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系统验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8240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板系统验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模板系统验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模板系统验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模板系统验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模板系统验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模板系统验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模板系统验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模板系统验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模板系统验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模板系统验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模板系统验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模板系统验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模板系统验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模板系统验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模板系统验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模板系统验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模板系统验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模板系统验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模板系统验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模板系统验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板系统验算.docx

《模板系统验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板系统验算.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板系统验算.docx

模板系统验算

模板系统验算

1模板支撑架计算书

1.1参数信息:

1.脚手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

1.00;纵距(m):

1.00;步距(m):

1.5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

0.10;脚手架搭设高度(m):

9.5;

采用的钢管(mm):

Ø48×3.2;

扣件连接方式:

双扣件,考虑扣件的保养情况,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

0.80;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

40mm×80mm方木支撑,间距300mm;

钢材弹性模量E=206×103(N/mm2);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N/mm2

钢管截面惯性矩I=11.357×104mm4,截面抵抗矩W=4.732×103mm3。

2.荷载参数

(1)模板及木楞自重标准值(kN/m2):

0.350;荷载分项系数γi=1.2

(2)混凝土与钢筋自重标准值(kN/m3):

板26.0;γi=1.2

(3)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γi=1.4

a.计算模板时取2.50;

b.计算支撑小楞构件时取1.5;

c计算支架立柱时取1.0;

(4)砼振捣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kN/m2):

水平模板2.0;垂直面模板4.0;γi=1.4

(5)倾倒砼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取:

2KN/m2;γi=1.4

3.木方参数

木方弹性模量E(N/mm2):

9.5×103;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13.000;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

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

300.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

4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

80.00;

图2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1.2支撑模板的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简支梁计算,其截面抵抗矩W和惯性矩I分别为:

W=bh2/6=4.0×8.02/6=42.67cm3;

I=bh3/12=4.0×8.03/12=170.67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26.00×0.30×0.100=0.78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2=0.350×0.30=0.105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p1=(1.5+2.0)×1.00×0.30=1.05kN;

2.方木抗弯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q=1.2×(0.78+0.105)=1.062kN/m;

集中荷载p=1.4×1.05=1.47kN;

最大弯距M=Pl/4+ql2/8=1.47×1.0/4+1.062×1.02/8=0.500kN.m;

方木的最大应力值σ=M/W=0.500×106/(42.67×103)=11.718N/mm2;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f]=13.0N/mm2;

∴σ<[f],满足要求。

3.方木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V=ql/2+P/2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3V/(2bh)<[T]

其中最大剪力:

V=1.062×1.0/2+1.47/2=1.266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T=3×1.266×103/(2×40.0×80.0)=0.593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T]=1.400N/mm2;

∴T<[T],满足要求。

4.方木挠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1.2(q1+q2)=1.062kN/m;

集中荷载:

p=1.4P1=1.47kN;

方木最大挠度计算值:

Vmax=1470×1000.03/(48×9500.0×170.67×104)+5×1.062×1000.04/(384×9500.0×170.67×104)=2.742mm;

方木最大允许挠度值:

[V]=1000.0/250=4.0mm;

∴Vmax<[V],满足要求

1.3支撑木方的钢管的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1.062×1.0+1.47=2.532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最大弯矩Mmax=0.267PL=0.267×2.532×1.0=0.676kN.m;

最大挠度Vmax=1.883PL3/(100EI)=4.768mm;

最大支座力Nmax=1.267P+1.000P=5.74kN;

钢管最大弯曲应力σ=M/W=0.676×106/4732.0=142.86N/mm2;

钢管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0N/mm2;

∴σ<[f],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Vmax小于10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1.4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R=Nmax=5.74kN;

∴R<12.80kN,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1.5模板支架立杆荷载标准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0.116×9.5=1.102kN;

(2)模板的自重(kN):

NG2=0.350×1.0×1.0=0.350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26.0×0.1×1.0×1.00=2.6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NG=NG1+NG2+NG3=4.052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振捣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活荷载标准值NQ=(1.0+2.0+2.0)×1.0×1.0=5.0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

N=1.2NG+1.4NQ=11.862kN;

1.6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5.658kN;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o/i查表得到;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1.58cm;

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

A=4.502cm2;

W——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

W=4.732cm3;

σ——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N/mm2);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0N/mm2;

l0——计算长度(m);l0=h+2a

k1——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u——计算长度系数,参照《扣件式规范》表5.3.3;u=1.70;

a——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10m;

上式的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l0=h+2a=1.500+0.10×2=1.7m;

l0/i=1.7×103/15.8=107.6;

由长细比l0/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537;

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5.658×103/(0.537×450.2)=23.4N/mm2;

∴σ<[f]=205.000N/mm2,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

2梁模板计算书

2.1参数信息

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

梁截面宽度B(m):

0.40;

梁截面高度D(m):

1.00

混凝土板厚度(mm):

0.10;

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

8.5m;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

0.10;

脚手架步距(m):

1.50;

立杆纵距(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

1.00;

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

1.0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Ø48×3.20;

扣件连接方式:

双扣件,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

0.80;

承重架支设:

木方支撑平行梁截面A;

2.荷载参数

模板自重(kN/m2):

0.35;

新浇混凝土自重:

24.0N/m3;

钢筋自重(kN/m3):

4.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

a.计算模板时取2.50;

b.计算支撑小楞构件时取1.5;

c计算支架立柱时取1.0;

振捣混凝土荷载标准值(kN/m2):

水平模板取2.0,垂直面板取4.0;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kN/m2):

2.0;

新浇筑砼对模板侧面的压力标准值:

F、F′中较小值;γi=1.2

F=0.22γct0β1β2V1/2

F′=γcH

3.材料参数

木材弹性模量E(N/mm2):

9500.0;

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3.0;

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

1.4;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9500.0;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3.0;

钢材弹性模量E(N/mm2):

2.06×105;

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205.0;

4.梁底模板参数

梁底模板支撑的间距(mm):

250.0;

面板厚度(mm):

18.0;

5.梁侧模板参数

主楞间距(mm):

500;

次楞间距(mm):

300;

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

500;

穿梁螺栓竖向间距(mm):

300;

穿梁螺栓直径(mm):

M12;

主楞龙骨材料:

木楞,宽度80mm,高度40mm;

次楞龙骨材料:

木楞,宽度80mm,高度40mm;

2.2梁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1.梁侧模板荷载

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式中:

γc——混凝土的密度,取28KN/m3;

t——新浇筑砼的初凝时间(h):

t=200/(T+15)=5.714;

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

β1——外加剂修正系数,因采用泵送砼故取为1.2;

β2——砼坍落度影响系数,β2取为1.15;

V——浇筑速度(m/h),V=2.5m/h;

H——砼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砼顶面的总高度(m);梁取1.0;

则F=0.22γctβ1β2V1/2=0.22×28×5.714×1.2×1.15×2.51/2=76.8KN/m2

F′=γcH=28×1.0=28.0KN/m2

取两者较小值,则标准值为F=F′=28.0KN/m2;

2.3梁侧模板内外楞的计算

1.内楞计算

内楞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龙骨采用木楞,截面宽度80mm,截面高度4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80×402/6=21.33cm3;

I=80×403/12=42.67cm4;

内楞计算简图

(1).内楞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σ——内楞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内楞的最大弯距(N.mm);

W——内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内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

按以下公式计算内楞跨中弯矩:

其中,作用在内楞的荷载

q=(1.2×28.0×0.90+1.4×2.0×0.90)×0.30=9.828kN/m;

内楞计算跨度(外楞间距):

l=500mm;

内楞的最大弯距:

M=0.1×9.828×500.02=2.457×105N.mm;

内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σ=2.457×105/2.133×104=11.5N/mm2;

内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N/mm2;

∴σ<[f],内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2).内楞的挠度验算

其中E——木材的弹性模量:

E=9500.0N/mm2;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q=1.2×28.0×0.3=08KN/m;

l——计算跨度(外楞间距):

l=500.0mm;

I——内楞的截面惯性矩:

I=4.267×105N/mm2;

内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0.677×08×500.04/(100×9500×4.267×105)=1.052mm;

内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ω]=2.000mm;

∴ω<[ω],内楞挠度满足要求。

2.外楞计算

外楞承受内楞传递的荷载,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外龙骨采用木楞,截面宽度80mm,截面高度4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80×402/6=21.33cm3;

I=80×403/12=42.67cm4;

外楞计算简图

(1).外楞抗弯强度验算

其中σ——外楞受弯应力计算值(N/mm2)

M——外楞的最大弯距(N.mm);

W——外楞的净截面抵抗矩;

[f]——外楞的强度设计值(N/mm2)。

最大弯矩M按下式计算:

其中,作用在外楞的荷载:

P=(1.2×28.0×0.90+1.4×2.0×0.90)×0.50×0.30=4.914kN;

外楞计算跨度(对拉螺栓竖向间距):

l=300mm;

外楞的最大弯距:

M=0.175×4.914×103×300.0=2.58×105N.mm

外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2.58×105/2.133×104=12.1N/mm2;

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N/mm2;

∴σ<[f],内楞抗弯强度满足要求。

(2).外楞的挠度验算

其中E——外楞的弹性模量,其值为9500.0N/mm2;

P——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标准值:

p=28.0×0.5×0.3=4.2KN;

l——计算跨度(对拉螺栓间距):

l=300.00mm;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4.267×105mm4;

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1.146×4.2×103×300.03/(100×9500.0×4.267×105)=0.32mm;

外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ω]=1.20mm;

∴ω<[ω],满足要求。

2.4穿梁螺栓的计算

验算公式如下:

其中N——穿梁螺栓所受的拉力;

A——穿梁螺栓有效面积(mm2);

f——穿梁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0N/mm2;

查表得:

穿梁螺栓的直径:

12mm;

穿梁螺栓有效直径:

9.85mm;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A=76mm2;

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28.0×0.50×0.30×2=8.4kN。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170.0×76/1000=12.920kN;

∴N<[N],满足要求!

