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3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409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3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力资源3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力资源3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力资源3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力资源3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力资源3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力资源3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力资源3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力资源3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力资源3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力资源3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力资源3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力资源3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力资源3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力资源3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力资源3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30.docx

《人力资源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30.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力资源30.docx

人力资源30

经济法律制度

(二)

学习重点、难点

1.垄断行为的种类

3.反垄断法的适用

4.、生产者、销售者的产量质量责任和义务、违反产品质量义务的法律责任

5、消费者的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侵犯消费者合法权

§2劳动力需求

一、短期劳动力需求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劳动力边际产出量

劳动力需求者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利润最大化目标。

对企业来说,增加一个工人是否有利可图,取决于增加的收益是否大于增加的成本。

在经济学中,新增一个工人所增加的产出被称为劳动力的边际实物产出(MPL),简称为“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量”。

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量是理解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核心概念。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基本思想是,如果把一种生产要素逐渐越来越多地增加到数量固定的另外一种生产要素上去,那么,不断增加的这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出量最终将会下降,甚至会变为零。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表明,只要其他生产要素的数量不变,随着在生产中所使用的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每一单位追求的劳动力为总产量所带来的增加量即他们的边际产出量会出现先上升,而后逐渐下降,然后达到零甚至为负的规律。

需要注意的是,边际产出量最终将要下降,不是因为新增加的工人本身技术较差,而是因为随着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资本变得相对短缺,生产过程本身无法容纳这么多劳动力。

2、竞争性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劳动力的边际产出收益(MRPL),简称劳动力边际收益,反映的是每增加一个工人所带来的收益增量。

劳动力的边际收益等于劳动力边际产出量的价值量,前者是后者的货币转化形式。

当产品市场是竞争性的时候,单个企业无论生产多少产品都可以按照相同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这样,在劳动力边际产出量和相应的劳动力边际收益之间就有一个关系,即劳动力的边际收益等于劳动力边际产出量乘以单位产品价格或MRPL=MPL·P。

竞争性企业的边际收益曲线及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

上图是一条典型的劳动力边际收益曲线,同时也就是劳动力需求曲线(D)。

由于实物生产率的边际收益递减必定造成收入生产率的边际收益递减,所以它的形状也同样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它的高度取决于决定边际产出量的所有要素(资本数量、工人的技术和动机)以及产品的价格。

如果单位产品的价格较高,劳动力边际收益曲线就会成比例地向上移动。

劳动力边际收益即为新雇一个工人所带来的收益增量;而如果劳动力市场也是完全竞争的,那么工资率就是新增一个工人的雇用所产生的成本,又称劳动力的边际成本。

增雇一个边际收益超过工资率的工人总是能够增加企业的利润,而增雇一个边际收益低于工资率的工人则肯定会造成利润的减少。

在短期中,企业的劳动力边际收益曲线就是它的劳动力需求曲线;因为工资率与企业愿意雇用的人数,即劳动力需求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因而劳动力需求曲线应是下倾的,即斜率为负,这就是说,竞争性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就是劳动力边际收益曲线的下降部分。

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企业在决定自己的劳动力需求数量时应遵循的决策原则是(B)。

1

A.劳动力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B.劳动力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劳动力的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D.劳动力的平均成本小于平均收益

二、长期劳动力需求

在长期中,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它所使用的劳动力数量,而且可以通过调整资本的使用来对工资率的变化做出反应。

规模效应又称为产出效应,是指工资率变动首先直接作用于生产规模或产出规模,然后再进一步影响劳动力需求量的作用过程及其结果。

工资率的上升意味着企业的成本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缩减生产规模,导致劳动力需求的数量减少,相反,工资率的下降则导致劳动力需求量上升。

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则是指工资率变动通过影响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相对投入比例而对劳动力需求量产生影响的作用过程及其结果。

工资率上升,而另外一种生产要素——资本的价格却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劳动力的相对价格就上升了,企业势必会更多地依赖资本来进行生产,而更少的使用劳动力,即出现资本替代劳动的现象。

相反,工资率下降会造成用劳动力替代资本的现象,导致劳动力需求数量的增加。

工资率变动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方向是相同的,即在长期中,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下降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增加。

所以,工资率变动对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是两种效应所引起的变化之和。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走向,因此也只能是向右下倾斜的,其斜率为负。

在长期中,工资率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关系是(CDE)。

2

A.工资率上涨的规模效应导致劳动力需求上升

B.工资率上涨的替代效应导致劳动力需求上升

C.工资率上涨的规模效应导致劳动力需求下降

D.工资率上涨的替代效应导致劳动力需求下降

E.工资率的上涨总是会导致劳动力需求下降

关于长期劳动力需求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2

A.市场工资率上升的规模效应会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

B.市场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会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工资率下降必然会导致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D.市场工资率下降可能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也可能导致劳动需求的增加

E.工资率变化莫测在长期中比在短期中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更小

三、劳动力需求弹性与派生需求定理

1、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η)是指某种劳动力的工资率(W)变化l%所引起的此种劳动力的需求量(L)发生变化的百分比。

