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0162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7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7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7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7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7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7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7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7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7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7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7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docx

《7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7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docx

7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

7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

高邑县

相关图片编辑词条专家发言消歧义参与讨论

所属分类:

中国地名中国市县河北河北县区河北地名河北地理河北城市河北市区县河北省河北行政区划石家庄市

高邑县地图

高邑县地处太行山东麓,位于石家庄市南部,距河北省会石家庄50公里。

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气候,年平均温度12.5度,平均年降雨量520mm,年日照时间2660小时,平均无霜期191天。

县域面积222平方公里,辖四乡一镇,一个办事处,107个行政村,人口175645人。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是石家庄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京广铁路、107国道及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南北。

地下矿产资源丰富,西部丘陵地带蕴藏着丰富的陶瓷黏土、紫砂陶土、电解石及建筑用砂等1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陶瓷黏土和紫砂陶土质地优良,大部分可露天开采。

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拥有2.1万门程控电话和1.6万部移动电话,可保障电报、电传、因特网等多功能通讯需求。

县城建设规划科学,设施配套,功能齐全,主要街道全部实现绿化、美化。

目录

·•历史沿革

·•地形气候

·•自然资源

·•城镇建设

·•电力通信

·•历史沿革

·•地形气候

·•自然资源

·•城镇建设

·•电力通信

·•道路交通

·•经济发展

·•乡镇规划

·•民间艺术

·•参考资料

[显示全部]

高邑县-历史沿革

学校建设

据北渎凤凰山出土文物石斧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高邑境域已有人类在此生活。

高邑县境,春秋初属鲜虞国,称郎。

晋灭鲜虞后,属晋国。

战国初,韩、赵、魏三卿分晋,归为赵有。

公元前211年,秦统一六国,分全国三—卜六郡,部属巨鹿郡。

西汉初,置房子县(战国初属中山国,后归魏。

公元前275年赵攻房子,又归赵,故城在今高邑县城西南7.5公里处古城村)、郎县(故城在今柏乡县北11公里处),属恒山郡。

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封恒山郡为恒山国。

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改恒山郡为常山郡。

此后至西汉末,或为郡,或为国(诸侯的封地称国),均辖房子县郎县。

王莽称帝后,改郎为禾成亭。

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即帝位于郎南千秋亭、五成陌,改部县为高邑县,并废柏乡侯国入高邑。

高邑、房子二县均隶属常山郡。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常山郡并入中山国,中山国辖高邑、房子二县。

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析中山国复置常山郡,高邑、房子隶属常山郡。

此后,常山时为国,时为郡,均辖高邑、房子。

三国魏时,房子、高邑二县属常山郡,郡治在房子县。

至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封常山郡为赵国,仍治房子县,高邑、房子隶属之。

晋,秦始元年(公元265年),高邑、房子仍属赵国,治所在房子县。

咸和二年(公元327年)改赵国为赵郡,高邑,房子属之。

南北朝时的北魏初,赵郡治徙平棘县(治今赵县城南三里处),房子、高邑仍属之。

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移高邑县治于房子县东北7.5公里处,即今县城。

是年,房子县省入高邑县,隶属赵郡。

隋代初,高邑隶属赵郡。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赵郡改为赵州,辖高邑县。

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析高邑县又置房子县(治所在今临城县西南5公里处)。

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析高邑县置柏乡县、赞皇县、高邑县,属赵州。

大业三年(公元627年)改赵州为赵郡,高邑县属赵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赵郡为赵州,辖高邑县。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赵州改名栾州。

高邑县隶属栾州。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根据山河形势分天下为十道,栾州又改为赵州,隶屑河北道,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罢赵州为赵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罢郡复为州,其间均辖高邑县,

五代,高邑县隶属赵州。

宋代初,高邑属赵州。

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改唐道为路,分全国十五路,赵州属河北路,辖高邑。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省柏乡、赞皇二县入高邑,改为柏乡镇、赞皇镇。

六年(公元1073年)分河北路为河北东路、河北西路,赵州属河北西路,辖高邑。

元枯元年(公元1086年),柏乡、赞皇从高邑划出,在原治恢复柏乡县、赞皇县,三县均届赵州。

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升赵州为庆源府,高邑属庆源府。

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降庆源府为赵州,属河北西路,辖高邑县。

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赵州改为沃州,高邑县属之。

元代,始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中书省管理地区称为“腹里”,其它地区设行中书省,省下设路、府、州、县。

