜。

胃管对鼻腔及咽部黏膜得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胃管颜色变黑与留置时间成正相关,与胃内环境关系密切。

可降低反复插管对鼻、咽黏膜得刺激,减少插管时患者得痛苦、材料得损耗及费用。

 

三、气管插管得护理:

 ①妥善固定导管,及时清理口腔内分泌物,清洁口腔周围皮肤并保持干燥, 防止固定胶布脱落、

②牙垫与气管导管固定在一起,如果牙垫松动、移位,应及时取下胶布重新固定,防止牙垫移位或滑出,或造成牙齿直接咬压导管,阻碍通气。

③气管导管气囊,充气量约 3~5ml, 以气管导管外围不漏气为准,留置导管时间最长不能超过72h,留置期间每2~4小时放气1 次,每次约5~10min,放气时用5 号注射器抽出气囊内气体约3~ 5ml为宜,定时放气充气 ,避免气囊对气管压迫时问过久造成气管内膜苍白坏死。

④置管期间保持口腔清洁,每日口腔护理2次,保持清洁湿润。

定时进行气道湿化,防止气道分泌物结痂、干燥、

四、气管套管得护理:

①气管切开后,密切观察切口有无渗血。

切口少量出血,一般在手术2 4h后减少,切口出血量大时应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处理,切口每日换药2次,动作轻柔,严格无菌操作,发现异常及时做细菌培养,固定带随脏随换。

② 观察分泌物得颜色、量、性质,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及时留痰培养,控制感染。

③观察有无痰痂或异物堵管及发生脱管现象、

④充分吸痰:

吸痰就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得关键。

操作前要熟悉病情,掌握吸痰得时间,根据吸痰指征,适时吸痰,提倡按需吸痰,吸痰前后要吸氧,提高氧浓度至10L/min,1~2 mi n后调回原浓度。

吸痰前检查负压吸引器就是否完好,吸痰时先将吸痰管得尖端放入无菌盐水中吸引少许,以检查吸痰管就是否通畅,并有润滑作用,然后在无负压得情况下插入气道,当达到一定深度时,开放负压,边提边吸,边旋转边退管、吸痰管进入气道次数不宜超过3次,吸不净痰液也先退管,吸氧后再吸,以防造成低氧血症,禁止插入同时施加负压,禁止反复提插,避免过于粗暴刺激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跳骤停。

⑤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一人一付手套,一次一根吸痰管,口、气道要分开,吸痰管用无菌镊夹取,若合用应先气道后口腔,雾化器专人专用,专桶消毒,连接管一人一条,护理盘24h更换一次,金属套管内套管每6小时拔出煮沸15min,冷却后放入。

⑥翻身叩背就是气道护理中一项重要措施,应鼓励病人咳嗽,每2小时翻身叩背1 次, 拍背时手呈握杯状,由下向上,由外向脊柱方向震动。

拍背得禁忌证有胸部外伤,肋骨骨折、气胸、胸腔出血或引流者。

⑦气道湿化与温化,常规进行气道湿化,每4小时雾化吸入,也可用湿化液进行气道内直接滴药,每1小时1 次,在呼气末转吸气时沿气管内壁缓慢匀速滴入。

气道温化应达到 3 2~3 5℃, 应〈40℃。

以免造成烫伤、

五、人工气道得湿化

正常得上呼吸道粘膜有加温、加湿、滤过与清除呼吸道内异物得功能。

呼吸道只有保持湿润,维持分泌物得适当粘度,才能保持呼吸道粘液—纤毛系统得正常生理功能与防御功能。

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加温、加湿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除不畅。

因此,做好气道湿化就是所有人工气道护理得关键

病室及床单位:

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新鲜,室温在22℃-24 ℃左右。

可采用得地面洒水、空气加湿器等方法使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

人工气道湿化得方法:

气道湿化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呼吸机上配备得加温与湿化装置;另一种就是借助护理人员,应用人工得方法,定时或间断地向气道内滴(注)入生理盐水得方法,此法只能起到气道湿化得作用,吸入气体得加温还得靠呼吸机得加温湿化装置、

