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506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6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巫山小三峡原生态景观保护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巫山小三峡风景区原生态景观保护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项目性质:

新建

(三)项目地址:

重庆市巫山小三峡风景区

(四)项目主管单位:

重庆市巫山县

(五)项目业主:

重庆巫山县长江三峡旅游开发总公司

(六)项目法定代表人:

(七)业主单位地址:

重庆市巫山县

(八)项目建设投资:

6070万元人民币。

(九)项目建设工期:

2006年4月申报立项,8月开工,二年完成。

(十)项目资金来源:

多渠道筹集资金,业主资本金1270万元,申请三峡工程纳入枢纽工程概算的生态和环境保护补偿资金1200万元,申请库区产业发展补助基金2400万元,巫山县财政投入1200万元。

二、业主简介

巫山县长江三峡旅游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1997年,现有职工120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50人,中专学历30人,公司资产总额4090万元,公司属国有独资企业。

负责国家级AAAA级景区小三峡、小小三峡的管理,经营和维护。

同时负责巫山境内景区的开发,管理及全县旅游项目工作。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并具体开发和经营小小三峡旅游业务。

公司下属有星级宾馆平河度假村及风景旅行社,同时控股巫山小小三峡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参股巫山县巫峡十二峰景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三、编制依据

1、国务院1985年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3、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4、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5、国务院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6、全国人大常委会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2003)》

9、《重庆市旅游发展纲要》

10、《重庆市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1、《巫山县旅游业发展规划》

12、《小三峡风景区总体规划》

13、国家建设部[1988]建设字第451号《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预算定额》

14、重庆市建委渝建[1999]322号《重庆市建筑工程综合基价表》、《重庆市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预算定额》、《重庆市房屋修缮工程预算定额》

15、重庆市建委渝建[1999]322号《重庆市建筑工程综合基价表》、《重庆市仿古建筑及园林工程预算定额》、《重庆市房屋修缮工程预算定额》

1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17、业主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四、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一)项目基本内容

1、马渡河景区码头

(1)上岸人行梯道

(2)恢复仿古栈道

(3)两座观光索桥

(4)景点管理用房

(5)钢质趸船

(6)旅游生态厕所

(7)游览景观步行道

2、大昌旅游码头

(1)上岸人行梯道

(2)码头管理用房

(3)游客聚散广场

(4)钢质趸船和囤船

(5)大昌游客接待中心

3、大昌古镇原生态景观保护工程

主要建设访客中心环境生态保护工程、环岛原生态保护工程等。

(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主要内容及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马渡河景区码头

1

上岸人行梯道

60×5×2

青条石勘砌(60米长×5米宽×2条)

2

钢质趸船

平方米

1800

连接式趸船30米×15米×4

3

游览栈道

2300

按古栈道设计,为砼混结构

4

景点管理用房

平方米

300

管理用房

5

景观索桥

180×2.5×2

钢绳式索桥桥面为钢板

6

旅游公厕

平方米

16米×7米

每座公厕所按4男、4女8个蹲位设计,为砖混结构

7、

游览景观步行道

8000米×3米

路面用卵石砌成

二、

大昌旅游码头

1

上岸人行梯道

95米×9米

钢混结构,青条石梯台,95米长×9米宽

2

管理用房

平方米

400米

砖混结构、外观形城门,城墙

3

游客聚散广场

平方米

32米×25米

仿古牌仿一个,青条石铺面广场800平方米

4

钢质趸船

平方米

45×12×3

每个长45米宽12米,2层、3艘

5

大昌旅游接待中心

平方米

4100

为工楼一房钢混结构仿古建筑

三、

大昌原生态保护工程

1

访客中心环境生态保护工程

公顷

6000

2

环岛原生态保护工程

公顷

2500

3

访客中心周围古镇绿化

公顷

80

4

列岛动物保护圈

公顷

5

5

列岛植物园

公顷

10

(三)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6070万元;

其中申请三峡工程纳入枢纽工程概算的生态和环境保护补偿资金1200万元,申请库区产业发展补助基金2400万元,巫山县财政投入1200万元,其余1270万元由业主自筹。

