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68922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四单元教案

年级:

三年级学科:

数学授课时间:

2015、4

课题

口算乘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课时

首次备课人

郑涌

二次备课人

知识与技能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每位乘积不满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学习掌握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教具

难点

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课件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学前准备

口算练习:

30×3=20×6=20×4=13×3=2×4=200×4=

9×50=120×2=40×7=2×3=23×2=400×2=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1页例1.

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跟同伴说一说。

师:

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

15×3

教师:

怎样计算呢?

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

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

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45.

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加以平价,方便全体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教师:

想一想,150×3=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小结: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结果;还可以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一个0.

2、学习教材第42页例2.

出示例2

师:

观察图,你从中知道哪些信息?

跟同伴说一说。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6×10.

教师:

怎样计算呢?

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口算10×6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

“六九五十四“求出9个6是多少由于算式中要求的是10个6是多少,因此,还要再加上一个6

列式解答:

6×10=60(个)

答:

10盒有60个。

室:

要求20盒有多少个苹果,怎样列式呢?

生答,师板书:

12×20

教师:

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学生总结口算方法,老师板书。

因为可以把20看作2×10,所以口算12×20时,可以先口算出12×2的积,然后再用12与2相乘得积乘10.

列式解答:

12×20=240(个)

答:

20盒有240个。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做一做“,完成后集体订正,每道题各选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教师提问:

这几道题和我们前面学过的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说一说你想怎么计算它们的结果吗?

(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在教材上完成)

教师板书小结。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70×40300×430×7024×20

19×1014×2040×70050×50

2、送水的叔叔骑三轮车每分钟大约行200米,如果每天用2小时送水,他每天大约行多少千米?

四、思维训练

1、李红买20个6角的练习本和30支8角鹅铅笔。

(1)一共要付多少元?

(2)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动脑筋。

()×30=90040×()=200080×()=32000

板书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有前面口算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因此课堂上我主要让学生自学。

即: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情境图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找出口算方法——“将相乘的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进行相乘,再在后面添上两个因数共有的0”或“根据乘法的意义进行计算”,最后进行交流。

今天课堂上充分显示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上我还充分发挥“一帮一”的作用,让学生在组

内就解决了问题。

 

年级:

三年级学科:

数学授课时间:

2015、4

课题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课时

首次备课人

郑涌

二次备课人

知识与技能

巩固复习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重点

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教具

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课件、口算卡片、红旗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学前准备

基础知识练习。

1、70×70=60×90=80×50=11×40=

30×80=20×70=40×60=31×20=

2、学生们完成后,选两行学生按顺序每人一题订正结果,教师要统计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有错误的学生要让其说出是哪道题错了,教师给予板书,帮助学生改正。

通过练习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能够从中了解到好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计算更准确、更迅速。

3、老师选两个学生当代表到前面比赛,其他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学生按箭头的顺序分别把答案写在题目的两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夺得小红旗。

让学生一起订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对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白看,一味只图快,做的题不正确,是得不到红旗的)

二、探究新知

1、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

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说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

例:

50×11=550(千克)

答:

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蚕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

李家村的蚕子可产茧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

50千克茧能卖900元钱。

2、小象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200千克。

20年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

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

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

20年后这头大象重4100千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2、小明要买12本书,每本书19元,小明大约要带多少元钱?

3、教材第45页的第10题。

四、思维训练

1、不计算,把估算结果写在括号里。

100×24200×3032×1074×100

20×4060×506×10010×700

12×3034×440×6+857×0+57

2、李叔叔平均每天组装19辆自行车,9月份大约共组装多少辆自行车?

3、海龟出生后,体重平均每年增加100克。

40年后它的体重将增加到4080克。

小海龟刚出生时有多少克?

板书

口算乘法的练习课

例:

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

20年后这头大象重4100千克.

教学反思

年级:

三年级学科:

数学授课时间:

2015、4

课题

笔算乘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课时

首次备课人

郑涌

二次备课人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具

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课件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2×10=43×30=12×40=31×20=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指导:

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

14×10=140(本)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

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4个学生板演。

完成后由在黑板上做题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弥补不足,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4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笔算下列各题。

21122422

×13×14×12×33

2、列竖式计算。

33×33=12×12=11×26=41×21=

3、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4、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

四、思维训练

1、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221232

×14×13×13

883696

22232

11056416

()()()

2、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爸爸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4分钟,应付多少钱?

3、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上的2看成了5,写错的因数比第一个因数多出11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应是多少?

