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0498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5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频考题与参考答案汇编

一、单选题

1.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出版

C.唯物史观的形成

D.私有制的消失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A.革命性和斗争性

B.先进性和革命性

C.阶级性和先进性

D.先进性和科学性

3."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对世界本原和统一基础的最高抽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4.“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6.“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是()。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辩证法转化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D.唯物主义的观点

7.“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9.“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级旧社会产阶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

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10.“割下来的手就不再是人的手”这句话体现了()。

A.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观点

B.辩证法的部分同整体的联系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事物内部矛盾性的观点

11.“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2.“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1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14.“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这种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绝对主义

D.相对主义

15.“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是一种()。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7.“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种观点属于()。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宿命论观点

C.机械决定论观点

D.否认人民群众历史创造性的观点

18.“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19.“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20.“天不变,道亦不变”。

这是一种()。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辩证法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21.“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22.“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2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2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25.“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主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26.“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是()。

A.先验论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

D.经验论的观点

27.“支配物理世界之运动的必然性,也支配着精神世界的运动,因而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服从于注定的命运。

”这种观点属于()。

A.唯意志论观点

B.宿命论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非决定论观点

2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A.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30.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以“科学预测学”的形式招摇过市。

这属于()。

A.内容决定形式的表现

B.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的表现

C.新内容采用旧形式的表现

D.旧内容采用新形式的表现

31.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32.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认为“上帝在我心中”“上帝代表爱”,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33.爱因斯坦说:

“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34.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C.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D.康德哲学的功绩

35.把一些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是()。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36.辨证的否定即“扬弃”,其含义是()。

A.外在的否定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相结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37.辩证的同一是()。

A.以差别、对立为前提的同一

B.不包含否定因素的同一

C.事物与其自身完全等同

D.不包含任何差别的绝对的同一

38.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3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D.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40.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静止,是指运动的()。

A.必要准备

B.外在表现

C.一种特殊状态

D.一种必然结果

41.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

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42.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43.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

A.社会性劳动

B.直立行走

C.人脑的形成

D.语言的产生

44.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A.特殊形式

B.唯一形式

C.辅助形式

D.基本形式

45.从起源上说,国家是()。

A.人们通过订立契约形成的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C.一个民族征服另一个民族的产物和表现

D.人们协调公共社会秩序的产物和表现

46.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这种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D.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47.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4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定回答的是()。

A.不可知论者

B.所有唯心主义者

C.唯物主义者

D.可知论者

49.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50.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5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53.否认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主张时空的有限论,就是()。

A.从实际出发认识时间和空间

B.会引出一个超时空的神灵世界,给宗教留下地盘

C.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

D.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

54.否认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是()。

A.唯物论

B.唯心论

C.二元论

D.不可知论

55.概念、判断、推理是()。

A.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5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57.各国最大的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表明()。

产生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国际垄断同盟

C.金融寡头

D.资本输出

58.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

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59.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

A.避免两败俱伤

B.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C.相互之间竞争

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60.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61.古代西方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成果是()。

A.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B.赫拉克立特认为或是万物本原

C.德谟克里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D.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万物基础

6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C.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D.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6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A.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B.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C.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D.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6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B.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

C.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

D.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6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6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

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C.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

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

6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A.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消除了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D.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垄断资本主义

68.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69.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70.货币的本质是()。

A.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C.金银等贵金属

D.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71.货币的五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

A.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

B.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D.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7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73.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74.交往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交往形式有两种,它们是()。

A.商业交往和文化交往

B.官方交往和民间交往

C.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

D.和平交往和战争交往

75.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

A.加速历史进程

B.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C.规定历史发展的方向

D.可以脱离群众促进社会发展

76.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77.金融资本是由()。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78.近代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

这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79.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A.生产经营的国际化

B.市场交换的国际化

C.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D.社会消费的国际化

80.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8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B.发展中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C.对外开放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D.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运动

8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率先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

8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8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85.决定国家性质的是()。

A.生产力发展的程度

B.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C.国家领导人的思想意志

D.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8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B.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87.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

“可预言:

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88.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器官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源泉

D.思维的对象

89.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是()。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90.跨国公司是()。

A.发达国家共同出资建立的

B.是由一国或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起来的

C.是多国垄断组织的联盟

D.有关国际经济组织投资建立的

91.劳动的二重性是()。

A.两次劳动

B.两种劳动

C.两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D.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侧面

92.劳动力成为商品是()。

A.一切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B.私有制社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C.商品经济会共同存在的现象

D.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93.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D.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94.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A.劳动力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内

B.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商品

C.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D.劳动力价值受历史道德因素影响

95.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96.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

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

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97.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98.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99.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

B.物质可以认识

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客观实在性

100.列宁说: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101.列宁指出:

“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

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

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

C.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反作用

D.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

102.列宁指出: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

A.真理是具体的生动的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