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012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docx

XXXX金矿普查实施方案

 

**********金矿

普查实施方案

 

**县******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七月

**********金矿

普查实施方案

 

编写单位:

**省

编写人:

审查人:

单位负责人:

总工程师:

 

提交单位:

**县******有限公司

提交时间:

二〇一六年七月二十七日

附图目录

顺序号

图号

图名

比例尺

1

1

**********金矿地形地质图

1:

5000

2

2

**********金矿工程布置图

1:

5000

 

一、绪言

(一)基本情况

1、探矿权申请人基本情况

探矿权申请人基本情况

探矿权申请人:

**县******有限公司

性质:

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法人代表:

注册资金:

壹佰万元整

经营范围:

金多金属矿普查等。

地址:

**省**县**镇**村

2、勘查项目基本情况

《**********金矿》申请区勘查矿种为金矿,原矿区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9.34平方公里,原矿区拐点坐标见表1.1,现矿区范围由11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4.66平方公里,现矿区拐点坐标见表1.2。

表1-1原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80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

面积(Km2)

序号

B

L

X

Y

1

9.34

2

3

4

表1-2现矿区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80坐标系)

拐点编号

经度(80)

纬度(8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面积:

4.66平方公里

“**********金多金属矿普查”为探矿权延续项目,项目地理位置:

**省**县二都镇;图幅号**。

本矿权于2007年4月6日申请在先依法取得《**********铅锌矿普查》探矿权,面积9.34平方千米,许可证号***,有效期为2007年4月6日至2009年4月6日,所属图幅号:

***,勘查矿种为:

铅锌矿。

2009年4月20日申请第一次延续,证号*****,有效期为2009年4月20日至2011年4月20日,面积9.34平方千米。

2011年4月20日申请第二次延续,证号***,有效期为2011年5月6日至2013年5月6日,面积9.34平方干米。

2013年5月6日申请第一次变更,变更后的证号***,有效期为2013年6月13日至2015年6月13日,面积7.00平方千米。

2013年6月13日申请第二次变更,变更后的证号****,有效期为2015年7月16日至2017年7月16日,面积4.66平方千米。

勘查许可证确定的矿权区由11个拐点围限,经纬度坐标见表1.2。

申请区内无其他探矿权、采矿权登记,故探矿权范围内不存在矿权纠纷问题。

3、项目勘查单位及资质情况

**省*****为**省*****直属地质勘查机构。

资质证书编号:

***

资质证书有效期:

2015年01月06日至2018年09月29日

勘查单位地址:

**省***号

法人代表:

***

地质勘查资质类别及资质等级:

固体矿产勘查甲级;地质钻探甲级

(二)勘查目的和任务

1、勘查目的

受**县******有限公司委托,**省******承担“**********金矿普查探矿权”地质普查工作。

本区处于华南褶皱系其三级构造单元的赣西南坳陷与武夷隆起

的接壤地带。

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断裂构造比较发育,所以在区

内寻找小一中型中低温热液蚀变矿床的前景非常好。

在前期工作获得的成果基础上,针对1:

1万化探测量所发现的金异常和矿化信息,在成矿最有利地段进行地表轻型山地工程揭露,初步查明控制矿化形成的地质条件,大致掌握矿化(体)分布范围、产状、形态、规模、数量及其矿石质量等基本特征,大致了解矿体开采技术条件,提出是否具有进一步工作的初步评价意见和建议。

2、工作任务

在充分总结前期地质工作已有成果资料基础上,结合业主要求,以PD1矿段为重点,**矿段为基础。

对已发现和圈定的主要金矿体,用地质测量、槽、钻及物探相结合的探矿手段;对已有的高值化探金异常,用实地调查与槽、钻相结合的探矿手段发现和圈定矿体。

大致查明圈定的主要金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空间分布位置和矿石质量特征,对可供综合利用的共、伴生矿产,进行相应的综合评价;初步确定氧化矿、原生矿的划分界线,控制矿带的边界,扩大和提高资源量级别;研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矿石加工选冶性能,对矿床作出初步评价,编制《**********金矿普查地质报告》,为详查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三)勘查区地理位置、交通及社会经济状况

