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914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泰州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泰州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Ⅰ试题

(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奴婢/裨益蝼蚁/捅娄子犄角/掎角之势

B.揩拭/楷模蝉联/口头禅牡蛎/粗衣粝食

C.塑造/溯源麻痹/庇护权创伤/满目疮痍

D.拮据/诘责启碇/沉淀物果脯/惊魂甫定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由于感到美国对中国崛起面临的问题,日本借钓鱼岛问题试图修宪,行使所谓“集体自卫权”,组建“钓鱼岛专属部队”……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军国主义已有之势。

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挑衅行径保持警惕是的。

A.鞭长莫及死灰复燃无可非议

B.望尘莫及东山再起无可非议

C.鞭长莫及死灰复燃无可厚非

D.望尘莫及东山再起无可厚非

3.阅读下面的文字,提取主要信息,给“播客”下定义。

(不超过40个字)(4分)

任何东西都可能有着生命的尽头,世界上的每一条大河都会注入大海,最终也就在大海中消亡了。

河流和大海的交汇,也是河流的荣耀。

答:

4.品味句子,按要求答题。

(5分)

下表是关于某校某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所有数据均为百分比数据)。

请从老师和学生的角度分别写一条结论。

(5分)

你希望课堂上老师如何教

你希望课堂上学生如何学

小组合作学习后,原来不会的问题

年级强势推进

小组合作学习

讲授讨论各占一半

35.5

先自学后点拨

12.3

能解决

12.3

非常支持

44.7

给时间讨论

46.2

全听老师讲

22.7

基本解决

77

支持

42.5

老师一直讲

18.3

不能解决

10.7

反对

12.8

(1)从教师的角度(不超过20字)(3分)

(2)从学生的角度(不超过20字)(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公衡,巴郡人也。

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

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使伐张鲁。

公衡谏曰:

“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

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

可但闭境,以待河清。

”璋不听,竟遣使迎先主,出公衡为广汉长,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分下郡县。

郡县望风景附,公衡闭城坚守,须璋稽服,乃诣先主。

先主假公衡偏将军。

主为汉中王,犹领益州牧,以公衡为治中从事,及称尊号,将东伐吴,公衡谏曰:

“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当寇,陛下宜为后镇。

”先主不从,以公衡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

先主自在江南。

及吴将军陆逊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

而道隔绝,公衡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

有司执法,白收公衡妻子。

先主曰:

“孤负公衡,公衡不负孤也。

”待之如初。

君舍逆效顺,欲追从陈、韩邪?

”公衡对曰:

“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

还蜀无路,是以归命。

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

”文帝善之,拜为镇南将军,封育阳候,加侍中,使之陪乘。

蜀降人或云诛公衡妻子,公衡知其虚言,未便发丧,后得审问,果如所言。

及先主薨问至,魏群臣咸贺而公衡独否。

后领益州刺史,徙占河南。

大将军司马宣王深器之,问公衡曰:

“蜀中有卿辈几人?

”公衡笑而答曰:

“不图明公见顾之重也!

”宣王与诸葛亮书曰:

“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

”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公衡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明年卒,谥曰景候。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县望风景附景:

仰慕

B.先主假公衡偏将军假:

借重

C.须璋稽服,乃诣先主须:

必须

D.后得审问,果如所言审问:

确凿的消息

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公衡“忠义”的一项是(3分)

①宜迎先主,使伐张鲁②须璋稽服,乃诣先主

③先主假公衡偏将军④公衡知其虚言,未便发丧

⑤及先主薨问至,魏群臣咸贺而公衡独否⑥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⑥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衡不赞同张松迎接刘备让他讨伐张鲁的建议,认为如果接纳刘备,会使主上刘璋尴尬且有危险。

B.公衡原来是刘璋的部下,后侍奉刘备,与东吴作战,兵败降吴,继而又归降于魏,受到文帝重用,官至仪同三司。

C.公衡降魏后,他的妻子儿女留在蜀国,主管官员向刘备禀报拘捕事宜,刘备觉得有愧于公衡,因此仍像从前一样对待他们。

D.公衡为人处世的态度,在大将军司马宣王致诸葛亮信中得到赞誉,说他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

可但闭境,以待河清。

(4分)

译句:

(2)臣请为先驱以当寇,陛下宜为后镇。

(3分)

译句:

(3)及先主薨问至,魏群臣咸贺而公衡独否。

(3分)

译句: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水调歌

无名氏

平时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1)“平时落日大荒西”写了怎样的景象?

