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447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

这里的市场人来人往luòyìbùjué,各个省份的特色美食yīyīngjùquán,很像小时候妈妈牵着我一起逛菜市场的场景。

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昆明的雨》《藤野先生》《苏州园林》的作者分别是汪曾祺、鲁迅、叶圣陶。

B.抒情散文《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歌颂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C.《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这部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周亚夫军细柳》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3.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壮别”。

(________)

(2)古人用“阴”“阳”表示方位。

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阴”,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阳”。

(________)

4.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感受了人间的真情、母爱的可贵;我们领略了山水的魅力、名胜的不朽;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要求填空。

①______________,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茅盾《白杨礼赞》)

②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③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采桑子》)

④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

⑤以残年余力,__________,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__。

(《孟子·富贵不能淫》)

⑦杜牧的《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小见大,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

⑧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将士爱国热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⑨晏殊《浣溪沙》中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⑩不同的风景总能触发诗人不同的感受。

曹植被贬贫困的海边,目睹百姓流离之景,对家园荒芜咏叹“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杜甫面对被叛军占领的长安城,悲叹“____________,城春草木深”;吴均流连于富春山水,发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

“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

‘吾君圣者!

’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

‘吾君丽者!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衡于虑

(3)至于鄙(4)卒得反国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8.(甲)文中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9.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①远眺,全长55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

③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

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端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

④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⑤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

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用120个巨型钢圈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上形成人工岛。

每个圆简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

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⑥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

要让33个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

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的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跃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⑦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⑧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船舶多达4000余艘。

另外,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也对建设者提出了严峻桃战。

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道。

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无论大小,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密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⑨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

工程团队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300多次出海跟踪,拍摄30多万张照片,标识了海域内的白海豚数量,并摸清白海豚生活习性,在施工时采取了针对性保护措施。

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后,白海豚的数量,由施工之初的约1400头,增加到了约1800头。

⑩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可研阶段到开工建设,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为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有删改)

10.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有哪些?

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11.第⑥段画线句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12.第⑧段中加点词语“全部”和“无论……都”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3.港珠澳大桥是一项科技创新工程,请你再简要介绍一项能体现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工程项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陪母亲借钱

丁国梅

①那年秋天,大哥结婚。

母亲跟大哥说:

“我们家虽然穷,但不能委屈了人家姑娘,婚事必须要办得体体面面。

②母亲进房里拿出一条方围巾铺在床上,这围巾只有过年的时候,母亲才从箱子里拿出来戴,围巾散发着浓浓的樟脑丸的味道。

然后她又从细篾鞋篮子里拿出两双新做的布鞋,千层底的那种。

她把鞋码在围巾里,包好,夹在腋下。

喊我说:

“老幺,跟妈妈做个伴,去后台岭上姚妈家借钱。

③出门来,天已黑尽,借着星星微弱的亮光,母亲从柴火垛里抽出一根棍子拿在手上。

④到后台岭必须经过一片长长的竹林,所谓竹林,也不全是竹子,还有高大的树和一些不知名的矮灌木,黑黢黢的一大片,里面不时传出一种异常恐怖的鸟叫声。

我知道这种鸟,黑色的,体型很大,经常在晚上叫,据说叫“老巴子”。

大人们吓小孩子都是说,再哭,再哭老巴子来了。

⑤我紧紧地抓住母亲的衣角,屏住呼吸,脚步轻轻地跟着母亲快步走。

⑥走过竹林就是后台岭了,母亲把棍子放在一户人家的院子边,腾出手来牵我的手,母亲的手心竟然也是湿漉漉的。

⑦终于到了姚妈家,姚妈姚爹都在掰棉花。

母亲取出腋下的包裹,笑着说:

“姚哥姚姐,这是我给你们俩做的鞋,不成敬意。

⑧他们并没有接过母亲手里的鞋,只是笑着说了声:

“好,好,你太讲礼性了。

”母亲知趣地把鞋放在人家的桌子上,陪着笑脸说:

“哥,姐,那天跟你们说的那个事,还是望你们帮个忙,棉花卖了就还。

⑨姚妈妈说:

“谁没个为难的时候呢?