第二章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一)国际国内大背景

新的世纪,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党中央发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号召,推动了国内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全国各行各业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拓创新,集中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使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经济结构,特别是消费结构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的转变,使旅游成为大多数国人的生活必需品。

中国旅游业正向“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迈进,在旅游产品结构、运营方式等方面更注意遵循国际惯例,更适应世界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旅游的发展模式将从粗放型、数量型、速度型逐步转向集约型、质量型和效益型模式。

旅游业对完善国家的产业结构、增加国民收入、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已经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的旅游业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有望在21世纪前10年成为大多数地方的支柱产业,并将进一步成为国家新的支柱产业。

(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旅游业基础设施条件的整体改善,人们旅游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巨大变化,我国旅游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张,区域发展差异逐步缩小,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呈现协调发展态势。

目前,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已经形成,环渤海旅游圈也在逐步运作之中,中原旅游协作区也形成了比较强的阵势。

除了国内区域发展以外,一些跨国跨境的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开始形成。

如近年兴起的粤、港、澳大三角旅游,亚洲开发银行支持的湄公河次地区旅游开发,联合国计划开发暑支持的图们江区域旅游开发等。

重庆市发改委也编制了奉节-巫山-巫溪“金三角“旅游发展规划,形成了一个区域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

区域合作已成为新世纪旅游发展创新的重要趋势,并将在旅游也的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三)旅游业和原生态保护工程是国际国内的朝阳产业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大主题。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为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经济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将有效地抑制战争的发生。

旅游业和原生态保护工程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新兴产业,是21世纪创造就业和环境保护的先导性产业,具有关联带动性强的优点。

世界各国及地区都竟相把旅游业和原生态保护工程作为支柱产业、龙头产业、先导产业来培育。

加入WTO后近三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比预想的要好,2002年我国引进外资总额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就是良好的证明。

这些都为我国旅游产业和原生态保护工程的崛起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

随着国家内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国内经济结构,特别是消费结构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人民收入增加,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需求日趋高涨,旅游已逐渐成为国内大多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必要品。

我国旅游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迅速崛起的一个年轻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消耗资源最少,最具有活力的外向型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拉动消费、促进就业的切入点之一,在国债资金中,专门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产业。

党的十六大也明确提出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并将旅游业和原生态保护列为西部地区的特色产业之一予以扶持。

同时,国家每年都要公布一批旅游优先发展项目,《西部旅游投资规划》和《长江三峡旅游发展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这为长江三峡区域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宏观环境基础。

(四)长江新三峡游的热潮已初露端倪

国务院《三峡库区优势产业开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

“根据三峡库区的实际,国务院三峡办重点支持库区发展柑橘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等四大优势产业。

”宏观决策已指明了目标,基层工作必须仔细落实,务必保证目标的实现。

长江三峡海内外旅游市场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间曾几起几伏。

几年前的“告别三峡游”,曾使三峡游火爆一时,这种短视的炒作,影响了三峡旅游的形象。

经过几年的调整,三峡游已摆脱了“告别”的阴影,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在2001年的昆明国际旅交会上,长江三峡的热潮已经初露端倪,三峡黄金旅游线路是海外客商最感兴趣的旅游线路之一。

2002年长江三峡旅游市场最大的变化是亚洲及周边市场有了很大回升,长江三峡旅游又一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这次发展高峰与前几次最大的不同是,现阶段市场竞争较为有序,质量不断提高,品牌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大,国际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随着水位的上升,长江三峡旅游资源特点将发生明显变化,险急峡江将变成“高峡平湖”部分老景点将长埋江底。