保证充足得液体入量:

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失水为前提,如果液体入量不足,既使呼吸道进行湿化,呼吸道得水分会因进入到失水得组织而仍然处于失水状态。

因此,机械通气时,液体入量必须保持2500-3000ml/d。

呼吸机得加温湿化器:

现代多功能呼吸机上都有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呼吸机得加温湿化器就是利用将水加温至一定温度后产生蒸汽得原理,使吸入得气体被加温,并利用水蒸气得作用达到使呼吸道湿化得目得。

机械通气时,湿化器得温度一般控制在32-35℃为宜ﻩ

气管内直接滴注:

即直接向气管内滴(注)入0、45%得盐水,可以采用间断注入或持续滴入两种方法、间断注入,一般每隔15-20min向气道内注入2—3ml。

持续滴注方法为将安装好得输液装置挂在床旁,并连接静脉用头皮针,将头皮针刺入吸氧管内,通过氧气得吹散作用湿化气道;或在气管套管口覆盖两层纱布并固定,将滴注针头别在纱布上,其滴速为每分钟4-6滴、此法适用于脱机得病人。

有时为协助控制肺部感染,可在湿化液中加适量抗生素。

另外,5%碳酸氢钠液气管内滴入,也可作为预防与控制肺部真菌感染得一项措施。

气道冲洗:

应用2%碳酸氢钠或0.45%生理盐水,每次吸痰前抽吸2-5ml于病人吸气时注入气道。

行机械通气得患者在操作前给予100%氧气2min,以免造成低氧血症。

注入冲洗液后应给予吸痰或扣背,使冲洗液与粘稠得痰液混合震动后利于吸出。

对于痰液粘稠者,可以间断反复多次冲洗。

但一次冲洗时间不要过长。

雾化吸入:

可用于稀释分泌物,刺激痰液咳出及治疗某些肺部疾病。

雾化液一般选择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根据病情还可加入化痰与抗菌药物。

经人工气道口进行雾化吸入,在吸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氧浓度下降、药物刺激导致气管痉挛、分泌物湿化后膨胀使气道管腔变窄等导致患者气道阻力增加。

这些因素可使病人出现憋气、咳嗽、呼吸困难、紫绀、烦躁等临床表现,因此在雾化操作前及操作中,应注意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氧分压低得患者雾化应与吸氧同时进行。

雾化液宜现用现配。

六、腹腔引流管得护理 

①引流管通过缝线固定于皮肤,均接无菌引流袋,每根引流管均应注明放置部位。

②腹腔引流袋固定得位置应低于腹壁戳孔平面,防止引流液逆流引起腹腔感染。

对于卧床患者,应将引流袋妥善固定于病床两侧、既要保证引流管无扭曲与受压,又不可过度牵拉引流管;协助卧床患者翻身或更换体位前,应先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因牵拉导致引流管脱出;患者下床活动前,应先将引流袋妥善固定于患者得衣裤上面。

③保持引流管得通畅,护士应经常挤压引流管,一般 每隔1~2小时挤压1次。

挤压时左手固定近端(引流管靠近腹壁戳孔得一侧),防止因牵拉引起患者疼痛与管道拔出,右手向远端用力牵拉并挤压引流管,反复挤压数次。

准确记录每小时引流量、颜色与性状等。

④在病情允许得情况下,应该尽量采取半坐卧位,这样不但使患者舒适,而且有利于腹腔内渗出液得充分引流与使胸廓活动更为充分。

从而尽可能得预防肺部感染、膈下积液与腹腔积液诱发感染。

促进肺功能及早恢复。

⑤严格无菌操作:

腹腔引流袋一般每日应该更换 1次.更换前应先夹闭引流管,倾倒引流液。

更换时要求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首先,应夹闭引流管,将引流袋与引流管分离;然后,用棉签消毒引流管内、外口,消毒时遵循由内向外得原则;最后,连接无菌引流袋,挤压引流管保持通畅、护士应密切观察腹壁戳孔处有无渗血、渗液、脓性分泌物 以及皮肤红肿等异常情况。