图1**县**金矿交通位置图

矿区位于**县西南直距约22千米,行政区划属**县***乡。

地理座标:

东经****′00″,北纬***′15″,矿区面积约4.66平方千米,矿区有乡村公路通往**乡,交通尚属方便。

矿区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为低山丘陵地形,海拔标高200

~560米,相对高差360米。

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7.3℃,一月平均气温5.0℃,七月平均气温28.7℃,

极端最低气温-9.3℃,极端最高气温39.7℃。

年平均降水量1708mm,

春秋多雨,夏季干旱,2月、6月雨量最大。

年平均无霜期273天。

区内经济以林业为主,农业为辅,林产有竹、松、杉等,林副产

品以竹笋、香菇为主,农作物有水稻、甘薯等。

乡镇个体工业薄弱,

仅有少量的竹木加工厂。

二、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970年,原重工业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完成了包括矿区在内的1:

20万***幅区域地质测量,提交了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提供了较系统的区域地质资料,据1:

20万区调及矿产调查资料显示,

在大王山岩体周边的变质岩中以及一些构造破碎带中铅锌测晕中有

较好的显示;2001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调院完成了包

括本矿区在内的1/5万***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纵观前人资料,本

矿区未进行过矿产勘查工作,矿区应属勘查空白区。

2008年~2013年**省地***大队地勘院对矿区开展普查地质工作,共完成的实物工作量主要有:

1:

l万地质测量4.9平方千米,1:

1千地质剖面测量2.15千米,槽探802.08立方米,硐探185.60米,1:

1万化探测量9.34平方千米,各类样品49件。

取得主要成果:

1、初步查明金多金属矿成矿与含斑二长花岗岩有关,二长花岗岩为成矿物质来源,后期构造破碎带使金多属矿富集成矿。

2、含金矿化蚀变破碎带地表D1516点见及,中部有PDI沿脉坑道控制,目前走向长度控制大于130米,宽20~37米不等。

在含金铅锌矿化破碎带的南侧,由PDI的180米中段YM0-4沿脉坑道控制,产状340°~10°∠75°~83°,矿体呈脉状、似层状产出,已控制走向长大于115米,倾向延深大于50米,厚度0.23~5.60米,矿体品位Au2.34~5.36×10-6;Agl.24~11.45×10-6;Pb0.312~0.921%,Zn0.816~1.62%。

3、大致了解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

(二)2013~2014年地质工作成果

2013~2014年共投入以下工作量:

1:

l万地质测量(修测)7平方千米;

l:

2.5万土壤化探测量7平方千米;

槽探310立方米;各类样品100件。

取得的工作成果:

矿区南部Au、Ag、Pb、Zn元素异常套合较好,Au、Ag、Pb元素均有三级浓度分带,该异常区域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前景较好。

在矿区北东部,Au、Cu、Ag元素均有异常,Au元素均有三级浓度分带,Ag元素异常范围较小,Cu元素具有二级浓度分带,异常范围较大,该区域有利于金多金属矿的形成。

三、勘查区地质情况

(一)区域地质成矿背景

本区处于华南褶皱系其三级构造单元的赣西南坳陷与武夷隆起的接壤地带。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周潭岩组;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库里

组、上施组、震旦系洪山组、外管坑组;中生界白垩系塘边组、莲荷组;新生界第四系。

区域出露岩浆岩主要有加里东期的上山超单元及二都超单元,燕山期的棠阴超单元、大王山超单元及相山超单元。

区内构造表现出以断裂构造为框架,以褶皱为主体,以叠加褶皱

为特点,以韧性剪切带为特色的复杂构造变形图象。

区域内主要矿产有金、铜、铅锌、石膏等。

(二)勘查区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

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有中元古界周潭岩组上段(Pt2Zh2)及第四系。

(1)、中元古界周潭岩组上段(Pt2Zh2)

