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8080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52 大小:14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2页
亲,该文档总共1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1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docx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完整版

绪言与上编综述

概述

一、本次课主要内容

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和教学任务;二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历史线索和逻辑结构;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断代和分期;明确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目的;

2、了解中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认识中国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根源;

3、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和特征,把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

只有充分认识中国的国情,才能进一步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4、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正确认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革命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重点)

2、中国近代社会衰落的原因。

(重点,难点)

3、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特征和主要矛盾。

(重点)

4、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重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提问、讨论,启发式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五、作业与习题布置

课后写一篇自己对中国近现代史上某个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认识。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主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主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主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教材的结构分上中下三编。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主要是单纯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

这个时期,中国的社会人染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但是,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已经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了。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现在)。

这个时期,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

每编下设“综述”和“专题”。

各编综述,分别讲述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状况,阶级关系;棉铃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各种社会力量的基本政治主张和兼国方案及其历史命运。

各编设若干专题。

专题的设置,主要围绕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有效地了解国史,国情,懂得“三个选择”的确定,所设专题实施大家在中学已经学得的历史直至的基础上,对有关的重大历史问题,重要的历史经验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近现代史的“要”。

三编共设十个专题。

一个专题为一章,共十章。

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

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说,要通过研究历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变,成一家之言”。

唐代历史学家刘知几说,“是之为用,其利实博,乃人生之急务,为国家只要道。

”晚清的思想家龚自珍说:

“出乎史、入乎道,欲知道者,必先为史。

”孙中山学习历史,他认为“历史使人明白”。

毛泽东指出,“读历史是智慧的事。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我们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

”邓小平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

他十分重视用历史来教育人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年。

“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着,各条战线的生力军。

为了胜利的担负起建设国家的责任,就必须了解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要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对于大学生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本课程,都是很必要的。

本课程是全国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当达到的目的是,要人士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

具体来说,应当达到以下的目的和要求:

1、了解外国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

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正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传统和革命传统,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注意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方案,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3、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搞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4、紧密结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实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辨别历史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三、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从1840年到1919年差不多八十年,古老的中国发生了惊心动魄的历史剧变:

当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弱时,因资本扩张而急于对外殖民的英国侵略者凭借坚船利炮叩开了中国的大门,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资本主义列强不断挑起侵华战争,清政府几乎每战必败,中华民族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长时间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2、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清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

从19世纪中叶开始,清朝统治危机四伏,逐渐走向衰落。

政治上官僚机构膨胀,吏治腐败;经济上土地兼并,造成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连绵不绝,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军事上军制落后军备废弛;文化上奉行文化专制政策,导致思想僵化。

3、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活动。

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而国力又日渐衰弱的中国自然就成为西方国家的入侵目标。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18世纪,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大机器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工业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

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

16世纪末,英国殖民势力开始侵入印度,并于1600年建立东印度公司,以垄断东方贸易。

1793年,英国派遣马嘎尔尼率使团来华,试图打开中国市场,遭到清政府的拒绝。

尔后,英国兵船多次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困境,英国资产阶级更急于打开中国市场。

法国、美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也将殖民扩张的触角伸向东方,加紧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进行侵略扩张。

但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够雄厚,因此在19世纪初期的对华战争中,主要通过追随英国,获取侵略权益。

从18世纪中叶起,沙俄侵略者不断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领土。

西方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扩张,使逐渐走向衰落的中国面临着一场空前的挑战和危机。

四、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世纪中叶,英国已在西方各国的对华贸易中居首位。

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壁垒面前,西方的工业品很难找到市场。

再加上清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闭关”政策,严重阻碍了西方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

而中国的茶叶和生丝等产品却在中国的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的有利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英国资产阶级找到鸦片这种特殊的商品。

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

19世纪初,英国烟贩无视中国政府的多次禁令,大肆进行非法的鸦片走私贸易,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不断增加,在英国输华的货物中,鸦片就占了一半以上。

罪恶的毒品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通过鸦片,每年从中国掠走的白银达高数百万元,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 鸦片的泛滥,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它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由出超变为入超,造成白银大量外流。

大量的白银外流,一方面造成银价上涨,各地税收困难,政府财政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则造成银贵钱贱,直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众多官吏兵丁吸食鸦片,军队丧失战斗力;鸦片走私中的贿赂、贪污和欺诈行为,使清政府吏治更加腐败;极大地损害中华民族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鸦片贸易严重威胁着清朝的统治,1838年,道光皇帝下令各省严禁鸦片,12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

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在广大民众的大力支持下,严拿烟贩,惩办不法官吏;严禁国人贩卖、吸食鸦片;并晓谕外国烟贩,限期上缴所有鸦片,并出具甘结,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所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一个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1840年6月,英国侵华舰队抵达中国广东海面,封锁广东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没有统一的作战思路,时战时和,由抵抗走向妥协,加上中国军事武器和装备的落后,英国侵略军一路北上,相继攻破厦门、宁波、镇海,8月上旬,在英国舰队到达南京下关海面时,清政府向英国投降求和,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接着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美国、法国也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及战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和中国落后的封建主义碰撞后,必然导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出现一些与以往不相同的特点,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政治特点1840年以前,中国是一个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国家,近代以来,虽然中国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还保留着形式上的独立和自己的政府,但是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和关税自主权等都遭到严重的破坏,各方面主权几乎都掌握在列强手中,中国政府逐渐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中国失去独立地位,沦为半殖民地。

经济特点近代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近代以后,随着西方列强在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和投资设厂,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中国成为列强掠夺原料,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的基地,并逐渐产生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附属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了封建经济为主,多种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存的经济特点。

