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8156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6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0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0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0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0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0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0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0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0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0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0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0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0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0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0页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0页
亲,该文档总共1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docx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生本教案

广元市利州区下西小学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说明: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

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五)教学建议: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2、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六)课时安排:

6课时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课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时

一课时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

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

 

主题情境图

前置研究

1.观察第2页主题图,发现从西宁开往拉萨的铁路有几段?

各有多长?

2.自学第2-3页例1的3个例题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析题意,说说解题思路,再列式解答。

3.

(1)加法、减法的意义是什么?

(2)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4.仿照例题举例,并解答。

教学预设

(基本环节为五个环节:

新课导入、小组交流、学生汇报、

拓展提高、总结延伸)

备注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板书课题)

二、小组交流

1、讲清交流的内容及要求。

学生开始在小组内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深入小组倾听发言,及时发现问题。

三、学生汇报

1、交流例题时,说清自己的解题思路,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思。

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述条件和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

2、引导学生互动,及时补充、质疑。

3、分享我的举例。

对学生的举例只要是加减法都要肯定。

4、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总结。

(1、我学会了…..我提醒大家……)

四、拓展提高

1、完成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

2、完成练习一1、2、3,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差=被减数-减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课后反思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时

一课时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重点

难点

1.重点:

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2.难点: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学准备

 

主题情境图

前置研究

1.自学第5-6页例2的3个例题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析题意,说说解题思路,再列式解答。

2.

(1)乘法、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2)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3.仿照例题举例,并解答。

教学预设

(基本环节为五个环节:

新课导入、小组交流、学生汇报、

拓展提高、总结延伸)

备注

一、新课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二、小组交流

1、讲清交流的内容及要求。

学生开始在小组内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深入小组倾听发言,及时发现问题。

三、学生汇报

1、交流例题时,说清自己的解题思路,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思。

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述条件和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

2、引导学生互动,及时补充、质疑。

3、分享我的举例。

对学生的举例只要是乘除法都要肯定。

4、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总结。

(1、我学会了…..我提醒大家……)

四、拓展提高

1、完成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

2、完成练习二1、2、3,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练习二9、10,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五、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商=被除数÷除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课后反思

 

0的运算教学设计

课题

0的运算

课时

一课时

1、把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这部分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整理概括知识的能力。

2、借助故事引起学生对0的有关知识的回忆,使学习变得主动、积极。

重点

难点

重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难点:

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

前置研究

1、自学课本第6页的例题3

(1)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呢?

(2)在计算有0的运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2、做一做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3、思考:

0能否做除数?

为什么?

 

教学预设

(基本环节为五个环节:

新课导入、小组交流、学生汇报、

拓展提高、总结延伸)

备注

一、新课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有关0的运算练习,对于0的运算我们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了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归纳学习,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0的运算)

二、小组交流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开始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深入小组倾听发言,及时发现问题。

三、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学生汇报,互相补充。

2、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3、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学生举例说明关于0的运算。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关于0的运算问题。

5、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6、小组讨论:

0能否做除数?

出示5÷0和0÷0

问:

能不能找到商?

有没有含义?

全班辩论。

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学生总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重点理解0不能作除数

1、0不能做除数。

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7、教师小结:

0不能做除数。

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8、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关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与0相乘,还得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0

被除数与除数相同时,商为1

四、拓展提高

1、完成练习二7题,教师巡视指导。

2、解决问题

(1)小红5天看了100页的书,照这样的速度,她要看一本400页的《故事大全》需要多少天?

(2)高师傅每小时做45个零件,朱师傅每小时做51个零件。

两个各做8个小时,朱师傅比高师傅多做多少个零件?

五、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0的运算

0不能作除数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与0相乘,还得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0

被除数与除数相同时,商为1

课后反思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教学设计

课题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

课时

一课时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难点

1.重点:

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

2.难点:

计算正确率的提高。

教学准备

 

前置研究

1、自学课本第9页例4

2、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尝试完成教科书P9“做一做”。

教学预设

(基本环节为五个环节:

新课导入、小组交流、学生汇报、

拓展提高、总结延伸)

备注

一、问题导入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说明概括: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今天我们学习带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

(板书课题: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

二、小组交流

1、讲清交流的内容及要求。

学生开始在小组内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深入小组倾听发言,及时发现问题。

三、学生汇报

1、交流例题时,引导学生说清运算顺。

问:

两题的结果一样么?

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第一小题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为什么?

第二小题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为什么?

2、引导学生互动,及时补充、质疑。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总结。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四、拓展提高

1、小组交流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

2、自学第9页“你知道吗”。

3、完成练习三1、2、3,教师巡视指导。

3

五、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

()小括号【】中括号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课后反思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课题

解决问题

课时

一课时

1、情境创设,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主题情境图

前置研究

1.观察第10页主题图,自学例5。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析题意,说说解题思路,再列式解答。

2.尝试完成教科书练习三第4题。

3.我的发现:

 

教学预设

(基本环节为五个环节:

新课导入、小组交流、学生汇报、

拓展提高、总结延伸)

备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小朋友们,大家好!