乡里乡亲的这么客气干啥呢?

⑩说归说,但她却没有去拿钱,继续埋头掰棉花。

⑪那时候刚刚包田到户,棉花大丰收,人们白天把棉花摘回来,晚上坐在灯下掰,家家户户都有堆得像山一样的棉花,墙上爬满了红铃虫。

⑫母亲拿过板凳,围着棉花筛坐下,开始掰棉花。

棉花筛是特制的专门用来掰棉花的,用竹子制成,直径一米左右。

母亲叫我坐她身边,指着我对姚妈说:

“别看我家老幺年纪小,手快得很,赶得上一个大人掰棉花呢。

⑬掰了一筛又一筛,一筛又一筛。

其间母亲不断地说些好听的话,一副恭敬讨好的样子,尽其一个穷人的卑微。

⑭太困了,我昏昏沉沉地伏在母亲腿上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母亲把我叫醒,说要回家了。

我睁开眼睛,看见姚妈把手伸进怀里(大襟子衣服的口袋在怀里),拿出一个蓝格子手帕卷,慢慢展开,说:

“妹子,鸡都叫两遍了,天马上就亮了,这是八十块钱,拿去吧!

你说要一百块钱,我手头实在是只有这么多了。

⑮母亲千恩万谢后,牵着我的手回家,寻找到先前搁在那里的棍子,原路返回。

走过竹林时,我莫名其妙地觉得很伤心,呜呜哭了起来。

母亲抹了一下眼睛说:

“老幺,不哭,谁的钱都是血汗钱,一定要记得这个恩情。

⑯那年年底的一个晴天,母亲称了一斤红糖,去姚妈家把钱还了。

那天母亲腰杆挺得笔直,谈笑风生。

姚妈硬是要留我们吃午饭,吃的是猪肉白菜炖粉条子,很香。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第10期,有删改)

14.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5.第④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6.第⑧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17.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母亲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

(答出两点)

18.简要分析最后一段中“那天母亲腰杆挺直,谈笑风生”中“母亲”的心理。

19.昆虫世界要评选“最强大脑”“音乐大师”“劳动模范”,请你从法布尔的《昆虫记》中挑选一种昆虫参加其中一项评比,结合《昆虫记》相关内容,写一份推荐词。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汪曾祺评价自己:

“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只要心中有温暖,无论记事还是记花鸟虫鱼,字字有暖意。

他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给人间“送小温”。

人间小温存在于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中:

父亲的背影,是温暖朱自清的一道风景;居里夫人美丽的人生,是温暖世人的一张魅力;昆明明亮的色彩,是温暖汪曾祺的一段时光……

请以“人间小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记叙经历,抒写感受;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络绎不绝一应俱全

【解析】

【详解】

络绎不绝:

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一应俱全:

一切齐全,应有尽有。

注意“络绎”“俱”的正确写法。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C错误,选C。

【点睛】

3.

(1)√

(2)×

【解析】

【分析】

【详解】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出汉刘向的《战国策·荆轲刺秦王》,是太子丹及宾客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时吟唱的。

所以此句正确。

(2)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

所以此句表述错误。

4.我们体验了自然的奥秘、科学的精神;我们礼赞了理想的光辉、人格的力量。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时注意两点:

一、仿照例句,按“我们+动词+并列短语(五字偏正短语+五字偏正短语)的格式来写;二、结合本学期学到的课文内容来仿写。

示例:

我们感受了艺术的精湛,文化的魅力。

5.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②欲辨已忘言③隐隐笙歌处处随④我报路长嗟日暮⑤曾不能毁山之一毛⑥行天下之大道⑦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⑧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⑨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⑩狐兔翔我宇国破山河在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解析】

【详解】

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注意“婆娑、辨、笙、嗟、郎、携、纶、窥、反”等字的词写法。

6.