周潭岩组上段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以**断裂带为界,主要为一套以泥质为主经变质而成的石英片岩类所组成的浅海相类复理石建造。

其岩性组合为细粒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二云斜长石

英片岩夹中~粗粒二云母片岩及数层变质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熔岩。

(2)、第四系(Q)

由红土及冲积层组成。

红土呈棕、土黄色,散积于山坡及低洼地

带,由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组成。

冲积层为近代沟谷的沉积物或耕植土。

2、岩浆岩

矿区岩浆岩分布广泛。

主要有***超单元(S3E)、***超单元的**单元(J3D)以及大****超单元的**单元(J3S)。

1)***超单元(S3E)

受**断裂的控制,岩体与围岩为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围岩接

触变质现象不明显,岩体内部定向组构发育,主要表现为长石巨斑及

暗色矿物(黑云母)的定向排列和暗色包体的长轴向,线理走向多为

近南北向,与**断裂的走向近一致。

岩性主要为多斑巨斑粗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岩石呈浅灰色,似斑状结构,基质为中一粗粒结构,主要组成矿物为钾长石(40%)、斜长石(25%)、石英(25%),暗色矿物为黑云母,偶见少量的白云母,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含量不足1%。

班晶含量占据15~35%,粒径和含量由岩体边缘向中心加大,由斜长石和钾长石组成,二者含量相近,多呈矩形自形晶产出,部分具圆化,呈卵斑产出,斑晶粒径一般为2×5cm~3×8cm,最大者可达4~8cm。

斜长石斑晶聚片双晶发育,光性测定为更长石(An23~28),钾长石具格子双晶、卡氏双晶,常见条纹结构,为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

基质为中粗粒花岗结构,斜长石为半自形板状,石英和钾长石则为它形,黑云母具明显定向,有的集中呈条带状产出。

2)、**超单元

****超单元由***单元、西源单元、**单元、**单元

组成,构成大王山超单元复式岩体。

整体上为长轴呈南北向的长椭园

形,沿**断裂带两侧分布。

接触面产状外倾,围岩为元古界的周潭

岩组、上施组和库里组的变质岩,具有明显的接触变质晕,岩体内部

定向组构不发育,围岩早期面理保存完好。

区内仅出露大王山单元和

山前单元。

(1***单元(J3D)

大王山单元是测区内唯一的含矿单元,岩体中心发育大量的矿化

石英脉,脉宽一般为数厘米至几十厘米,多顺岩石的主要节理方向贯入,呈等间距平行分布。

岩性为粗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分布于大王山复式岩体的西侧,是大王山超单元的主要岩性之一。

岩石呈灰白色,块状构造,岩石结构具相带性变化,中心相具粗粒似斑状结构,斑晶粒径达l-2cm.含量高,约为15%,基质为中粗粒花岗结构,粒径达0.3-0.6mm,局部见蠕虫结构。

向岩体边缘岩石中斑晶含量和粒度逐渐减少,渐变为中一粗粒等粒结构。

主要矿物为钾长石(30-40%)、斜长石(30-40%)、石英(25-30%)、日音色矿物为黑云母(5%),偶见少量白云母,副矿物有磷灰石、磁铁矿、萤石和锆石和,含量不足1%。

斜长石为自形一半自形柱状,部分边缘发育石英蠕虫,边缘有时可见环带构造。

光性测定介于An22-24之间的更长石。

钾长石为它形板状,格子双晶及条纹结构发育,属条纹长石和微斜长石。

(2***单元(J3S)

出露在**断裂带附近,其侵位机制与**断裂带在燕山期再次活化运动有关。

局部可见韧性剪切变形现象,发育典型的S—C组构,韧性变形带宽达40m,带内石英韧性变形为长条状,长短轴比达20:

1。

糜棱面理走向近南北向,与**断裂带走向一致,据其S-C组构特征分析,运动方向为右行,亦与**断裂带在燕山期运动方向一致。

岩性为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沿断裂带呈狭长的条带状分布。

岩石呈浅肉红色一浅灰色,块状构造,边缘相具细粒等粒花岗结构,

中心相为中粒花岗结构。

主要矿物为斜长石(30%)、钾长石(35%)、石英(25%),暗色矿物主要为黑云母(5%),偶见少量的白云母(<1%),副矿物有磷灰石、磁铁矿、榍石及锆石,含量<1%。

