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903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教师反思集 24900字.docx

小学教师反思集24900字

小学教师反思集24900字

小学教师反思集丁字沽小学教师工作反思制度

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小学教师工作反思制度

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努力使

教师成为有思想、有个性的专家型教师,学校决定从本学期起,推行教师教学反思制度。

一、反思的内容。

反思应该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自我感受

和体验,可以积累成功也可以陈述困惑。

我能将反思分为日常反思和期末反思两大类:

日常反思的内容可以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

1、记录用新课程理念执行教学或管理学生过程中感觉非常愉快的得意之处;

2、记录用新课程理念执行教学或管理学生过程中发生的冲突、产生的困惑;失败的场景;

3、陈述如果再遇到这种(第2点中所述的冲突、困惑、失败)情形你将会怎么做;

4、陈述请同伴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时,同伴挑的毛病、提的问题,及自己对毛病、问题的见解;

5、通过学生的表现(情绪、对师评价)剖析原因;

1

6、通过整理自己的教学录像、录音进行反思。

期末教学反思:

可以记录参照过去一学期,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怎样的突破;现在自己能交给同事什么;自己学到的关于教育教学的什么理论;对于自己来说本学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受到最严重的挑战的是什么;下学期将要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

……

二、反思的提交。

为了强化广大教师的反思意识,学校要求日常

教学反思要求所有教师每周五下班前提交一篇;期末教学反思每学期提交一次;每学期整理自己的教学录像或录音资料一次。

为了便于装订和交流,要求所有教师建立属于自己教学反思文件夹,存入电脑室或电子备课室的电脑中,所写反思一律用用A4纸设置,发至主管领导邮箱中。

三、反思的交流。

教学反思内容要在备课组研讨,形成教师个人

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相结合的局面,既要考虑共性问题的解决,也要考虑个性问题的把握;教师通过反思发现的问题,个人不能解决的,本教研组,本学科主任要组织专门的研讨努力为之解决;要求教师每周向本教研组提供一个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每周五的集体交验时间集体交流。

四、反思的评价。

学校每月组织一次优秀教学反思评比活动,每

月初公布一次评比结果,不但将评比结果装进教师成长记录袋,还将列入教师年终考评。

学校将创办“校园教学反思专刊”,每月一期,学校都将把优秀反思结集成册,供格年级组传阅、交流、共享。

此外,学期末,学校将举办期末教学

2

反思交流会。

一年级拼音教学《复习二》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刘旺香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富于变化的群体活动,是师生互动的动态过程。

新教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

为使课堂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这次在骨干教师示范课的设计上,为了打破拼音复习课的枯燥乏味,整堂课我以海豚姐姐为主线展开。

首先,以猜动物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变单调的读记声母为“谁欢迎我们的到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连一连。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海豚的图案会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会觉得学拼音很有意思,产生学习的欲望;其次,变单纯说自己“姓”里的声母为与海豚姐姐的交流,再次引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第三,我还设计了小组合作的形式,想集合组内成员的力量,用绳子、小棒、肢体等摆出声母造型,并乘机让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使合作的效率得到提高。

在每一环节的教学设计中,力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以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但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来看,预设的目标并没有达到,这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

一、拼音教学一定要强化训练,读准音。

对于一个刚入校还不到一个月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课堂听讲的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对知识概念还很模糊,这时教师还要注意领读,要体现由领到放的过程,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所学的23个声母。

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我拔高了这一要求,训练在没有达到一定量的情况下,就开始让学生连线猜动物,这样,忽视了一部分思维活动稍慢的学生,使复习的内容没有落到实处。

因而我想,要想当好一名一年级教师,不但要吃透教材,更要吃透学生,学生这一块“阵地”攻不下来,注定你是要失败的

二、小组合作的人员搭配要合理。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合作学习,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小组人员达到7——9人并不适宜,在我的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由于是第一次来到多功能教3

室上课,由于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老师听课,由于是第一次和这么多同学围桌而坐一起学习,学生充满了好奇,因而,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不起来,小组合作的气氛始终没有出现,教师推动教学显得很吃力。

课后我进行了仔细的思考,想一想这些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于是我开始反思,小组合作的人员到底以多少人为好呢?