(1)选拔、任用

(2)同“横”,梗塞、不顺(3)边境(边远的地方)(4)最终(终于,最后)

7.

(1)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2)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8.连用六个名人的事例是为了举实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也从正面论证经受磨炼的好处。

(运用举例论证,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炼)。

这就为下文进一步论理尊定了坚实基础。

9.“谄谀者众”;无“法家拂士”。

【解析】

【分析】

6.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

(1)句意:

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

举:

选拔,任用。

(2)句意:

思虑阻塞。

衡:

同“横”,梗塞、不顺。

(3)句意:

到达了边境。

鄙:

边境。

(4)句意:

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卒:

最终。

7.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一句中“征”意思是“征验,征兆”,“色”意思是“颜面,面色”,“发”意思是“流露,显露”,“喻”意思是“知晓,明白”。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一句中“内外”指的是朝廷内外,“过”意思是“过错”,“是以”意思是“因此”。

据此翻译。

8.

此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内容安排。

文中一开头列举六人的事例,六个人物所以成功的原因是艰苦的环境一方面给人们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每每就不如人意,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些困难,坚定、振奋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不断克服困难,求得生存的过程中增加了聪明才干。

这样安排意在以事实来证明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必定先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砺。

这些事实直接证明了“生与忧患”的观点,说明忧患能使人生存发展。

9.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题干要求结合甲乙两文一起分析。

首先,从乙文“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可知宋昭君身边奉承拍马屁的人太多,即“谄谀者众”。

结合甲文中的“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中可知若想让国家长治久安,国内需有“法家拂士”,国外需有“敌国外患”,而宋昭君仅有“敌国外患”,却无“法家拂士”,甚至是“谄谀者众”。

这就是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乙)宋昭公国亡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

“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

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

‘我们君主圣明!

’侍从妃子几百人,穿好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

‘我们君王长得美!

’朝内朝外都听不到说我的过错,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在宋君看来,做君王的人离开国家失掉国家的原因是奉承拍马屁的人太多。

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10.①外海快速筑岛技术;②深埋沉管隧道“半刚性”结构技术;③岸上预制,海上组装的施工方式(“搭积木”的建造方式);④白海豚保护措施。

(答出三点即可)

11.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海底沉管隧道是个庞然大物。

12.“无论……都……”照应了全文的“全部”一词,强调了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都是在岸上整件制造的,体现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

13.示例一:

中国高铁。

截至2017年底,我国高铁营运里程达2.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示例二:

天舟一号。

我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成功。

【解析】

【分析】

10.

考查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可以先把每段内容概括出来,再把相似内容进行合并。

如果段落有中心句,直接根据中心句提炼。

注意语言的简练。

阅读文章,从第⑤段“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可以概括出:

外海快速筑岛技术;从第⑥段“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管的岛隧工程,……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越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可以概括出:

深埋沉管隧道“半刚性”结构技术;从第⑧段“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可以概括出:

“搭积木”的建造方式;从第⑨段“标识了海域内的白海豚数量,并摸清白海豚生活习性,在施工时采取了针对性保护措施”可以概括出:

白海豚保护措施。

11.

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作用的理解。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做假设等。

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先表明采用的说明方法,再分析其作用和表达效果。

根据画线句“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中的一系列数据可知,本句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通过一系列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海底沉管隧道的体积形态之大,是个庞然大物。

12.