(2分)

答:

(2)有人把最后一句的“候”改为“听”,你觉得好不好?

为什么。

(4分)

答:

(3)请结合全诗赏析“孤山几处看烽火”一句。

(4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

(2)总角之宴,▲。

(《诗经·卫风·氓》)

(3)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5)▲,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任凭弱水三千,▲。

(曹雪芹《红楼梦》)

(8)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像谜一样的父亲

[英]克莱伯雷

①明知空袭具体时间,但帕奇却不能告诉艾黎,因为这事关战事的成败,作为希特勒钦点的间谍,帕奇深知泄密意味着什么。

所以,艾黎一定要去看班上的孩子时,他表现得很轻松、很自然。

②帕奇以为,轰炸机的主要目标是军事基地和通信设备,学校是相对安全的,但等到艾黎被炸伤的消息传来,一切都已经太迟,医生说,脑部重创,可能会永远失忆。

③照顾好她,帕奇认为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可当艾黎睁开眼,漠然地叫出一声“父亲”时,他还是呆住了,良久才“嗯”了一声,紧紧把艾黎抱在怀里。

④曾经,帕奇用过很多方式,包括重游故地,讲一些艾黎喜欢的事,看以前一起看过的电影,甚至还偷偷使用了军方的电子设备来刺激艾黎的大脑,可惜,一切都是徒劳,她就像来到陌生世界的一个陌生人一般。

⑤幸运的是,艾黎非常聪明,或许是因为她曾经受过良好的教育,学习东西特别快,每天都缠着帕奇,大叫“父亲,你快来教我这个”。

⑥几年过去了,战争早已结束,德国惨败,或许是因为希特勒的自杀,又或者是那些重要人物都在忙着处理柏林墙的事,自己似乎已被彻底遗忘,抛弃。

⑦或许,帕奇应该回国去看看,他应该回去,至少自己的亲人都在英吉利海峡对面,但他又无法说服自己离开,因为艾黎,她虽然已经完全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但战后的大不列颠岛依然不那么稳定,他必须留下来,为了责任,为了爱。

⑧直到有一天,艾黎带回来一个男人,她说,是自己的同事,犹豫了片刻,又说,父亲,我要嫁给他。

⑨这个人他认识,是伦敦颇有名气的一位年轻教师,人品、家世都还不错。

但尽管如此,他还是毫不留情面地对艾黎说:

“你确定要和他在一起?

不用现在回答,三天后,考虑清楚了再告诉我。

⑩三天后的答案是什么,其实根本就不用等这么久,从艾黎紧紧靠在恋人的肩膀的动作看,即便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也无法拆散他们。

所以,到了第三天,当艾黎拉着男朋友再次回到家里的时候,帕奇已经打点好所有行李。

⑪艾黎茫然不知所措,但他却只是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说:

“照顾好我的女儿,你必须比我更爱她。

⑫接着,帕奇拿出一个精密盒子放在女儿手里,并告诉女儿,这是他一生最珍贵的东西,希望她永远珍藏,不一定要知道里面是什么,但他保证,它值得珍藏。

⑬其实,在帕奇离开的当天晚上,艾黎便试着去打开父亲的盒子,可惜,父亲没有留下密码,无论自己怎么使劲硬是打不开,她本想撬开它,但想到父亲的叮嘱,最终还是放弃了。

⑭在艾黎心中,父亲就像一个谜,他走了,三年、五年、十年,再也没有回来,而那个盒子则成了她唯一的牵挂,可惜,一直没能打开它。

⑮直到二十年后,当她意外在电视节目中看到同样一个盒子,专家分析说是德军间谍秘密使用的一种装置,并统一使用一种叫“诺玛诺”的密码时,她才若有所思,按照专家的讲解,她慢慢地搓动密码,不到十秒钟,盒子开了。

⑯盒子里有炸弹,但这并不让她吃惊,当她看到盒子下面厚厚一叠相片,还有帕奇的一封信时,艾黎瞬间泪如泉涌。

⑰没错,帕奇是德军的间谍,但他在盒子里留下炸弹只是为了防范同行找到艾黎,伤害艾黎,而他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爱自己的女儿,而是爱自己的恋人,盒子里一张张亲密相片和一段段真情留言,把艾黎所有的记忆都重新翻了出来。

⑱为了不让自己的爱人受到刺激,帕奇硬是接受了自己的恋人变成自己的女儿的事实。

可是,离开后,他到底去了哪里,他过得幸福吗?

