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0234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7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docx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

吉林建筑大学

防火防爆技术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某液化气站防火防爆设计

姓名

学号

030412114

班级

安全121

专业

安全工程

学院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

2015年1月

前言

液化石油气,(LiquefiedPetroleumGas,简称LPG),石油产品之一,为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通常伴有少量的丙烯和丁烯。

一种强烈的气味剂乙硫醇被加入液化石油气,这样石油气的泄漏会很容易被发觉。

主要用作石油化工原料,用于烃类裂解制乙烯或蒸汽转化制合成气,可作为工业、民用、内燃机燃料。

液化石油气在1910年由沃尔特·史内林博士首次生产出来,1912年出现了第一个商业产品。

现在液化石油气提供美国能源消费的3%。

液化石油气主要是由丙烷(C3H8)、丁烷(C4H10)组成的,有些液化石油气还含有丙烯(C3H6)和丁烯(C3H8)。

液化石油气一般是从油气田、炼油厂或乙烯厂石油气中获得。

液化石油气与其他燃料比较,具有污染少、发热量高、易于运输、压力稳定、储存设备简单等优点。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化工基本原料和新型燃料,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化工生产方面,液化石油气经过分离得到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等,用来生产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及生产医药、炸药、染料等产品。

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由于其热值高、无烟尘、无炭渣,操作使用方便,已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

此外,液化石油气还用于切割金属,用于农产品的烘烤和工业窑炉的焙烧等。

由于多数液化石油气储罐站在设备保养、员工素质、档案管理上都不尽人意,又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安全隐患非常严重。

主要原因是行业规划失控,重复建设过多而导致市场过度竞争,企业薄利甚至亏损经营。

但是无论怎样,作为易燃易爆的液化气站这样的重大危险源,必须规范设计、施工和运行,必须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气站安全生产,并不断完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防火间距灭火器

 

 

第一章概述

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新型能源,今年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近年来液化石油气引发的事故也越来越多。

地方和单位在新建液化石油站时,忽视防火防爆的重要性,由于材质不良或加工有缺陷、气瓶受各种原因的腐蚀、由于违章操作、充装过量、日光曝晒、靠近热源、由于没做到专瓶专用,使瓶内装入能引起爆炸的混合气体、在运输、装卸中发生撞击、气瓶阀脱落致使工程存在隐患,火灾爆炸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认真搞好液化石油站的防火防爆设计,对于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在了解液化石油气性质的前提下,依据相关规范(主要参考资料),对液化气站进行防火防爆设计,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和灭火器的配置。

 

第二章液化石油气的性质及火灾危险特性

2.1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

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

丙烷的沸点是-42℃,因此是特别有用的轻便燃料。

这就意味着即使温度很低,丙烷从高压容器释放后,也能立刻汽化。

因此它是清洁燃料,不需要许多设备使其汽化并与空气混合。

一个简单喷嘴就足够了。

丁烷的沸点约为-0.6℃,温度很低时不会汽化。

因此丁烷的用途有限,需与丙烷混和使用,而非单独使用。

LPG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闪爆爆

项目

甲烷

乙烷

丙烷

正丁烷

异丁烷

分子式

CH4

C2H6

C3H8

n-C4H10

i-C4H10

相对分子量

16.04

30.07

44.004

58.124

58.12

蒸气压/Mpa

0℃

-----

2.43

0.476

0.104

0.107

20℃

-----

3.75

0.8104

0.203

0.299

气体密度/(kg/m3)

0℃

0.7168

1.3562

2.020

2.5985

2.6726

15.5℃

0.677

1.269

1.860

2.452

2.452

沸点(0.1013Mpa)/℃

-161.5

-88.63

-42.07

-0.5

-11.73

汽化潜热(沸点及0.1013Mpa下)/(kJ/kg)

569.4

489.9

427.1

386.0

367.6

临界压力/Mpa

4.64

4.88

4.25

3.8O

3.66

临界密度/(kg/L)

0.162

0.203

0.236

0.227

0.233

临界温度

-82.5

32.3

96.8

152.0

134.9

低热值(0,1013MPa,15.6℃)(kJ/kg)

液态

-----

-----

46099

45358

45375

气态

34207

60753

88388

115561

115268

气态比热容(0,1013Mpa,15.6℃)[(kJ/kg·k)]

