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706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广东深圳市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全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一卷为文本基础内容30分,第二卷为高考题型部分120分。

凡选择题必须填涂在答题卡上才有效,主观题必须写在答题卷有效区间内才有效。

第I卷  文本基础

一、语言文字运用(1-8题各3分,共24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B.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C.虽然中国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的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D.他谦虚道:

“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以后,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B.红学专家们对谁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说法,但现在一般采用是高鹗续写这一说法为准。

C.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D.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以其精致和神秘展示了古蜀人的智慧和魅力。

3.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最为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她很热情,以其绵薄之力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对此,我们心存感激。

C.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的座谈会,深表歉意。

D.先生您说的有道理,领教领教!

4.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B.此小大之辩也。

C.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3分)

A.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B.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C.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D.屈贾谊于长沙。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既自以心为形役/乐琴书以消忧  

B.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觉今是而昨非/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彼且奚适也

7.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遂见用于小邑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④翱翔蓬蒿之间  

⑤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⑥《齐谐》者,志怪者也

⑦莫之夭阏者  ⑧奚以知其然也     

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⑩既自以心为形役

A.①③⑤/②⑦⑧/⑥⑨⑩/④     B.①⑩/②③⑦⑧/⑤⑥⑨/④

C.①⑤/②③⑦⑧/④⑥⑨/⑩     D.①⑩/②⑦⑧/③⑤⑨/⑥/④

8.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又因为《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所以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

B.《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C.《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

逍遥游,即超然物外、无拘无束、绝对自由地生活在社会上。

它是庄子不满黑暗现实的羁绊而提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社会理想。

D.表,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对某些事情陈述自己的看法,是臣属给君王或下级给上级的上书,也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二、名句名篇默写(3小题,共6分)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高考题型

三、阅读理解(54分)

(一)现代文阅读(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

王学泰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把他视为“集大成”者,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

到了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突出了其道德含义(郭沫若在为杜甫写的对联中称杜甫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当然这也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精神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

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的命运。

南宋诗人就说:

“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

”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

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君爱国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君爱国”看作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杜甫对后世士人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如钱钟书先生所说,是“社交活动的必须品,贺喜庆吊丧,送往迎来,都用得着,所谓‘牵率应酬’”(见《宋诗选注·王安石》)。

要学诗,必须读诗,古代学子读完“三百千”三本小书后,就要学诗了。

除了一些初级作品(如《千家诗》)外,他们平常接触最多的当属杜诗。

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学有规范。

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如五律七律,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诗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

对杜诗的广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

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杜诗的“分门集注本”一直流传到现在,民国期间,商务印书馆曾影印,编入“四部丛刊”)。

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

因此,说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

正是由于这种需求,历代的文人学者也热衷编纂、校订、注解、选编杜诗(在诗人个人选注中占第一位传世与存目近千种),坊间也乐于刊刻,可见它是畅销书。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杜诗在古代社会中普及程度。

中国人普遍缺少宗教信仰,更少宗教感,蔡元培先生倡导用美育代替宗教。

中国优美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

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于陶冶之外还有教化作用,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意义。

(选自《博览群书》)

10.下列叙述称杜甫“圣于诗者”或“诗圣”的根据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在诗歌史上地位很高,对后世影响深远主要得益于宋代学者称他“圣于诗者”,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

B.杜甫写诗技艺很高,无体不工、无美不备。

C.杜诗中“忧国忧民”精神是诗歌界的主流理论。

D.杜诗中因有伦理价值思想并发扬它,儒学内涵丰富。

11.对古代文士积极学习杜诗的根本原因,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日常功课之一就是要学习诗歌创作。

B.书商们把杜诗分类编排,便利了古代文士们模仿各类杜诗。

C.杜诗合乎格律诗的要求,平仄押韵,规范合理,质量高,数量足。

D.通过阅读,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容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12.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期读书人在社交应酬活动中,都吟咏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以显其风雅。

B.明代公安派代表袁宏道“新诗日日千余言”中提到的新诗,大多是抒写个情和性情的诗句。

C.科举考试中要求写“排律”形式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诗中的“五排”。

D.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的性格塑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即使在今天,也有积极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3小题,共15分)

玉米

刘国芳

老头是市长的父亲,但在花园小区,没有一个人知道老头是市长的父亲。

花园小区的住户,都是有身份或者说有钱的人,只有老头和他们格格不入。

老头穿一身青布褂子,两只裤脚一只高一只低,脚上穿一双解放鞋。

老头住进来好几天了,保安仍不认识他。

有时候见老头从外面进来,保安总要大声说:

“你进来做什么?

老头说:

“我住这里。

保安说:

“你住这里?

老头说:

“A区B栋303。

保安不相信老头住这里,但老头说的那么具体,保安只好挥挥手,让老头进去。

小区里很多人看见老头进去,他们的脸色很不好看,等老头

走远了,都说:

“我们这儿怎么会住进这样一个乡下老头呢?