没有人知道。

只有艾黎常常一个人跑到海边,望着远处静静地想着,他或许还会回来,又或许,永远都不会回来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1.第①段中画线句“明知空袭具体时间,但帕奇不能告诉艾黎”具有怎样的含义?

(4分)

答:

12.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13.帕奇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14.小说结尾说“他或许还会回来,又或许,永远都不会回来了”,请探究帕奇究竟会不会回来,并说明理由。

(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我与文学及其他(节选)

朱光潜

我们的世界中有的是凶灾险恶,但是说这种凶灾险恶是悲剧,只是在用比譬。

悲剧所描写的固然也不外乎凶灾险恶,但是悲剧的凶灾险恶是在艺术锅炉中蒸馏过来的。

悲剧中有人生,人生中不必有悲剧。

像一切艺术一样,戏剧要有几分近情理,否则它和人生没有接触点,读来兴味索然;它也要有几分不近情理,否则你会把舞台真正看做世界,看《奥瑟罗》会想到自己的妻子,或者老实递消息给司马懿,说诸葛亮是在演空城计。

你走进舞台,你便须暂时丢开世界,因为悲剧和人生之中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

悲剧都有些古色古香。

希腊悲剧流传于人间的几十部之中只有《波斯人》一部是写当时史实,其余都是写人和神还没有分家时的老故事老传说。

莎土比亚并不醉心于古典,在这一点他却近乎守旧。

他的悲剧事迹也大半是代远年淹的。

17世纪法国悲剧也是如此。

拉辛在《巴雅泽》序文里说,“说老实话,如果剧情在哪一国发生,剧本就在哪一国表演,我不劝作家拿这样近代的事迹做悲剧”。

他自己用近代的“巴雅泽”事迹,因为它发生在土耳其,“国度的辽远可以稍稍补救时间的邻近”。

这是以空间的远救时间的近。

悲剧和平凡是不相容的,而在实际上不平凡就是人生世相的真面目。

所谓“主角”同时都有几分“英雄气”。

普罗米修斯、哈姆雷特都不是你我们凡人所能望其项背的,你我凡人没有他们的伟大魄力,却也没有他们那股傻劲儿。

许多悲剧情境移到我们日常世界中来,都会被妥协酿成一个平凡收场,不至引起轩然大波。

如果你我是俄狄浦斯,要逃弑父娶母的预言,索性不杀人,独身到老,便什么祸事也没有。

悲剧的产生就由于不平常人睁着大眼睛向我们平常人所易避免的灾祸里闯。

悲剧的世界和我们是隔着一层的。

这种另一世界的感觉往往因神秘色彩而更加浓厚。

悲剧压根儿就是一个不可解的谜语,如果能拿理性去解释它的来因去果,便失其为悲剧了。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人类的普遍希望,而事实往往不如人所期望,不能尤人,于是怨天,说一切都是命运。

悲剧是不虔敬的,它隐约指示冥冥之中有一个捣乱鬼,但是这个捣乱鬼的面目究竞如何,它却不让我们知道,本来它也无法让我们知道。

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

苦闷的呼号变成庄严灿烂的意象,霎时间使人脱开现实的重压而游魂于幻境,这就是尼采所说的“从形相得解脱”。

15.“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一句中“放大镜”和“某种距离”分别指什么?

(6分)

答:

16.“悲剧和人生之中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其中的“跨越”从不同角度说包含哪几个方面?

(6分)

答:

17.作者对“悲剧和人生”的关系有哪些认识?

请分条概况。

(6分)

答: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香樟对白杨说:

“你的叶子到了冬天就落光了,光秃秃的树枝真难看,哪像我,终年翠绿,枝繁叶茂,美丽无比。

”白杨说:

“是的,我不如你:

春天来了,我绽绿;冬天来了,我凋零。

就这么平常而简单。

”不就,一场大雪降临了,香樟身上满是翠绿的叶子,雪堆积在上面,最后由于重量太大把树枝压断了。

白杨由于叶子已经落尽了,全身枝桠伸展,安然无恙,轻松自如。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或曰:

“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

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

”对曰:

“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

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

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选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20.《战国策》的体例是什么?