斜长石为半自形一自形柱状,聚斤双晶发育,偶见环带构造和蠕虫结构。

据光性测定,为牌号介于An25-29之间的更长石。

钾长石为半自形到它形板状,格子双晶和条纹结构发育,属条纹长石和微斜长石。

3、构造

矿区西部有一走向南北的断层,,断层面产状95°∠75°,为正断层,断层切割的地质体有中元古界的周潭岩组和燕山期的大王山单元岩体,沿断裂形成宽达10~30米的破碎带,带内岩石出现明显的

碎裂岩化,形成碎裂岩系列的断层岩。

根据断层切割的最新地质体为

大王山单元的岩体可知,该断层应形成于燕山期。

4、围岩蚀变

矿区内主要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黄铁绢云岩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局部见石膏化、高岭土化等,与金、铅锌矿化最密切相关

的蚀变是硅化、黄铁绢云岩化和黄铁矿化。

矿区内主要矿化有金矿化、铅锌矿化,次要矿化有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等。

5、矿化特征

区内矿(化)体主要见有铅锌矿(化)蚀变破碎带和金铅锌矿(化)

蚀变破碎带两类,前者主要受南北向断裂带构造控制,后者主要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

含金铅锌矿化破碎带特征

区内金铅锌矿(化)体主要受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产于矿化

蚀变破碎带中。

该破碎带为本次工作的重点。

含金矿化蚀变破碎带地表D1516点见及,中部有PD1沿脉坑道路控制,目前走向长度控制大于130米,宽20-37米不等,破碎带东边产状352°∠80°,往西呈弧状逐渐过渡为7°∠82°。

岩性由含金属硫化物石英脉、硅化碎裂岩(局部为硅化岩或硅化角砾岩),碎裂多斑巨斑粗粒黑云二长花岗岩组成。

金属硫化物石英脉:

白色、灰白色,粒状变晶结构,碎裂结构,岩石主要由脉石英组成,其次有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偶见黄铜

矿。

石英呈脉状、透镜状产出,走向、倾向上时有尖灭再现。

厚0-

0.35米,局部达0.60米。

硅化碎裂岩:

灰白色一灰色,碎裂结构,局部为角砾状结构,碎斑结构,具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

厚1.05-2.10米,局部可达2.65米。

碎裂多斑巨斑粗粒黑云二长花岗岩:

岩石呈浅灰色,似斑状结构,基质为中一粗粒结构,碎裂结构。

具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

分布于顶底板与多斑巨斑粗粒黑云二长花岗岩过渡带,厚0.30-0.65米。

**县**金多金属矿异常剖析图

经1:

1万地球化学测量,矿区主要成矿元素以Au、Ag、Cu、Pb、Zn为主,元素分布特征客观地展现了测区元素含量水平。

统计矿区内Au元素异常区域(除去单点异常)有3l处,其中具有三级浓度分带的有3处,有较弱浓集中心,分布在矿区北东部、中部和南部:

北东部异常面积0.47km2,近南北向展布,呈扁椭圆状,异常内Au元素平均值5.93×10-9,最高122×10-9,衬度3.14;中部异常区面积0.1km2,近南北向展布,呈长扁椭圆状,异常内Au元素平均值4.53x10-9,最高17.7×10-9,衬度2.40;南部异常面积1.15km2,近北西向展布,呈扁椭圆状,异常内Au元素平均值8.04×10-9,最高122×10-9。

统计矿区内Ag元素异常区域(除去单点异常)有31处,其中具有三级浓度分带的有3处,浓集中心明显,分布在矿区的北西部、中部和南部:

北西部异常面积0.18km2,近南北向展布,呈扁椭圆状,异常区内Ag元素平均值0.72×10-6,最高3.21×10-6,衬度2.56;中部异常面积0.06km2,近南北向展布,呈扁椭圆状,异常区内Ag元素平均值0.77×10-6,最高3.73×10-6,衬度2.75;南部异常面积0.06km2,近东西向展布,呈扁椭圆状,异常区内Ag元素平均值0.85×10-6,最高7.09×10-6,衬度3.03。

矿区内Cu、Zn元素的异常区域没有三级浓度分带,Pb元素的异常区域具有三级浓度分带,分布在矿区的南部,有较弱浓集中心。

从**县**金多金属矿异常剖析图上可以看出,在矿区南部,Au、Ag、Pb、Zn元素异常套合较好,Au、Ag、Pb元素均有三级浓度分带,该异常区域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前景较好。

在矿区北东部,Au、Cu、Ag元素均有异常,Au元素均有三级浓度分带,Ag元素异常范围较小,Cu元素具有二级浓度分带,异常范围较大,该区域有利于金多金属矿的形成。

四、勘查工作部署

(一)总体工作部署

根据勘查区现有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和初步掌握的地质背景条件,勘查工作应遵循从已知到未知、先地表再地下的勘查工作部署基本原则,首先选择矿化显示明显,成矿地质条件最好的区段进行重点解剖,取得成效后再行逐步展开的工作方式,进行循序渐进的具体部署。

工作中要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作指导,认真研究相邻地区同类型矿床的成矿特点和勘查经验与方法,进行成矿条件的类比分析,不断总结和认真研究成矿地质条件,改进和实施针对性的勘查方法,提高勘查效果。

本次工作遵循的原则是:

遵循“为我所用”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的布置工作,即早期确定前景规模,后期控制评价;本着“以找矿为中心”和“以最小的工作量获取最大的地质成果”的原则,在充分研究前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重点突破、分阶段、分步骤的开展矿产勘查工作。

①重点放在PD1矿段,通过1/5千地质测量、槽探揭露,较系统的揭露和圈定地表金矿体,大致查明金矿体的空间分布、矿体的规模、产状、形态及品位变化。

通过槽探、平硐、钻探等探矿工程手段,了解金矿体深部变化,查明深部矿体(层)的规模、形态、产状和矿石质量。

提交333+334金矿资源量,提出详查勘查区段;②对化探长坑异常,开展1/1万地质草测,通过少量的探槽揭露,查明异常源;通过上述普查工作,对勘查区内金矿产资源找矿潜力作出评价。

(二)勘查类型及布置依据

矿区是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床,矿体一般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长度大于200米,矿体规模属小型,矿体厚1.05~2.01m,Au平均品位0.40%~2.14%,矿体品位、厚度相对较稳定,矿体构造较发育。

依据《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矿区暂确定矿床勘查类型为Ⅱ类,勘探网度为80×80m,探求控制的(332)资源量,间距放大一倍探求推断的(333)资源量。

矿体走向大致呈东西向延伸,勘查基线定位90度,勘探线方向则为0度。

(三)勘查年度具体工作安排

1、第一勘查年度:

结合矿区矿体特征及已有地质成果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主要进行1:

5000地质测量,实地调查区内发现的金矿化信息和金异常区,利用山地工程、钻探工程等探矿手段垂直矿体进行揭露控制。

2、第二勘查年度:

继续利用山地工程、钻探工程等探矿手段垂直矿体进行揭露控制,基本查明金矿(化)体的分布范围,初步控制并圈定矿体。

3、第三勘查年度:

开展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提交普查报告及相关附图、附表。

整个工作计划为36个月完成。

五、主要工作方法手段及技术要求

项目各阶段的实施技术质量管理按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执行。

(一)主要工作方法手段及技术要求

1、1:

2千地质剖面测量

设计1:

2000地质剖面测量共计2条,总进尺共计1.5km。

剖面要求选择层序完整、露头连续、接触关系清楚、岩性组合与厚度有代表性、交通相对便利地段测制。

野外测制采用半仪器法,剖面起点位置由手持GPS定位,各导线采用罗盘定向、皮尺量距。

各导线点号用油漆涂写与附近基岩或较大的转石上。

按导线顺序观察地质现象,准确界定岩性分层位置及构造边界,剖面测制过程中系统采集必要的标本,凡大于0.5m的地质体需进行准确定位,对标志层及其他小于0.5m的重要地质体需放大表示。

