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0353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6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知识点整理.docx

文言知识点整理

文言知识点整理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

二、古今异义(古/今)

1、列坐其次

古义:

其,代词,指曲水。

次,旁边、水边。

如:

列坐其次。

今义:

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

这些文章 今:

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三、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少长咸集年轻人,年长的人

B、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

C、名词作动词  ①映带左右环绕 ②一觞一咏喝酒

D、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

四、文言句式

a)判断句:

死生亦大矣。

b)倒装句:

欣于所遇(状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五、一词多义

①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③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

④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

六、虚词运用

-+①所以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表原因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以此用来

吾知所以距子者,吾不言表方法

②之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助词表定语后置

曾不知老之将至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往达到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助词的

以之兴怀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

暮春之初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缪(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4)举匏樽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 古义:

白茫茫的水汽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旷远的样子今义: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一词多义

(1)东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东望武昌(介宾短语,向东)

(2)望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如诉如泣(副词,像)

(二)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下江陵(攻占)/顺流而东(向东进军)

(2)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4)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5)形容词作动词正襟危坐(整理)/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三)文言固定句式

l.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省略句

(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省略主语“其声”)

(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省略“其声”)

(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主语“苏子与客”)

3.倒装句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结构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

(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

(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结构后置)

(四)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表转折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2)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

(4)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

(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

(4)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3.于

(1)介词,在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

(2)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3)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语气词,表示疑问。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

(2)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3)形容词词尾。

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

舍:

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

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

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

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

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

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

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

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12、谬: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13、传:

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14、名:

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一词多义(扩展)

(一)实词“道”

1、有碑仆道名词,路、道路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3、于是废先王之道名词,主张4、何可胜道也哉动词,说、讲

5、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方法

(二)实词“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名词,车盖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连词,表原因

3、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动词,超过,胜过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助词,“大概”

(三)实词“文”

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名词,文字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词,纹理

3、属予作文以记之名词,文章4、文过饰非动词,掩饰

(四)实词“然”

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代词,如此,这样2、吴广以为然形容词,对、正确

3、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连词,表转折,但

(五)“得”:

①能够。

“不得极夫游之乐”。

②心得、收获。

“往往有得”。

③融洽。

“与公甚相得”。

④得到,获得。

“某得八焉”。

(③、④均《王忠肃公翱事》)

(六)“胜”:

①尽。

“何可胜道也哉”。

②能承担,禁得起。

“沛公不胜杯构”(《鸿门宴》)。

③优美的,。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④胜利,“终不能加胜于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虚词

①“其”

1、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第三人称代词,它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

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指示代词,译作“这”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指示代词,译作“其中的”

2、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我们还是回去吧)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其是之谓乎!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其可怪也与?

3、固定用法“何其”,译作“多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多么衰落啊!

②“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词,竟,竟然,居然

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词,于是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副词,才

五、异义词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

十分之一。

今义:

数词。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

不平常。

今义:

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

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

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

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 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

“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

合用为一个连词。

六、重点句式

(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二)省略句、判断句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宾语)2. 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宾语)

3.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三)状语后置句

1.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劝学》语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再一次;“暴”同“曝”,晒干。

 )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3.輮使之然也(“輮  ”同“煣  ”,火烤。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二、词类活用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泳。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4.非利足也(形容词用作动词,跑得快) 

三、古今异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广博地学习;今义:

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

藏身;今义:

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者某事物

3.金石可镂

古义:

金属制品;今义:

黄金

4.故木受绳则直

古义:

墨线;今义:

绳子 

5.蟹六跪而二鳌

古义:

脚;今义:

下跪 

6.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爪子和牙齿;今义:

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 

四、一词多义

1.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2.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勉强)

3.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

假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4.望

吾跂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

5.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志(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6.兴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振兴)

汉室可兴也(兴盛)

7.学

学不可以已(名词,学习)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问)

8.功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成功)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功劳)

9.故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以)

明知故犯(故意)

温故而知新(原来的东西)

五、虚词积累

1.于

青取之于蓝(从)

而青于蓝(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向)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

锲而舍之(表承接)

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转折)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

登高而招(表承接)

3.者

有蒋氏者(表停顿,无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人)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的原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表判断)

六、特殊句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輮以(之)为轮(省略句)  

 

《师说》语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读”同“逗”)

二、词类活用

1.吾从而师之(意动,把……当作老师)

2.圣人之所以为圣(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

3.则耻师焉(意动,认为……是可耻的)

4.孔子师郯子(意动,把……当作老师)

5.而耻学于师(意动,认为……是可耻的)

6.不耻相师(意动,认为……是可耻的)

三、古今异义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用来……的;今义:

表结果的连词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

古义:

一般的人;今义:

大众

3.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求学的人;今义:

读书人有专门学问的人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不一定;今义:

不需要

5.吾从而师之

古义:

跟从并且;今义:

表结果、目的的连词

6.小学而大遗

古义:

小的方面要学习;今义:

学制的初级阶段

四、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学习)

犹且从师而问焉(老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2.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解释经书的著作)

