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205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docx

江苏省扬州市实验区中考化学试题

扬州市2005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化学试题

(课改实验区)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题号

第Ⅰ卷

第Ⅱ卷

合计

得分

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N:

14O:

16P:

31S:

32Cu:

64

得分

评卷人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第Ⅰ卷一、二两大项选择题的答案必须全部填在上表中,写在其它地方的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生活事例中,主要过程为化学变化的是:

A.功夫深,铁杵成针B.佳节到,焰火缤纷

C.春天来,冰雪消融D.美酒开,满屋飘香

2.印度洋海啸使当地的饮用水受污染。

医疗救助人员打算给当地居民提供一些关于饮用水处理的建议,以下建议不合理的是:

A.用明矾使悬浮颗粒沉降下来B.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杀菌

C.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放心饮用D.饮用前加热煮沸

3.苏丹红一号是一种增色添加剂,可能使人体致癌,其化学式为C16H12N2O,下列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B.它所含元素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C元素

C.它的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l6:

12:

2:

1

D.它所含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l6:

12:

2:

1

4.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生活中的“水”可看作纯净物的是:

A.硬水B.自来水C.部分结冰的蒸馏水D.汽水

5.“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获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也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机动车的轮胎B.玻璃

C.钢筋D.农业上施用的复合肥

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用小苏打除去面粉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

B.氢气用于充灌探空气球

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D.稀有气体用作金属焊接的保护气

7.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中,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用镊子夹取块状石灰石固体B.鼻子凑到瓶口闻酸液的气味

C.用稀硫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CO2D.把用剩的酸液倒回原瓶

8.对于被困在火区的人员来说,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A.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B.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

C.一旦发现火情,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打电话报警、求救

9.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10.某同学按如下步骤对三种未知金属展开探究:

(1)将它们编号为:

X、Y、Z;

(2)取样,分别加入到CuSO4溶液中,发现X、Z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而Y却没有。

(3)取X、Z大小相等的颗粒,分别加入到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H2SO4中,发现X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Z快。

则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

A.X>Y>ZB.Z>Y>XC.X>Z>YD.Z>X>Y

11.物质性质决定它的用途,还决定了它的保存方法。

固体NaOH具有以下性质:

①白色片状固体②有腐蚀性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热⑤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③⑤

12.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A.食盐(NaCl)和细砂  B.水和酒精

C.石灰石(CaCO3)和生石灰(CaO)D.蔗糖和味精

13.下列哪种试剂最适合用来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A.NaOH溶液B.H2SO4溶液C.HCl溶液D.Ca(OH)2溶液

14.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厨房洗涤剂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自来水可溶解掉铁栅栏上的铁锈

15.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甘肃省向观众拜年的对联是:

“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针对此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八种金属单质颜色是相同的

B.合金的制造大大拓宽了这八种金属的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

C.这八种金属均可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D.这八种金属在矿物中均以单质形式存在

二、不定项选择(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错选、多选均不给分,漏选给1分)

16.化学实验中有一种加热方法叫“热水浴”(如图所示)。

针对这种加热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试管内试剂受热温度不超过100℃

B.试管内试剂受热比较均匀(与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相比)

C.试管底部不能接触到烧杯底部

D.将烧杯内的水换成食盐水,试管内试剂受热温度仍然不会高于100℃

17.今年3月29日,京沪高速淮安段,一辆载有液氯的槽罐车发生车祸导致液氯大面积泄漏,造成28人死亡,数百人中毒。

已知氯气(Cl2)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易被碱性溶液吸收(它会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救援消防干警在现场的下列处理方法较合理的是:

①及时指挥人群向较高地势转移

②被转移人群应戴上用碱性溶液处理过的口罩

③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洒含碱性物质的水溶液

④将尚有残留液氯的槽罐移入附近水塘中,并向水塘中加入生石灰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8.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阿龙·切哈诺沃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以下有关蛋白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研究蛋白质结构的基础上,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B.浓硝酸、重金属盐等可使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

C.蛋白质习惯上又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D.动物毛发(人的头发等)和植物纤维(棉花等)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灼烧后都有烧焦羽毛气味

3-

19.金属镓(Ga)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为70,其氧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88。

则磷酸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提示:

磷酸根离子符号为PO4)

A.165B.235

C.305D.无法计算

20.根据右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Cl和NH4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20℃时,20克NaCl加入到50克水中,搅拌后将全部溶解

C.t℃时,NH4Cl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20℃时某NH4Cl溶液降温到0℃,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了

得分

评卷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填空(除有说明的外,每空1分,共20分)

21.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悄悄地进行着一个重要化学变化——“光合作用”。

请写出这个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属于单质的是(填化学式),属于氧化物的有、(填化学式);该反应将能转化成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2.纯碱(Na2CO3)属于类物质(填“酸”、“碱”或“盐”)。