它在《四库全书》中属于哪一部?

(2分)

      ▲     ;      ▲     

21.文中认为“禁邪说”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分)

                 ▲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老舍的三幕话剧《茶馆》,以北京“裕泰”茶馆为背景,分别写清朝末年、军阀割据时、抗日战争中三个时间段茶馆中的人和事,以小见大,反映生活的变迁,并以此折射社会的变迁。

B.小说《三国演义》描写刘备去世后,曹丕联合南蛮孟获、东吴孙权进攻蜀汉。

诸葛亮派邓芝去结好东吴,使吴蜀通好,又七擒孟获,终使孟获肉袒谢罪,誓不再反。

C.《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

“子夜”,原指夜半子时,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刻。

小说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深刻反映了当时民族工业无法生存的现实。

D.小说一般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

马诺林、吴妈、单四嫂子、顺顺、鸣凤分别是小说《老人与海》《阿Q正传》《风波》《边城》《家》中的人物。

E.“但愿这一个太坚实的肉体会融解、消散,化成一堆露水!

或者那永生的真神未曾制定禁止自杀的律法!

……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

”这是哈姆雷特的独白,一连串打击使他忧郁、痛苦、矛盾。

23.简答题(10分)

(1)《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在堂弟走后不久,被父亲葛朗台监禁。

她被监禁的原因是什么?

后来又是什么原因让葛朗台把她放了出来?

(4分)

                ▲          

(2)《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宝钗扑蝶时,无意中听到红玉和坠儿有关“芸二爷手帕”的对话,她便使了个“金蝉脱壳”的法儿。

简述“金蝉脱壳”的具体内容,说说从中可以看出宝钗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6分)

                ▲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改革本身就是利益格局的调整。

处于攻坚期、深水区的改革,利益调整不再局限于“试验田”、“特遣队”,而是涉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延迟退休政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故制定政策时需细细考量、慎重决定。

还要看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应对人口老龄化,并非延迟退休“华山一条路”,也很难做到单兵突进。

延迟退休政策的研究和制定,要重视倾听不同的声音,找到最大公约数,解决好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

“人的寿命有限,延迟退休就是让我们多交晚领,说到底还是个人吃亏。

”这样的质疑表明,如果养老保险制度中“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缺位,人们对延迟退休政策的认可度、接受度,就不会太高。

“工作本就难找。

延迟退休意味着岗位更少、年轻人工作更难寻。

”这样的担忧提示我们:

需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尤其是培育适合中老年人的就业岗位,同时,彻底打破“铁饭碗”,推行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

“同意延长退休年龄的,恐怕都是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吧!

”这种猜想的背后,反映了人们对行业收入分配不均的焦虑,对“谁会受益”的担心。

因此,加快收入分配的改革,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才有可能保证民生政策赢得民心。

显然,今天的社会,不同群体的诉求复杂多样,矛盾交织交错,要确保政策科学、合理、可行,从前那种“几个人关在办公室里想办法”的研究机制显然行不通,广泛的社会讨论和充分吸收民意必不可少。

从公众的担忧处发现问题,在化解担忧中完善机制,应当是攻坚期决策的理性选择。

(选自2013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24.文中“找到最大公约数”的含义是什么?

(4分)

                 ▲                  

25.从选文看,延迟退休政策触及到群众反映突出的哪些问题?

(5分)

                 ▲         

26.怎样才能顺利推行延迟退休政策?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6分)

                 ▲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A. bì/bì,lóu/lóu,jī/jǐ;B. kāi/kǎi,chán/chán,lì/lì;

 C. sù/sù,bì/bì,chuāng/chuāng;D. jié/jié,dìng/diàn,fǔ/fǔ)

2.A(鞭长莫及:

原来是指鞭子虽然长,但不应打在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望尘莫及:

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

死灰复燃:

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

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重新活动起来。

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含贬义。

东山再起:

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

无可非议:

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表示做得妥当。

无可厚非:

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不可以过分指责。

) 

3.个体生命融入集体,才会获得新生,成就属于自己的壮观。

(个体1分,集体1分,新生1分,壮观1分)

评改建议:

个体生命融入集体,2分;生命就会获得升华,2分。

强调“部分”“整体”亦可。

与“交汇、荣耀”无关不得分。

4.

