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326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助学案

港口中学七年级语文助学案(适于新授课)

学案编号: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人:

使用时间:

     学生班级:

     小组名称:

     学生姓名

课题:

邓稼先         课型:

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2. 学习本文通过比较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学习难点】

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学的板块

1.了解作者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鲜为人知(   ) 任人宰割(   ) 大厦(   )至死不懈(   ) 

截然不同(   ) 孕育(   )罗布泊()

3.文章共由六部分组成,阅读后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研的板块

1.整体感知:

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句段品读

阅读《“两弹”元勋》部分,回答问题。

(1)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他是怎么做的?

当时祖国还那么贫穷落后他为什么要回来?

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

(2)邓稼先一生的主要工作及其贡献是什么?

他的贡献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意义?

(3)如何评价邓稼先一生的工作?

3.探究质疑:

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4.句段品读

A.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部分,回答问题。

(1)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

(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

(3)“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

(4)奥本海模式怎样的一个人?

为什么要写他?

B.阅读《我不能走》部分,回答问题。

(1)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2)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3)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

(4)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5.探究质疑:

想一想,邓稼先的品质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什么影响?

 

练的板块

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朱德

(一)

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

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莱,喂猪,养蚕,纺棉花。

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

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

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1.选文第1段的中心句是:

2.“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一句中,“这样”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请在

3.“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一句,在结构上起的作用是:

4.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中心是()

A.表现母亲勤快、能干、健壮。

B.反映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C.写母亲整日劳碌着,作者很自然地帮她的忙。

D.写母亲的勤劳及对作者的影响。

5.选文第二段文字是以人称记叙的。

6.第二段文字的记叙顺序是()A.顺序B.倒叙

    

教师复务栏或学生笔记栏

港口中学七年级语文助学案(适于新授课)

学案编号:

 7X12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人:

使用时间:

     学生班级:

     小组名称:

     学生姓名

课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课型:

新课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思路,精致严谨的结构,过渡语段的作用。

2. 学习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

品味文中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精神实质。

【学习难点】

理解本文叙述中的描写的运用及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学的板块

1.了解作者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qiǎn心贯注()赫然()郝叟()()shuāi微()锲而不舍()

默契()迭起()慷慨淋漓()lì尽心血()迥乎不同()

jiǒng()()目光气冲斗牛()兀兀穷年()目不窥园()群蚁排yá()

3.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研的板块

1.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为什么取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句段品读

朗读1-7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1-7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请用文中一句话概括。

(2)闻一多先生都“做”了什么?

(3)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

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怎样理解“群蚁排衙”?

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3.探究质疑:

第7段,在文章里起的作用是什么?

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

4.句段品读

朗读8-20自然段,回答问题。

(1)文中哪两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

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

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

5.探究质疑:

 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练的板块

 

(一)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啊!

有事实拿出来啊!

(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

(鼓掌)这成什么话?

(鼓掌)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

是好汉的站出来!

你出来讲!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

无耻啊!

(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

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鼓掌)……

(二)①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

②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

(捶击桌子)③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④在害怕啊!

⑤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⑥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⑦你们完了,快完了!

⑧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⑨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

⑩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本文选自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从文中的字里行间我们感觉到闻一多先生作为民主战士的精神。

2.第

(一)段中“讲、说”和敌人的“”对比;“光明正大”和“”对比,揭露了________。

3.文中“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是指:

4.“无耻啊!

无耻啊!

这是某集团的无耻”这句话用了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5.用“‖”给第

(二)段文字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教师复务栏或学生笔记栏

港口中学七年级语文助学案(适于新授课)

学案编号:

 7X13  主备人: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人:

使用时间:

     学生班级:

     小组名称:

     学生姓名

课题:

音乐巨人贝多芬    课型:

新课 

【学习目标】

1.学习贝多芬与命抗争的坚强性格。

2.学习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

【学习重点】

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

【学习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和感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学的板块

1.了解作者

2.给下加点字注音:

门槛()重荷()担子()深邃()下颏()兽穴()

磐石()喧嚣()踌躇()()

3.默读课文,你认为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

研的板块

1.整体感知:

在你眼中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

请给课文加一个副标题:

《一个的贝多芬》

2.句段品读

A.朗读1-5自然段,思考讨论问题。

在佣人眼中贝多芬是怎样的人?

