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364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配套K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配套K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配套K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配套K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配套K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配套K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配套K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配套K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配套K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配套K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配套K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配套K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期中试题.docx

《配套K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期中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配套K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期中试题.docx

配套K1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期中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学业水平期中试题

说明:

本试卷由单选题Ⅰ、单选题Ⅱ和双选题构成,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Ⅰ:

每小题1分,共40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维系中国古代宗法制的纽带是

A.血缘关系B.地缘关系C.上下级关系D.君臣关系

2.已知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出现于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3.后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

它们铸造于

A.原始社会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4.儒家思想到了汉代被赋予新的含义,主要是指

A.人定胜天  B.独尊儒术   C.天人感应D.实行“仁政”

5.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不包括

A.对农业征重税B.限制商业经营

C.贬低商人地位D.鼓励发展农业

6.北宋时期的新型儒学是

A.玄学B.道学C.理学D.心学

7.宋代制瓷业发达,被称为瓷都的是

A.景德镇B.佛山C.武昌D.开封

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人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民间艺人创作  B.注重写实

C.属于宫廷画   D.注重写意

9.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正确的是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10.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

11.从我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到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反映的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专制皇权的衰落

C.自然经济的解体D.封建制度的解体

12.称古希腊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主要是因为

A.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B.涌现众多的哲学大师

C.最早怀疑宗教神话,强调人的价值D.最早研究自然哲学

1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共同点是

A.重视自然本身的研究  B.重视神话和礼仪的研究  

C.重视对法律的研究   D.重视对“人”本身的研究

14.古代雅典政治中,能够体现直接民主特点的是

A.五百人议事会 B.公民大会 C.十将军委员会 D.执政官制度

15.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

A.《十二铜表法》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大宪章》

16.现代西方民主的源头是

A.古希腊哲学B.古雅典民主C.罗马法D.文艺复兴

17.17世纪,凭借强大的商队垄断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18.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它开始于

A.棉纺织业 B.采矿业 C.化学工业 D.交通运输业

19.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开启了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

A.平民的权力 B.商人的权力 

C.教会的权力 D.国王的权力

20.19世纪初,英国流行一种说法:

“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

这个现象反映了

A.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B.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发生

C.垄断资本主义出现D.贵族阶层已经消失

21.法国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斗争和多次反复,最终于1875年确立了

A.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君主专制D.联邦制

22.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由成年男子普选产生的是

A.皇帝B.宰相C.联邦议会议员D.帝国国会议员

23.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各州不论人口多少都选举两名参议员。

这一规定调和了

A.立法权与行政权的矛盾B.美国与英国的矛盾

C.共和党与民主党的矛盾D.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24.“在1870年以后大约40年里,欧洲算是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此观点依据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B.资本输出C.文化传播D.第二次工业革命

25.有一段宣传材料:

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

这“发明”指

A.信息时代的到来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D.电气时代的到来

26.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7.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

A.严重倒退   B.顺利发展  C.停滞不前  D.曲折发展

2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

A.红军长征的胜利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9.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

A.实行余粮征集制B.确立土地私有制 C.推行全盘集体化 D.征收粮食税

30.1933年,美国完全失业人口达1700万,半失业者不计其数。

针对这问题,罗斯福采取的社会保障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输出劳动力 C.以工代赈 D.调整工业生产

31.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建设着重发展

A.轻工业   B.农业 C.商业    D.重工业

32.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主张国家干预 B.反对消费C.主张自由放任 D.反对全球化

33.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的对比关系已显著不同于战后(二战)初期,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相对削弱B.欧共体的形成C.日本经济的崛起D.苏东剧变

34.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

A.关贸总协定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欧洲共同体

35.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剧变的实质是

A.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B.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完善

C.政权性质的根本变化D.最高领导人的频繁更换

36.“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

这反映当时

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B.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

C.多党合作制度一度停止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断

37.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

C.和平与发展渐成为时代主题      D.社会主义阵营的日益强大

38.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依法治国”方针并将其写入宪法是在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39.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40.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1世纪初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

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二、单项选择题Ⅱ:

每小题2分,共20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41.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

这说明分封制

A.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B.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C.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D.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

42.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

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

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

春秋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变迁

A.加强了君主专制B.拓展了中国疆域

C.实现了国家统一D.推动了官僚政治

43.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开始全面整顿郡国土地并着手编制户籍,史称“版籍”、“版图”。

“版籍”、“版图”的出现

A.加重了农民负担B.便利了赋税征收

C.强化了中央集权D.确立了土地私有

 

44.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事迹,只有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的记载。

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

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A.巩固君主专制集权需要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

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

45.宋代理学家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如《三字经》《百家姓》;一些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的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

这些做法主要说明

A.封建迷信影响民间生活B.社会风气日益开放

C.儒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D.理学成为官方正统

46.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

李贽这些思想

A.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D.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

47.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年),应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朝廷“准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

“隆庆开关”的实施

A.放弃了海禁政策B.促进了白银内流C.造成了鸦片泛滥D.推动了小农破产

48.据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估算:

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了30000吨白银,日本生产了约8000吨,总计38000吨。

而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约为7000—10000吨,占百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这反映出