(1)杜绝满堂灌(或杜绝一讲到底),注重点拨,引导合作学习(3分);

(2)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促进学习效益的提高。

(2分)。

评改建议:

若概括图表内容准确第

(1)题得2分;第

(2)题得1分。

5.D(A景:

通“影”; B假:

让……代理;C须:

等待)

6.D(①是张松的建议③是刘备对公衡的任命④表明其有头脑)

7.B(“兵败降吴”错)

8.

(1)如果客人有泰山般的安稳,那么主人就会有像鸡蛋累积起来那样的危险了。

现在可以只管紧守边境,等待时局的稳定。

(“累卵”、“但”、“闭境”、“河清”各1分)

评改建议:

“河清”翻译为“天下太平”亦可,翻译为“黄河变清”不得分。

(2)请您让我担任先锋去试探敌人的虚实,陛下应当在后面坐镇。

(“请”、“先驱”、“尝”各1分)

(3)等到刘备病逝的消息传来,魏国群臣都庆贺,只有公衡没有这么做。

(“及”、“问”、“否”各1分)

9.

(1)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

(2分)

评改建议:

抓住“辽阔荒远”“落日西沉”,每点1分。

(2)不好。

“候”字写出将士们等待命令,随时出征,表现出将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军容之整肃,(2分)也突现出连营将士大敌当前而无所畏惧、从容待敌的气概和风度。

(1分)而“听”的主动性不及“候”,闻令未动,行动迟缓(1分)(只表态,不分析,不得分。

若认为“好”,视自圆其说的程度,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2分。

评改建议:

内容解说部分答出“严阵以待”“无所畏惧”即可。

(内容解说准确2分,形象概括准确1分,有比较1分)(只表态,不分析,不得分。

若认为“好”,视自圆其说的程度,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2分。

(3)这一句陡转,写出荒原上连营驻守的将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

军情紧急,给人以一种突兀、紧迫之感。

(2分)同时与前二句悠缓宁静的氛围相对,达到欲张先弛、以静显动的艺术效果。

(1分)也为下句写连营将士临危不乱,从容迎敌作铺垫。

(1分)

评改建议:

内容上答出“报警的烽火”“军情紧急”2分;形式上答出与前两句舒缓宁静的氛围形成对比,(1分)与下句写连营将士临危不乱,从容迎敌作铺垫。

(1分)

10. 

(1)春江花朝秋月夜    

(2)言笑晏晏

(3)佛狸祠下          (4)艰难苦恨繁霜鬓

(5)苔痕上阶绿        (6)羌管悠悠霜满地

(7)我只取一瓢饮     (8)心有灵犀一点通

11.在矛盾的心理中隐含了帕奇的间谍职责,同时又蕴含了他谜一样的身份。

(答出1点给2分,答出2点给4分。

评改建议:

矛盾的心理2分;间谍职责2分。

12.

(1)内容上,通过写帕奇努力帮助艾黎恢复记忆而失败的事实,含蓄地表达了帕奇内心的痛苦,为下文表现帕奇深沉的爱蓄势。

(2)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艾黎脑部重创的情节,开启下文艾黎失忆之后“父女”之间的故事,推动情节发展。

(每点2分)

评改建议:

仅仅回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等不得分。

13.

(1)坚强、执着。

帕奇没有因艾黎重伤后失忆而放弃她,而是想方设法帮助她恢复记忆;

(2)心思缜密。

为了不让自己的爱人受到刺激,帕奇不动声色地采取了一系列办法,特别是把一张张亲密相片和一段段真情留言放在德军间谍用的盒子里。

(3)富有责任心和爱心。

为了照顾好艾黎,帕奇放弃了回到德国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4)富有牺牲精神。

当艾黎决定要嫁给那位老师时,帕奇默默地接受了恋人变成女儿的事实,离开了艾黎。

(每点2分,答到任意3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评改建议:

每点概括性格特点1分,简要分析1分。

14.示例一:

会回来。

(1分)因为帕奇爱艾黎,这种爱是永远也无法忘却的,(2分)特别是帕奇相信艾黎终有一天会开启盒子,恢复记忆,在得知事实后,“父亲”不再是谜,艾黎还会选择他。

(2分)因此,帕奇会回来。

(1分)

示例二:

不会回来。

(1分)因为帕奇爱艾黎,但这种爱已经被他深深地埋藏在心底,(2分)帕奇更懂得,当艾黎选择那位老师时,她已经选择了幸福,此时再回来,给予艾黎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

(2分)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