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6999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洋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完成小试样品制备。

完成盆栽试验,证明其能够在黄瓜根际土壤高密度定殖,防治黄瓜枯萎病,防病效果70%以上。

已申请国家发明专200810011342.8“防治黄瓜枯萎病海洋枯草芽孢杆菌制剂”。

二、产品介绍

1、海洋微生物

海洋微生物分布在海洋中的个体微小、形态结构简单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

海洋中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包括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病毒、衣原体、支原体、噬菌体和微型藻及微型原生动物等。

海洋微生物的特性

  作为分解者它促进了物质循环;

在海洋沉积成岩及海底成油成气过程中,都起了重要作用。

还有一小部分化能自养菌则是深海生物群落中的生产者。

海洋细菌可以污损水工构筑物,在特定条件下其代谢产物如氨及硫化氢也可毒化养殖环境,从而造成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但海洋微生物的颉颃作用可以消灭陆源致病菌,它的巨大分解潜能几乎可以净化各种类型的污染,它还可能提供新抗生素以及其他生物资源,因而随着研究技术的进展,海洋微生物日益受到重视。

与陆地相比,海洋环境以高盐、高压、低温和稀营养为特征。

海洋微生物长期适应复杂的海洋环境而生存,因而有其独具的特性。

低营养性

  海水中营养物质比较稀薄,部分海洋细菌要求在营养贫乏的培养基上生长。

在一般营养较丰富的培养基上,有的细菌于第一次形成菌落后即迅速死亡,有的则根本不能形成菌落。

这类海洋细菌在形成菌落过程中因其自身代谢产物积聚过甚而中毒致死。

这种现象说明常规的平板法并不是一种最理想的分离海洋微生物方法。

趋化性与附着生长

  海水中的营养物质虽然稀薄,但海洋环境中各种固体表面或不同性质的界面上吸附积聚着较丰富的营养物。

绝大多数海洋细菌都具有运动能力。

其中某些细菌还具有沿着某种化合物浓度梯度移动的能力,这一特点称为趋化性。

某些专门附着于海洋植物体表而生长的细菌称为植物附生细菌。

海洋微生物附着在海洋中生物和非生物固体的表面,形成薄膜,为其他生物的附着造成条件,从而形成特定的附着生物区系。

多形性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时,有时在同一株细菌纯培养中可以同时观察到多种形态,如球形椭圆形、大小长短不一的杆状或各种不规则形态的细胞。

这种多形现象在海洋革兰氏阴性杆菌中表现尤为普遍。

这种特性看来是微生物长期适应复杂海洋环境的产物。

海洋微生物的作用

  在海洋环境中的作用。

海洋堪称为世界上最庞大的恒化器,能承受巨大的冲击(如污染)而仍保持其生命力和生产力;

微生物在其中是不可缺少的活跃因素。

自人类开发利用海洋以来,竞争性的捕捞和航海活动、大工业兴起带来的污染以及海洋养殖场的无限扩大,使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

海洋微生物以其敏感的适应能力和快速的繁殖速度在发生变化的新环境中迅速形成异常环境微生物区系,积极参与氧化还原活动,调整与促进新动态平衡的形成与发展。

从暂时或局部的效果来看,其活动结果可能是利与弊兼有,但从长远或全局的效果来看,微生物的活动始终是海洋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最积极的一环。

  海洋中的微生物多数是分解者,但有一部分是生产者,因而具有双重的重要性。

实际上,微生物参与海洋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全过程。

海洋中分解有机物质的代表性菌群是:

分解有机含氮化合物者有分解明胶、鱼蛋白、蛋白胨、多肽、氨基酸、含硫蛋白质以及尿素等的微生物;

利用碳水化合物类者有主要利用各种糖类、淀粉、纤维素、琼脂、褐藻酸、几丁质以及木质素等的微生物。

此外,还有降解烃类化合物以及利用芬香化合物如酚等的微生物。

海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终极产物如氨、硝酸盐、磷酸盐以及二氧化碳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为海洋植物提供主要营养。