为什么?

B.朗读6-9自然段,思考讨论问题。

(1)通过佣人的引见,客人所见到的贝多芬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说贝多芬的生活是窘迫的?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为什么说作者眼中的贝多芬是坚忍的?

请找出相关外貌描写的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3.探究质疑:

贝多芬欢喜接见客人吗?

为什么?

4.句段品读

A.朗读10-24自然段,思考讨论问题。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2)经过跟客人的交流,贝多芬眼中的自己又是个怎样的人?

(3)他认为一株树都比自己要好,为什么?

(4)“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倒落了的火山”指什么?

 “熔岩”指什么?

哪两个词表现了贝多芬对命运的抗争 ?

(5)“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永恒”指的是什么?

B.朗读25-27自然段,思考讨论问题。

在贝多芬的经历中,哪件事给人的感触最深?

为什么?

5.探究质疑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认为贝多芬身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品格?

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练的板块

心灵之灯

 表姐从事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使我有机会和那些有残障的小朋友打交道。

一次,我替表姐接一位盲童回家过夜。

夜很深了,他不肯睡觉,却安静地坐在我身边。

他的发问打破了夜的沉默:

“您能告诉我‘红’是什么样子?

”这下可把我问住了。

思考了一阵,我只有笨拙地解释:

“你感受过‘火’吗?

火是‘红’的。

”“那‘红’一定很烫呀!

”他说。

我又讲:

“老师给你讲过太阳吗?

太阳是‘红’的。

”“那‘红’一定可以给你们光明了?

”“我们身体里的血也是‘红’的”。

“那‘红’一定是流动的。

”我发现自己根本无法给他解释清楚抽象的“红”是个什么样子,因为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黑一种颜色。

 我颓然地想:

失去了眼睛,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这时,盲童自言自语地说:

“红是流动的、是烫的、是发光的,好美丽哦!

”在我们明亮的眼睛中一成不变的事物,到了他的世界里却具有了这么多种美好的属性,多么敏锐的感觉!

 “大哥哥,你听!

”他突然喊道,“你听,外面有小猫在叫。

”我仔细聆听,却没有听见什么动静。

我茫然地沉默不语。

他拉着我的手坚持说:

“是有猫叫!

”我只好顺从地打开门,呀!

真有一只冻得瑟瑟发抖的小猫“喵喵”地在叫。

 他失去了眼睛,耳朵却比常人更能倾听外界的声音,他是用心在领悟这个世界,而我们这些正常人只是运转我们的感官,听到的是谁家在吵架,谁家在打麻将之类的嘈杂之音。

他的遭遇使他更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在普通声音中分辨出最动人最惹人爱怜的声音。

 他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

幸运的是他比我们多一分细腻的情感,比我们更加珍惜活着的美丽。

有一个故事说,乡下有位瞎婆婆在自家院门外安装了一盏灯,她说这是为了过路行人的安全。

老人用灯为别人照路,同时也点亮了自己持久不息的生命之灯。

我黯然,检讨自己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是否已经迷失方向,已经不能承受生活的平凡之美?

1.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2.你能体会出当无法给他解释清楚抽象的“红”是个什么样子时“我”的心理吗?

请描述此时的心理:

3.在“我颓然”时,盲童却自言自语“好美丽哦!

”此时,你有什么感想?

4.文章最后作者为什么要写“瞎婆婆”的故事?

