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14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0489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14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14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14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14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14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14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14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14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14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14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14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14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14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14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14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14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14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14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高考一轮 选考专题检测卷14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docx

浙江高考一轮选考专题检测卷14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选考专题检测卷(十四) 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色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秦朝标准字体的评述是(  )

A.“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B.“笔画圆弧,富有奇趣”

C.“结体扁平,方劲古拙”D.“不真不草,流动奔放”

B [秦朝的标准字体是小篆。

“状如龙蛇,钩连不断”是对草书的评述,故A项错误;“笔画圆弧,富有奇趣”是对小篆的评述,故B项正确;“结体扁平,方劲古拙”是对隶书的评述,故C项错误;“不真不草,流动奔放”是对行书的评述,故D项错误。

]

2.右图是元代书法家赵孟

的书法作品。

该作品的字体属于(  )

A.小篆B.隶书

C.草书D.楷书

D [由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与该作品的书法艺术风格一致,故D项正确。

]

3.《美的历程》中说:

“它们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练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

”下列书法家的作品最能体现盛唐书法特征的是(  )

A.王羲之B.张旭

C.颜真卿D.米芾

C [本题可采用排除法。

依据“盛唐”这一关键信息排除A、D两项(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米芾是宋代书法家),再依据“规范”“律令”排除草书大家张旭。

]

4.(2015·浙江9月学考模拟)“在所有的视觉艺术中,中国学者一贯将书法放在首位。

”下图所示书法作品(《玄秘塔碑》)的作者是(  )

A.米芾B.苏轼

C.柳公权D.颜真卿

C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作品,故选C项。

]

5.(王羲之)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楷书B.隶书

C.行书D.草书

C [王羲之的大意是:

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

钟繇擅长楷书,张芝擅长草书,王羲之的字体应该是楷书与草书的特点兼而有之,故C项正确。

]

6.唐朝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称赞中国古代某书法家道:

“……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其)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下列书法作品与韩愈所称赞之书法家风格相一致的是(  )

A.李斯《泰山石刻》

B.张旭的《古诗四首》

C.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D.王羲之的《兰亭序》

B [韩愈所称赞的这种书法艺术的特点是张扬狂放,变动犹如鬼神,应该是草书,尤其是狂草的特点,分析选项,李斯是篆书家,柳公权是擅长楷书,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

但狂草应该是张旭,答案为B项。

]

7.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

右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

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

这幅作品字体的

特点是(  )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D [图中苏轼的作品为行书,行书的特点是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D项正确。

A项是楷书的特点,B项是隶书的特点,C项是篆书的特点,均排除。

]

8.“诗不能尽,而为书,而为画”,“淡而不薄,厚而不浊,苍而不格,润而不滑”。

下列不属于此风格的是(  )

B [“诗不能尽,而为书,而为画”“淡而不薄,厚而不浊,苍而不格,润而不滑”属于文人画的特点,A、C、D三项属于文人画,阎立本的《步辇图》属于人物画,故B项符合题意。

]

9.下列两幅绘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其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属于(  )

[明] 董其昌《山水图》  [清] 郑板桥《兰花》

A.山水画B.文人画

C.花鸟画D.风俗画

B [明清时期的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和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B项符合题意。

]

10.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

A.《春秋》B.《孟子》

C.《荀子》D.《离骚》

D [本题以战国时期的一幅地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①是燕国所在地,②是齐国所在地,③是秦国所在地,④是楚国所在地。

《离骚》的作者屈原是楚国人。

]

11.李泽厚对某作品曾发出这样的赞美:

“你看,那是多么既鲜艳又深沉的想象和情感的缤纷世界啊。

美人香草,百亩芝兰……主人翁却是这样一位执着、顽强、忧伤、怨艾、愤世嫉俗、不容于时的真理的追求者。

”该“主人翁”的原型最有可能是(  )

A.屈原B.李白

C.柳永D.关汉卿

A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文学成就——楚辞。

由材料关键信息“执着、顽强、忧伤、怨艾、愤世嫉俗、不容于时”“真理的追求者”可知,材料主旨即体现出主人翁“忧国忧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李白是豪放派诗人,排除B项;柳永是婉约派词人,排除C项;关汉卿是元代戏剧家,排除D项。

]

12.宋人称:

“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D [词作为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影响深远。

宋词可分为两大流派,即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题干中的“学士词”即为苏轼的词,故选D项。

]

13.(2015·浙江宁波期末)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词的创作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明代,中国古典小说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C [宋代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状大,反映市民阶层文化需求的词的创作进入繁荣时期,且南宋江的词多反映国破家亡、低迷感伤的情绪,故选C项。