微生物在海洋无机营养再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某些海洋化能自养细菌可通过对氨、亚硝酸盐、甲烷、分子氢和硫化氢的氧化过程取得能量而增殖。

在深海热泉的特殊生态系中,某些硫细菌是利用硫化氢作为能源而增殖的生产者。

另一些海洋细菌则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

不论异养或自养微生物,其自身的增殖都为海洋原生动物、浮游动物以及底栖动物等提供直接的营养源。

这在食物链上有助于初级或高层次的生物生产。

在深海底部,硫细菌实际上负担了全部初级生产。

  在海洋动植物体表或动物消化道内往往形成特异的微生物区系,如弧菌等是海洋动物消化道中常见的细菌,分解几丁质的微生物往往是肉食性海洋动物消化道中微生物区系的成员。

某些真菌、酵母和利用各种多糖类的细菌常是某些海藻体上的优势菌群。

微生物代谢的中间产物如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或毒素等是促进或限制某些海洋生物生存与生长的因素。

某些浮游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营养关系。

如细菌为浮游植物提供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浮游植物分泌乙醇酸等物质作为某些细菌的能源与碳源。

  由于海洋微生物富变异性,故能参与降解各种海洋污染物或毒物,这有助于海水的自净化和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

2、枯草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典型的微生态制剂

 

枯草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属的一种。

单个细胞0.7~0.8×

2~3微米,着色均匀。

无荚膜,周生鞭毛,能运动。

革兰氏阳性菌,芽孢0.6~0.9×

1.0~1.5微米,椭圆到柱状,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

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污白色或微黄色,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常形成皱醭。

需氧菌。

可利用蛋白质、多种糖及淀粉,分解色氨酸形成吲哚。

在遗传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对此菌的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与其调节机制研究较清楚。

广泛分布在土壤及腐败的有机物中,易在枯草浸汁中繁殖,故名。

、基本资料

  编 号StrainNumberACCC11060

  拉丁学名Bacillussubtilis(Ehrenberg)Cohn

  中文菌名ChineseName枯草芽孢杆菌

  拉丁别名OtherStrainName

  菌株来源History←ISF←AS1.210

  分离基物Habitat

  参考文献reference

  用 途UsageTheorganismusedforproducesα-amylase

  培养温度Temperature30摄氏度

  培养基MediaNumber51

  备 注Note即“枯草杆菌”

  有的菌株是α-淀粉酶和中性蛋白酶的重要生产菌;

有的菌株具有强烈降解核苷酸的酶系,故常作选育核苷生产菌的亲株或制取5'

-核苷酸酶的菌种。

作用机理

  

(1)、枯草芽孢杆菌菌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枯草菌素、多粘菌素、制霉菌素、短杆菌肽等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对致病菌或内源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2)、枯草芽孢杆菌迅速消耗环境中的游离氧,造成肠道低氧,促进有益厌氧菌生长,并产生乳酸等有机酸类,降低肠道PH值,间接抑制其它致病菌生长;

  (3)、刺激动物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激活T、B淋巴细胞,提高免疫球蛋白和抗体水平,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提高群体免疫力;

  (4)、枯草芽孢杆菌菌体自身合成α-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纤维素酶等酶类,在消化道中与动物体内的消化酶类一同发挥作用;

  (5)、能合成维生素B1、B2、B6、烟酸等多种B族维生素,提高动物体内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的活性。

成份含量

  枯草芽孢杆菌及生物酶、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辅助剂,活菌数≥250亿/克。

  【性状】浅黄色粉末

功效特点

  

(1)、本品对特殊菌体进行促芽孢和微胶囊包被处理,在孢子状态下稳定性好,能耐氧化;

耐挤压;

耐高温,能长期耐60°

C高温,在120°

C温度下能存活20分钟;

耐酸碱,在酸性胃环境中能保持活性,可以耐唾液和胆汁的攻击,是饲料微生物中可100%直达大小肠的活菌。

  