听着动听的歌曲.伴着柔和的春风!

今天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板书课题:

解决问题)

二、小组交流

1、学生开始在小组内交流,讲清交流的内容及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深入小组倾听发言,及时发现问题。

三、学生汇报

1、交流例题时,说清自己的解题思路,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思。

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述条件和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

2、引导学生互动,及时补充、质疑。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总结,全班交流“我的发现”。

(回顾与反思:

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先假设,再调整))

四、拓展提高

1、小组内交流练习三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在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三5题,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例5:

我们一共有32人,大船30元,限乘6人;小船24元,限乘4人;怎样租船最省钱?

分析:

如果都租小船:

32÷4=8(条)24× 8=192(元)

如果都租大船

32÷6=5(条)……2(人)5+1=6(条)30×6=180(元)

全租大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

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大船的6人都安排坐2条小船,还可以省钱。

4条大船:

30×4=120(元)

2条小船:

24×2=48(元)

共花:

120+48=168(元)

课后反思

1.教学时,教师能引导学生从思路上,方法上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思考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指导。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一、【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

(2)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2课时

 

观察物体1教学设计

课题

观察物体1

课时

一课时

1.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3.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重点

难点

1.重点:

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难点:

认识“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

盒子、正方体

前置研究

1.观察盒子(学生自备)

(1)指出这个盒子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学生指一指) 

(2)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盒子,你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

(先让想一想是什么形状,再观察。

) 

2.自学例1

(1).观察教材13页视图1:

这张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看了这张图,你能把它摆出来吗?

(学生自己操作)

分别从它的前面、侧面、上面观察,你分别看到的是怎样的形状?

分别把它们画在方格纸上。

相同吗?

 

(2)我的发现:

3.尝试完成教材13页做一做。

 

教学预设

(基本环节为五个环节:

新课导入、小组交流、学生汇报、

拓展提高、总结延伸)

备注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

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

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

(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 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

观察物体)

二、小组交流

1、讲清交流的内容及要求。

学生开始在小组内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深入小组倾听发言,及时发现问题。

三、学生汇报

1、交流例题时,说清自己的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述问题。

2、引导学生互动,及时补充、质疑。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总结交流“我的发现”。

(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1、我学会了…..我提醒大家……)

四、拓展提高

1、全班交流13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四1、2、3,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

 

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2教学设计

课题

观察物体2

课时

一课时

1. 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正方体

前置研究

 1、自学例2 

(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

2、画一画,比一比。

 

(1)请你按例2视图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

 

(2)比一比:

上面三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

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3)我的发现:

3、尝试完成P14做一做

教学预设

(基本环节为五个环节:

新课导入、小组交流、学生汇报、

拓展提高、总结延伸)

备注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观察过物体吗?

一般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的?

可以从哪些角度观察物体呢?

(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前面、上面、右面„„) 这节课我们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

观察物体)

二、小组交流

1、讲清交流的内容及要求。

学生开始在小组内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深入小组倾听发言,及时发现问题。

三、学生汇报

1、交流例题时,说清自己的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完整的表述问题。

2、引导学生互动,及时补充、质疑。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总结交流“我的发现”。

(同样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不同的形状)(1、我学会了…..我提醒大家……)

四、拓展提高

1、全班交流14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四4、5、6、7,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2

不同的物体从相同的角度观察可能得到相同的形状,也可能得到不同的形状。

 

课后反思

1.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使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只是适当的进行点拨。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在观察、想象、操作等学习活动中,培养了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一、【教学内容】

运算定律

二、【教材分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难点:

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五、【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8课时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课题

加法交换律

课时

一课时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并能灵活运用。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难点

重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

难点:

对加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主题情境图

前置研究

自学17页的例1后,完成以下作业。

1、比大小。

37+22○22+37128+315○315+128

43+57○57+43280+310○310+280

通过比较,我发现:

2、我能举出上面这样的例子:

3、我能用一句话表示上面式子的规律:

4、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上面式子的规律:

5、我知道以前什么地方用到了上面的规律。

教学预设

(基本环节为五个环节:

新课导入、小组交流、学生汇报、

拓展提高、总结延伸)

备注

一、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

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情境图。

) 

2.获得信息。

 

问:

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问题是什么?

二、小组交流

1、讲清交流的内容及要求。

学生开始在小组内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深入小组倾听发言,及时发现问题。

三、学生汇报

1、以组为单位上台展示交流。

交流例题时,说清自己的思路。

2、引导学生互动,及时补充、质疑。

3、分享我的举例。

4、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总结规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四、拓展提高

1、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2、完成练习五2题,教师巡视指导。

3、运用加法交换律,你能写出几个算式?

25+49+75=()+()+()

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4、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