思想文化特点最显著的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出现和发展,政治上提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经济上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教育上主张学习先进科学文化,但是封建思想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3、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了,这是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两个新的阶级力量,他们的产生必然会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引起新的变化。

中国无产阶级的组成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是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和外国轮船雇佣的中国海员;外国资本在中国设厂,兴建各种建筑工程雇佣的工人;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的工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办的现代企业中的工人。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是产生较早,人数少。

比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早了30年;大多由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因为中国的近代工业大部分不是从工厂手工业发展而来的,因为这个特点比较容易和农民阶级结成联盟关系;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性很强,是最有前途的革命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

中国资产阶级由官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

官僚资产阶级多由封建统治阶级转化而来,又多在列强的扶植下发展起来,到抗日战争后达到顶峰;小资产阶级是封建社会的小生产阶层、近代的知识阶层和自由职业者;民族资产阶级一部分由投资于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及商办企业的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转化而来的,另一部分是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场主转变而来。

官僚资产阶级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买办性;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不稳定,经常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摇摆不定;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它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具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束缚的革命要求,具有革命性。

同时它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身的力量又很薄弱,因而又具有软弱性。

这种两重性对后来的革命运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五、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有两对,一对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一对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近代中国有两大历史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和实现近代化。

反帝反封建革命是为了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实现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近代化是为了改变中国经济文化的落后地位,实现国家富强,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没有民族独立,就不能实现近代化,所以只有革命才能为中国的近代化打开新天地。

实现近代化是民族独立的保证,近代中国落后挨打证明了这一点。

教学后记: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概述

一、本次课主要内容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为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所作的斗争;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懂得只有首先争取民族独立,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创造前提。

2、了解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认识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意义,继承、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3、了解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认识社会制度腐败必然导致失败的深刻历史教训,认识正是严重的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促使中国人民去努力探索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道路。

4、通过本章历史学习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重点)

2、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及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重点)

3、资本-帝国主义入侵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难点)

4、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意义。

(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提问、讨论,启发式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五、作业与习题布置

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具有什么意义?

2、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是外国侵略中国,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八十年,也是中国人民积极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八十年。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里,英、法、日、美、俄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奴役,使中国一步一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军事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从1840年到1919年这八十年里,英、法、日、美、俄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大小数百次侵略战争,侵华战争的参与国之多,历时之长,频率之高,危害之重,世界罕见。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参加对中国侵略的国家越来越多,战争的范围也越来越扩大,从沿海到内陆,甚至将战火烧到中国的首都;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造成中华民族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特权,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侵略战争和武力威胁等方式,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强占中国租界,强租中国港湾,并且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在外国侵略者的压迫和蹂躏下,中国几乎已经没有独立的领土主权可言,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不独立的半殖民地国家。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发动战争来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却要中国人民加倍承担其战争费用。

它们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

比如,在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就强迫清朝地方政府交纳广州赎城费600万元。

战后,更通过《南京条约》攫取赔款2100万元。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英、法各得赔款800万两白银。

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再加上赎辽费3000万两,威海卫日军守备费150万两,共2315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多的财政收入。

而八国联军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竟高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

这种赔款,是外国侵略者对中国实行的公开掠夺。

这些自称“西方文明传播者”的侵略者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充分地暴露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的不文明的野蛮的本性。

2、政治控制

为了统治中国,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掠取在中国的驻兵权;在中国建立“国中之国”—租界;享有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把持中国海关。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资本—帝国主义列强还勾结清振奋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3)扶植、收买代理人。

为了控制中国的政治,把中国政府变成自己的驯服工具,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

3、经济掠夺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除了强迫中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外,主要是利用其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仅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进行掠夺和榨取,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有以下几种形式: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2)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3)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为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外国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4、文化渗透

帝国主义列强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仁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方式有:

(1)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等不法活动;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课堂讨论:

如何看待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帝国主义侵略客观上对中国社会发展确实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

如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等。

但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不应盲目夸大其积极作用。

2、从主观动机来看,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变中国为它们的殖民地。

中国实现独立和现代化是它们无法容忍的。

20世纪初,美国总统顾问亨利•亚当姆斯非常露骨地说过这样一段话:

为保障列强国内的经济秩序和安全,“必须征服亚洲”,“决不能容许中国和亚洲实现工业化和政治上的独立”,“如果容许在太平洋彼岸……以无尽藏的黄河流域的生产资料为供应的民族工业的体系成功地组织起来,对西方文明来说,将是不可思议的罪行。

3、帝国主义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本原因。

仅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发动的侵华战争就使中国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为5000亿美元。

有海外学者评价,这场战争“使中国工业化进程,至少推迟了半个世纪。

历史事实证明,正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剥削和掠夺,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严重摧残和压抑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不反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掠夺,不进行反帝斗争,不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中国就不可能实现近代化。

小结:

历史事实已经充分证明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扮演的并不是现代文明的传播者的角色,正如马克思当年揭露的英国在印度的侵略时说:

“当我们把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伪善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体面的样子,而在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

”“印度人失掉了他们的旧世界而没有获得一个新世界,这就使他们现在所遭受的灾难具有一种特殊的悲惨色彩”。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人民群众反教会斗争、台湾人民反侵略、反割占的斗争、义和团反帝运动,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侵略和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爱国官兵在历次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如刘铭传严守台湾、老将冯子材镇南关大捷等等。

许多爱国官兵在反侵略战争中英勇献身。

如:

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副都统海龄(满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中日甲午战争时,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等,都以身殉国。

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铸就了中国的民族魂,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2、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1)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是正义的。

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