向纯碱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试液变色,说明纯碱溶液呈性,其pH7(填“=”、“<”或“>”)。

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创造了一种著名的纯碱生产方法——“联合制碱法”。

(1)“联合制碱法”生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可简要表示为:

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③2NaHCO3

Na2CO3+H2O+CO2↑

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2分)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2)第②步中加入的是磨细食盐粉。

食盐磨细的目的是:

(2分)

(3)将第②步所得滤液(NH4Cl与剩余NaCl的混合溶液)降温,NH4Cl晶体大量析出,而NaCl却仍留在了溶液中。

你认为NH4Cl先结晶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分,请参考第20题图)。

所得NH4Cl属于化学肥料中的肥。

23.宝应是首批“全国生态示范县”,美丽富饶而又充满水乡灵韵。

怎样才能继续处理好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呢?

请你分别从保护水资源和保护空气的角度向全县人民各发出两条倡议:

从保护水资源的角度:

①;

②。

从保护空气的角度:

①;

②。

得分

评卷人

四、分析说明(除有说明的外,每空1分,共12分)

24.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燃煤约占70%。

(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煤炭是否含硫”这一问题产生了争论,他们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进行测定。

请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为点燃煤炭,还须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2)他们查阅资料后找到了这样一段话:

“二氧化硫能使KMnO4溶液褪色(由紫红色变成无色),反应方程式为: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

然而方程式中最后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印刷不清楚,根据上下文了解到该物质是一种酸,请根据已学知识推测其化学式:

(2分)。

反应后生成的MnSO4中Mn元素化合价为(2分)。

(3)盐往往是由离子构成的。

如:

KMnO4由K和MnO4构成,K2SO4由K和SO4构成。

盐的晶体或溶液的颜色通常是由构成它的离子决定的。

请根据

(2)中查阅到的资料推测:

KMnO4溶液呈现的紫红色可能是由离子表现出来的(填离子符号,2分),理由是

25.如果用“”表示H原子,用“”表示Cl原子,则右图中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图示的这个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分)。

得分

评卷人

五、综合探究(除有说明的外,每空1分,共28分)

26.用珍珠(主要成分CaCO3)加工成的“珍珠粉”是一种名贵中药材、保健品,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假冒的“珍珠粉”,仅用肉眼观察难辨真假。

为了向消费者提供鉴别方法,须找出真假“珍珠粉”理化性质上的差异。

工商局提供了真、假“珍珠粉”样品,请你展开探究:

(只要写出猜想、方案,不需要说出方案实施的具体结果)

猜想一:

真、假“珍珠粉”的气味可能不同。

方案一:

取样,分别闻一闻它们的气味,分辨气味有无差异。

猜想二:

方案二:

猜想三:

方案三:

27.“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某同学做了该实验后,展开了下列思考与探究:

(1)催化剂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他做了这样一组实验:

每次均用30mL10%的H202溶液,采用不同量MnO2粉末做催化剂,测定各次收集到500mL氧气时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

(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MnO2粉末用量(克)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所用时间(秒)

17

8

7

5

4

3

2

2

2

2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MnO2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

答:

(2分)

(2)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他又做了一组实验:

每次均取5mL30%的H2O2溶液,然后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进行实验。

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均在20℃室温下进行,其他实验条件也均相同)

实验次序

1

2

3

4

5

6

7

8

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

3%

5%

10%

15%

20%

25%

30%

MnO2粉末用量(克)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收集到54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

660

220

205

80

25

9

4

3

反应后液体温度(℃)

24

34

39

56

65

67

69

70

请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有没有影响呢?

如果有,是怎样影响的呢?

答:

由表中数据还可看出,该反应是个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该反应的速率呢?

请说出你的一个猜想:

28.坐落于扬州宝应的江苏宝胜集团是一家以生产电缆类产品为主的国家大型企业。

在电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如:

零碎电缆)。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得知这一情况后,围绕“从含铜废料中回收铜”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甲同学根据已学知识,提出了一套回收方案:

 

乙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

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

2Cu+2H2SO4+O22CuSO4+2H2O),于是他提出了另一套方案:

 

(1)甲方案的①②③三个步骤中,与铜或铜的化合物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①;②;

③。

(2)从环保角度对两套方案的不同部分进行比较,你认为(填“甲”或“乙”)的方案更合理。

理由是:

(3)丙认为,无论是甲还是乙的方案,在“加铁屑”这一步时,应该加入略过量的铁屑。

你认为丙这么说的道理是:

(2分)

丁又提出了疑问:

“如果铁过量,剩余的铁会混在红色粉末中,该怎么处理呢?