定压比热容

2.21

1.72

1.63

1.66

1.62

定容比热容

1.68

1.44

1.44

1.52

1.47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上限

5.3

3.2

2.37

1.86

1.80

下限

14.0

12.5

9.50

8.41

8.44

2.2液化石油气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其火灾危险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易爆炸:

液体石油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或浓度)时,遇火源即能引起着火爆炸。

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约1.5%—9.5%。

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处于爆炸下限或爆炸上限时混合气体遇火源一般只是发生爆燃。

爆燃所产生的压力一般不会超过405千帕(4个大气压)。

但当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爆炸下限,就会发生爆炸,爆炸时所产生的压力可达709千帕(7个大气压),爆炸后压力还会不断激增,并伴有震耳的声响。

2.易燃烧:

液化石油气属于一级可燃气体,比煤气(一氧化碳)、汽油等物质更易燃。

3.易膨胀:

液化石油气由液态变为气态,其体积能迅速扩大250~300倍,

4.易气化液态液化石油气在常温常压下极易气化。

1升液体可气化为250-300升气体。

气态液化石油气的相对密度为空气的1.5倍~2.0倍。

由于它比空气重,因而不易扩散掉,能长时间飘浮在地面或流向低洼处积聚,不易于风吹散。

5.易产生静电:

液化石油气从管口,喷嘴或破损处高速喷出时能产生静电。

6.易冻伤。

LPG的沸点在-6.3℃~-47.70℃之间,在气化过程中,需要大量吸收热量造成局部温度骤降,特别是在事故状态下,容易造成人员冻伤。

7.易膨胀性。

LPG的饱和蒸汽压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加,其膨胀系数也比较大。

一般为水的10倍以上,气化后体积可急剧膨胀250~300倍左右。

8.破坏性大。

LPG爆燃的速度可达2000~3000以上,其火焰的燃烧温度达2000℃以上。

在标准情况下,1LPG完全燃烧其发热量高达25000。

第三章总平面布置

3.1功能分区

液化气站是一个接受储存和分配液化石油气的基地,是城镇或燃气企业把液化石油气从生产厂家转往用户的中间场所。

根据功能,可将其分为:

储罐区:

(共2个50m3/罐,和1个5m3/罐的卧式储罐。

生产区:

(卸车点,泵房,灌瓶车间,气瓶间)

辅助区:

(消防泵房,空港瓶库,配电箱,办公室,寝室,卫生间)

3.2耐火等级的确定

根据《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最多允许层数和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查得:

生产区为一级耐火等级,辅助区为三级耐火等级。

3.3选址和布置

3.3.1选址: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布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且就远离城市居住区、村镇、学校、剧院、体育馆等人员集中的地区和工业区。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站址宜选择在所在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且应是地势平开阔、不易积存液化石油气的地段。

同时,应避开地震带、地基沉陷和废弃矿井等地区灌瓶间的气瓶装卸平台前应有较宽敞的汽车回车场地。

3.3.2布置:

1.全压力式液化石油气罐不应少于2台(残液罐除外),地上储罐之间的净距不小于相邻较大罐的直径;

2.地上储罐(卧式储罐组)设置联合钢梯平台

3.储罐区四周应设置不燃烧体防火堤,防火堤内侧基脚线至卧式储罐的水平距离不小于3.0m,防火堤外坡基础脚线至消防车道的间距为5m,至其他建筑物不小于10m;防火堤的设计高度比计算高度高出0.2m,其高度应为1.0~2.2m,并在防火堤的适当位置设置灭火时便于消防队员进出防火堤的踏步。

4.液化石油气泵设置在储罐区泵房内,其外墙与储罐的间距不小于15m。

当泵房面向储罐一侧的外墙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间距可减少至6m。

液态液化石油气泵的安装高度保证不使其发生气蚀,并采取防止振动的措施。

5.灌瓶间和瓶库内的气瓶应按实瓶区、空瓶区分组布置

6.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生产区内严禁设置地下和半地下建、构筑物(地下储罐和寒冷地区的地下式消火栓和储罐区的排水管、沟除外)。

生产区内的地下管(缆)沟必须填满砂子。

7.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生产区和辅助区至少各设置1个对外出入口。

对外出入口宽度不小于4m。

8.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生产区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消防车通道宽度不小于4m。

储罐总容积小于500m3时,设置尽头式消防车通道和面积不小于12m×12m的回车场。

9.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生产区和生产区与辅助区之间设置高度不低于2m的不燃烧体实体围墙。

辅助区设置不燃烧体非实体围墙。

3.3.3防火间距

1.储罐与周围设施的防火间距: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查得:

储罐与围墙的防火间距要求15m,取17.5m;

储罐与办公室、寝室的防火间距要求45m,取50m;

储罐与灌瓶车间的防火间距要求20m,取27.5m;

储罐与气瓶间的防火间距要求20m,取23.5m;

储罐与卸车点的防火间距要求20m,取26m;

储罐与泵房的防火间距要求20m,取25m;

储罐与配、发电间防火间距要求20m,取32m;

储罐与消防泵房的防火间距要求40m,取49m;

2.建(构)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

泵房与消防泵房的防火间距要求8m,取26m;

泵房与配、发电间的防火间距要求7m,取20m;

灌瓶车间与办公室、寝室的防火间距要求20m,取28m;

灌瓶车间与配、发电间的防火间距要求15m,取26m;

灌瓶车间与消防泵房的防火间距要求25m,取35m;

寝室与空钢瓶库防火间距要求8m,取11.5m;

消防泵房与办公室、寝室防火间距要求8m,取16m.

3.储罐之间的防火间距:

(液化石油气液化时属于甲类液体,储罐属于卧式储罐)

50m3储罐与50m3储罐防火间距要求不小于0.8m,取2m;

50m3储罐与5m3参残液罐的防火间距要求不0.8m,取2m。

 

第四章防爆电器设计

4.1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等级划分

液化石油气站属于可燃气体、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场所。

(1)Q-1级场所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混合气体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期存在的场所。

在液化石油气站Q-1级场所原则上是不存在的。

只有Q-2级场所中比地面低洼,易积存液化石油气的部位,可视为Q-1级场所。

(2)Q-2级场所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混合气体可能出现的场所。

(3)Q-3级场所

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混合气体不能出现,仅在不正常情况下短时间出现的场所。

综上可知:

Q-2级场所:

储罐区、生产区。

Q-3级场所:

辅助区。

4.2爆炸危险区域范围的确定

对于易燃物质重于空气的贮罐,其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宜符合下列规定:

(1)固定式贮罐,在罐体内部未充隋性气体的液体表面以上的空间划为Q-1区,浮顶式贮罐在浮顶移动范围内的空间划为Q-2区;

(2)以放空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空间和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下的坑、沟划为Q-2区;

(3)距离贮罐的外壁和顶部3m的范围内划为Q-3区;

(4)当贮罐周围设围堤时,贮罐外壁至围堤,其高度为堤顶高度的范围内划为Q-3区。

4.3爆炸性混合物的分类、分级和分组

液化石油气是炼油厂在进行原油催化裂解与热裂解时所得到的副产品。

催化裂解气的主要成份如下(%):

氢气5~6.甲烷10.乙烷3~5.乙烯3.丙烷16~20.丙烯6~11.丁烷42~46.丁烯5~6等。

主要成分是丙烷,

1.分类:

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性,是由它的爆炸极限、传爆能力、引燃温度和最小点燃电流决定的。

根据爆炸性混合物的危险性并考虑实际生产过程的特点,一般是将爆炸混合物分为三类:

I类——矿井甲烷;

II类——工业气体(如工厂爆炸性气体、蒸气、薄雾);

III类——工业粉尘(如爆炸性粉尘、易燃纤维)。

即,液化石油气属于II类气体。

2.分级:

在分类的基础上,各种爆炸性混合物是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和最小点燃电流分级,查《气体和蒸汽分级表》得,丙烷需按(MESG)和(MICR)分级,查得,丙烷的(MESG)为0.92,(MICR)值>0.8.即选ⅡA级别。

3.分组:

按引燃温度分组,主要是为了配置相应的电气设备,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查《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附录三,丙烷属于T1组别,引燃温度为大于450℃。

4.4防爆电器的选择

防爆电气设备可分六种类型,与其相应的标志如表4.4-1所示。

爆炸性混和物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按其传爆能力可分4级(只适用于隔爆型),如表4.4-2所示。

传爆能力是指爆炸性混合物对爆炸的传播能力,通常用使它们不能连续传爆的最大狭窄间隙的尺寸来表示。

这与燃烧过程火焰传播时,在孔口出流孔径小于极限值的情况下,火焰就不能再继续传播的意义相仿。

表4.4-1防爆电气设备新旧类型标志对照表

类型

标志

类型

标志

充砂型

q

防爆安全型

增安型

A

e

无火花型

n

隔爆型

隔爆型

B

d

安全火花型

本质安全型

H

i

防爆充油型

充油型

C

o

防爆特殊型

特殊型

T

s

防爆通风、充气型

通风充气型

F

p

注:

1.旧类型在标志前加“K”字者为煤矿用防爆电气设备。

2.新类型标志“Ⅱ”者为工厂用防爆电气设备;标志“Ⅰ”者为煤矿用防爆电气设备。

表4.4-2爆炸性混合物的级别

级别

试验最大不传爆间隙σ/mm

级别

试验最大不传爆间隙σ/mm

1

1.0<σ

3

0.4<σ≤0.6

2

0.6<σ≤1.0

4

σ≤0.4

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生产区选用的电气设备,均采用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

由于电气设备多已形成系列产品,并非每个级别都有定型产品可选,故在城市燃气系统中只能选用不低于3级防爆级别的电气设备。

可见,在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生产区内使用的电动机应选B3d型防爆级别的。

其他的电气设备(如启动器),也应选用相应等级的产品。

对于照明用灯,由于安装位置较高,在局部或全部敞开的瓶库(或瓶棚)内部距地面高度2m以上,可按Q-3级选用,既可用隔爆型,也可用防爆型;而灌瓶间内照明灯仍需采用隔爆型。

综上所述,生产区选用电气设备为ⅡA类隔爆型T1组,标志ExdⅡAT1,辅助区选用电气设备为ⅡA类增安型T1组,标志ExeⅡAT1。

 

第五章LPG罐区危险性分析

5.1危险性分析

随着生产模式的不断扩大,油气作为重要的燃料和工业原料,在工业和民用方面的用途越来越广泛。

但油气通常具有易燃易爆等危险特性,在储存与运输过程中存在这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

LPG罐区是经营及储存液化石油气危险化学品的场所,属于甲类火灾危险场所,危险性大,一旦系统发生事故,容易引起火灾及爆炸、污染环境等恶性后果,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对LPG罐区进行火灾爆炸事故后果分析,对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分析灌区的主要危险性是:

PoolFire、UVCE、BLEVE等。

5.2LPG灌区的池火灾危险性

LPG的PoolFire大多是由于设备及管线的跑冒滴漏、容器的破裂、阀门开启或失效、超载、雷击等因素所造成的。

LPG灌区的火灾有以下特点:

燃烧伴随爆炸、破坏性大、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易形成二次爆炸、火灾初发面积大。

 

灌区的PoolFire的危害是火焰的强烈辐射对周围人员及装备的危害,在火焰环境下,易导致周围储罐的破裂而引发二次灾害。

5.3LPG灌区的蒸气云爆炸危险性及计算

当LPG灌区的储存LPG等物质的设备罐体在机械作用(如撞击、打击)、化学作用(如腐蚀)或热作用(如火焰环境、热冲击)下发生破坏,就会导致大量液化气泄漏,此外工作人员在装运取样等业务中不正确操作,也是导致罐内液化气泄漏的一个重要因素。

容器破裂后,LPG就会快速泄漏并与周围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云,在遇到延迟点火的情况下,就会导致UVCE的发生。

由此可见,罐体破裂是导致UVCE发生的直接原因。

蒸汽云爆炸计算:

100立方米的液化石油气总质量约为45053kg.具体计算内容如下表

序号

项目名称

符号

单位

来源或算式

计算结果

1

地面爆炸系数

λ

1.8

2

破坏系数

k

5.6

3

液化石油蒸汽云的TNT当量系数

a

0.04

4

蒸汽云中液化石油气的总能量

WF

kg

45053

5

液化石油气的燃烧热

QF

MJ/kg

46.5

6

TNT的爆炸热

QTNT

MJ/kg

4.19

7

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总能量

E

Kg

E=1.8aWFQF

150837

8

液化石油气蒸汽云的TNT当量

WTNT

kg

WTNT=1.8aWFQF/QTNT

36000

9

死亡半径

R

m

R=13.6(WTNT/1000)0.37

51

10

财产损失的半径

Rc

m

Rc=5.6(WTNT)1/3

185

11

火球半径

R

m

R=2.9(WTNT)1/3

95

12

火球持续时间

t

s

t=0.45(WTNT)1/3

15

表5.3.1蒸气云爆炸计算

 

5.4LPG灌区的沸腾液体扩展蒸汽爆炸危险性

BLEVE是指LPG储罐在外部火焰的烘烤下突然破裂,压力平衡破坏,LPG急剧汽化,并随即被火焰点燃而产生的爆炸。

BLEVE发生有以下条件:

储罐内LPG在外部热作用下,处于过热状态,罐内气液压力平衡破坏,LPG急剧汽化;罐壁不能承受LPG急剧汽化导致的超压。

5.5静电危害

液化气发生小孔喷射时,因流速快,会产生高位静电,实践证明,液化气在高速喷射时产生的静电电位高达9000V,特别是气体中伴有其它微粒物质时,其静电危险性更大,而当带电体与不带电或静电电位很低的物体相接近时,只要电位差达到300V以上,就会发生静电放电现象,并产生火花。

当火花能量超过0.3mJ时,就足以引燃处于爆炸浓度极限范围内的液化石油气,引起燃烧和爆炸。

5.6雷击(电)危害

雷击主要包括直击雷、感应雷及雷电侵入,此外还有比较罕见的球形雷。

雷电的灾害主要表现为雷电所造成的雷击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每个闪电的强度可以高达10亿伏,一个中等程度的雷电功率有10万千伏。

雷电对液化气罐区的危害很大,如果缺少必要的防雷电设施,或防雷设施因管理疏漏,会导致避雷效果降低或丧失,将会因雷电灾害造成重大的损失。

5.7设备故障危害

液化石油罐可能会因玻璃管液位计破碎引起泄漏,大量液化气弥漫整个车间随时都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关键设备的某一点出现故障都可能导致大面积的危害产生,因而对待设备故障不能有任何的麻痹大意。

5.8违章操作

液化气罐区由于违章操作而引发的火灾事故发生频率较多,由于违规操作,未关闭球罐脱水包的上游阀,就打开脱水包的下游阀,这样在球罐内有0.4Mpa压力的情况下,边进料边脱水致使水和液化气一起排出,通过污水池大量外逸,遇火源引起爆燃。

5.9泄露危害

液化气罐区发生频率最多的是因液化气贮罐泄漏而引发的事故,这类事故导致的损害是最大的。

导致泄露的主要原因有:

(1)罐体阀门垫片损坏,出现裂缝,引起泄漏;

(2)液位计,压力表损坏;(3)管道破裂;(4)罐体焊缝破裂等原因。

 

第六章灭火器配置设计

6.1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

6.1.1灭火器配置的火灾种类

应根据该场所内的物质及其燃烧特性进行分类。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可划分为以下五类:

1.A类火灾:

固体物质火灾;

2.B类火灾:

液体火灾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3.C类火灾:

气体火灾;

4.D类火灾:

金属火灾;

5.E类火灾(带电火灾):

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6.F类火灾:

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的火灾。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分析得:

(1)储罐区和仓库的火灾属于C类火灾;

(2)配、发电室属于E类带电火灾。

(3)寝室、办公室、空钢瓶库属于A类火灾。

6.1.2危险等级

工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应根据其生产、使用、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三级:

(1)严重危险级:

火灾危险性大,可燃物多,起火后蔓延迅速,扑救困难,容易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场所;

(2)中危险级:

火灾危险性较大,可燃物较多,起火后蔓延较迅速,扑救较难的场所;

(3)轻危险级:

火灾危险性较小,可燃物较少,起火后蔓延较缓慢,扑救较易的场所。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附录C)》分析得:

储罐区、生产区和辅助区都属于严重危险级。

6.2灭火器的选择

6.2.1一般规定

灭火器的选择应考虑下列因素:

1.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

2.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

3.灭火器的灭火效能和通用性;

4.灭火器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

5.灭火器设置点的环境温度;

6.使用灭火器人员的体能。

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宜选用相同类型和操作方法的灭火器。

当同一灭火器配置场

所存在不同火灾种类时,应选用通用型灭火器;当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灭火器时,应采用灭火剂相容的灭火器。

6.2.2灭火器的类型选择

A类火灾场所应选择水型灭火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或卤代烷灭火器。

C类火灾场所应选择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卤代烷灭火器。

E类火灾场所应选择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器、卤代烷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但不得选用装有金属喇叭喷筒的二氧化碳灭火器。

6.3灭火器的配置

6.3.1一般规定

6.3.1.1灭火器设置地点

1.灭火器应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

2.对有视线障碍的灭火器设置点,应设置指示其位置的发光标志。

3.灭火器的摆放应稳固,其铭牌应朝外。

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08m。

灭火器箱不得上锁。

4.灭火器不宜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

当必须设置时,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5.灭火器设置在室外时,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