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沃州复称赵州。

高邑县属中书省真定路赵州。

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赞皇省入高邑县,七年(公元1270年)又析高邑县置赞皇县。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中书省分届河南、山东两行中书省,高邑县届河南行中书省真定府赵州。

九年(公元1376年)分全国为十三布政使司和两个直隶,高邑属北直隶真定府赵州辖。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河北境域为京师地,高邑县届京师真定府,隶赵州。

清初,高邑县屑直隶省真定府赵州。

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改真定府为正定府,高邑属直隶省正定府赵州。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6月,升赵州为直隶州(与府同级),高邑仍属赵州。

民国初,沿旧制。

2年(公元1913年),除顺天府外,府、州皆改为县,高邑直隶于直隶省。

是年,又于省下、县以上置道,划直隶为四道,高邑县届冀南道。

3年(公元1914年),改冀南道为大名道,高邑属大名道。

17年(公元1928年)6月废道,又改直隶省为河北省,直接辖县,高邑县直隶于河北省。

高邑县中学

26年(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

10月12日高邑县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不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创立太行革命根据地,高邑县境为太行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

29年8月,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成立,简称“冀太联办”。

30年7月,高邑县划属“冀太联办”冀西专区。

9月改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一专区。

31年,高邑县撤销。

34年2月,高邑路西、赞皇东部和元氏南部组成高赞元联合县,属太行区一专区。

高邑路东和元氏东组成高元县,属冀中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34年10月调整太行区行政区划,高邑县属太行区一专区,38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高邑县划届河北省石家庄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高邑县仍属石家庄专区。

1958年5月,高邑、元氏二县并为高元县,县治驻原元氏县城。

同年12月20日,高元县又与赞皇县合并,改称元氏县。

1962年1月1日,从元氏县划出恢复高邑县建制。

1970年石家庄专区改称石家庄地区,辖高邑县。

高邑县-地形气候

高邑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冀中山前平原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地区海拔高度在于40-60米之间除西部少数丘陵地带处大部为广阔坦荡的平原。

境内有槐河、泥河三条季节性河流由西向东流经全县。

高邑县属“北温带亚湿润河北气候区的太行山前平原温暖半干旱一年两熟亚区。

年平均气温12.8oC,年极端最低气温-15oC,年极端最高气温38.3oC。

年日照时数2732小时全年无霜期203天年平均降雨量533毫米。

光照充裕冷暧适中雨熟同步,四季分明。

高邑县-自然资源

高邑县发展规划

高邑县地处华北平原,是传统农业县,全县水资源年可利用量为4700万立方米,农业灌溉全部用地下水。

由于连年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下水平均埋超过40米,井泵多次更新,机井建设投资和浇地费用大幅度提高,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灌溉方式落后,水利用效率较低,节水潜力较大。

近年来,高邑县立足水情实际,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开展节水型农业建设,科学合理地制定灌水定额和灌溉制度,建立健全县乡村3级管水、节水、用水管理组织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积极使用和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全县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6%。

在管灌节水项目示范区,笔者看到,一排排白色出水口装置、一座座黄墙红瓦机井房、一方方机井压力池错落有致地点辍田间,农田实行地下管道输水,农户地头安装出水口,既缩短灌溉周期,又节水节电,年节水30%、节电30%、浇地省工50%。

水资源管理方式之变,从注重发证到加强监督管理和强化服务。

高邑县是石家庄市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弱县,多年来,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局面。

2008年,高邑县将计量设施安装作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突破口,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取水计量设施管理规定的通知》,县水务局向全县用水大户的工业企业逐一送达了安装计量设施通知书,水务局局长魏志佩亲自带队到企业,与厂长经理座谈,并多方筹资10多万元,免费为华晨淀粉公司等19家企业安装磁卡水表,组成四个水政执法大队,配备了三辆水政执法车,定期不定期的开展检查活动,加强对用水户的日常监测管理,防止用水企业擅自破坏、改造磁卡水表、非法偷水的行为,形成“一证、一表、一卡”的管理模式。