]

14.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是诗歌创作的两种基本形式。

下列属于浪漫主义诗人的是(  )

|学考+选考总复习 历史①屈原  ②李白  ③杜甫  ④白居易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屈原、李白属于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白居易属于现实主义诗人。

]

15.清初诗人赵翼的《论诗·其二》中载: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作者否认了李白、杜甫的文学地位

B.“风骚”这一典故源于《诗经》和楚辞

C.诗人呼唤创新、反对积习守旧

D.文学创作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

A [作者以李白、杜甫为例来说明尽管他们的诗歌广为流传,然而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国家世代都有人才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数百年。

由此可见,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亦步亦趋。

作者并没有否认李白、杜甫的文学地位,故选A项。

]

16.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反映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其中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  )

A.反映了民族矛盾的激化

B.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

C.表现了反叛传统礼教的精神

D.满足了各阶层的文化需求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感天动地窦娥冤》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歌颂了窦娥心灵的善良和反抗精神。

作品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了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反映了广大人民希望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

17.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

在古代中国,从________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

(  )

A.西周   B.秦朝   C.汉代   D.唐代

C [西汉时期,我国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从而改变了先前用竹简书写的状况。

]

18.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

“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

A.造纸术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测向技术

C [由材料中“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可知其记述的是活字印刷术。

]

19.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

“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20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

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D.装订书籍

C [图书增多,价格下降,从而显示了中国一项发明的重要性,进而推理,这项发明应该是印刷术。

结合材料中“15世纪”也可知应为活字印刷术,故选C项。

]

20.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的炼丹示意图。

这种以炼出“神丹妙药”为目的的做法却产生了一项伟大的发明,这项发明是(  )

A.造纸术B.印刷术

C.指南针D.火药

D [在中国古代,人们在炼制丹药时偶然发明了火药。

]

21.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

“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C.胶泥活字印刷术的诞生D.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C [材料反映的是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发明以后,印刷数量和速度的提高,故选C项。

1450年前后,金属活字是德国人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故D项错误。

]

22.李约瑟对古代中国科技做出这样的评价:

“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和技术发现,改变了西方文明的发展进程,并因而也确定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以下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火药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②印刷术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③指南针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④造纸术方便了智者学派的研究

A.③④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D [②③体现了印刷术和指南针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欧洲宗教改革是政治思想运动,其过程中没有体现火药的作用;而造纸术的发明比智者学派存在时期要晚,故①④表述错误。

]

23.中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擦肩而过,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积极抓住机遇,参与新的科技革命。

除去同步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外,我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还有(  )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C.“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B [题干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暗示时间是改革开放新时期。

A、D两项不是“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排除;C项发生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排除。

]

24.美联社在报道中说,“嫦娥2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最新里程碑。

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

25.新浪网就“谁有资格获得国家荣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

在包括文化、体育、科技、企业和政界人士的10人名单中,支持率位列第一的是科学家袁隆平。

袁隆平获得广大网友认可的主要原因是他(  )

A.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影响大

B.推广蔬菜大棚技术,解决了菜篮子问题

C.培育和推广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和世界的水稻产量

D.主持“两弹一星”工作,成就巨大

C [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这是袁隆平获得认可的重要原因。

A项不是主要原因,B、D两项与袁隆平无关。

]

26.【加试题】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剧”。

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

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

C.多采用虚拟性、抽象性的动作

D.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B [京剧是以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为表演手段,说、学、逗、唱是相声的特点,故选B项。

]

27.【加试题】“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行步,马行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洲”。

这说的是(  )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D [浪漫主义风格侧重写人的感情世界,与材料体现的人物和车马表演风格不符合,故A项错误;“一二人千变万化……三五步四海五洲”并不是指书画,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侧重于对社会的批判,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一二人千变万化……三五步四海五洲”指的是戏台上进行表演的虚拟艺术,故D项正确。

]

28.【加试题】“京剧的形成是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

清代戏曲一方面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

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

”材料反映京剧的特点是(  )

A.百戏之祖B.达到高峰

C.推陈出新D.日臻成熟

C [昆曲(南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故A项错误;材料“京剧的形成是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表明着重介绍的是京剧形成过程中的特点,没有反映“高峰”,故B项错误;“交流”“新的综合”“新剧种的出现”说明了京剧是在其他戏种交流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剧种,故C项正确;“成熟”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

29.【加试题】“到1956年初……党内对知识分子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宗派主义,学术研究存在‘舆论一律’的严重制约,学习苏联经验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倾向……迫切需要制定一个正确领导科学和文艺工作、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的总方针。