野外详细记录导线号、导线方位、导线长度、坡度角、产状及其测量位置、标本/拣块样及其采集位置、照相位置。

在进行地质测量的同时,要对矿(化)体蚀变带和重要的地质体,采集系统的岩矿鉴定标本、手标本等,规格一般按3cm×6cm×9cm,对结构不均的岩石和特殊要求的标本要加大块度。

2、1:

5千地质测量

地质填图范围为矿权区范围,面积0.16km2。

填图底图用1/1万地形图放大成1/5千地形地质图。

地质观察路线尽量垂直矿体走向,线距一般为100m,矿体界线或构造复杂地带,路线加密在20-40m,点距一般为50m,加密部分为30-40m(接触带、断裂带、岩层有变化的地段)。

对所有观察点、矿层点、构造点采用GPS定位器测定上图,主干地质路线辅以路线信手剖面图,对重要的地质现象加以素描和照相。

通过1:

5千地质测量基本查明勘查区地层、构造、构造断裂或节理与矿体的关系,大致了解区内成矿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基本查明饰面用花岗岩矿的分布范围,初步控制并圈定矿体。

3、槽探工程

用以查明矿体地表形态、产状、规模、裂隙发育程度等情况。

设计探槽开口2.5—3m,倒梯形槽形,挖掘深度以挖到基岩下0.5m为宜,要求施工中槽形要规整,平面上要直,剖面上槽壁,槽底要平滑,无大的凹凸现象,深度一般不超过3m,特殊情况确需超过3m的,超过3m后,需要施工人员现场监督。

探槽施工完毕后,地质人员要及时编录,编录和成图方式依据《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执行,本矿区编录探槽的北西壁或北壁,基点定在槽子的西南端或西端靠近编录壁的地表,基点坐标由测量或GPS测得;基线由皮尺拉成,长度直接读出,方位,坡度用罗盘测得。

编录所要收集的地质资料的位置均以在基线上的铅直投影位置为准。

标本,样品应布在编录壁或底上,虽然矿石和围岩在颜色上有较大的区别,但样品仍需至少两件样品布在围岩中,以标示矿体在厚度方向上的终止。

布样应按不同自然类型,不同岩性分别布样,样品长度一般1m。

对于矿化较弱的地段,地质人员根据经验认为是矿化但又不十分确切时,这段可采用连续拣块样的方法布样,样品一般为1.5m。

刻槽样采样规格为10×3cm;1米长样品采样重量约4—8kg。

编录纪录采用统一记录卡,内容主要有:

位置、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主要成分、次要成分、可观察的金属矿物情况、非金属矿物情况、脉体情况、蚀变情况、构造情况等可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情况、相邻岩层之间的关系、构造的出露情况、产状等。

描述要详细,但同类岩性在不同地段出露,已经详细描述过的可用同xx位置相同,有少量区别时要注明区别,虽然是这样记录,但仍应作到详细观察,以免错、漏地质现象。

同时采集各类岩石,矿石标本供实验室测试之用。

槽探代号用TC表示,在工作区内对开挖槽要进行统一编号,编号方法可用勘探线号/勘探线上探槽的顺序号,如TC0001。

提交资料:

(1)槽探原始地质记录

(2)槽探素描图

(3)岩矿鉴定与分析测试成果

4、坑探工程

本次工作暂未设计坑探工程,主要为原坑探工程的清理。

5、钻探工程:

目的在于研究和查明矿体深部延伸情况、矿石质量变化特征、节理裂隙密度以及各类样品的采取,共设计钻孔5个。

施工要求严格按照《岩芯钻探规程》执行。

具体要求矿体及其顶底板围岩3~5m的采取率平均不得低于75%,采取率低于75%的不能超过5m,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