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主要是准确和严谨。

解答时,要结合词义和语境进行分析。

“全部”表示范围,意思是所有;句中的“无论……都……”是对“全部”进行进一步限制,强调了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全部使用搭积木方式,都是在岸上整件制造完成,然后再运到海上,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密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由此可知,加点词的使用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

考查对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了解。

此题答案比较开放,只要能答出近几年我国重大的科技创新项目并加以介绍均可。

当然在介绍其中的“科技密码”时,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示例:

嫦娥四号,作为世界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其主要任务是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加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14.大哥结婚,母亲历尽辛苦,母亲借到钱,并及时还上了钱。

15.写出了竹林阴森恐怖的特点,烘托了“我”和母亲恐惧的心理,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16.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答出两种即可),生动地写出了母亲为了借到钱,面对姚妈意味不明的冷淡态度时极尽热情、谦恭的情态。

17.①勤劳、善解人意。

母亲为了借钱,白天劳作了一天,夜间还去姚妈家帮她掰了近一夜的棉花;“我”因为借钱而哭泣,母亲虽觉得心酸,但她仍让“我”理解别人,并心怀感恩。

②慈爱、坚忍。

她为了不让未来的嫂子受委屈,为了让哥哥好好地办婚礼,放下身段去借钱;她路过竹林时,内心也是害怕的,但她为了不让“我”害怕,一声不吭。

③头脑灵活,善于随机应变。

她看到姚妈的态度不是很热情,就说了很多讨好的话,并且用积极的行动借到了钱。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文本内容也可)

18.示例:

不再欠债,轻松喜悦;按时还钱,自信自豪;不用卑微,高兴快乐。

【解析】

【分析】

14.

这道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先通读文章,找到小说的主要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再把这些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通读文章可知,故事的起因是大哥结婚,经过是母亲带着我历尽辛苦到姚妈家借钱;结局是到当年年底及时还上了钱。

据此即可作答。

15.

这道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

环境描写的作用有: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黑黢黢的一大片,里面不时传出一种异常恐怖的鸟叫声”写出了竹林阴森恐怖的特点,结合“我紧紧地抓住母亲的衣角,屏住呼吸”“母亲的手心竟然也是湿漉漉的”可知,烘托了“我”和母亲恐惧的心理。

为了大哥结婚,母亲带着我走过了这样长的一段黑路,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16.

这道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

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

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

“母亲知趣地把鞋放在人家的桌子上”属于动作描写,“陪着笑脸”属于神态描写,“哥,姐,那天跟你们说的那个事,还是望你们帮个忙,棉花卖了就还”属于语言描写,结合“知趣”“陪着笑脸”“棉花卖了就还”可知,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为了借到钱,面对姚妈意味不明的冷淡态度时极尽热情、谦恭的情态。

17.

这道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理解。

分析时,要结合文章人物的活动环境,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尽量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根据“妹子,鸡都叫两遍了,天马上就亮了”可以看出母亲勤劳;根据“老幺,不哭,谁的钱都是血汗钱,一定要记得这个恩情”可以看出母亲善解人意;根据“我们家虽然穷,但不能委屈了人家姑娘,婚事必须要办得体体面面”可以看出母亲慈爱;根据“母亲把棍子放在一户人家的院子边,腾出手来牵我的手,母亲的手心竟然也是湿漉漉的”可以看出母亲坚忍。

根据“母亲拿过板凳,围着棉花筛坐下,开始掰棉花”可以看出母亲头脑灵活,善于随机应变。

18.

这道题考查对人物心理的理解。

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和上下文语境分析。

根据“那年年底的一个晴天,母亲称了一斤红糖,去姚妈家把钱还了”可以理解到母亲不再欠债,轻松喜悦的心理;根据“哥,姐,那天跟你们说的那个事,还是望你们帮个忙,棉花卖了就还”可以理解到母亲按时还钱,自信自豪的心理;根据“掰了一筛又一筛,一筛又一筛。

其间母亲不断地说些好听的话,一副恭敬讨好的样子,尽其一个穷人的卑微”可以理解到母亲不用卑微,高兴快乐的心理。

19.示例一:

我推荐《昆虫记》中的红蚂蚁参评“最强大脑”。

红蚂蚁具有神奇的记忆力,能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的。

即使它们出征的路程很长,需要几天几夜,但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