”对此,毛泽东提出(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C.文艺工作者到农场“改造”,接受“再教育”

D.“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

B [依据题干中关键信息“1956年初”“科学和文艺工作……的总方针”可知B项正确。

]

30.【加试题】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

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方针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A [由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鼓励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故A项符合题意。

材料信息并非艺术上的“百花齐放”,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

(jī)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

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材料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及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

(6分)

(2)从材料二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

(4分)

【解析】 第

(1)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2)问,结合李白生活时的盛唐和辛弃疾生活的两宋之际的政治形势、政府政策等方面分析。

【答案】 

(1)体裁:

楚辞。

文学特色:

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代表作:

《离骚》。

(2)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兰亭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聚会,会上得诗37首,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了序言手稿,即右图。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材料二 马致远的元散曲《天净沙·秋思》写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某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材料一所示的图前挂一个导游牌,请你对《兰亭序》出现的时代背景、书法特点做一下介绍。

(6分)

(2)材料二的元曲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时代风貌?

(4分)

【解析】 第

(1)问,要明确魏晋南北朝这一分裂割据时期的史实;对书法特点的回答则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2)问,从体会作者的无奈情感及元朝的民族政策等方面去分析。

【答案】 

(1)背景: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思;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的理想形式。

特点:

《兰亭序》“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情感:

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

时代风貌:

马致远的这首元曲刻画的是天涯孤旅的思乡之愁。

33.【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京剧在美国上演

材料一 清代徽商富甲一方,纷纷蓄养戏曲班社,因此被称为“徽班”。

徽班角色斗艺,融合了“京、秦二腔”,逐渐享誉江南,客观上为徽班进京创造了条件……京剧逐渐成为一种以表演为中心的市民艺术。

其剧目取材广泛,有的出自古典杂剧、传奇,有的源自小说话本,情节中的是非善恶依从传统道德——核心是“忠孝仁义”。

材料二 京剧是中国戏曲的典型代表。

京剧经过历代无数艺人锤炼打磨,已经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体系。

以表演为核心的京剧,融歌唱、舞蹈、音乐于一体,集唱、念、做、打于一身,舞台时空自由流动变换,高度灵活、虚实结合、以假当真、形神兼备地将世态人情展现在观众面前。

中国戏曲,一方面维持着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和艺术传统,另一方面不断借鉴、吸收当代其他艺术的精华,推陈出新,茁壮地活跃在中华大地上,并且越来越受到国际朋友的喜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京剧形成的经济文化条件。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京剧能够成为中国的国粹,长盛不衰,并且走向世界?

(6分)

【解析】 第

(1)问,依据信息“清代徽商富甲一方,纷纷蓄养戏曲班社”和“京剧逐渐成为一种以表演为中心的市民艺术”归纳经济条件;依据信息“有的出自古典杂剧、传奇,有的源自小说话本”归纳文化条件。

(2)问,京剧之所以取得很高的地位,应从社会环境、政治保障、形成和发展的特点、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

【答案】 

(1)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商人为其提供了物质支持,市民阶层壮大,成为其主要观众。

文化:

传统戏剧和文学为其提供了丰富题材;各种戏剧的交融发展为其提供了艺术借鉴。

(2)京剧在形成过程中吸取了各种戏曲的长处,融合了徽、汉和昆曲等多种声腔;能够不断借鉴、吸收当代其他艺术的精华,推陈出新;吸收国际戏剧的精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历代艺人的努力。

34.【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关于京剧的存在问题产生了争论:

一派主张全部继承;另一派主张全部取消,认为京剧是封建主义的。

毛泽东为此给京剧界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主张京剧还是应该保留,不单是京剧,各种戏曲形式都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以批判继承。

1953年,毛泽东就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提出要百家争鸣。

——《中学历史复习新编》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说:

“我认为这种自由谈论,不应当去禁止。

这是对学术思想的不同意见,什么人都可以谈论,无所谓损害威信……如果国内对此类学术问题和任何领导人有不同意见,也不应加以禁止。

如果企图禁止,那是完全错误的。

(1)材料中“双百”方针所指的自由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主张的自由有何不同?

(6分)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今天重新贯彻“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4分)

【解析】 第

(1)问,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阶级本质去考虑。

(2)问,要从现实当中的科技文化发展组织答案。

【答案】 

(1)两者自由的实质不同。

“双百”方针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前提下的学术艺术自由;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自由,指的是政治权利的自由平等。

(2)意义:

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科技文化繁荣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迅猛而健康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