我在我班经过反复实验后觉得,小组合作的人员应控制为2——4人为宜,时间越短,小组规模应越小。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而放弃合作学习的训练,我们要习惯让学生合作,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合作学习的方法,如:

你听我读,你听我说,你说我写,你读我跟,你问我答。

虽然在实验中会感觉到一年级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好,但我相信,我们现在做的是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培养的是学生合作的习惯,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合作学习的效率会逐渐提高的。

三、知识与能力的衔接要紧密。

通过这一节课,我深深地感悟到,在进行拼音教学时,每学完一个声母,就应该马上把这个声母放入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中去训练,当训练达到一定的量时,学生会很快知道哪些字中含有某个声母。

这一个环节的训练做扎实了,何愁学生说不出“姓”中的声母,“名”中所包含的声母了,希望这一点能引起以后教一年级的老师的警觉。

虽说这节示范课没上成功,我觉得很惭愧,但从中能感悟出这些不足,我也认为是值得的。

它使我想起了《论语》中曾子说过的一句话: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教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我们每天也多次反省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相信,你会成为一名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放心,让学校骄傲的合格教师的。

读中学、读中思、读中悟

4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程淑兰

读的训练是语文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对“读”书作用的最好解释。

读的主要形式有朗读、默读、背诵等,读的训练方法有集体读、个别读、引读、导读、自由读、按角色读等。

朗读有助于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音韵、节奏、格调,体味语言文字的情趣,它是默读的基础,默读能力的培养往往先从朗读着手。

默读即古人的“目治”,它不受语言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可以充分展开,有助于学生更好更细地对课文中的字、词、句、篇进行揣摩品味。

背诵是中国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记忆知识有效的方法。

多种多样的读,使课堂多姿多彩,活跃了学习气氛,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语文教学只有借助读,才能训练语言,启迪思维,开拓联想,只有借助于读才能发展想像力,感知形象,陶冶情趣。

教学中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就要指导学生在“读”上下功夫,要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掌握好音的轻重缓急,调动抑扬顿挫的技巧外,还应指导学生深入文章中的人、事、景、物之间的复杂感情,深刻理解作者表达情感的文字语言艺术形式及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加强读的训练,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何谓语感?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处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文字语言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

语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挖掘文字语言的深层含义,体会语言的运用之妙,把作者用语言文字叙述、描写的静态意境,在读的联想中变成一幅幅动态的画面和课文中的特定环境引起情感共鸣,使课文中的人、事有形象感、主体感,才能读出“情”,读出“意”,读出课文的亮点,起到加深理解,领会课文内容的作用。

第二要激发学生“读”的热情。

不同的课文运用不同的训练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受到感染,融入其中,因文动情,因景生情,从而达到以情动情,陶冶学生心灵的作用。

如抒情性课文,在读的训练中要加强音调的高低、语气的缓急和吐字快慢的指导,使学生读出作者喜怒哀乐的感情,用朗读来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深切而真挚的爱,对敌人鄙视、愤怒的恨,读出作者胸中的豪迈和信心。

童话课文读的训练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把握好角色思想状态、心理情节,通过不同角色的对白,惟妙惟肖地再现童话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出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在情趣中思考,有利于学生对深刻道理的理解。

5

第三以读促思,以读带学。

有效的读的训练,不管什么形式都是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

为此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在读中想问题,长课文不要泛泛而读,应摘出精彩片段、主要部分,提出针对性强的问题,使学生在读中思考。

比较、分析、辨别、读议结合,找出答案。

这样既有利于产生知识的迁移,又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能力和品位欣赏能力的提高。

诵读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樊红梅

在担任一年半的语文教学后,我在朗读和背诵教学方法的指导上,有一些小小的收获:

诵读法是一种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眼观、口诵、心想,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全面深入理解文本的读书方法。

“诵”能增强阅读的刺激量,“读”能加深阅读的理解力。

作为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诵读不只是简单的“读”,还侧重以声传情的朗读和深入细致的理解。

诵读结合,相得益彰。

下面以《翠鸟》第一段为例,简单谈谈诵读指导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1、选定精美段篇,进行逻辑阅读。

主要任务是研读文本,把握主题,确定诵读基调和节奏。

这个片断选自一篇状物的记叙文。

原文先写翠鸟体态较小,色彩艳丽,再写它动作敏捷,捕鱼机灵,最后抒写爱护翠鸟,与其为友。

作为文章的第一部分,本段运用静态描写,把翠鸟刻画成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语汇丰富,想象奇特,条理清楚,标点准确,是理想的描写小动物的写作范式,适合诵读,值得记忆和回味。

2、标注重音和停顿。

鉴于上面的逻辑阅读,诵读本段的语速不宜太快,要给读者和听众留下想6

象的时间。

在“真”处设定一个心理停歇,在长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之间设定语义停歇。

逻辑重音可放在名词“翠鸟”、“头上”等处,情感重音最好放在描写颜色的词语上,如“红色”、“橄榄色”等处。

详见下文: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它长得可真△漂亮,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注:

逻辑重音用,情感重音用△,用‖表示心理顿歇和语义顿歇。

3、反复诵读体味。

分析课文内容,把握内在联系,借助课文插图,浮现视觉印象,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在诵读中自然的流露感情。

即:

“以意达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

(叶圣陶语)须知:

“为了使语言能够传达出一定的意思,就必须在内心看到、想象到我们所说的东西”。

因为“没有视像就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

“我们反复读着作者的稿件时,实际上是在重复着别人的话。

但是,当这些话语的内容在我们的想像中,在我们创造的内心形象中产生的时候,语言本身必然变成好像自己说出来似的”。

教学中要求学生画翠鸟、涂颜色、看画面,诵读本段,运用心理学知识让学生尝试回忆,学生不但语速和情感很到位,还迅速背会了课文,减轻了学业负担。

4、示范朗读,随机回味。

低中年级教学,与其贴标签似的要求学生读出“喜欢”“悲伤”等情感,不如让教师或学生范读和领读,言传身教,以声传情,以读带讲,涵咏体味。

在准确诵读的基础上,还可与背诵、抄写、默写和仿写等有机结合,多维联想、不断品味、灵活借鉴、促进写作。

从言语输入到言语输出进行全程体验,让思想内涵、语言材料和言语技能等内化为良好的语感,让学生终身受益。

7

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刘旺香

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感情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主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本学期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让学生充分地读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读的时间,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但要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

具体训练的方法是:

(1)学前读。

我教给学生“预习三步法”;初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读课文,划生词,说说文章的大致内容;三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2)学中读。

学习课文离不开一个“读”字,但“读”时也不能毫无目的、方法,一味“让我们读一遍”、“让我们再读一遍”,这样只能变成“老和尚念经”。

如何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趣来,应注意方法的指导。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12册第二单元的讲读课文《詹天佑》时,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分了三步进行教学:

第一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自由读:

边读边防,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这一段中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

第二步、围绕这一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漫读。

学生1:

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因为这段话使我体会到詹天佑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8

学生2:

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因为读着这段话,我仿佛亲眼见到了詹天佑不辞劳苦地工作的情景……学生在宽松自在的氛围中漫读,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较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进行思维的交叉互补修正,进行自发反馈、调整补救。

第三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语言”部分让学生转换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

假设你是詹天佑你会怎样对工程技术人员说这番话?

