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8878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9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七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x

专题七遗传的分子基础

2016-2017学年度?

?

?

学校12月月考卷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16上海卷.8)在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观察实验中,对图中相关结构的正确描述是

A.图3表示一条染色体的显微结构

B.箭头所指处由一个DNA分子构成

C.染色体上一条横纹代表一个基因

D.根据染色体上横纹的数目和位置可区分不同种的果蝇

2.(2016上海卷.28)在DNA分子模型的搭建实验中,若仅有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

A.58B.78C.82D.88

3.(2016上海卷.29)从同一个体的浆细胞(L)和胰岛B细胞(P)分别提取它们的全部mRNA(L-mRNA和P-mRNA),并以此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相应的单链DNA(L-cDNA和P-cDNA)。

其中,能与L-cDNA互补的P-mRNA以及不能与P-cDNA互补的L-mRNA分别含有编码

核糖体蛋白的mRNA

胰岛素的mRNA

抗体蛋白的mRNA

血红蛋白的mRNA

A.

B.

C.

D.

4.(2016上海卷.30)大量研究发现,很多生物密码子中的碱基组成具有显著地特异性。

图10A所示的链霉菌某一mRNA的部分序列整体大致符合图10B所示的链霉菌密码子碱基组成规律,试根据这一规律判断这段mRNA序列中的翻译起始密码子(AUG或GUG)可能是

A.

B.

C.

D.

5.(2016海南卷.13)某种RNA病毒在增殖过程中,其遗传物质需要经过某种转变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

物质Y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可抑制该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细胞的增殖,那么Y抑制该病毒增殖的机制是

A.抑制该病毒RNA的转录过程

B.抑制该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C.抑制该RNA病毒的反转录过程

D.抑制该病毒RNA的自我复制过程

6.(2016江苏卷.1)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7.(2016新课标2卷.2)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

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8.(2016江苏卷.18)近年诞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简单、准确地进行基因定点编辑。

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

通过设计向导RNA中20个碱基的识别序列,可人为选择DNA上的目标位点进行切割(见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Cas9蛋白由相应基因指导在核糖体中合成

B.向导RNA中的双链区遵循碱基配对原则

C.向导RNA可在逆转录酶催化下合成

D.若α链剪切点附近序列为……TCCACAATC……

则相应的识别序列为……UCCACAAUC……

9.(2016天津卷.5)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枯草杆菌

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

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

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

野生型

0

突变型

不能

100

注P:

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10.(2016新课标2卷.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11.(2016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在以mRNA为模板翻译出蛋白质的过程中,需要下列哪些物质或结构的参与

①tRNA②氨基酸③ATP④核糖体⑤DNA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12.(2016届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性改变

B.RNA聚合酶降低了某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遗传信息由mRNA流向tRNA

D.基因的两条链分別作模板进行转录,可提高翻译的效率

13.(2016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R-1oop结构有关。

R-1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的非模板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R-1oop结构中杂合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B.R-1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

C.R-1oop结构中的DNA单链也可转录形成相同的mRNA

D.R-1oop结构的形成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

14.(2016届四川省石室中学高三“三诊”模拟理综生物试卷)研究表明β-AP(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癱呆的主饕病理特征,β-AP是由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如工而成.APP形成β-AP的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通过水解形成的β-AP分子中含有38个肽键

B.图中的β-分泌酶可能是突变基因表达的产物

C.β-AP分子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神经细胞变性死亡

D.促进β-分泌酶基因表达是治疗老年痴呆的有效手段

15.(2016届云南曲靖第一中学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三)生物试卷)如图所示,图1和图2表示某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合成过程示意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甲和丙表示

,乙和丁表示核糖体

B.乙和丁的移动方向均为从右向左

C.图1和图2所示过程均可发生在人体细胞中

D.图1和图2所示过程使得少量的

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16.(2016届海南中学高三第九次月考生物试卷)假设一个双链均被

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遮光噬菌体侵染只含

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至少需要

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

C.含

和只含

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是1:

50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可能不发生改变

17.(2016届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高考冲刺(3)生物试卷)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DNA分子的差异造成了肺炎双球菌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