(2)、枯草芽孢杆菌以孢子状态进入消化道后,迅速由休眠状态复活,在短期内繁殖成高含菌量的优势种群,消耗掉肠道内大量氧气,并能产生过氧化氢、细菌素,建立微生态平衡,促进有益厌氧微生物的繁殖,抑制有害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的生长,从而预防腹泻、下痢等肠胃道疾病。

  (3)、在快速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多种维生素、有机酸、氨基酸、蛋白酶(特别是碱性蛋白酶)、糖化酶、脂肪酶、淀粉酶,能降解植物性饲料中复杂的有机物,从而促进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防止动物消化不良,出现“饲料便”等状况发生。

  (4)、本品安全高效,无药残,无毒副作用,能减少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增强免疫力。

同时缓解动物不进食,生长缓慢等不良应激反应状态,恢复由于用药造成的动物体质下降,提高疫苗抗体水平等综合抗病力。

  (5)、除臭驱蝇,减少污染,控制细菌性疾病,能减少粪便中氮、磷、钙的排泄量,减少粪便臭味及有害气体排放,表现为动物粪便臭味逐步减轻,减少饲料蛋白质分解为氨气浪费,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6)、改善肉蛋奶品质,生产“绿色肉”、“农家蛋”、“无抗奶”,本品通过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充分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成份及原料的天然色素,无需添加化学色素苏丹红、加丽素红造成对人体的有害物质及影响畜禽产品天然食用风味,可媲美家养畜禽肉。

能天然增加动物产品着色度和食用风味,猪只皮肤红润,毛色发亮;

肉鸡肉鸭颜色加深;

改善蛋壳的质量和颜色,蛋清厚稠,蛋黄鲜红;

水产动物颜色更加健康,无斑点。

用法用量

  

(1)、饲料添加

  按全价饲料添加本品计算:

乳猪:

500-800克/吨仔猪、生长猪、育肥猪:

300-500克/吨种蛋禽:

300-600克/吨肉禽:

200-500克/吨反刍:

1000-2000克/吨水产:

400-600克

  

(2)、饮水

  按250-500倍稀释自由饮水。

应用范围

  枯草芽孢杆菌不仅在饲料中应该比较广泛,在污水处理及生物肥发酵或发酵床制作中应用也相当广泛,是一种多功能的微生物.

  

(1)、市政和工业污水处理,工业循环水处理,腐化槽、化粪池等处理,畜牧养殖动物废料、臭味处理,粪便处理系统,垃圾、粪坑、粪池等处理。

  

(2)、畜牧、家禽、特种动物及宠物养殖,水产养殖。

  (3)、可以与多种菌种混配,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

JT菌种)

注意事项

  

(1)、可与低浓度抗生素同时使用,不得与杀菌剂、消毒剂、化学药品、农药等同时存放使用。

  

(2)、若使用过量不会对动物造成任何伤害。

初次使用时,环境突变时,动物患病时加倍使用。

  (3)、包装开启后最好一次性用完,未用完密封保存。

  【贮藏】密封,阴凉、干燥处防潮、避光保存。

  【[保质期】未开封时,不少于24个月。

3、海洋微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

海洋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菌株3512A分离自中国南海柳珊瑚。

抗菌谱研究表明,该菌对多种动植物病原菌都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稳定性试验表明该菌株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对高温、酸和弱碱具有一定耐受性。

利用玉米纹枯Rhizoctoniasolani作为靶标菌,结合酸沉淀、快速柱色谱、HPLC等现代色谱手段,对菌发酵液中的抗真菌活性物质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两个活性强的单一化合物,化合物1和3。

排油圈试验、甲苯乳化试验、TLC原位酸水解,以及一维核磁共振氢谱1H-NMR等多种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化合物3里面含有肽类。