严格的管理和先进的科技手段,改变了企业用水大手大脚的习惯,完善各项节水制度,拧紧的用水阀门,如华晨淀粉公司规定,个人车辆在厂子清洗,每次交水费30元。

各用水企业采取改造生产工艺、建设水循环系统等多种节水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用水量,工业用水量比常年同期减少20%。

同时,促进了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开展,2008年上半年征收水资源费近70多万元,是过去一年水利规费征收的3倍多。

水政执法环境之变,企业从不理解、不支持到主动配合,以礼相待。

外部执法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政执法工作的开展和成效。

为了优化执法环境,该县加大水法制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水法律、法规。

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多次以汇报、简报等形式,向县委、县政府领导宣传,争得重视和支持。

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就水资源费征收、河道采砂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协调解决了重点企业进厂收费难等的突出问题。

2008年,高邑县招商引资的石家庄油漆厂等3个重点项目协议中,县政府特别将依法缴纳水资源费列入协议内容,县领导从原来的收费说情者变为水法的宣传员;争取用水户企业支持,做到关怀先行,超前服务。

水政执法人员主动与用水户交谈,耐心地讲解取水许可的政策法规,向用水户发放《取用水须知》《致厂长经理的一封信》等材料,宣讲水法律法规知识,增强企业水法意识和水法制观念;争取公安、法院等部门支持,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各自为战的执法管理体系,充分做好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县公安局抽调三名警力协助水政执法工作,对故意破坏水计量设施,无理取闹、妨碍执法工作正常开展的企业负责人或电工,以影响社会治安、盗窃国家资源和破坏水利工程设施进行拘留和处罚,断了企业多年来偷水漏费的思想念头。

高邑县农民、企业大搞农业节水工程、工业技术改造,城镇居民更换生活用水器具;用水户提着现金,拿着支票主动到县水务局预交水资源费已成为自觉行为。

高邑县-城镇建设

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布局合理,初具规模。

八条主要街道以“四纵四横”格局将县城的工业区、居民区、文化区、科技区划分的井井有条。

宽阔平坦的大街气势宏大的广场,华丽多姿的路灯,笔直参天的大树,鳞次栉比的楼房,琳琅满目的商店,把这个古老的县城打扮的五彩缤纷,焕发出勃勃生机。

九二年被授予省级卫生城的称号。

为适应高邑县商业城迅速发展的需要,河北省政府批准将县城规划面积扩大到达34.52平方公里,为高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邑县-电力通信

全县拥有变电站4座,总容量2万KVA,配电变压器星罗棋布,配电线路纵横如织,供应充裕。

全县邮路总长256公里,配有中英文电传机的电报电路4条,并入全国自动转报网。

现有千门自动交换机一部。

6000门程控电话。

高邑县-道路交通

高邑县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四通八达。

京广铁路、京深公路京深高速公路跨越县城纵贯南北。

标准化公路西达西,东至辽东半岛。

石家庄大型国际机场距高邑公里。

全县乡乡通油路,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公路网。

优越的交通条件,使高邑在历史上就成为百里闻名的物质集散地,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又加入了全国的商品、信息大循环。

 

高邑县-经济发展

农业喜人丰收

农业

高邑县是河北省有名的产粮区,农业经济十分发达基础稳定旱涝保收并已形成以优势产业为主的区域化经济格局。

种植业:

高邑县为河北省粮食、油料重点产地之一,被农业部确定为小麦繁种基地县。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34.2万亩,一般总产量在13万吨左右,油料总产达4000多吨。

有日光温室蔬菜5000亩,年产销6000多吨品种达30多个。

有日本的生菜,美国的绿菜花等十八种名优珍稀蔬菜。

林果业:

全县成片育林面积2000亩育苗面积300亩果树面积3.8万亩。

其中品质优良的雪梨、鸭梨5000亩。

水果年总产量度4000吨年在县西部岗坡地又发展红枣树2万亩将逐步建成区域性的红枣生产基地。

90年被省命名为平原绿化达标县。

畜牧业:

高邑县粮食充裕为发展饲料业提供了良好条件建有年产6万吨的大型饲料厂一座畜禽种类主要为牛马猪羊兔鸡鸽等生猪年存栏6万头出栏6万头蛋鸡存栏多万只蛋产量3000多万吨全县形成以长毛兔肉兔生产为龙头的商品生产基地兔年存栏杆10万只出栏10万只近年来牛的饲养又得到了较大发展另外还建成了冷冻厂食品厂皮革厂等使畜禽皮肉蛋得到了综合加工利用。