但巫峡、瞿塘峡、丰都名山、忠县石宝寨等景区景点影响不大。

同时,长江干流拓宽,沿支流向腹地延伸,旅游资源空间范围扩大,形成一系列大小湖泊,出现大量的新景点,正是“三峡依旧雄,景色更添秀”。

2003年9月10日三峡工程二期水位下闸蓄水,长江“新三峡”高峡平湖新景观已初现。

2003年9月30日由国家六部委编制的《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

整个规划以发展的眼光,站在战略的高度,把握时代脉搏,对长江”新三峡“流域旅游发展进行了重新规划与布局,形成“一轴,二极,五省市旅游协作区”的新格局(长江三峡旅游黄金线为主轴,重庆和宜昌两市委二极,辐射渝、川、鄂、黔、陕五省市),为长江“新三峡”区域旅游发展勾画出了宏伟蓝图,努力把长江“新三峡”风景名胜区打造成世界的旅游名品和精品。

(五)重庆市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

“十五”之初,重庆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全市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

第二次重庆市党代会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整体素质的产业之一。

明确指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速旅游业发展,促进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提速提档”。

随着二期移民任务的完成和三期移民工作的开始,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得以完善,库区经济发展也将成为市委市政府关注的焦点。

同时,党的十六大把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列为新时期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要求西部地区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直辖六年来,重庆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其国际国内影响力正快速提高。

这为长江三峡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随着“8小时重庆”和“半小时主城区”工程的全面提速,三峡水库蓄水,长江黄金水道的更加畅通,万州五桥机场的开通,开县通用机场的开工以及已经规划的腹地旅游机场的建设,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的不断推进,重庆市境内的交通获得空前的发展,长期以来,制约重庆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明显得到缓解,客观上使重庆的开放性明显增强,从而使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升高,市场价值增强,“快进一慢游一快出”的最佳旅游模式变为现实,时间和空间的变换频率加快,有助于大客流量的形成。

渝道“难”向渝道“易”、渝到“美”、渝道“趣”的历史性改变,加强了重庆各区县之间、重庆市与周边省市间的区域联动性,为重庆旅游大发展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重庆是旅游资源大市。

壮丽的自然山水风光、独特的山城都市风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为重庆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集山城、江城和历史文化名城于一身的现代山城都市,名扬海内外的抗战陪都文化和红岩革命史迹等,赋予重庆旅游资源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较高的知名度。

长江三峡工程竣工后,三峡库区将出现众多可供旅游开发的湖泊和岛屿。

重庆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和优势明显的市场竞争力。

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旅游业受到了高度重视。

在重庆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目标中,将全力打造山城都市、长江三峡、大足石刻三大世界级旅游精品。

其中,以线串点、东连西接形成重庆旅游业发展主轴的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无疑是重中之重。

(六)巫山县旅游发展背景

1、巫山县的基本情况

巫山县地处重庆市东部边缘、长江三峡腹心地带,东靠湖北省巴东县,东北连湖北神农架林区,南接湖北省建始县,西靠奉节县,西北与巫溪县相连。

巫山县是渝东的门户,地处长江三峡,位于四川盆地及万州县市地区的边缘,是重庆与湖北省的结合部。

这两个城市人口密集,旅游消费能力较强,为巫山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客源市场,并且能够较快得接受作为未来三峡新的增长极宜昌和重庆的辐射。

其次,它处于两个金三角(巫山-巫溪-奉节、三峡-神农架-张家界)的结点位置。

巫山县有长江、大宁河等大小河流多条,水上交通十分便利,长江上可达万县、重庆;下可通武汉、上海、县内大宁河通航54.9公里,可通巫溪、大昌、双龙,大溪河、抱龙河通航37.7公里。

巫奉公路沟通全国陆路交通运输,另有巫巴、两巫、巫建公路与邻县联系。

可进入性较强。

巫山县现有人口59万,非农业人口5.2万,农业人口51.85万。

面积2958平方公里。

2001年,全县的GDP13.46亿元,农业产值4.68亿元,工业产值3.04亿元,第三产业产值5.74亿元。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比重是:

37.3:

21.5:

41.2。

可以看出,农业基础薄弱,产业化、市场化、集约化水平低,工业深受结构性、机制性矛盾的束缚。

从改革开发以来,巫山县人民紧紧抓住重庆直辖、三峡移民搬迁、西部大开发、国家对库区投资等等机遇,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巫山县横向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区相比,差距较大。