教师复务栏或学生笔记栏

港口中学七年级语文助学案(适于新授课)

学案编号:

 7X14  主备人: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人:

使用时间:

     学生班级:

     小组名称:

     学生姓名

课题: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课型:

新课 

【学习目标】

1.能从人物的描写中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会从人物性格中体会到高尚的人格。

【学习重点】

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方法。

【学习难点】

比较不同人物不同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学的板块

1.了解作者

2.给加点字注音:

滑稽(    )       捋着(    )            头颅(    )         义愤填膺(    )

研的板块

1.整体感知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地点在那里?

(2)核心人物是谁?

依次出场的是谁?

(3)本文刻画了四位著名作家的形象,在人物描写上显示了作者莫泊桑卓越的才能,请找出描写四位作家肖像、语言、行动的语句。

    ┍肖像:

福楼拜┝语言:

     ┕行动:

     ┍肖像

屠格涅夫

     ┕语言

    ┍肖像:

都德┝语言:

┕行动:

     ┍肖像:

左拉┝语言:

     ┕行动:

(4)你认为这四位作家各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福楼拜是:

屠格涅夫是:

都德是:

左拉是:

2.句段品读

朗读7-8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段文字刻画了谁的形象?

抓住他什么特点来写?

(2)这段文字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左拉的形象?

(3)结合全文看,对左拉是详写还是略写?

为什么会有这种安排?

(4)“他就变得忧虑起来。

”说说他为什么而忧虑呢?

3.探究质疑:

为什么我们在学完课文之后就能说出四位作家不同的性格特征呢?

 

练的板块

①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

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

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②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

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③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简单的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爽朗的笑声……

④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

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

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⑤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灵,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

不管院子里暴雨如注,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

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⑥他一点也没有改变。

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

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

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节选自巴金《秋夜》)

1.给加点字注音。

荷荷地()踱着()

2.理解“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一句中“绊脚石”的含义。

3.试分析,语段中⑤的人物描写,表现出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4.归纳语段的主要内容。

教师复务栏或学生笔记栏

 

港口中学七年级语文助学案(适于新授课)

学案编号:

7X15 主备人: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人:

使用时间:

     学生班级:

     小组名称:

     学生姓名

课题:

         课型:

新课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

当、辞、治、涉猎、见、乃、才、刮。

2. 能理解分析人物形像。

【学习重点】分析人物形像

【学习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学的板块

1.司马光,北宋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共二百九十四卷。

全书上起战国,下迄五代,共计1362年,取材广博,除十七史以外,还有稗官野史、传状碑志、总集别集和百家谱录等322种。

史料取舍谨慎,考证翔实,文字质朴,叙事清晰,文笔流畅。

这部宏伟的历史巨著,由编辑到成书,历时十九年。

2.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开国皇帝。

东汉末,他继其兄孙策据江东六郡,后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3.吕蒙,三国时期吴国杰出将领,他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辅助周瑜等大破曹军于赤壁,并领兵袭破关羽,占领荆州。

4.给加点字注音:

卿() 岂() 涉猎() 孰() 遂()

研的板块

1.解释加点词。

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3)治经为博士邪()(4)但当涉猎()

(5)见往事耳()(6)蒙乃使就学()(7)卿今者才略()(8)即更刮目相看()

2.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4)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探究质疑

我不理解的词语是:

我不会翻译的句子是

4.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

5.句段品读

朗读全文,回答问题。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读书?

吕蒙没有接受,他是用什么办法让吕蒙接受?

你认为孙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2)吕蒙一开始为什么不肯读书?

后来他接受了吗?

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他接受了?

学习的效果如何?

你认为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

(3)鲁肃为什么要和吕蒙结朋友?

你认为鲁肃是个怎样的人?

6.拓展探究:

通过吕蒙读书前后发生的变化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练的板块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

“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

临终诫曰: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解释下面词的意思

 ①负:

 ②题:

 ③易:

 ④终:

 2.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①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译为:

 ②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译为:

 

教师复务栏或学生笔记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