商贸

优越的交通地理位置,使高邑县城古今商贾寺集,成为方圆百里的物资集散中心。

高邑县设有百亩大型综合性集贸市场一座,可容纳1500个摊位,日常上市人数达5万人,每逢集日则多达20多万人。

全县建有蔬菜、粮食、陶瓷、花生、农机、建材、木材、食品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20多个。

其中北焦陶瓷专业批发市场被列为石家庄市十大专业批发市场之一,已有上百年历史;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以品种全、质优价低吸引了省内外众多客商;新兴的星期日市场,以不收税、不收费为主的优惠政策,广泛吸引了各地客商。

工业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

高邑县拥有县办工业37家,乡镇业2100多个,形成轻工、建材、纺织、机械、化工、食品等几大行业,产品达100多个品种。

机械:

我县机械行业基础雄厚,技术先进。

主要产品有深水泵、潜水泵、纺织机械等十几个品种。

县纺织机械厂是国家纺织部定点厂家,生产的刷鬃机、刷布机、刷扣机远销香港、巴基斯坦等地区和国家。

化工、建材:

化工是我县的拳头产品,化工企业目前已发展到200多家,主要产品有白炭黑、玫瑰精、氰尿酸、氧化铁红、氧化锌、碳酸镁、氧化镁、硫酸等,部分产品远销海外,年创汇300多万美元。

全县拥有建材企业100余家,方要产品有水泥、内外墙瓷砖、地砖、石灰、人造板、人造大理石等。

轻纺:

全县拥有各类轻纺企业20余家,产品有冷水嘴、日用陶瓷、玻璃制品、毛呢、毛纱、棉布、纸张等。

县玻璃制品厂是国家中型二级企业,年产玻璃输液瓶1亿只。

县五金厂是国家二级企业,以生产“亚”字牌冷水嘴而闻名全国。

县毛纺厂生产的地毯纱、毛呢、毛毯以花色品种齐全畅销国内外。

食品:

高邑县以丰富优质的农业产品带动了食品业的大发展,全县拥有食品加工企业50多家,主要产品有食油、淀粉、糕点、罐头、糖果等。

县淀粉厂生产的淀粉系列产品供不应求。

外经

现有外经工作办公室、对外经济经济贸易公司、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等涉外机构,在北京、深圳、海南等地设有联络处或代办处。

三资企业全部被优先安置地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成为我县对外开放的窗口。

相继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

高邑县-乡镇规划

农民议事

高邑镇(GāoyìZhèn) 面积37.79平方千米,人口28421人。

镇政府驻南星路139号,邮编051330。

[区划]辖东关、西关、东南关、西南关、北关、北街、孙家庄、五百村、张家庄、候家庄、李家庄、王家庄、花园、南陈庄、王留村、秦留村、连留村、连移庄、马留村、寺家庄、东堤、西堤、小留村、大夫庄、曹留村,共25个村。

[沿革]高邑镇自古属高邑县。

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县治移于此地,以后各代相继沿用,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

因公社驻地高邑城关,遂名城关公社。

1996年合乡并镇时改为高邑镇。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属一区。

1945年高邑解放后于此地建城关镇。

1953年撤区建乡时,划出4个自然村建候家庄乡,其余仍属城关镇。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时,属高邑公社,为北关管区、南关管区。

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于此建城关公社。

1984年改为高邑镇。

1996年撤乡合镇时,花园、城关合并为高邑镇。

大营乡(DàyíngXiāng) 面积46.20平方千米,人口30422人。

乡政府驻大营村,邮编051330。

[区划]辖后庄头、前庄头、前哨营、后哨营、小庄、高家庄、河北村、塔张村、东大营、中大营、西大一、西大二、前坊册、后坊册、东邱村、西邱村、南邱村、后怀安、前怀安、后王村、前王村、东王村、破塔村、磨房村、东江村,共25个村。

