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878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

部编版(2018)历史九年级下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人口增加和大众化教育,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积极方面的影响。

2.了解由于工业革命,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也带来一系列的后果。

3.认识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重点:

工业化带来的变化。

难点:

正确评价工业化的影响。

导入新课:

出示地球变暖的图片,随着工业化推进,全球变暖趋势持续发展。

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14.3℃)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成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

讲授新课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增长的原因,表现;

2.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3.大众教育的目的,情况和意义。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人口增长的原因: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表现:

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増加到1800万。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

2.劳动力结构变化

(1)农业人口减少;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2)妇女成为工业劳动者,他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大众教育

原因(目的):

19世纪中期以后,为适应工业化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

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概况:

中等教育--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教育(1802年)

免费义务教育--1870年,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系统教育体系--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意义: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

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50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

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19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1.工业革命促进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2.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3.政局稳定。

二、城市化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化的原因,表现;

2.城市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讲解:

1.城市化的原因表现:

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

到19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了。

2.城市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

城市的卫生、居住等状况很差。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环境开始得到改善。

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三)合作探究:

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

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数据,看看这几个城市人口的增长趋势有什么共性?

这说明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

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长加快。

现象:

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上升。

三、社会问题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及其原因表现。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讲解:

1.首先是社会矛盾激化。

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另一方面,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

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2.环境污染。

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三)合作探究1:

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哪些是有益的?

哪些是有害的?

有益的变化:

人口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教育大众化;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变化;

有害的变化:

社会矛盾激化;环境污染

合作探究2:

1952年12月5日至9日,伦敦上空受反气旋影响,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

伦敦被有浓厚的烟雾笼罩,交通瘫痪,行人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

市民不仅生活被打乱,健康也受到严重侵害。

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

直至12月9日,一股强劲而寒冷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的烟雾。

据统计,当月因这场大烟雾而死的人多达4,000人。

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近年来,我国北京等华北地区雾霾严重,我国治理雾霾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出台一系列有效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利用清洁能源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等。

请同学们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工业革命的进行与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掌握工业革命的进行导致劳动力结构发生的变化;复述工业革命后欧洲国家推广大众教育的史实;了解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城市化带来的弊端;说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过程与方法

 掌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科技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了解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到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对人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体会“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认识到保护环境是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认识到环境污染是世界性的问题,要树立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教学难点:

工业革命和人类生活、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教师应从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导致人口迅速增长角度来引导学生理解。

从适应工业化发展需要角度理解大众教育的推广。

对城市化,教师应从工业革命导致大量工厂出现,对自由劳动力需求增加的角度,讲解城市人口增加的原因。

从人口增加和城市缺乏统一规划两个角度来理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社会问题,教师应运用图片、影像资料、数据、表格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掌握贫富分化加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新课导入】

世界史的轮廓是“文明人跨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了一片荒漠”。

两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什么是工业化和城市化?

人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

【讲授新课】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教师提问: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什么时期?

什么时期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有何影响?

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回答: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教师过渡: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

观察图片,说出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情况。

学生观察图片回答:

在1801年时,法、德两国的人口增长较快,分别达到2735万和2400万。

英、美两国增长较慢,分别是889万和530万。

到1851年时,法、德两国人口依旧增长较快,这一时期,美国人口增长超过英国,达到2319万人。

到1881年,美国人口增长超过德、法、英三国,达到5016万,德、法、英三国分别达到4523万、3740万、2597万。

到1901年,美、德、法、英四国人口数分别为7600万、5637万、3845万、3253万。

到1911年,美、德、法、英四国人口数分别为9197万、6493万、3919万、3607万。

从图片可以看出,美国人口在1881年后的增长超过其他三国。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增加到1800万。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

19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

教师多媒体出示资料:

历史阶段

农业革命前

农业革命期间

工业革命期间

增长特征

极其缓慢,人口数量少

增长较快,人口数量多

人口总量庞大,增长较快,人口迅速增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各个时期促进人口增长的原因。

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给出答案:

农业革命前

农业革命期间

工业革命期间

原因

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业,生产力水平极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人口增长缓慢

农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提高,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提高,人口出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迅速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人类抵御各种灾害和疾病的能力不断提高,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教师过渡:

工业革命后,随着工厂制度的确立,城市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力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

教育的变化:

原始社会口耳相传

农业社会贵族教育

工业社会大众教育

思考:

工业社会教育得以普及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教材P24的内容回答:

工业生产的发展,需要大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请学生说出欧洲国家推广大众教育的概况。

学生阅读教材P24的内容后回答:

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教师过渡: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劳动力的高度集中逐步形成城市,这又掀起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新运动——城市化。

二、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

观察图片,说出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情况。

学生结合图片和教材P25的内容回答。

教师归纳:

在1750年之前,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有1%~2%。

自18世纪中叶开始,欧美各国相继进行工业革命,城市化才开始加速发展。

在19世纪的100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70%,城市人口增长了340%,1900年的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从5.1%提高到13.3%。

以英国为例,英国是世界上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国家。

1800年,英国城市人口比重已达20%。

1851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

到19世纪末,英国的城市人口比重增到75%。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

观察图片,说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教材P25的内容回答:

在城市化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

城市的环境很差。

教师总结: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

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教师过渡:

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着人类社会飞速前进。

但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也会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教师多媒体出示图片:

观察图片,概括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并阅读教材P26的内容回答:

环境污染。

教师过渡:

除了环境污染,工业革命也使贫富分化加剧。

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而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

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教师多媒体出示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英国为例,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年的60亿英镑,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54%;资产阶级推动了议会改革,选民人数由50万增加到了81.3万。

政府先后出台了《济贫法修正案》《工厂法》《十小时工作法》《公共卫生法》等,英国逐渐成为一个“福利国家”。

在工业革命中,很多工厂沿河而建,大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市区,工厂废弃物对河流造成了严重污染。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有线电报、照相、电影等陆续传入中国,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加快了,通信方便了,精神生活也更丰富了。

材料三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

材料四 早在1843年,英国议会就讨论通过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放烟尘的法案。

1863年,议会通过了第一个《碱业法》,要求制碱行业抑制95%的排放物,以控制制碱工艺所产生的毒气。

问题:

(1)材料一所指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哪一个国家?

它的扩展使人类进入到了什么时代?

(2)根据材料一,从经济、政治、城市、社会等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的进步性,并指出工业化带来的主要问题。

(3)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科技成果对中国的影响。

(4)分别举一例说明洋务派“师夷长技”在工业和海防建设方面取得的具体成就,并概括洋务运动的意义。

(5)综合以上材料,谈谈近代的工业化进程对我国当前的工业化建设的启示。

学生集体讨论后回答:

(1)英国。

“蒸汽时代”。

(2)工业革命促进了西方经济的发展,为以后的殖民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

主要问题:

工业化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3)西方科技成果引入中国后,提高了人们的出行速度,使通信更加方便,带动了商业的发展,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4)工业:

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

海防:

建立新式海军。

意义: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5)在工业化建设中,要注意提高工人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加强立法工作,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言之有理即可)

课堂辩论: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好处、弊端。

正方: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好处

反方: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弊端

正方思路:

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产品更加丰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反方思路:

人口过度集中,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环境质量下降,各种污染严重;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城市犯罪率上升。

教师归纳总结:

我们应理性、科学地对待工业化与城市化,顺应其发展,同时要具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美化我们的城市,改善我们的生活,从而建设我们更美好的家园。

【课堂小结】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人口迅速增长,大众教育逐步推广。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等社会问题。

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我们应该在大力发展科技、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趋利避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