海洋微生物强拮抗活性枯草芽孢杆菌3512A,正是同具有海洋生物和微生态芽孢杆菌的特性,并具有强拮抗性的菌株。

在海洋微生物强拮抗活性草芽孢杆菌3512A里,生态所科研人员发现了脂肽类物质,(1ipopeptide)由微生物代谢产生,其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是一类由脂肪链和肽链组成的具有两亲结构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它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能增加憎水烃类的生物可得性,激发烃的生物降解,是一类重要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大多数微生物脂肽都具有抗微生物的作用。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能够产生许多种抗菌代谢物[1],其中脂肽类抗菌物质是重要的一类[2,3],在细菌或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4,5]。

目前,许多科学家都在致力于芽孢杆菌抗菌肽的研究工作[6]。

但随着陆生微生物资源的逐渐开发,发现新型抗菌肽的几率已经越来越多。

4黄瓜枯萎病

黄瓜枯萎病(CucumberfusariumWilt)又称萎蔫病、蔓割病,是一种世界性的植物维管束病害。

该病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引起,是一类主要经土壤传播的维管束病害,在我国瓜类种植区普遍发生。

据统计,每年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可达20%,甚至高达80% ̄90%,导致了黄瓜的严重

从南海珊瑚中分离纯化筛选得到具强拮抗活性海洋细菌3512a,试验证明其能够在黄瓜根际土壤高密度定殖,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防治黄瓜枯萎病,促进黄瓜生长,增加产量,为一新植物根际促生菌剂(PJPR),经生物制剂试验,剂型稳定可靠,无污染残留,为绿色生物农药。

三、黄瓜枯萎病及其防治

黄瓜枯萎病(CucumberfusariumWilt)又称萎蔫病、蔓割病,在我国瓜类种植区普遍发生。

据统计,每年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可达20%,甚至高达80% ̄90%,导致了黄瓜的严重减产。

造成经济损失巨大。

目前防治此类病害主要应用化学农药,但化学农药往往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危及食品安全。

症状

更多图片

  主要为害幼瓜、叶、茎。

病菌多从开败雌花侵入、致花瓣腐烂,并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进而向幼瓜扩展,致脐部呈水渍状,幼花迅速变软、萎缩、腐烂,表面密生霉层。

较大的瓜被害时,组织先变黄并生灰霉,后霉层变为淡灰色,被害瓜受害部位停止生长、腐烂或脱落。

叶片一般由不得脱落的烂花或病卷须附着在叶面引起发病,形成直径20~50毫米大型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明显,表面着生少量灰霉。

烂瓜或烂花附着在茎上时,能引起茎部的腐烂,严重时下部的节腐烂致蔓折断,植株枯死。

病原

  (BotrytiscinereaPers.)称灰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有性世代为(Sclerotiniafuckeliana(deBary)Fuckel)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病菌的孢子梗数根丛生,褐色,顶端具1~2次分枝,分枝顶端密生小柄,其上生大量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单细胞,近无色,大小5.5~16(5.0~9.25微米(平均匀11.5(7.69微米),孢子梗811.8~1772.1(11.8~19.8微米。

除侵染黄瓜外,还侵染番茄、茄子、菜豆、莴笋、辣椒等多种蔬菜。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越冬的分生孢子和从其它菜田汇集来的灰霉菌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黄瓜结瓜期是该病侵染和烂瓜的高峰期。

本菌发育适温18~23℃,最高30~32℃,最低4℃,适温为持续90%以上的高湿条件。

春季连阴天多,气温不高,棚内湿度大,结露持续时间长,放风不及时,发病重。

棚温高于31℃,孢子萌发速度趋缓,产孢量下降,病情不扩展。

防治方法

  采用生态防治变温管理,抑制病菌滋生,结合初发期用药,采用烟雾法或粉尖法及喷雾法交替轮换等施药技术。

  1、棚内搞好生态防治,推广高畦覆地膜或滴灌栽培法,生长前期及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适用时晚放风,提高棚温至33℃则不产孢,降低湿度,减少棚顶及叶面结露和叶落归根缘吐水。

  2、加强棚室管理。

苗期、果实膨大前一周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及黄叶,保持棚室干净,通风马牛不相及透光。