从近几年巫山在重庆42个县区中国民经济多个发展指标的排位可以看出,目前巫山所面临的经济形式严峻。

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属于国家重点贫困县。

为了改变地方经济基础薄弱,结构单一的局面,发展中的巫山正在进行“二次创业”和产业结构调整。

在这样一种发展形势下,依托于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将是巫山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最为便捷有效的出路。

2、巫山县旅游发展概况

巫山县历史悠久,设置巫山县已有1000多年,由于其独特的高山峡谷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巫山大宁河小三峡,是中国和世界峡谷风光的集大成者,独有的山水文化和峡谷风光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使其声名远扬,并伴随着长江三峡旅游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小三峡风景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对外开放以来,已成功接待中外游客近1000万/人次。

小三峡风景区的旅游曾经在1997年达到了历史新高,全年接待中外游客132.8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达到13.6余万/人次),1998年和1999年虽然随着长江三峡工程截流与“告别三峡”宣传的误导,致使中外旅游人数急剧下降,但是,2002年仍然突破了接待中外游客100万/人次的大关。

巫山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本县的旅游发展,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与旅游业大力支持。

巫山县旅游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十分丰富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旅游发展格局:

以大宁河小三峡风景区为全县旅游发展重心和核心(包括小小三峡、小小小三峡等旅游景点),加速打造长江三峡重要支流神女溪风景区的建设、尽快启动神女湖、白果森林公园、新县城移民和龙骨坡古人文化遗址等旅游项目的开发。

最终将巫山县建设成为全国闻名的、世界著名的旅游大县和旅游强县。

从构成来看,巫山县的旅游资源以地文景观类最多,其次是生物景观类,再次为水文景观类,其他类型较少。

在数量上,自然资源类型占主导地位,人文资源位居其次。

从规模上看,自然旅游资源较大,人文旅游资源偏小,全县内有景域型旅游资源,也有景段、景元型资源。

从分布来看,县域内资源点数量较多,密度较大,主要以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生物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为主。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初期主要是着眼于改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条件,西部各地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寻找经济起飞的突破口,从而逐步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西部地区原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使其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旅游业是投入相对少、环境资源代价相对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产业。

因此,西部各地政府都越来越认识到旅游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重要地位,把旅游业作为特色产业、脱贫产业和富民产业的决策在广大的西部地区得到了普遍的推行。

旅游业是21世纪创造就业和环境保护的先导性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消耗资源最少、最具活力、高关联度和带动性强的产业。

旅游基础设施的改扩建,既不破环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又能安置较多的劳动力,满足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

这是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也是保护环境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积极的举措。

重庆市是我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内河口岸,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库区移民开发和3000万人民奔小康等诸多因素,已形成了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为这一区域发展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巫山县属重庆,是一个以喀斯特地貌组合最好的旅游区域,游客对旅游生态理念和探险心理的需求在这里能得到最好的体现,该项目的开发,能有力地改善巫山县及小三峡区域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条件,也能带动当地经济全面发展。

小三峡风景区虽然面临一大批著名旅游景区景点的竞争,但是,根据国际国内旅游需求的大规模、多元化、日常性和近距离的特点,小三峡风景区仍然可惜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整体攻势,依托重庆处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地位,接受重庆市的辐射和带动,发挥自己的旅游资源的优势,寻找有吸引力的产品卖点,再市场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份额,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争取各种政策,使该区域旅游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符合国家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方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稳定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攀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新兴旅游目的地能够较迅速的占有自己的市场份额。

尤其是巨大的人口基数,在“一周双休”和全年三个“黄金周”的休假制度基础上,国内旅游已成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一大亮点。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我国旅游业将呈规模化的发展,其潜力非常巨大。

我国国内旅游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是旅游逐步成为城镇居民普遍的生活需要,人们出游的频度提高家庭旅游比例较高,二是旅游需求多元化,除了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外,潜力更大的农民旅游市场已经启动,全民旅游市场正在形成,并成为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三是随着退休人员和老年人口的增加,将出现以旅游为主要生活方式的老年社会群体。