老头不管别人说什么,进进出出自在得很。

有时候,他会笑一笑,看着小区里的住户或者说看着那些邻居打招呼。

但老头自作多情,那些邻居面无表情,根本不理睬他。

老头也不恼,只笑着跟自己说:

“这城里人脸上怎么都像打了石膏一样?

这后来的一天,老头闲不住了,老头自告奋勇在小区里扫地。

小区本来请了清洁工,但那人懒,一天只在早上扫一次,其余时间便见不到他的人。

那时候正是秋天,满地落叶,老头就拿一把扫把,提一只撮箕,扫地上的落叶。

小区的人见老人满小区扫地,忽然就明白了,他们说:

“原来这老头是扫地的。

小区有一个角落,大概有两三亩大。

这儿也栽了草,但因为偏僻,没人精心管理,草长得稀稀拉拉。

有一天,老头在这儿侍弄起来。

开始,小区的人不知老头做什么,以为老头在栽草。

过了几天,看见老头把地全翻了,才知道老头要栽东西。

保安当然不会坐视不管。

保安有一天拿着警棍走过来了,他们凶着老头说:

“你在这儿做什么?

老头说:

“看这块地闲着,想种些庄稼。

保安就“咦”一声,大声凶着说:

“你以为这儿是你乡下呀?

老头说:

“这地闲着不是浪费吗,种些庄稼多好。

几个保安不再跟老头啰唆了,推走他,一直往小区外面推。

保安仍没把这个老头当小区里的人,所以往外推他。

老头看着要把自己推出小区了,便大声凶着保安说:

“你推我去哪儿嘛?

老子住这里呢。

保安这才住手。

老头后来继续挖着那块地,保安也时常过来干涉,但并不奏效。

老头倔得很,把他赶走了,他过了一会又来了。

小区的人后来都知道老头要在那儿种庄稼,他们看着老头,总摇头,还说:

“典型的一个农民,走哪儿都忘不了种地。

”老头随人家怎么说,把地挖好了,竟种上了玉米。

老头应该是种田的好手,几个月过去,那块地的玉米竟青青翠翠好看得很。

小区的人大多没见过玉米,有时候,他们会走过来,很有兴趣地欣赏着。

这天深夜,有一个贼翻墙进来,然后潜进一户人家想偷东西。

正要偷时,被发现了。

贼跳窗跑了出去,然后往玉米地里跑。

刚好保安往玉米地边走过,保安当即把蹿进玉米地的贼捉住了。

这个小偷一看就是个乡下人,保安打了他两警棍,然后让人去喊老头来。

看见老头来了后,保安说:

“这个小偷一看就是一个乡下人,他是不是和你一起的?

老头很生气,老头说:

“他和你是一起的差不多。

保安说:

“我现在才知道你为什么要在这儿栽玉米,原来是为了你们偷东西好藏身。

另一个保安甚至用警棍指着老头说:

“你们肯定是一伙的,一伙乡下人合伙在城里偷东西。

老头暴怒起来,老头说:

“你他妈的才是贼!

一个保安举着警棍打过来,还说:

“看你一副贼相,还嘴硬。

这句话极大地伤害了老头,老头半晌说不出话来。

后来老头说话了,老头说:

“我是贼相,好,我让你们知道我是不是贼相。

”老头说着,从身上拿出手机来。

十分小巧的手机,很精致。

老头迅速拨了个号,然后说:

“你过来一下。

毫无疑问,老头给他当市长的儿子打了一个电话。

大概十几分钟后,市长就坐着车来了,市长一见老头就喊道:

“爸,出什么事了?

门口围满了人,有人认得市长,这人叫了起来:

“这不是李市长吗?

一伙人鸦雀无声。

不一会,物业经理和开发商都来了。

开发商一个劲地道歉,还跟老头说:

“我们立即把那几个保安辞了。

老头说:

“那倒不必,我只是想让他们知道,我不是一副贼相。

这事过后,老头还是原来那个老头,老头每天拿着扫把撮箕出来扫地。

见了人,仍然笑一笑。

小区的人现在都知道老头是市长的父亲,见老头笑,也忙不迭地回一个笑。

老头的玉米地还在,老头真是侍弄庄稼的能手。

那片地,后来真结出了一个又一个玉米。

把这些玉米收了后,老头竟一户一户地去敲人家的门。

门开了,老头递过去几个玉米,然后说:

“我栽的玉米,你们尝尝吧。

小区所有的人都高兴地接过老头送来的玉米,在老头走开后,有人说道:

“难怪老头的儿子会当市长,原来老头人这么好。

(选自2014年第16期《小小说选刊》)

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娓娓道来,在舒缓平稳的故事叙述中展现人性百态,制造矛盾冲突,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强烈不满。

B.小区的住户对笑着主动打招呼的老头,起初“那些邻居面无表情,根本不理睬他”,后来“见老头笑,也忙不迭地回一个笑”,可见只要以诚相待,必能温暖人心。

C.小说善于在对比中彰显人性,通过对比,不仅将人物的趋炎附势、以貌取人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暗含对这些人以貌取人、善于见风使舵的讽刺与批评。