“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的语言告诉我:

他们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语重心长,或和蔼而不失严……“行动”部分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体会人物品质:

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心理活动”部分让学生假设情境朗读,体会人物品质:

这条铁路一旦修不成就会-——,如果修成了,就能——。

突出詹天佑的爱国心。

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使我感受到:

他们对詹天佑怀着无比崇敬之情。

(以上操作没有特定的顺序,学生讲到哪儿,教师跟到哪儿。

)在讲读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

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

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需多讲,学生就能明白。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

讲解时,让学生亲自进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行路线的实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3)学后读。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我让学生广泛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读一读,使学生尽可能地利用身边的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认知。

二、自主确定学习内容

感知是学生了解课文,把握学习内容,产生探究欲望的起始手段,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感知兴趣。

如“你最想了解什么”或“你最想知道什么”等。

感知课文时教师要从时空上给予充分的自由,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爱跟谁读就跟谁读,尽可能地让学生从多读几遍所获得的感悟中为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提供沟通的可能和条件。

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我结合课文内容,灵活的改变了教学模式,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我让喜欢当列夫托尔斯泰的同学,走上讲台解答同学提出的问题,其他学生可以尽情地提出问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学生扬长避短,自主选择学习方式,通过互相展示交流,达到了互补的作用。

9

三、自主评价学习结果

自我评价是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结果中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出学习的经验,查找出不足和遗憾,领悟改进的方法。

在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位学生在评价鲁肃是个忠厚守信的人时,列举了鲁肃的言行表现,并和周瑜加以对比说明,之后强调说:

“这些都是课文中写的。

”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却道出了感悟的方法。

显然,这位学生对自己理解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满意的。

我及时给予这样的肯定:

“这位同学不仅能够分析人物言行,还用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的方法来评价一个人,真是了不起!

”教师对学生自我评价的肯定,正是为了突出学生的学习个性,并使之成为全体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可供借鉴的法宝。

学生也在获取成功的道路上登上了一个个新台阶,获取了一次次心理的愉悦,为新的自主学习奠定了自信的基础。

总之,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在“活”字上下功夫。

教师应因文、因生、因时而异,做到教学过程、方法、策略灵活多样,教学设计与时俱进,让每个学生在创新的语文教学中发展自己,收获成功。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一级教师安晶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陕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

”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10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

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问银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

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

我扣之心弦地提出:

“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

你还想说些什么?

”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地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

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体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教学《乌鸦喝水》时,我们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

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

“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色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

“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教材无非是例子。

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11

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

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

在教学《车的世界》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小小交通警》、《洒水车》、《让车》等十余首儿歌,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车、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而且无形中又认识了许多生字。

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一直以来,有意识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

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

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

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三动”

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王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五个解放:

“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因此,我觉得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为主线,把主动权让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从而达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一、动口。

动口是指学生认真阅读,积极回答,主动提问。

它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选择时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口。

1、书要让学生去读。

古人曰: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这就说明了读书就是要读,而且要认真读、反复读,读得滚瓜烂熟,这样不理解的内容、意思就会自然明白。

因此,阅读教学中的“读”应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处理。

读的形式也应是多样化的,有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朗读、默读、诵读、背读等。

2、问题要让学生答。

问题难易与学生基础的差异是课堂教学中不好处理的一对矛盾。

教师应因材而问,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积极鼓励学生回答,要给学生回答的空间,切忌替学生回答或武断地否定学生的答案。

要充分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积极的鼓励。

12

3、疑点要让学生问、议。

陶行知先生说: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小学生生动活泼,好奇心强,对新鲜、稀奇的事物、问题都喜欢问个为什么,教师在教学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大力鼓励学生问,绝对不能抑制他们的特点。

牛顿不是从小就爱问个为什么,后来成了科学家?

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良好的“问习惯”。

无论是教师提的问题,还是学生提的问题,都要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绝不能剥夺学生对问题发表见解的权力。

二、动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学时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信息才能得到反馈。

同时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才能得到体现,思维才能得到拓宽。

如在教学《晏子使楚》、《谁的眼睛最好》之后,要求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

通过这些练习,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情节的理解,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含义。

三、动脑。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

”学与思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思考,人的智力才能不断地提高,思维才能不断地发展。

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好不同程度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动脑,同时也要启发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地设计各种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