小三峡旅游基础设施的改扩建,可扩大旅游资源的利用,扩大游客接待能力,吸引更多更广泛的客源,提高国内游客到小三峡旅游消费的比重,从而扩大内需、拉动消费。

(三)更好地促进巫山县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区域产业空心化,实现当地库区移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巫山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小三峡风景区独具特色,但是巫山县经济比较落后,特别是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缓慢,交通,能源、通讯和信息尤其封闭。

目前,巫山县只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并且还有许多旅游景区景点长期养在深闺无人知晓。

根据巫山县委、县政府提出把旅游业培养和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要求小三峡风景区开发建设必须走在长江(新三峡)旅游发展的前列,争取在2009年之前完成打造精品、提档升级艰巨任务,因此基础设施综合工程的建设必须先期启动,这既是形势所迫,也是中外游客旅游的必然要求,更是小三峡风景区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峡工程一期工程竣工,二期工程已经开始下闸蓄水,小三峡景区周边的部分居民需要就地安置;由于退耕还林,土地资源的紧缺和景区用地的限制,移民的生产方式将发生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将受到限制;为了落实移民“搬得出。

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政策,必须改变移民的传统生产方式,从移民安置的区域和资源条件看,发展旅游业是安置移民,移民逐步致富的有效途径。

据巫山旅游管理部门测算,通过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刺激景区内外乃至整个巫山的餐饮、住宿、娱乐、旅游运输、旅游商品第三产业的发展,还能不断地带动巫山县和小三峡风景区人民脱贫致富。

(四)有利于风景区提档升级、完善功能、打造精品

小三峡风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历来为中外游客认可,过去仅仅停留在以招徕过境游客为主;随着长江“新三峡”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高峡平湖”将成为人们旅游长江三峡新的情结,三峡旅游模式将由“一线游”变成“一片游”;“全程游”变成“分段游”;乘船游“变成复合游”。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175水位的上涨,三个湖泊的形成,小三峡风景区完全能够开发建设成为集观光、度假、娱乐、会议、体育健身和探险等多种旅游项目为一体的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各种不同需求的综合型旅游胜地,改变原来的顺江过境游为目的地综合游。

因此,国家旅游局在《三峡旅游整体规划》中就明确提出:

“快速推进生态旅游大县建设,符合巫山旅游资源富集和劳动力素质较低的实际。

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还明确了“全县交通围绕旅游先行、城建围绕旅游规划、商贸围绕旅游搭台”的指导思想。

并提出“随着基础设施的改扩建,使三峡区域旅游的内涵更丰富、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适”。

将“小三峡风景区”作为需要先行启动提档升级的旅游精品来打造。

小三峡风景区要达到这些目的,首要前提是必须尽快建设、恢复和完善各种旅游基础设施。

由于水位上涨,小三峡风景区原有的码头、港口、趸船舶位、停车场地、污水与垃圾处理等部分旅游基础设施将被淹没,且不能满足游客增长的需要,因此必须尽快恢复重建,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小三峡风景区的综合效应,才能带动巫山县第三产业,特别是与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如宾馆饭店业、交通和餐饮等方面),同时也才能广泛扩大就业面,更多地安置库区移民,解决城市和乡镇下岗职工、社会待业人员与农村剩余劳动力。

综上所述,小三峡风景区原生态景观保护工程的建设是与三峡工程建设、巫山移民工程的开展、巫山旧县城的搬迁和新县城的建设密不可分的。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三峡工程的续建、国家财政政策和长江中上游生态资源旅游战略的继续实施,小三峡风景区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今后5—10年左右将是小三峡风景区乃至巫山县旅游实现再创业,促进景区和县域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制约着风景区的发展,因此,加快小三峡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综合工程建设步伐,已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候。

(五)原生态景观工程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恢复和保护大昌古镇自然环境原生态景观就是建设和谐人居环境。

大昌古镇的迁建,工程建设对新址的原生态景观影响大。

当前的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自然环境及其演进过程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和一切生命保护支持系统,让开发建设活动始终限制在环境可承载的限度之内,坚定不移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