公式:

由于劳动力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工资率变动方向同劳动力需求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因而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的值为负。

但是由于考察的主要是劳动力需求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敏感性,所以重视的是弹性的绝对值。

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富有弹性的情况,当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的绝对值大于1时,工资率上升1%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下降的幅度大于1%时,此时的劳动力需求曲线被称为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二是缺乏弹性的情况,当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绝对值小于1时,工资率上升1%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下降的幅度小于1%,此时的劳动力需求曲线被称为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三是单位弹性的情况,即工资率上升1%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下降同样为1%,此时的劳动力需求曲线被称为单位弹性的需求曲线。

(1)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是富有弹性的,那么当工资率上升时,劳动力需求量下降的速度会超过工资率上升的速度,该类劳动力的工资总量下降,反之,工资率下降,则该类劳动力的工资总量上升。

(2)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那么当工资率上升时,劳动力需求量减少,但劳动力需求量减少的速度慢于工资率上升的速度,因而最终该类劳动力的工资总量也会上升,反之工资率下降,则该类劳动力的工资总量也下降。

(3)如果劳动力需求曲线是单位弹性的,最终该类劳动力的工资总量不会发生变化。

某沿海省份对制鞋工人的劳动力需求是单位弹性的,该省企业目前雇用的制鞋工人总人数为20000人,工人的市场工资率是20元/小时,如果工资率上升为25元/小时,则该省企业愿意雇用的制鞋工人总人数将变成(B)人。

1

A.30000

B.25000

C.20000

D.15000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若(D),则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就越小。

1

A.劳动力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B.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难度越小

C.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

D.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小

2、派生需求定理

影响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的因素被归纳为四条,通称为派生需求定理,或称“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这些定理认为,若其他条件相同,在下述四种情况下,某种劳动力需求具有较高的自身工资弹性:

①使用该类劳动力进行生产的产品富有价格弹性;②以其他生产要素替代该种劳动力很容易;③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富有弹性,无需大幅度提高这些生产要素的价格就能很容易地获得其供给量的增加;④该种劳动力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重很大。

影响劳动力自身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主要有:

(1)最终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是指产品价格变动1%所导致的产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

产品需求弹性越大,生产此种产品的劳动力需求弹性越大。

(2)要素替代的难易度。

若其他条件相同,其他生产要素对劳动力替代越容易,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就越高。

(3)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

是指某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1%所导致的此类生产要素的供给量变动百分比。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其他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越大,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就越大。

(4)产品总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

总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就越高。

3、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

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是指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变化1%所引起的另一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如果两种劳动力的交叉工资弹性为正值,则意味着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提高会促使另一种劳动力的就业量增加,这说明两者之间是一种总替代关系。

如果两种劳动力的交叉工资弹性值为负,则意味着一种劳动力的工资率提高会促使另一种劳动力的就业量减少,这说明两者之间是一种总互补关系。

如果某地男性生产工人的工资率上涨10%会导致该地区女性生产工人的就业人数增加5%,则该地区男性生产工人和女性生产工人之间存在一种(D)关系。

1

A.互补

B.总互补

C.替代

D.总替代

某研究机构对于本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状况进行了研究,如果发现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本地区的大部分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同时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也比较大;第二,本地区男性劳动力和女性劳动力之间的交叉工资弹性较高,而且为负值;第三,本地区目前处于一种劳动力市场均衡状态,但是未来几年中,几家新建的企业将投产,而本地区的劳动力供给却不会出现大的变化;第四,某特殊行业的生产规模及所使用的技术没有明显变化,但是,由于该行业过去的工资水平一直很高,本地的年轻人在上大学时纷纷报考与该行业有关的专业,今后几年,预计这些人大学毕业后,绝大部分会回到本地就业。

1.根据第一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D)。

2

A.该地区的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比较高

B.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劳动力需求自身工资弹性较低

C.该地区的劳动力供给量比较大

D.该地区的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较大,这种情况不利于工资水平的提高

2.关于第二种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2

A.劳动力需求的交叉工资弹性是指劳动力自身的工资率变化1%导致的另外一种劳动力的需求量变化百分比

B.男性和女性劳动力的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这说明两种劳动力之间是一种总替代关系

C.男性和女性劳动力的交叉工资弹性为负值,这说明两种劳动力之间是一种总互补关系

D.当男性劳动力的工资率上涨时,女性劳动力需求会出现上升

3.根据第三种情况,该地区在未来几年中将会出现(BD)。

2

A.工资率和就业人数同时上升的情况

B.工资率上涨而就业人数不变的情况

C.工资率不变而就业人数上升的情况

D.劳动力市场无法实现均衡的情况

4.根据第四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

2

A.该行业的劳动力供给在未来几年会出现大幅度增加

B.该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在未来几年会出现大幅度增加

C.该行业未来几年可能出现工资率下降,但是就业人数上升的情况

D.该行业未来几年可能出现工资率和就业人数同时上升的情况

§3劳动力市场均衡及其变动

一、单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劳动力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需求正好等于劳动力供给这样一种状况。