B.DNA分子中每个磷酸基团都连接2个脱氧核糖

C.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一般不会导致DNA分子结构的改变

D.边解旋边复制是保证亲代与子代DNA遗传信息传递准确性的关键

18.(2016届江西九江高三下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脊椎动物的一些基因活性与其周围特定胞嘧啶的甲基化有关,甲基化使基因失活,相应的非甲基化能活化基因的表达,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肝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呼吸酶基因均处于甲基化状态

B.肝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胰岛素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

C.肝细胞的呼吸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

D.胰岛B细胞的呼吸基因和胰岛素基因均处于非甲基化状态

19.(2016届黑龙江哈尔滨第三中学高三下三模理综生物试卷)关于基因与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在DNA上,DNA是基因的集合

B.翻译过程中,tRNA决定肽链上氨基酸的位置

C.线粒体与叶绿体中的基因,也可以进行转录和翻译

D.DNA可贮存遗传信息,而RNA不可贮存遗传信息

20.(2016届湖北省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赫尔希和蔡斯用噬尚体侵染太肠杆菌,离心后,甲组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高;乙组刚好相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组的噬菌体是用35S标记其蛋由质

B.乙组的噬菌体是用32P标记其蛋白质

C.甲组产生的子代吨阐体均含有放射性

D.乙组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均不含放射性

21.(2016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下列关于图中①、②两种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的嘌呤碱基数多于嘧啶碱基B.密码子位于②上

C.②的-OH部位为结合氨基酸的部位D.肺炎双球菌和噬菌体均含①、②

22.(2015年湖北黄冈中学4月高三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非编码RNA是一大类不编码蛋白质、但在细胞中起着调控作用的环状RNA分子(原因是成环序列两端有互补的重复序列存在),其调控失衡与一系列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非编码RNA是转录的产物,其结构中含有氢键

B.该非编码RNA的结构与mRNA的结构完全相同

C.若该非编码RNA在细胞质基质中发挥作用,则需要通过核孔出细胞核

D.非编码RNA可能是通过调控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来控制疾病的发生

23.(2016届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流程为同位素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有两次培养T2噬菌体的过程,可以说明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噬菌体侵染的是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为保证侵染的效果可延长保温的时间

C.离心的目的是让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分离

D.用32P标记的一组感染实验,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

24.(2016届海南省海口第一中学高三高考模拟(三)生物试卷)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与细菌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高低的关系图可能如下,下列关联中最合理的是(

标记的噬菌体记为甲组,

标记的噬菌体记为乙组)()

A.甲组—上清液—b

B.乙组—上清液—a

C.甲组—沉淀物—c

D.乙组—沉淀物—d

25.(2016届海南省海口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DNA是转化因子

B.艾弗里通过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标记噬菌体需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

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

26.(2016届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

(一)生物试卷)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某些相关生理和生化反应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a是核糖体,物质b是mRNA,过程①是翻译过程

B.如果细胞中r蛋白含量较多,r蛋白就与b结合,阻碍b与a结合

C.c是基因,是指导rRNA合成的直接模板,需要DNA聚合酶参与催化

D.过程②在形成细胞中的某种结构,这一过程与细胞核中的核仁密切相关

27.(2016届江苏淮安高三5月信息卷(最后一模)考试生物试卷)下图为细胞核内某重要生理活动的示意图,A~E代表不同的物质,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A.图中A物质是DNA,B物质是RNA

B.图中C物质是RNA聚合酶,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

C.D物质是游离的氨基酸,由转运RNA运输

D.E物质的存在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实现的

28.(2016届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的酪氨酸酶的活性下降

D.该图反映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活动来进行的

29.(2016届四川双流中学高三5月月考理科综合生物试卷)下图的基因模型为控制某种酶的基因内部和周围的DNA片段情况。

距离以千碱基对(kb)表示,但未按比例画出,基因长度共8kb,人为划分a-g7个区间,转录直接生成的mRNA中d区间所对应的区域会被加工切除,成为成熟的mRNA。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酶是由299个氨基酸组成的

B.起始密码子对应的位点是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C.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时指导合成的终产物都是蛋白质