A.明朝中后期保持着出口贸易顺差B.明朝白银加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

C.白银取代黄金成为世界主要货币D.中国处于世界贸易体系中心地位

49.《南京条约》中规定:

“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之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

这一规定

A.便利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B.造成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破坏了近代中国司法主权D.导致了洋货倾销中国内地

50.下表为现行三种版本高中历史教材对同一历史事物(现象)的叙述。

高中教材版本

课文表述

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II )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人民出版社(必修II)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

岳麓书社(必修II)

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据此推断,三种教材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鸦片战争与自然经济解体无关B.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特例

C.战争是自然经济解体主要原因D.近代以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51.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英国《泰晤士报》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大量报道。

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是“叛乱”或“反叛”,达17次之多,而称其为“革命”的标题新闻只出现5次。

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辛亥革命主要任务是反侵略B.《泰晤士报》报道客观

C.《泰晤士报》存在舆论导向D.辛亥革命失败具有历史必然

52.1938年8月底,经过20万人的艰苦努力,滇缅公路通车。

其时《云南日报》专门为此发表社论,称滇缅公路的完工,就像给中国建立了一条强有力的输血管一样。

滇缅公路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德日联合B.阻止日本称霸

C.援助国际抗日D.确保国际援助

53.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尼赫鲁也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临别之际毛泽东以《离骚》中的词句“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知”相赠,被传为中印友谊的一段佳话。

这说明

A.美国敌视新中国政策破产B.中印矛盾和冲突暂时解决

C.万隆会议密切了中印关系D.新中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54.《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规定:

“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奴隶在借贷关系中不受保护B.彻底废除了习惯法的陋习

C.严格维护财产所有人的利益D.体现了自然法的立法理念

55.苏格拉底起初探讨天上的云、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却发现这些东西不是他所能把握的,因为自然界的事物永远都没有定论。

他最后说了一句话:

“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

”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A.把人作为研究对象B.怀疑人是万物的主宰

C.注重人的道德修养D.研究的领域已经缩小

56.1848年6月,法国所有成年男子都以直接、秘密的投票方式推选自己的代表。

1851年,路易·拿破仑·波拿巴通过政变上台后,投票原则上是秘密的,但秘密写票间被撤除,选择“不”或弃权都成为不可能。

这一变化可以体现出法国当时

A.集权统治得到了拥护B.代议制被彻底破坏

C.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D.民主化进程的曲折

57.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

“为什么要宣布戒严?

 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

”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

A.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B.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

C.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D.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

58.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的《大萧条时代》中提到:

“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罗斯福)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爱情毕竟是超越逻辑的。

”这反映出“新政”

A.违背了自由主义的经济理念B.整顿金融获得银行家的支持

C.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D.维护了广大劳工的一些权利

59.二战后,德意志民族在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1949-1963)引领下由“战争民族”迅速转变成世界上著名的“商业民族”。

德意志民族的这一转变

A.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统一B.说明德国经济迅速恢复

C.表明和平成为世界主题D.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60.下图反映了1961—1985年苏联消费品工业投资在国民经济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情况。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A.国民经济呈稳定的发展趋势B.国民消费力受到了长期抑制

C.国家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D.国民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三、双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10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61.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2.顾炎武认为: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中,而天下太平矣”。

由此可知他主张

A.废除君主专制B.改革郡县制

C.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D.恢复分封制

63.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64.吹响欧洲人文精神警醒号角,开始用人的眼光观察人类社会的古希腊哲学家有

A.泰勒斯B.普罗塔戈拉

C.苏格拉底D.卢梭

65.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前提B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C反对君主专制和传统守旧思想D提出了完整的近代民主政体构想

66.人类政治文明史上不乏“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制度创新,以下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A.三省六部制B.科举制

C.邦联制D.三权分立制

67.下列表述符合官私手工业经营生产情况的是

A.官府手工业与私营手工业同时并存

B.官营手工业长期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

C.唐朝以后,私营手工业开始占据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

D.世代传习的特点只存在于私营手工业中

68.19世纪晚期在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政治民主发展滞后”表现在

A.实行联邦制B.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C.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D.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69.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大规模地从苏联和东欧国家成套引进技术设备,这一举措

A.为完成“一五计划”作出贡献B.是大跃进的重要成果

C.表明西方国家取消对中国的封锁D.与“一边倒”政策有密切关系

70.戈尔巴乔夫75岁生日时,有人问他:

“如果不搞改革,您现在在干什么?

”戈尔巴乔夫回答说:

“当苏共中央总书记。

在我执政的时候,体制也还是足够稳固的。

”可知,在他看来

A.苏联根本没有必要进行改革B.苏联解体并不是必然的

C.苏共丧失执政地位与他的改革有关D.他的改革稳固了苏联的政治体制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B

C

A

C

A

D

C

A

A

C

D

B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A

D

A

A

D

D

D

D

C

D

D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A

D

A

C

A

C

D

C

A

二、单项选择题答案(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答案

A

D

B

A

C

C

B

A

A

D

C

D

D

C

A

题号

56

57

58

59

60

答案

D

C

D

D

B

三、双项选择题答案(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答案

AB

BC

BD

BC

BC

AD

AB

BC

AD

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