[沿革]据查,明永乐初,朱、王、刘等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建庄。

相传,战国时期,这一带为燕、赵交兵之地。

燕国在这里连扎三座大营寨。

该乡为大营所在地以此得名大营乡。

大营乡原为庄头乡、坊册乡,1996年合乡并镇时,并为大营乡。

中韩乡(ZhōnghánXiāng) 面积33.79平方千米,人口23496人。

乡政府驻中韩村,邮编051330。

[区划]辖中韩村、岗头村、马村、赵村、河村、故寺村、徐家庄、北陈庄、西韩庄、东韩庄、里村。

[沿革]据查,明“燕王扫北”之后,韩氏最早奉诏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占产立庄。

因西有西韩,东有东韩(遗址在马村村东,赵村村北),改村居中,故冠以姓氏取名“中韩”。

韩氏念今已失传,而村名仍沿用。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属三区。

1945年解放后于此地建河村区。

1953年撤区建乡村,在这里建中韩乡、河村乡、徐家庄乡。

1952年办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建高级社。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时,属高邑社,为马村管区,北陈庄管区。

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于此建中韩公社。

1984年改为中韩乡。

万城乡(WànchéngXiāng) 面积49.70平方千米,人口38664人。

乡政府驻万城村,邮编051330。

[区划]辖万城村、城照村、南蒲底、西蒲底、东蒲底、石家庄村、谷行庄、懂家庄、田家庄、东林村、武城村、北焦村、西林村、榆林村、西良庄、王良庄、石良庄、东良庄、王同庄、牛家庄、西马闲、寺马闲、东马闲、西西韩、东西韩、东南岩、西南岩,共27个村。

[沿革]据查,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郭氏奉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居住建村。

因该村地势低洼,面积较大,犹如大壕坑,故借此取村名为万坑村。

清末,将万坑村改为万城村。

之后,该村人口逐渐增多,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将万城村改称万城镇。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属四区。

1947年土改,1952年办互助组,1953年撤区建乡时建立万城乡,辖6个自然村。

1954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时,建万城人民公社,辖46个自然村。

1958年底并入高邑人民公社,属万城管理区。

1961年规模缩小,划出13个自然村恢复万城人民公社。

1984年改为万城乡。

1996年合乡并镇时,把万城乡和王同庄乡合为万城乡。

西富村乡(XīfùcūnXiāng) 面积54.5平方千米,人口38664人。

乡政府驻仓房村,邮编130127。

[区划]辖西富村、东富村、辛庄、仓房村、古城村、营儿村、贾村、南焦村、北渎村、西北营、东北营、西张村、东张村、西移头、东移头、宋家庄、南塔影、西塔影、东塔影、王家村,共20个村。

[沿革]据查,西富村原名西监村,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

梁氏最先奉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占产立庄。

因此地系战国时期房子郡设立监狱的地方,该村占据西边,故借此按方位取名为西监村。

“监”“菅”同音,后演变为西菅村。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县长杨及龙改西菅村为西富村。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属四区。

1953年撤区建乡时,建西富村乡。

1947年土改,1952年办互助组,1954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建高级社。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时,属万城公社管辖。

1958年底并入高邑人民公社,为西富村管理区。

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从高邑人民公社划出11年自然村,建西富村公社。

1984年改为西富村乡。

1996年合乡并镇时,把西富村乡和北营乡合并为西富村乡。

高邑县-民间艺术

自娱自乐

高邑腰鼓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系陕北腰鼓向全国辐射、流传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艺术形式,经50年的发展演化及加工改造,已形成地方特色鲜明、独具一格的民间艺术。

高邑腰鼓为大型战鼓的配鼓,与钹、镲等民族乐器地位相同,在一些社火、喜庆活动中和大秧歌同台演出。

到20世纪60年代,正式与大鼓、秧歌分离而单独存在,上升为主导地位,大钹则成为它的配器。

高邑腰鼓鼓身细长,双头幔面,尺度与形状和陕北腰鼓大同小异,左跨腰间。

演员服饰为古代兵勇服装,,色彩各异,裤褂均辍饰云头花纹,彩绸包头而成英勇巾,腰系绸带兼起固定腰鼓的作用,给人一种威武雄壮而醒目夺人的感觉。

高邑腰鼓以阵容庞大、齐整划一而见长,鼓点均由指挥随机而定,连续变幻。

基本动作为鼓槌挽花、队行变化、跳跃击打、分组对打等多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