3.从

惑而不从师(跟随)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

4.惑

惑而不从师(动词,有了疑难问题)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糊涂)

5.圣

圣人之所以为圣(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

圣益圣(圣明)

五、虚词积累

1.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代词,代童子)

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

郯子之徒(这)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标志)

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辍耕之垅上(动词,到)

久之,目似暝(用在时间后,无义)

2.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末语气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句末语气词)

3.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在”;介词,“比”。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反诘语气。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与“嗟”组成固定结构,表示感叹。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

4.其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代词,代指“众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句中语气词,表揣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代词,他/他们)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代“书”)

其可怪也欤(指示代词,“这”)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代词,指前文的“君子”即“士大夫”)

5.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向)

……而耻学于师(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比)

不拘于时(被)

其皆出于此乎(从)

6.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啊”或不译。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用于一般陈述句或语气轻微的感叹句句末,表示认定,“啊。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用于句末,与疑问代词“何”呼应,表示反问,“呢”。

7.则

于其身业,则耻师焉 (连词,表转折,“却”。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连词,表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就”。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副词,用在谓语前面,帮助表示判断,“就是”。

8.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以”作“因”讲。

六、特殊句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不拘于时(被动句)

 

《赤壁赋》语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同“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同“凭”)

3.山川相缪(同“缭”)

二、词类活用:

1.正襟危坐(使动,使……正)

2.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舞)

3.泣孤舟之嫠妇(使动,使……哭泣)

4.下江陵(名作动,攻取)

5.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7.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把……当作伴侣,把……当作朋友)

8.顺流而东也  (名作动,向东进)

9.渔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动,打渔砍柴)

三、古今异义 

七月既望

古义:

月满为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今义:

看见

四、一词多义

1.如

   纵一苇之所如  (往)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好象)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比得上)

   如期完成  (按照)

2.属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通“嘱”,劝酒)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咐)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隶属)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亲属)

举匏樽以相属  (通“嘱”,劝酒)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3.固

   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

   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险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使动,使……稳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顽固)

4.适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到)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女子出嫁)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  (适合)

   适得君府书,明日来临汝  (刚刚,才)

   适大病,不能行  (适逢)

5.逝

逝者如斯,而未尝为也  (流逝)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通“誓”,发誓)

   淑尔远逝,往来翕忽  (去,消失)

   时不利兮骓不逝  (跑)

五、 虚词积累

1.曾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曾不知老之将近  (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

2.苟

   苟非吾之所有  (如果)

   欲苟顺私情  (姑且)

3.虽

虽一毫而莫取  (即使)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然)

4.卒

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终于)

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戍卒叫,函谷举(士卒)

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在仓卒之际,强弱未分(同“猝”)

六、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

何为其然也

2.判断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固一世之雄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定语后置

客有吹洞箫者

4.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介词结构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寄蜉蝣于天地

 

苏教版必修二文言知识点整理

《六国论》语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暴霜露(同“曝”,暴露)

2.暴秦之欲无厌(同“餍”,满足)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哉((同“毋”,不要)

4.当与秦相较((同“倘”,倘若)

二、词类活用

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

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2.义不赂秦义:

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

3.李牧连却之却: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

名词用作动词,礼待,礼遇

5.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6.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终,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下:

下到,名词作动词。

8.以地事秦事:

侍奉。

名词作动词。

9.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小: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

大的方面

10.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下:

自取下策,名词作动词

三、古今异义

1.其实百倍        

古:

那实际情况。

今:

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       

古:

祖辈父辈。

今:

指父亲的父亲。

3.后秦击赵者再      

古:

两次。

今:

表示又一次。

4.始速祸焉        

古:

速:

招致。

今:

指速度快。

5.可谓智力  

古:

智谋和力量。

今:

为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6.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古:

前例、旧事。

今:

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四、一词多义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所亡者(损失)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

 以荆卿为计(作为)

为  邯郸为郡(作为)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治理;被)

   六国破灭(灭亡)

  灭

  薪不尽,火不灭(熄灭)

 

  而秦兵又至矣(军队)

  兵

  斯用兵之效也(用兵的策略、方法)

以地事秦(侍奉)

  事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事情)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开始)

  始

  始速祸焉(才)

终  终继五国迁灭(终于)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到最后)

  故曰“弊在赂秦也”(所以)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

强弱胜负已判矣(胜利)

胜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得胜)

  较秦之所得(得到的)

得  此言得之(适宜,得当)

  诚不得已(能够、可以)

  暴秦之欲无厌(欲望)

  则秦之所大欲(想要)

暴霜露(暴露)

  暴秦之欲无厌(残暴)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向使,假使)

 并力西向(方向)

或曰……(有的人)

或未易量(或许)

五、虚词积累

1.以

(1)不赂者以赂者丧         介词,因为

(2)秦以攻取之外          介词,凭借

(3)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连词,才

(4)举以予人         连词,来

(5)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介词,用

(6)至丹以荆卿为计        介词,用

(7)洎牧以谗诛          介词,因为

(8)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介词,用

(9)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连词,表结果,以致

(10)苟以天下之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