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阶段综合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102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7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力学阶段综合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力学阶段综合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力学阶段综合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力学阶段综合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力学阶段综合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力学阶段综合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力学阶段综合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力学阶段综合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力学阶段综合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力学阶段综合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力学阶段综合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力学阶段综合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力学阶段综合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力学阶段综合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力学阶段综合练习.docx

《初中物理力学阶段综合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力学阶段综合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力学阶段综合练习.docx

初中物理力学阶段综合练习

力学阶段综合练习

(分值:

66分建议时间:

4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8分,每小题2分)

1.(2017平谷区二模)如图所示,被测物体的长度为()

A.3.7cmB.3.7mm

C.2.70cmD.2.7mm

第1题图第2题图

2.(2017顺义区一模)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2.4NB.2.8N

C.3.0ND.5.0N

3.(2017门头沟区一模)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4.(2017平谷区一模)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5.(2017海淀区二模)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6.(2015西城区一模)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在无风的天气,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飘动起来,如图所示,汽车向左行驶,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A、B、C哪一个方向飘动()

第6题图

A.向A方向飘动B.向B方向飘动

C.向C方向飘动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2016顺义区二模)在如图所示的四个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逐渐增大的是()

8.(2017淄博)2017年4月,我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发射场成功发射,它与“天宫二号”对接并送去6t物资。

关于“天宫二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绕地飞行时,“天宫二号”受平衡力作用

B.物资从地面运到“天宫二号”,其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天宫二号”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的过程中,动能减小

D.交会对接后,“天宫二号”静止不动

9.(2017威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不做功

B.悬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的压力,压力的合力与该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平衡力

C.汽车车窗打开时,遮阳的窗帘总是往外飘是因为车内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D.将一个物体提升同一高度,竖直拉物体比利用斜面费力,做的有用功也大些

10.(2017滨州改编)小丽同学积极响应“共享单车,绿色出行”的倡议,她在骑行中观察到自行车的许多部件运用了所学的物理知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轮胎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车闸属于费力杠杆,是为了省距离

C.车座制成弧面,是为了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增大压强

D.紧蹬自行车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11.(2017武汉)如图所示,让钢球从斜槽上由静止滚下,钢球运动到水平面上碰到静止的木块后,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1题图

A.钢球能从斜槽上滚下是因为它具有惯性

B.木块被撞得越远,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越多

C.钢球在斜槽上向下滚动时,它的机械能越来越大

D.木块被撞出一段距离,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12.(2018原创)小明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三次实验后得出结论:

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下列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操作是()

第12题图

A.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

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

C.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

D.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

13.测定石块的密度需要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

①将石块用细线系好后放入量筒,慢慢浸没入水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②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④将石块放在天平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⑤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A.①②③④⑤B.③②④⑤①

C.⑤①③②④D.③②⑤①④

14.在学习《液体的压强》这节课时,老师做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

有一个玻璃器皿,在其侧面的高、中、低部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孔,用三张相同的橡皮膜以同样的方法分别将三个孔封住,如图所示。

然后往器皿中加入水,使水面高过最上面的孔,观察到三张橡皮膜的变化是不同的,要求大家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一个科学探究问题。

经过全班同学的讨论,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其中最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是()

第14题图

A.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B.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有关

C.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D.液体的压强与容器的形状有关

二、多项选择题(共8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5.(2017沈阳)如图所示大人利用滑轮将重物吊到二楼,孩子想帮忙,却把自己提了上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滑轮是定滑轮,使用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B.孩子受到的重力小于重物受到的重力

C.大人拉绳的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D.孩子被提起,他的重力势能变大

 

第15题图第16题图

16.(2017荆州改编)有一种叫“蹦极”的游戏,游戏者将一根有弹性的绳子一端系在身上,另一端固定在高处,从高处跳下,如图所示,图中a点是弹性绳自然下垂时的位置,c点是游戏者所到达的最低点。

在游戏者由跳台至最低点c的过程中,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中游戏者在a点的动能最大

B.整个过程中游戏者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大于他的动能增加量

C.游戏者在c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D.从a点下落到c点的过程,游戏者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17.(2017恩施改编)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司机驾车必须系好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

B.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二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可能受平衡力的作用

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18.(2018原创)在探究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猜想“压强可能与压力和接触面积有关”,为验证“压强是否与接触面积有关”,小明采用如图甲和图乙两种方法静止地挤压在两手指间的铅笔来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8题图

A.图甲与图乙中铅笔都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B.图甲的方法合理,图乙的方法不合理

C.图甲、图乙的方法都合理

D.用图甲的方法还能研究压强与压力的关系

三、实验解答题(共23分)

19.(4分)(2016朝阳区二模)如图是小阳在使用同一支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

第19题图

(1)实验中A、B两点的压强分别为pA、pB,则pApB(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你判断的依据是。

(2)如果甲、乙两烧杯中的液体都是水,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水的内部压强与有关。

20.(2分)(2016西城区二模)小强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支持力与拉力的关系”。

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台秤的示数FN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T的关系:

FN=。

第20题图

FT/N

1.2

2.4

3.6

4.8

5.2

6.4

FN/N

6.8

5.6

4.4

3.2

2.8

1.6

21.(4分)(2017恩施)如图为“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第21题图

(1)在实验过程中除要保持木块匀速直线运动外,还要注意;

(2)由实验A、C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实验B中,小红逐渐增加木块的块数,读取测力计示数如下表:

物块块数

1

2

3

4

5

6

测力计示数(N)

请你提出一个与此有关的猜想。

22.(3分)(2017襄阳)小亮做“测量某品牌酒密度”的实验。

(1)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四项操作;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酒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酒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酒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酒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酒的质量。

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是多余的,多余的一步是(填序号)。

第22题图

(2)由图可知待测酒的体积是cm³,密度是kg/m³。

23.(4分)(2016海淀区一模)我们常常会遇到乒乓球被压瘪的现象。

将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如图甲所示。

过一会儿,乒乓球就恢复了原状,如图乙所示。

第23题图

(1)请根据上述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你提出的上述问题中,因变量是。

(3)针对你提出的问题,写出你的猜想:

你猜想的依据是:

24.(3分)(2017鄂州)学习关于物体的平衡条件时,小林同学提出了以下疑问:

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能保持平衡状态吗?

只受两个力作用的物体一定能保持平衡状态吗?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吗?

为此他做了如图所示实验,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

第24题图

(1)他将一小球用一根细线悬挂起来,如图甲所示:

剪断细线后小球下落,如图乙所示;

(2)他又将一小球用两根细线悬挂起来,如图丙所示;剪断其中一根细线,小球发生摆动,如图丁所示,通过实验,他的疑问得到解决。

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小林同学归纳得出了初步结论:

(1)由图甲和乙可知;

(2)由图甲和丁可知;

(3)由图甲和丙可知。

25.(3分)(2016丰台区二模)小姗同学在体育课上练习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之一“篮球运球跑”,在练习前,她给篮球打的气稍微多一些,在练习过程中,篮球反弹过高,小姗控制不好篮球,她认为“篮球的反弹高度只与篮球里的气压有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姗的观点是错误的。

 

四、科普阅读题(共4分)

26.(4分)(2016东城区二模)阅读《微重力》,回答问题。

微重力

2016年4月6日凌晨1点38分,“实践十号”卫星成功升空。

这是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专项首批确定的科学卫星项目中唯一的返回式卫星,也是中国第一个专用的微重力实验卫星。

平时我们感觉到自己有多重时,这种感觉来自支持力。

如果失去支持,我们就将失去对重力的感觉。

例如,一个人从高处坠落,在坠落的过程中,因为失去了支持,所以此人将体验到类似太空中才有的失重。

但是,失重环境中物体的重力却仍然存在。

要想造出失重的环境,可以让物体自由坠落,如自由坠落的电梯、飞机等。

不过这只能带来短暂的失重,而各种航天器如空间站、卫星等则是长期处在失重环境,这些家伙在不停地坠落,却又一直没有掉落到地面,这真是好极了!

那么问题来了,太空不都是失重环境吗?

这个微重力又是怎么回事?

微重力就是微小的重力吗?

显然不是!

我们平常说的重力是由地球引力产生的,所以不少人会误认为,人造卫星所在的轨道因为距离地面比较远,因此地球对它们的引力很小,所以叫作微重力,这是不对的。

根据G=mg,同一个物体我们常用g来衡量重力的大小。

距离地球越远,g就越小,然而,就算是在距离地面200km的高度也没有降多少,大约为0.94g,而在1000km的高度为0.75g。

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在地面重100N,到了1000km高度,依然受到75N的重力。

国际空间站离地球的距离不超过420km,因此,它受到的地球引力并没有减少多少。

因此,如果我们把“微重力”理解为微小的重力,或者是微小的地球引力,肯定是不对的。

只有当距离地球很遥远时,才会出现地球引力很小的情况。

那么,大众媒体所说的微重力又是怎么回事呢?

通常我们说的微重力环境,它其实跟地球引力的关系不是那么大,因为它主要是由其他外在因素造成的,如太空残余大气的阻力、航天器进行姿态调整时产生的推力、人员在航天器内的走动,以及重力梯度等等。

要想获得微重力环境,最好的当然是大型空间站,但它们通常都很贵。

而微重力落塔的微重力持续时间太短。

中科院微重力实验室的百米微重力实验落塔,自由下落提供的微重力环境只能持续约3.6s,而且每天只能进行2次实验。

相比之下,“实践十号”卫星的条件就好得多。

它使用化学电池供电,因为无人而且任务时间相对短,就不需要考虑对接和人类活动等干扰;又因为使用化学电池,所以不需要展开太阳翼。

此外,它作为返回式卫星还有一个优点:

机动性很高。

可以说,以返回式卫星为基础的“实践十号”科学卫星,不只是未来空间站的补充,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学们也许知道失重环境中,水滴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球体。

还有许多诸如此类在太空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地面上的现象,因此,在失重或微重力环境下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的实验研究,显得非常有意义。

(1)失重状态下的人造地球卫星(选填“受到”或“不受”)重力。

(2)一个在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在距离地面200km的高度所受的重力为

N。

(3)“实践十号”微重力水平为10-6g,空间站的微重力水平一般为10-3g。

(选填“实践十号”或“空间站”)的微重力环境更好。

(4)请你猜测一种在微重力环境下的实验研究:

五、计算题(共3分)

27.(3分)(2016东城区一模)如图所示,质量为20kg的物体沿水平面以0.4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地面与物体间的摩擦力为12N。

(g=10N/kg)

(1)不计绳重、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的情况下,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多少?

(2)若考虑绳重、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且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多少?

拉力做功的功率为多少?

第27题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