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181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福建省四地六校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六校联考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1次月考高三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

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

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世袭制C.察举制D.宗法制

2、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

”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A.分封制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皇位世袭制s

3、“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

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

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

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①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②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

③许多人以此作为跻身官场的途径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④

4、北京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写道: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近(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奉旨笔录,上传下达

5、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6、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革命》中称:

“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7、有专家指出:

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

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金田起义B.《天朝田亩制度》

C.定都天京D.《资政新篇》

8、对于甲午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以下两种不同看法:

一种认为,巨大的灾难总是以历史进步作为补偿,甲午战争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另一种看法,甲午战争使中国在20世纪几乎遭到亡国之祸,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步。

下列不能支持第一种观点的史实是()

A、唤醒了先进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感,掀起救亡图存运动新高潮

B、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使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D、清政府开始自救运动

9、在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80周年纪念日的前后,中山、南京、广州、上海、武汉、北京6个城市同时举办专题图片展。

几个同学看到该报后有如下讨论,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之所以在南京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党—中国同盟会

B.之所以在广州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参加了黄花岗起义

C.之所以在上海举办是因为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

D.之所以在武汉举办是因为辛亥革命首先在此爆发

10、当《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传回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昂。

蒋介石日记载:

“排日风潮,皆未稍息。

此乃中国国民第一次之示威运动,可谓破天荒之壮举。

”此“壮举”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D.国共合作

11、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目标得以实现的是 

①统一中国②建立民主共和国

③实现了民族独立④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12、美国记者斯诺说: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

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秋收起义B.二万五千里长征

C.千里跃进大别山D.开辟敌后战场

13、《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

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4、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部部长,他儿子问他为什么年过七旬却做起官来,他回答说:

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

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

这表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积极性

C.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

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15、一封情书的开头写道:

“××(姑娘名字)同志:

首先请接受守卫在反修(指苏联)前哨的解放军战士的同志式的问候。

”这封情书最有可能写于

A.解放战争时期B.过渡时期C.文革时期D.21世纪初

16、小明的爷爷退休前是市人大代表,小明在帮爷爷整理书籍时看到一部国家宪法,其中第五条第一款写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国家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这部宪法颁布实施的时间应是

A.1997年B.1999年C.1982年D.1954年

17、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接受台湾《中国时报》专访时说:

“光是一个徐蚌会战都是上百万人的伤亡,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

”对马英九的说法,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马英九认为徐州会战的牺牲实在是不值得

B.马英九反对解放战争

C.马英九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

D.马英九认为历史的悲剧将再次上演

18、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

“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

”其依据在于这次会议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团结起来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是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C.超越了意识形态并加强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

D.使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打开外交新局面

19、尼克松曾感叹:

“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

”他所说的“改变世界”应指

A.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B.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标志着冷战时代终结

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苏联被国际社会孤立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20、“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1、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图书馆的纸质历史文献已经以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利用。

我们应如何历史地看待这一现象?

A.现代发明比古代发明更为重要

B.造纸术的发明已经失去历史意义

C.历史文献不应该采用时髦的电子文本

D.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电子文本,《论语》终究还是《论语》

22、某学者曾说:

“他(魏源)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的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

”这说明魏源的思想()

①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

②带有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内容

③其政治思想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

④其思想不可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

23、邓小平说:

“在斯大林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没有听他的话,才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下列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革命的胜利与斯大林无关

B.斯大林的话都不符合中国国情

C.斯大林指导中国革命的胜利

D.中共坚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2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

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25、诺贝尔获奖者道格拉斯•诺斯写到:

“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被奇迹般的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

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进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最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D.各国间交往密切

 

二、非选择题。

(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

共50分)

26.(18分)社会组织方式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

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

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力。

材料二《汉书》“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这表明秦朝将新创的制度推向全国。

材料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1954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国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

人)

职务

党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国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国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及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6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有何显著特点?

(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秦制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4分)

(3)材料三反映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内容有哪些民主政治制度?