板书

教学反思

在教学新知时,我首先让学生重点分析情境图,找出今天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24×12,再让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估算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钱,最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在小组内交流。

通过交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口算方法,即24×10=24024×2=48240+48=288(元)。

当学生发现用竖式计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结果,尤其是理解为什么可以省略十位末尾的0不写。

 

年级:

三年级学科:

数学授课时间:

2015、4

课题

笔算乘法复习课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课时

首次备课人

郑涌

二次备课人

知识与技能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过程与方法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和会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卡片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4×20=17×10=13×30=21×30=43×20=

32×40=51×70=63×30=72×10=

巩固复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为复习笔算打好基础。

2、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12×44=32×13=42×11=21×23=

指名四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完成后每个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名学生任选一题说出计算过程。

3、教师小结: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时,用第二个因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12×44=32×13=42×11=21×23=

23×32=41×21=22×23=34×12=

全体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结果。

2、39×11=31×31=23×33=22×24=12×41=

让同学们任选两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竖式计算),老师巡视,把完成既正确书写又好的同学的练习本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并把这道题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鼓励和表扬。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第4、第5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这两道题是图文结合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题和图,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列竖式计算。

34×21=31×13=12×12=22×11=11×25==

2、每个胶卷售价21元,买14个交卷要用多少元?

3、每箱苹果重13千克,32箱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4、每个工人每天挖树坑11个,15个工人一天挖树坑多少个?

四、思维训练

1、连一连。

18×10860

31×12605

20×43180

55×11372

2、小华每天坚持写13个毛笔字,他在7月和9月共写了多少个毛笔字?

3、李老师买了2个足球,张老师买了4个篮球,王老师买了1个足球、1个篮球、3个网球,他们每人所用的钱正好相等,1个足球的价钱相当于几个网球的价钱?

板书

笔算乘法复习课

笔算

12×44=32×13=42×11=21×23=

23×32=41×21=22×23=34×12=

教学反思

年级:

三年级学科:

数学授课时间:

2015、4

课题

笔算乘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课时

首次备课人

郑涌

二次备课人

知识与技能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具

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件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学前准备

1、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8×10=20×14=91×40=81×60=

72×30=50×31=62×30=70×21=

2、笔算。

35×7=23×21=

让学生集体完成并指名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完成,做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全班集体订正。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9页例2.

出示例2.

教师:

读一读题,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跟同伴说一说。

师:

要求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也就是求37个48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37×48

老师:

怎样计算呢?

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1)估算方法:

48≈5037≈4050×40=2000(盒)

大约有2000盒。

(2)笔算方法:

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

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

48×37=1776(盒)

答: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学生讨论后总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教师总结:

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指导完成下面的练习。

23×3454×1339×2717×28

可以让学生按组做,哪几个组做哪个题,做完后让同学们互相说一说笔算的过程,互相改正补充,然后指名学生发言,集体订正笔算的过程和结果。

3、巩固练习。

24×4122×7444×5915×2153×27

在黑板上出示计算卡片,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笔算,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的练习本拿来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16251824

×16×13×17×19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用14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有36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四、思维训练

1、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24×19=38×9=76×99=12×11=11×47=38×21=

2、商店特价出售成套茶具,每套茶具里有6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售价34元,今天工作人员共卖出38套这种茶具,一共买了多少元?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动脑筋。

3□□□

×24×7□

1□2□3

□□□□7

7□□2□□3

板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课堂反馈的情况看,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及时进行课后辅导。

年级:

三年级学科:

数学授课时间:

2015、4

课题

笔算乘法复习课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课时

首次备课人

郑涌

二次备课人

知识与技能

复习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过程与方法

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并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重点

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具

难点

正确计算并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课件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复习整理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师板书:

37×82=65×31=59×64=39×43=

让学生先做题,并说一说这四道题的共同点是什么

让学生独立在本上完成这四道题,请四名阩到黑板上完成,完成后,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巡视指导,让学生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

让学生意识到好的书写是正确计算的基础。

2、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复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完全一样,只不过进位乘法是每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在进位计算的过程中注意书写要规范、认真。

二、巩固练习

1、笔算。

76×18=45×36=89×46=38×21=

可以让学生任选两题计算,计算完后同桌互相讲述计算过程,互相订正结果和书写是否规范,然后老师指名学生把练习本拿来集体订正,做得又对又好的同学将一枚小动物印章。

让学生在书中完成第51页第6题。

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蜜蜂应该落在哪朵向日葵上采花蜜,请同学们赶快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

让学生用连线的形式帮助蜜蜂找到要采蜜的花,并鼓励学生“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同学介绍方法,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2、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1页的第7、第8题)

(1)指名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这两道题。

(3)通过集体订正,及时改正不正确的解答方法或计算结果。

让学生看第50页的第4题。

(1)读题,并说明题意。

(2)说一说,这道题和刚才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题,但这道题要解决的是一套16元,56套一共多少钱?

所以“每套12张”这个数据信息可以不用)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26×35=68×53=18×24=48×79=24×28=

2、一种邮票每套14张,售价38元,今天上午卖出20套,下午卖出15套,这一天共卖了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说一说,下面各题错在哪里,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862318

×78×17×25

64816190

6022326

666818435

2、菜园收了36筐白菜,连筐共重1728千克,每筐白菜重43千克,你知道这些筐有多重吗?

3、动脑筋,找规律填数

373339

9549()

26()18

板书

笔算乘法复习课

下面各题错在哪里,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862318

×78×17×25

64816190

6022326

666818435

教学反思

年级:

三年级学科:

数学授课时间:

2015、4

课题

解决问题

(1)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课时

首次备课人

郑涌

二次备课人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

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具

难点

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课件

教学程序

二次备课

一、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