2.5梁底模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

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250.0×18.02/6=1.35×104mm3;

I=250.0×18.03/12=1.215×105mm4;

1.抗弯强度验算

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其中,σ——梁底模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M——计算的最大弯矩(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250.00mm;

Q——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载设计值(kN/m);

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设计值:

q1:

1.2×28.0×0.40×1.0×0.90=12.1kN/m;

模板结构自重荷载:

q2:

1.2×0.35×0.40×0.90=0.15kN/m;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q3:

1.4×2.0×0.40×0.90=1.0kN/m;

q=q1+q2+q3=12.1+0.15+1.0=13.25kN/m;

跨中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max=0.10×13.25×0.252=0.083kN.m;

σ=0.083×106/1.35×104=6.148N/mm2;

∴σ<[f]=13.0,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

q=[(24.0+4.0)×1.0+0.35]×0.40=11.34N/m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250.0mm;

E——面板的弹性模量:

E=9500.0N/mm2;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

[ω]=250.0/250=1.0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ω=0.677×11.34×250.04/(100×9500.0×1.215×105)=0.26mm;

∴ω<[ω],满足要求。

2.6梁底支撑木方的计算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梁自重(kN):

q1=(24.0+4.0)×0.40×1.0×0.250=2.8kN;

(2)模板的自重荷载(kN):

q2=0.350×0.250×(2×1.0+0.4)=0.21kN;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P1=(1.50+2.0)×0.40×0.250=0.35kN;

2.木方的传递集中力验算:

静荷载设计值q=1.2(q1+q2)=1.2×(2.8+0.21)=3.612kN;

活荷载设计值P2=1.4P1=1.4×0.35=0.49kN;

P=3.612+0.49=4.102kN。

本工程梁底支撑采用方木,方木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4.0×8.02/6=42.67cm3;

I=4.0×8.03/12=170.67cm4;

3.支撑方木抗弯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简支梁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弯矩,

跨中最大弯距计算公式如下:

跨中最大弯距M=4.102×0.5/4=0.513kN.m;

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σ=M/W=0.513×106/4.267×104=12.02N/mm2;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f]=13.0N/mm2;

∴σ<[f],满足要求!

4.支撑方木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3V/(2bh)

其中最大剪力V=4.102/2=2.051kN;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T=3×2.051×103/(2×40×80)=0.961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T]=1.400N/mm2;

∴T<[T],满足要求。

5.支撑方木挠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计算公式如下:

集中荷载P=1.2(q1+q2)+1.4p1=4.102kN;

方木最大挠度ω=4.102×103×500.03/(48×9500.0×1.7067×106)=0.659mm;

方木的挠度设计值[ω]=500/250=2.0mm;

∴ω<[ω],满足要求。

2.7梁底支撑钢管的计算

在原满堂架的基础上在梁底再加一排立杆,间距1.0m,作用于支撑钢管的荷载包括梁与模板自重荷载,施工活荷载等,通过方木的集中荷载传递。

1.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计算:

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

集中荷载P传递力,P=[1.2(q1+q2)+1.4p1]×2/3=2.735kN;

计算简图如下:

支撑钢管按照简支梁的计算公式

其中n=1.0/0.250=4

经过简支梁的计算得到:

钢管支座反力RA=RB=(4-1)/2×2.735+2.735=6.838kN;

钢管最大弯矩Mmax=PL/4=0.342kN.m;

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σ=Mmax/W=0.342×106/4732.0=72.274N/mm2

支撑钢管的抗弯强度的其设计值[T]=205.0N/mm2;

∴σ<[T],满足要求

2.8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Rc

其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2.80kN;

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根据前面计算结果得到R=6.838N;

∴R

2.9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其中N——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它包括:

横杆的最大支座反力:

N1=6.838kN;

脚手架钢管的自重:

N2=1.2×0.132×8.5=1.346kN;

N=6.838+1.346=8.184kN;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lo/i查表得到;

i——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1.58;

A——立杆净截面面积(cm2):

A=4.502;

W——立杆净截面抵抗矩(cm3):

W=4.732;

σ——钢管立杆轴心受压应力计算值(N/mm2);

[f]——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0N/mm2;

lo——计算长度(m);

参照《扣件式规范》考虑到高支撑架的安全因素,适宜由下列公式计算

l0=k1k2(h+2a)

k2—计算长度附加系数,h+2a=1.70,k2按照表2取值为1.020;

lo/i=2.024×103/15.80=128.1;

由长细比lo/i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0.406;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σ=8.184×103/(0.406×450.2)=44.775N/mm2<[f]

钢管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应尽量利用柱子作为连接连墙件,否则存在安全隐患。

表1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k1

步距h(m)

h≤0.9

0.9

1.2

1.5

k1

1.243

1.185

1.167

1.163

表2模板支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k2

H(m)

h+2a(m)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5

30

35

40

1.35

1.0

1.014

1.023

1.039

1.042

1.054

1.061

1.081

1.092

1.113

1.137

1.155

1.173

1.44

1.0

1.012

1.022

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