并发症得观察:

1、出血一旦出现引流液量增多、颜色鲜红。

应考虑腹腔活动性出血可能。

应及时通知医生,加快输液速度,遵医嘱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输入血或血浆补充血容量,一旦诊断为腹腔活动性大出血,应该积极行手术止血。

2、腹腔感染一旦腹腔引流液由淡红或淡黄得清亮液变为黄褐色或白色、粉红色粘稠液体,患者出现发热,外周血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等情况,应及时留取各腹腔引流管得引流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七、胸腔闭式引流得护理

1、引流管安装正确、连接紧密、不漏气。

水封瓶得长管必须插入液面下3cm并保持直立位。

胸壁得伤口,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严密、水封瓶置于病人胸部插管水平下得60~100水平处,放置妥当,防止被踢倒或就是抬高(一般水封瓶两侧有两个挂钩可挂在床架上,亦可用绷带加固)。

2、保持引力管得通畅。

⑴取半卧位,有利于气体得引流与呼吸;⑵鼓励病人咳嗽及做深呼吸运动,促进胸膜腔内气体得排除,有利于肺复张;⑶防止引流管折叠、扭曲、受压与滑脱,定时挤捏引流管一旦引流管管腔堵塞,(挤压方法为:

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即失去其引流功效,胸膜腔内得空气便无法引流出来,严重时胸腔内空气可进入胸壁软组织而出现皮下气肿,或经纵隔出现头、面部、颈部得皮下气肿。

⑷水封瓶不可倒置、倾斜,不可高于胸部,以免液体或气体逆流胸腔。

搬运病人或病人起床活动时,应有双止血钳夹闭引流管(不可用止血钳齿面,以免反复夹导致引流管破损),搬运后应先把引流瓶放置低于胸腔得位置固定妥当,才可松开止血钳;⑸如水封瓶不慎打破,应先立即夹住引流管,另换1无菌水封瓶,然后开放钳夹。

如引流管不慎脱出,应立即用手捏着引流口双侧皮肤,使伤口暂时闭合避免空气进入,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封闭,并通知医生再行插管。

切不可将脱出得引流管再插入胸膜腔内,以免造成污染与损伤。

3、密切观察玻璃管水柱波动情况,玻璃管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余额4~6cm,表示引流通畅;玻璃管水柱随呼吸无波动时,有两种情况:

一就是引流管被堵塞,失去引流作用,应及时给予处理,可挤捏引流管或用等渗盐水冲洗,操作时应防止气体进入胸膜腔。

二就是肺复张良好,为正常情况,可以拔管。

4、观察引流液得量与性质。

水封瓶在使用前需先倒入无菌生理盐水,并在瓶身上贴1长胶布标明液体面得高度、倒入液体量、日期与开始时间。

气胸做胸腔闭式引流一般无血性引流液,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

5、预防感染。

因穿刺造成胸腔与外界相通,易发生感染,所以预防穿刺部位感染就是护理得关键。

每日对穿刺点与周围皮肤用碘伏进行数次消毒,并以无菌敷料保护,如敷料潮湿应立即更换,防止感染、每日定时更换一次水封瓶与引流接管,操作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

6、拔管指征。

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就可拔出胸腔引流管。

拔管后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加压包扎。

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气促、以及伤口漏气、渗液、渗血、皮下气肿等,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八、一次性人造肛门袋

适用于结肠造口或人工肛门。

更换人工肛门袋  ①首先用生理盐水或酒精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并擦干皮肤。

②测量造口大小,然后在肛门袋粘贴纸片中心剪除多余部分、③撕去保护纸片,将造口袋直接贴在造口周围皮肤上,使造口之肠管突入肛门袋内,贴时避免皱折。

④每次排便后注意从袋内清除粪便,保持清洁。

护理⑤皮肤粘膜护理造口处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及时清除造口周围得粪便及肠液,用温水清洗干净,涂以氧化锌油保护。