D.mRNA上某一特定位点需要的氨基酸可以由几种特定的tRNA将它转运到核糖体上

二、多选题

30.(2016江苏卷.22)(多选)为在酵母中高效表达丝状真菌编码的植酸酶,通过基因改造,将原来的精氨酸密码子CGG改变为酵母偏爱的密码子AGA,由此发生的变化有

A.植酸酶氨基酸序列改变B.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

C.编码植酸酶的DNA热稳定性降低D.配对的反密码子为UCU

三、综合题

31.(2016浙江卷.32)若某研究小组用普通绵羊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转基因绵羊甲和乙各1头,具体见下表。

请回答:

(1)A+基因转录时,在的催化下,将游离核苷酸通过键聚合成RNA分子。

翻译时,核糖体移动到mRMA的,多肽合成结束。

(2)为选育黑色细毛的绵羊,以绵羊甲、绵羊乙和普通绵羊为亲本杂交获得F1,选择F1中表现型为的绵羊和的绵羊杂交获得F2。

用遗传图解表示由F1杂交获得F2的过程。

(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黑色细毛绵羊,从F2中选出合适的1对个体杂交得到F3,再从F3中选出2头黑色细毛绵羊(丙、丁)并分析A+和B+基因的表达产物,结果如下图所示。

不考虑其他基因对A+和B+基因表达产物量的影响,推测绵羊丙的基因型是,理论上绵羊丁在F3中占的比例是。

32.(2016课标1卷.29)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

用α、β和γ表示ATP或dATP(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

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

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

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

33.(2016北京卷.31)嫁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

研究者将具有正常叶形的番茄(X)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1.

(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组织后,经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

(2)研究者对X和M植株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2。

由图可知,M植株的P基因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变异,部分P基因片段与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

L基因(P

L)。

以P-L为模板可转录出,在上翻译出蛋白质,M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与此有关。

(3)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

为探明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见下表。

实验材料

检测对象

M植株的叶

X植株的叶

接穗新生叶

P

LmRNA

P

LDNA

①检测P

LmRNA需要先提取总RNA,再以mRNA为模板出cDNA,然后用PCR技术扩增的片段。

②检测P

LDNA需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用PCR技术对图2中(选填序号)位点之间的片段扩增。

a.Ⅰ~Ⅱb.Ⅱ~Ⅲc.Ⅱ~Ⅳd.Ⅲ~Ⅳ

(4)综合上述实验,可以推测嫁接体中P

L基因的mRNA。

34.(2016届重庆市巫山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理综生物试卷)下列是遗传学方面的相关问题,请回答。

(1)在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实验中,将S型细菌加热杀死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用双缩脲试剂检验(能/不能)呈现紫色;但是S型细菌加热杀死的过程中,其内部的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恢复又逐渐恢复活性,这体现了DNA分子结构的性。

(2)视网膜色素变性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请用小鼠进行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

选择亲本为小鼠杂交;杂交方法:

实验结果:

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

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②现有一遗传病家庭,女儿患病,其父母和弟弟的表现型均正常。

母亲的基因型是(用A、a表示);若弟弟与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结婚,其子女患病的概率是(假设人群中携带者的概率约2/65。

结果用分数表示)。

在人群中男女患该病的概率相等,原因是男性在形成生殖细胞时自由组合。

③视网膜色素变性病也有发生在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若用荧光分子标记法检测,女性患者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有个荧光点。

Ⅱ.试管婴儿技术是指采用人工方法将卵子与精子从人体内取出并在体外受精,发育成胚胎后,再移植回母体子宫内,以达到受孕目的的一种技术。

(1)顺利受精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

一是来自父方的精子要进行获能处理,二是来自母方的卵母细胞要才能受精。

(2)(填生物技术)是培育试管婴儿的最后一道工序。

一般来说,该技术操作比较适合的时期是,若在该时期用胚胎分割技术是获得双胞胎时,必须注意要将均等分割。

35.(2016届江苏省四校高三5月联考生物试卷)下图甲、乙可表示酵母菌或大肠杆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

请据图回答:

(1)图甲表示菌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

比较两图可见,两种生物在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明显的不同是。

从细胞结构上分析,形成这一区别的主要原因是。

(2)图甲中的①与图乙中的(填写图中字母)代表同一种物质,合成该物质需要酶的催化。

两图所示生物细胞中,承担运载氨基酸功能的物质最多有种。

(3)图甲中两个核糖体上最终合成的物质的结构(相同/不同)。

(4)图乙中,存在碱基A与U配对过程的是(填写图中数字序号)。

参考答案

1.D

【解析】果蝇唾液腺染色体是果蝇三龄幼虫的唾液腺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细胞的有丝分裂停留在间期,每条染色体经过多次复制形成一大束宽而长的带状物,A项错误;图3表示多条染色体的显微结构,A项错误;箭头所指处应有多个DNA分子构成,B项错误;横纹是碱基的不同序列染色不同所致,不能代表一个基因,C项错误;横纹的数目和位置往往是恒定的,代表着果蝇不同种的特征,D项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的观察。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果蝇唾液腺细胞染色体的理解。

属于容易题。

解题关键是明确果蝇唾液腺染色体是果蝇三龄幼虫的唾液腺发育到一定阶段后,细胞的有丝分裂停留在间期,每条染色体经过多次复制形成一大束宽而长的带状物。

本题易错选B项。

错因在于混淆了果蝇唾腺染色体和常见染色体图像的区别。

2.C

【解析】构成一个脱氧核苷酸需要2个订书钉,20个个脱氧核苷酸总共需要40个;一条DNA单链需要9个订书钉连接,两条链共需要18个;双链间的氢键数共有20

总共需要订书钉40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DNA的结构。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的化学键。

属于中档题。

解题关键是熟悉DNA的三种组成成分之间、基本单位之间、双链之间的连接方式。

3.A

【解析】浆细胞(L)和胰岛B细胞均需合成核糖体蛋白,均含有核糖体蛋白的mRNA;浆细胞可以特异性的产生抗体,L-mRNA含有编码抗体蛋白的mRN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基因文库。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实质、cDNA构建方法。

属于中档题。

解题关键是理解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D

【解析】若起始密码子为

,统计所有的11个密码子中,第一位碱基为A和U所占比例为7/11,若起始密码子为②,从此处开始的7个密码子中第一位碱基为A和U所占比例为1/7,若起始密码子为③,从此处开始的,4个密码子中第一位碱基为A和U所占比例为0,均不符合图10B所示的链霉菌密码子碱基组成规律。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遗传信息的表达。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密码的阅读。

属于较难题。

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图B中的信息,通过估算的方式,判断从某一密码子开始,图10A所示的链霉菌某一mRNA的部分序列是否符合图10B所示的链霉菌密码子碱基组成规律。

5.C

【解析】RNA病毒的遗传物质需要经逆转录形式成DNA,然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组中,Y物质与脱氧核苷酸结构相似,应抑制该病毒的逆转录过程。

【考点定位】病毒

【名师点睛】三个方面巧判中心法则五过程

(1)从模板分析

①如果模板是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DNA转录;

②如果模板是RNA,生理过程可能是RNA复制或RNA逆转录和翻译。

(2)从原料分析

①如果原料为脱氧核苷酸,产物一定是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逆转录;

②如果原料为核糖核苷酸,产物一定是R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转录或RNA复制;

③如果原料为氨基酸,产物一定是蛋白质(或多肽),生理过程是翻译。

(3)从产物分析

①如果产物为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RNA逆转录;

②如果产物为RNA,生理过程可能是RNA复制或DNA转录;

③如果产物是蛋白质(或多肽),生理过程是翻译。

6.D

【解析】格里菲思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错误;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S型细菌中存在一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B错误;T2噬菌体属于病毒,营寄生生活,需先标记细菌,再标记噬菌体,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正确。

【考点定位】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切记T2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不能进行独立新陈代谢,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

7.C

【解析】某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打开,说明该物质会阻碍DNA分子的解旋,因此会阻碍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抑制细胞增殖,A、B、D三项均正确;因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所以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C项错误。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细胞增殖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