D.老头面对保安的污蔑,迫不得已只能把当市长的儿子叫来,这是对自身尊严的维护,采取的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

14.小说中老头的性格鲜明,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15.小说故事简单,但意蕴丰富,作者以犀利冷峻的文笔解剖人性,拷问人生,请从小说主题的角度略做探究。

(6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

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

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

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

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

“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

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

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母常非之,曰:

“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

”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

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

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

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

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帝曰:

“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

”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zhì)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

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

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

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

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

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

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立安帝,犹临朝政。

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

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B.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C.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D.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博士”是官名,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

D.“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与之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均指皇帝的死亡。

18.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

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B.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

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一直进退有度,患病之后,她请求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

C.邓皇后顾大局,不恃宠。

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进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

D.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

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丰足。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母常非之,曰:

“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

”(5分)

(2)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

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

(5分)

(四)古代诗歌鉴赏(2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0~21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

韦曲:

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20.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21.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四、语言运用(6分)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当今科技不断发展,机器作为生产工具,已日益减少了人们的手工劳动;日益发展的电子计算机代替着人们的脑力劳动。

现代机器人的出现,不仅可以代替人类双手去操作危险的工作或试验,①,如用它写字、绘画、绣花……推想不久的将来,人类手工创造的一切艺术品,渐渐就会被电子计算机之类的科技产品所代替。

那么,过去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陶艺、编织、纸扎……手工制作之技艺,慢慢就无人详知了。

②。

随之消逝的,还有人与物的沟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

当今,日用品、工艺品虽琳琅满目,③。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60分)

最近,网上流传着两个帖子,一个是“咆哮妈”,一个是“心梗妈”。

前者说的是一位陪读妈妈在晚上10点多钟面对做不完作业的孩子咆哮如雷,惊动了楼下的邻居;后者说的是一位陪读妈妈5年来坚持每晚陪孩子做作业,长期辛劳焦虑,近日突然心梗住进了医院。

这两个帖子引发了全国网民的热议,有的怨怼老师,有的指责家长,有的批评孩子,有的抨击教育主管部门,也有的狂赞“陪读”一举多赢,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那么,你对时下流行的家长“陪读”现象怎么看?

请以“我看‘陪读’”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深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语文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8题各3分,共24分)

1.答案C(3分)A.不胫而走:

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不能用来表示财物丢失。

B.振振有词:

同振振有辞,意思是指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贬义词。

C差强人意:

基本上能让人满意,勉强符合人的心意,它的意思是基本肯定的。

D别无长物:

除此之外,空无所有,指物质,非才能。

2.答案D(3分)A.语序不当导致双语争锋,将“中国人民”移到“自从”之后,则主语变为“中国革命”。

B.“但现在一般采用是高鹗续写这一说法为准”句式杂糅。

把“为准”删去,或者改为“以高鹗续写这一说法为准”。

C.“显示”用词错误;最后一句主语不明,据句意,应为“科幻文化”,而据语法,主语却是“崛起”。

3.答案D(3分)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知识点。

A“笑纳”是敬辞;B“绵薄之力”是谦辞;C“光临”是敬辞;D“领教”是谦辞,表示接受对方指教、接受对方教益之意。

4.答案D(3分)A:

销通“消”,消散。

B:

辩通“辨”,区别。

C:

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5.答案B(3分)A: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B: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C: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到来,招致。

D: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6.答案B(3分)解析B项两个“之”都是动词,到、去。

7.答案D(3分)解析①⑩为被动句;②⑦⑧宾语前置句;③⑤⑨介词短语(状语)后置句;⑥判断句;④省略句。

8.答案D(3分)解析D项“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不用于“下级给上级”。

二、名句名篇默写(共3小题,6分)

9.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句是: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三、阅读理解(54分)

10.答案B(3分)A项不是因宋代学者或郭沫若的评价;C原文中“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D不是因其诗中具有伦理思想并发扬它。

11.答案C(3分)依据第三段“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学有规范。

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如五律七律,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可知C选项正确。

A选项诗歌创作是古代读书人的功课之一,并不是积极学习杜诗的根本原因,B、D选项是古代文士积极学习杜诗带来的影响。

12.答案A(3分)第三段只是说“大量用而不是必须吟咏”。

13.答案C(3分)【解析】A项,分析和鉴赏言过其实。

B项,犯了背离文章主旨的错误。

D项,对人物性格理解不当,曲解了人物的性格。

14.(6分)答案:

①低调内敛,如虽为市长父亲,但从不张扬和显摆;

②待人热情,如笑对邻居,主动打

招呼等;

③有责任感,如主动打扫小区卫生;

④纯朴厚道,如为保安求情等。

(答对一点得2分,三点满分)

【解析】解答本题要从文本中找到与老头的言行举止等相关的描写进行分析概括。

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分析概括。

比如,老头虽为市长的父亲,在平时遭到人们的冷眼时,从来都没有说出自己的身份,可见他的低调和内敛。

15.(6分)答案:

一方面小说通过老头的形象表达了对纯朴厚道的品德、看重人格尊严的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