”。

请提出你的想法:

(4)最后,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但同时指出:

方案最后一步所得浅绿色滤液结晶后,会得到一种俗称“绿矾”的工业产品,可增加经济效益。

请写出使“绿矾”结晶的两种可能方法:

、(“绿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如果直接排放掉滤液,不仅造成了浪费,还会。

(5)若上述方案所用的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6.8%,问每10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能配制出这种稀硫酸g,需水mL(水的密度为1.0g/mL)。

在实验室中稀释浓硫酸时,是如何操作的:

(2分)

(6)根据乙同学查出的方程式(2Cu+2H2SO4+O22CuSO4+2H2O)计算:

如果10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稀释后全部参加了反应(假设硫酸不和碎电缆皮、其他杂质反应),所能处理的废料中含纯铜多少克?

(请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克。

3分)

 

扬州市2005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化学(课改实验区)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评卷说明】

1.所有专业术语、化学用语(符号、化学式等)错误均不给分。

2.化学方程式未配平不给分。

3.文字表达只要答到关键词即可得分。

4.答题中其它合理的说法和解法均可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每小题2分,共40分。

1-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6-20小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漏选给1分,错选、多选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C

A

B

A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D

B

D

D

A、B

A

B、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三.填空(除有说明的外,每空1分,共20分)

21.6CO2+6H2OC6H12O6+6O2(箭头可写成等于号,“光照”可写成“光”、“太阳光”,“叶绿素”可写成“叶绿体”。

不写条件、不配平不得分);O2,CO2、H2O;光(能)或太阳(能)。

22.盐,红,碱,>。

(1)C。

(2)增大食盐和水的接触面积,加快食盐溶解,进而加快反应速率。

(答到“增大接触面”、“加快溶解”、“加快反应”、“使反应充分进行”等关键词之一即得分)

(3)NH4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答出两句之一即得分)。

氮(肥)。

23.保护水资源:

禁用含磷洗衣粉;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

保护空气:

禁止在农田里焚烧秸杆;汽车加装尾气净化装置;不能随意焚烧垃圾;鼓励使用无污染绿色能源,如太阳能等。

本题为开放题,符合主题、切合实际的答案均可得分。

四、分析说明(除有说明的外,每空1分,共12分)

24.

(1)坩埚钳。

酒精灯。

(2)H2SO4。

+2。

(3)MnO4—,反应后无色溶液中存在K+,说明K+无色,故紫红色是由MnO4—表现出来的(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25.纯净物。

H2+Cl2点燃2HCl。

五、综合探究(除有说明的外,每空1分,共28分)

26.猜想:

真假“珍珠粉”在水中的溶解性可能不同;

方案:

取样,分别加入适量水中并搅拌,观察它们溶解性有无差异。

猜想:

真假“珍珠粉”与酸反应现象可能不同;

方案:

取样,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现象有无差异。

猜想:

真假“珍珠粉”灼烧后可能有不同现象;

方案:

取样,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片刻,观察色态变化。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基本科学探究能力,即对生活中常见未知物进行探究时所应采取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

所以,符合情理、实际可行的猜想、方案均可得分。

27.2H2O2MnO22H2O+O2↑

(1)有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MnO2的用量越大,反应越快(“有影响”不算分。

“一定范围”、“MnO2的用量越大,反应越快”这两个关键词各占1分。

)。

(2)有影响。

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快(“有影响”不算分。

答出后面的“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反应越快。

”才得分)。

放热。

(3)MnO2颗粒大小、环境温度、气压、是否振荡等,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28.

(1)①2Cu+O2加热2CuO;②CuO+H2SO4===CuSO4+H2O;③Fe+CuSO4===FeSO4+Cu。

(第②个方程式“加热”条件不作要求)

(2)乙。

甲方案第一步“灼烧”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粉尘、烟雾。

(关键词:

“污染空气”)

(3)“确保CuSO4用完”或“将Cu完全置换出来”,其他类似说法均可得分。

将所得铜粉酸洗后再洗涤、干燥;或过滤前在加适量的酸以除去剩余的铁粉。

(关键词:

“加酸”)

(4)蒸发、降温。

水污染或环境污染。

(5)4900,3060。

将浓硫酸沿玻璃棒加入水中(关键词“浓硫酸加入水中”,答对顺序即得分)。

(6)解:

设所能处理的废料中纯铜质量为x。

2Cu+2H2SO4+O22CuSO4+2H2O

2×642×98

x1000mL×1.84g/mL×98%

(格式、过程:

2分)

=

2×642×98

x1000mL×1.84g/mL×98%

x=1177.6g(1分)

答:

所能处理的废料中含纯铜1177.6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