  3、棚室发病初期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烟雾法用10%速克灵烟剂,每亩次200~250克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次250克,熏3~4小时;

粉尘法于傍晚喷撒10%灭克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或105杀霉灵粉尘剂,每亩次一公斤,隔9~11天1次,连续或与其它防治法交替使用2~3次。

  4、棚室或露地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5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上述杀菌剂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发病后用药,应适当加大用药量,为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效,提倡轮换交替或复配使用。

针对黄瓜枯萎病,从南海柳珊瑚中分离纯化筛选得到具强拮抗活性海洋枯草芽孢杆菌3512A,试验证明其能够在黄瓜根际土壤高密定殖,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防治黄瓜枯萎病,促进黄瓜生长,增加产量,为一新型绿色生物农药。

四、防治黄瓜枯萎病主要化学药物

1、杀菌剂:

农利灵

  

  农利灵(Ronilan)是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AG)开发生产的二

甲酰亚胺类触杀性杀菌剂。

多用于防治果树、蔬菜类作物灰霉病、

褐斑病等病害。

  通用名称

  乙烯菌核利(vinclzolin)

  其他名称

  烯菌酮

  制剂50%农利灵水分散粒剂

  理化性质

  50%农利灵水分散粒剂由有效成分、湿润剂、分散剂和载体组成。

外为灰白色粉末,假密度为0.34-0.45,在水中分散性好。

温贮存稳定在2年以上。

  毒性

  按中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农利灵属低毒杀菌剂。

50%农利灵

水分散粒剂大鼠急性经口LD50大于16000毫克/千克,急性经

皮LD50为2000毫克/千克,大鼠急性吸入有轻微刺激作用。

  作用机制

  主要干扰病菌细胞核功能,并对细胞膜和细胞壁有影响,改变

膜的渗透性,使细胞破裂杀死病菌。

  产品特点

1.农利灵适用于油菜、大豆、番茄、黄瓜、茄子、白菜及多种

花卉上。

可有效防治油菜、大豆菌核病、白菜黑斑病,黄瓜、

番茄、茄子灰霉

病、疫病及花卉灰霉病等病害。

  2.农利灵是二甲酰亚胺类触杀性杀菌剂,对果树、蔬菜类作物的灰霉

病、褐斑病、菌核病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使用方法

  

(1).防治黄瓜灰霉病、番茄灰霉病、早疫病:

发病初期开始喷

药,每次每亩用50%农利灵水分散剂75-100克,对水喷雾,共喷药

3-4次,间隔期为7-10天。

  

(2).防治大豆菌核病:

大豆2-3片复叶期,每亩用50%农利灵

水分散剂100克加米醋100毫升混合喷雾,15-20天后再喷1次。

  (3).防治油菜菌核病:

在油菜抽薹期,每亩用50%农利灵水分

散剂100克加米醋100毫升混合喷雾。

15-20天后再喷1次。

  (4).防治白菜黑斑病、茄子灰霉病:

发病初期开始喷布50%

农利灵水分散剂每亩25-100克,每次间隔7-10天,共喷药3-4次。

  (5).防治花卉灰霉病:

发病初期开始喷药,用50%农利灵

500倍液喷雾,每次间隔7-10天,共喷3-4次。

  注意事项

  利灵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0.243毫克/千克,在黄瓜和

番茄上的最高残留限量(MRL)日本和德国规定为0.05毫克/

千克在水果上规定为5毫克/千克。

在黄瓜和番茄上推荐的

安全间隔期为21-35天。

  安全措施

  

(1).施药前请详细阅读产品标签,按说明使用。

  

(2).施药时要穿戴防护用具,避免与药剂直接接触。

  (3).施药后换洗被污染的衣物,妥善处理废弃包装物。

  (4).药剂应原包装贮存于阴凉、干燥且远离儿童、食品、饲料及火源

的地方。

  (5).中毒解救:

如不慎将该药剂溅到皮肤上或眼睛内,应立即用大量

清水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