⑥扩张造口开放造口1周,即可开始扩张造口,戴上手套 ,用食指涂以石蜡油,徐徐插入造口至第二指指关节处,在造口内停留1~2分钟、每日1次,1周后改为隔日1次。

扩张造口时,动作应轻柔,手指插入造口不宜过深,以手指通过腹壁肌层至腹膜层为宜。

如患者精神紧张应嘱其张口呵气,防止增加腹压。

⑦定时排便训练 开放造口后,每日定时由造口处注入生理盐水80~100ml 或饮凉开水300~400ml,以刺激排便。

⑧观察造口情况注意造口肠管有无水肿、渗出血、回缩、脱落以及血运情况等。

如发现肠管粘膜失去光泽,颜色暗紫并带有恶臭分泌物,提示肠管坏死。

九、深静脉留置导管得护理 

应检查导管固定就是否牢靠、局部有无渗血、管路就是否通畅,并对病人进行卫生宣教,嘱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剧烈运动,以免管路滑脱,并教会一些如管路滑脱与穿刺处出血等意外情况得急救方法 (主要就是压迫止血并到医院就诊)。

血液透析结束时,应用安尔碘消毒导管口并注入生理盐水再注入含得肝素生理盐水,以防止导管内凝血。

最后,用已消毒得肝素帽封口,无菌敷料覆盖包扎并固定。

护士在使用留置导管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连接血路管前,应检查局部就是否有感染,用沾有安尔碘棉签消毒周围皮肤及导管口,并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出导管内肝素生理盐水及血凝块,然后连接血路管开始血液透析。

若深静脉留置导管病人,每次血液透析期间出现畏寒、发热等症,在排除其她感染灶得前提下,应首先考虑为留置导管内细菌繁殖致感染得可能,故应立即通知医生,予以拔管,并将留置管前端剪下做细菌培养。

同时,据医嘱给病人使用抗生素。

十、脑室引流管得护理:

脑室引流就是经颅骨钻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①严格掌握引流管得放置高度,引流管悬挂于床头,引流管开口需高

出穿刺点平面l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

②记录每日脑脊液量,控制引流量每日不超过500ml、

③观察脑脊液得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提示有脑室内出血,若脑脊液出现混浊,呈絮状,并伴有体温升高,提示有颅内感染,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④保持引流管通畅,认真做好床头交接班,严密观察引流管有无受压、扭曲、成角,以免造成脑脊液流通受阻,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病人头部活动时应适当限制,翻身与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引流管通畅时,引流管内得脑脊液平面随心脏跳动而上下波动,如不通畅,液面即静止不动,如引流管内平面不波动,应仔细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⑤搬运病人时应将引流管夹闭,以防因引流袋高度变化造成短时间内引流过量或逆流。

⑥保持创口清洁干燥。

定时更换敷料,如被血液,渗出液污染时应随时更换,引流袋每日更换 ,更换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⑦引流时问一般不宜超过7d,拔管前先夹闭引流管,并密切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现象,拔管后加压包扎局部伤口,并观察局部伤口情况。

 

十一、吸氧管得护理:

 

如为气管切开得患者,注意保持吸氧管得通畅,防止吸氧管脱出、使用鼻塞者每日更换,双鼻孔交替使用,并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防止导管阻塞而失去用氧作用,用氧过程中可根据病人得脉搏,血压,精神状态,皮肤颜色、湿度与呼吸方式有无改善来衡量氧疗效果,同时监测动脉血氧饱与度,分析判断疗效。

吸氧管与湿化瓶应每日更换。

 

十二、留置双腔透析管

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

 

2、每次操作前应先回抽,再注入,检查管道就是否堵塞,封管时严格按管道上标记得刻度进行封管。

3、发现管道有堵塞现象时,严禁直接强行推入药液。

4、每次换药时检查固定双腔管得线口就是否有松动、脱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