(4分)

(4)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三,简要比较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与雅典公民大会的异同。

(6分)

27.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各种文明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出现过“中学西传”为主到“西学东渐”为主再到如今东西文化双向交流频繁的演变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还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

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公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

——摘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马克思所说“三大发明”对欧洲文明进程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徐光启、林则徐对外部世界认识或态度的不同。

(4分)

(3)概括指出材料三体现的三种基本主张。

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在学习世界文明方面的突出特点。

(7分)

(4)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关系的认识。

(2分)

28.选修部分。

(三选一。

请在答题卷上勾选作答的题号,未选的不得分。

16分)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其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

(4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

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

(8分)

B【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政体是自由的,而公民却毫无自由;或者是,公民可能是自由的,而政体却无自由可言。

在这两种情况下,前者是政体在法律上是自由的,而事实上不自由;后者是公民在事实上是自由的,在法律上不自由。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宪法与民权,二者不可离,此实不易之理,而万国所经验而得之也。

——梁启超《立宪法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孟德斯鸠推崇何种政体?

(2)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德斯鸠提出这一主张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社会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梁启超和孟德斯鸠思想的异同。

(8分)

C【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香港《明报》10月2日报道:

19世纪唯物社会主义思想家马克思,以凌厉后劲压倒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千禧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胜出。

材料二英国广播公司(BBC)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揭晓(1999,9)

英国广播公司(BBC)评出的(1999.9)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

1.马克思(德国思想家)

2.爱因斯坦(犹太籍科学家)

3.牛 顿(英国物理学家)

4.达尔文(英国科学家)

5.阿奎那(意大利经院哲学家)

6.霍 金(英国科学家)

7.康 德(德国哲学家)

8.笛卡尔(法国数学家.哲学家)

9.麦克斯韦(英国物理学家)

10.尼采(德国哲学家)

请回答:

(1)马克思最后跃居排名的榜首,主要是因为他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那些贡献?

(4分)

(2)请你列举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

(6分)

(3)爱因斯坦和牛顿紧随马克思之后排在第二、三名,请你分别介绍他们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

(6分)

 

“六校联考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1次月考高三历史答题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

26.

(1)

(2)

(3)

(4)

 

27.

(1)

(2)

(3)

(4)

 

28.(三选一。

请在答题卷上勾选作答的题号,未选的不得分)

()A()B()C

(1)

(2)

(3)

六校联考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1次月考高三历史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A

D

C

D

B

D

D

B

C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B

C

C

A

D

D

B

D

A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0分)

26、

(1)主权在民;(2分)真正享受民主的人是少数。

(2分)

(2)皇帝制度;郡县制度。

(2分)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明清后越来越成为社会进步的羁绊。

(2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2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分)

(4)同:

都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和决定一切国家大事;都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2分)

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代议制民主,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广泛性,公民大会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人民民主专政,公民大会是奴隶主阶级民主专政。

(任意两点4分)

27.

(1)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促进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分)

(2)徐光启:

与西方传教士交往,认识到中国科技落后,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

林则徐:

学习西方“长技”,睁眼看世界,反对侵略,主张平等交往,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4分)

(3)主张: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

(3分)特点:

侧重社会政治思想学说;学习外来文化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不同的政治派别采纳不同的思想主张。

(多种学说交织、交替;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等)(4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

(4)认识: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先进文明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吸收世界文明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2分,任答其中2点即可)

28、

A

(1)出发点:

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维护奴隶制统治;振兴雅典城邦。

(4分)

(2)商鞅:

阐述法家理论;列举历朝兴亡史实。

(4分)

(3)性质:

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4分)

作用:

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

(4分)

B

(1)政体:

英国式的开明君主制(或君主立宪制)(2分)

(2)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政治——封建专制统治阻碍社会进步;思想文化——人文精神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

(6分)

(3)相同:

都认为宪法或法律与公民权或公民自由是不可分割的;都突出强调法治。

(4分)

不同:

梁启超强调宪法与民权相互保障;孟德斯鸠主张用法律限定公民与政体的自由度。

(4分)

C

(1)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起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4分)

(2)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6分)

(3)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奠定现代物理学基础;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