此时的工资率即为均衡工资率或市场出清工资率,在这一工资率下通过市场实现的就业量即为均衡就业量。

单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D和S分别为市场劳动力需求曲线和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D和S相交所决定的工资率W0和就业量E0分别为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量。

在特定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需求曲线和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下,将有一个单一的工资率,这个工资率就是经济中的均衡工资率。

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破坏与重建

1、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

劳动力需求曲线的移动方式有两种,一是向左移动,二是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意味着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缩小了,向右移动意味着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需求扩大了。

这两种移动方式对劳动力市场均衡位置的影响如图:

D2

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

S为劳动力供给曲线,它保持不变,D0为初始的劳动力需求曲线,A0为初始的均衡点,W0为初始均衡工资率,E0为初始均衡就业量。

2、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

劳动力供给曲线的移动方式也有两种,曲线右移表示在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增加,曲线左移表示劳动力供给减少。

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对市场均衡位置的影响如图:

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对均衡位置的影响

D为劳动力需求曲线,它保持不变,S0为初始的劳动力供给曲线,A0为初始均衡点,W0为初始均衡工资率,E0为初始均衡就业量。

的法律责任

主要知识点

二、反垄断法

(一)反垄断法概述

1、垄断的概念

垄断是指经营者或其利益代表着排除或限制竞争的违法行为。

2、反垄断法的概念

2007年8月30日,通过反垄断法。

我国反垄断法规定垄断行为包括:

第一,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第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第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二)垄断行为的种类

1、垄断协议

(1)垄断协议的概念和类型

垄断协议,是指经营者达成或者采取的旨在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调行为。

①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下列垄断协议——即横向垄断协议

第一,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

第二,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

第三,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

第四,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第五,联合抵制交易;

第六,国务院反垄断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②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即纵向垄断协议

第一,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第二,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第三,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2)垄断协议的适用除外

①经营者能够证明所达成的协议属于特定情形的,可以免除处罚:

第一,为改进技术、研发新产品

第二,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

第三,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的

第四,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益的

第五,因经济不景气,为缓解销量严重下降或生产明显过剩的

第六,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

第七,法律和国务院规定额其他情形的

②除符合上述第一点的条件外,经营者同时还应当证明所达成的协议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的竞争,并且能够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

2、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1)市场支配地位

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

1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

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三分之二的;

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四分之三的。

②符合上述第二种、第三种情形的,但其中有的经营者市场份额不足十分之一的,或者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有证据证明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不应当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2)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表现

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①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

②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③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④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

⑤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

⑥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

⑦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3、经营者集中

(1)经营者集中的概念

经营者集中是指经营者合并、经营者通过取得其他经营者股份、资产以及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的情形。

(2)经营者集中行为的申报许可

1反垄断法对经营者集中设计了事先申报制度,未经申报,不得实施集中。

经营者集中具有下列情况的,可以不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

其一,参与集中的一个经营者拥有其他每个经营者百分之五十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或者资产的;

其二,参与集中的每个经营者百分之五十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或者资产被同一个未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拥有的。

②经营者集中的审查。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在30日内进行初步审查,作出是否实施进一步审查的决定。

③外资并购审查。

涉及安全安全的,还应进行国家安全审查。

4、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1)行政性垄断的概念

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是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定或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的行为。

(2)行政性垄断的表现

①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的行政垄断行为:

第一,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或者规定歧视性价格;

第二,对外地商品规定与本地同类商品不同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或者对外地商品采取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歧视性措施,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第三,采取专门针对外地商品的行政许可,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第四,设置管卡或者其他手段,阻碍外地商品进入或者本地商品运出

第五,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的其他行为。

②其他行政垄断行为

第一,以设定歧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或者不依法发布信息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的招标投标活动。

第一,采取与本地经营者不平等待遇等方式,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

第二,强制经营者从事反垄断法规定的垄断行为。

第三,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

(三)反垄断法的适用

1、反垄断法的执行主体

第一,国务院设立反垄断委员会。

第二,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

2、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域外同样适用

反垄断法不仅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发生的垄断行为,也包括在中国境外发生的,对国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垄断行为。

3、反垄断法豁免和适用除外

(1)国家垄断和自然垄断行业

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

(2)知识产权领域

经营者依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不适用反垄断法;但是,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适用反垄断法。

(3)农业

农业生产者及农村经济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等经营活动中实施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不适用反垄断

(四)违反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

例题:

下列属于横向垄断协议(即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的垄断协议)的是()

A、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

B、联合抵制交易;

C、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D、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答案:

ABD

例题:

依《反垄断法》规定,下列属于垄断行为的是()。

A经营者利用市场支配地位

B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C经营者集中

D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宏观调控

答案:

B,反垄断法第三条

例题:

依《反垄断法》规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反垄断工作的机构是()。

A各级人民法院

B反垄断委员会

C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

D各级人民政府

答案:

B,反垄断法第九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