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0623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河南省永州市新田县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7年上期高一期中测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试题卷共六大题25小题。

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2.答题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次、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搞美术理论的陈传席曾说过中国画若没有古意,格调便不高。

 美术的要义是通过画面将“美”传达给欣赏者。

而客观美对于中国画来说只是一个方面,它还要求在客观之上有精神的追求。

也就是说创作者在创作中不仅要表现客观现实的美,还要讲求中国文化中那种虚灵、澄澈的诗意的审美理想,更高一级的话,还要有哲学的意味,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一句话,中国画讲究的是气韵、格调,是要创造一种超自然的精神氛围,因而它比单纯的造型艺术多了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

应该说,这是中国式的审美理想,还有宇宙观的延伸。

 那么中国画中的“古意”究竟如何表现,该如何理解呢?

 举个例说,李璨的词《山花子》开头的两句是“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是“荷花”的别称,如果将“菡萏香销翠叶残”改为“荷花凋零荷叶残”,阅读起来没有了障碍,但读词时的感觉随着词句的改变而起了变化。

叶嘉莹说,这样一改就会失去原句所包含的那种丰富的“潜能”,也就是艺术品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意象。

为什么呢?

“菡萏”一词出自《尔雅》。

《尔雅》是中国的第一部词典,距今至少2000年了,够古老;而且《尔雅》收集的都是近乎规范的雅言,本身就与现实的日常用语有着一定的美感距离。

“因此有了一分古雅,也更加珍贵,格调自然出俗。

”“香”是芬芳的香气,“翠”不只是绿的颜色,还能让人联想到美且珍贵的翠玉。

这么多珍贵的、美好的意象,“销”了、“残”了,消失了、残破了,使人感受到的是极端的残酷,所以王国维读

罢就有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所以,“荷花凋零荷叶残”虽然通俗易懂,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给人这种强烈的感受。

 “距离”产生美,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用于诗词、绘画创作也一样产生意想不到的美感。

 中国画中的“古意”,是因为它重“意境”,它所追寻的意象和美感是超现实的,有着一种现实生活的喧嚣躁动、急功近利遥不可及的静寂、旷远与超尘,所以古意盎然,珍贵且格调出俗,也因此有着丰富的意象和再创作的空间,令欣赏者可以尽情地驰骋自己的想象,也能给欣赏者以安宁、超然的感觉,而不只是享受它的客观美所带来的感观享受。

 中国画与西洋画最大的区别不仅是焦点透视与散点透视的问题,而更是中国画中有“我”的存在,有精神上的追求和寄托,创作的过程就是作者在与自己对话,如同一次心灵的散步。

中国画肇始就是在客观之上表现作者自己,特别是自从宋代的文人参与绘画以后,中国画便有了一种特别的追求——文人气。

文人们将自己追求的诗意精神需求融入笔墨之中,重意趣自然,追寻高古清幽、离尘绝俗,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愿望。

所以说,中国画的精神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延伸,强调文人诗意情怀,强调高古的气韵格调。

无论画山水、人物,还是花鸟,画中可以无人影,但“境”中一定有一个人,就像中国人论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随着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国门打开,西洋画随着欧风美雨,进入中国。

面对写实逼真的西洋画,许多人惊讶不已,西洋画里那铜制的泛着金属光泽的纽扣,那细密逼真的发丝,那如同真人一般,好像还有着温度的人,似乎让重神不重形的中国画相形见绌,中国画好像成了明日黄花,许多有见识的文化人,此时也像是被洗了脑,反对写意,要改良中国画。

但是智慧者是始终知道水墨意韵的,带有写意精神的中国画是谁也取代不了的。

 遗憾的是,许多人舍弃滋养自己的本土文化,试图丢掉自己身上的文化基因,不再关心中国画的文化内涵,不再关心中国文化赋予艺术的那种诗意的精神追求,放弃自己主观精神的追求,过分强化和追逐外在的表现形式,甚至有些人剑走偏锋,以哗众取宠为能事。

借鉴是手段,不是目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硬地照搬照抄会水土不服,或许最终忘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也弄不清自己要到哪里去。

              (节选自玟英《中国画为什么要讲究古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画讲究“古意”,远离现实中的喧嚣躁动、急功近利,让人以宁静超然的心境获得客观和精神双重美感。

B.美术的任务是把“美”传递给欣赏者,对中国画而言,更强调在让欣赏者领略其外部形象的“美”的同时,更要能满足其精神追求。

C.文章高度赞扬打开国门后进入中国的西洋画,西洋画细密逼真,所画人物好像还有温度,这画风画技,丰富了我国的美坛。

D.“菡萏香消翠叶残”,若改成“荷花凋零荷叶残”,语意明确通俗易懂,但美好的意象消失了。

难以产生美的联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距离”产生美,这一审美规律,表明越是远古的东西越具有审美价值,古典生僻难懂,便能产生最美的境界。

B.本文所说的“古意”是指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传统,强调意趣自然,离尘绝世,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

C.中国画是根植于中国土地的艺术,有其民族特色,如果丢掉其自身文化基因,一味追逐西洋画,那将是舍本逐末。

D.西洋画的特点是强调外形的逼真,中国画更强调意蕴,重视精神上的追求和寄托。

前者重其形,后者重其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说,不只要看作品画得像不像,色调美不美,更要看它内含的意蕴,从中吸取精神营养,陶冶情操。

B.中国画无论山水还是花鸟,即使画中看不到人影,但其中都承载着人的感情、意念,表现人的精神面貌。

C.对于西方的文化艺术,我们不能全盘吸收,生硬仿效,但仍能借鉴,吸收其长处,拿过来为我所用。

D.王国维说,读罢“菡萏香消翠叶残”就有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慨,这是因为读者自己情绪低沉才会引起的共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任继愈:

大师小事

  对于把学术视为毕生追求的学者而言,著书立说乃安身立命之本。

但任继愈晚年却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古籍整理中去,而放弃了自己的研究与著述。

在生命最后的20年里,他主持编订了总字数过亿的《中华大藏经》,编纂了总计近8亿字的古籍文献资料汇编《中华大典》,主持了国图镇馆之宝文津阁《四库全书》的影印出版,参与了点校本《二十四史》《清史稿》的修订工作等。

他皓首穷经,甘为幕后英雄。

 其实,在繁重的古籍整理工作之余,任继愈并未放弃自己的学术追求。

在他的家中,至今仍保存着大量零零碎碎写有心得体会和读书摘抄的纸片。

“本来他是想把这些资料积累起来,重新写一部《中国哲学史》,还想写一部有关教育的书。

结果2009年就过世了。

 因为有行政职务,任继愈拒绝参与自己主编的这些著作的评奖。

在编辑《中华大藏经》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办公室,他自己掏钱,每月400元租房子给编辑部用。

他对中华古籍那是真爱,感

情深极了。

 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任继愈在馆内巡视,突然发现老朋友季羡林坐在古籍善本阅览室里,也没在看书,就在那儿坐着。

任继愈很奇怪,就上前问为什么。

季羡林说,你们国家图书馆不是有规定吗,看古籍善本达不到一定级别就没资格看,我学生需要看但没资格,我有资格。

我替他借,他看,我坐着。

任继愈大怒:

“这些不合理的规矩必须改!

”此后,古籍善本的借阅就不再像以前那样困难了。

 但是,任继愈也清醒地看到,古籍善本既有文献价值,也有文物价值。

古籍善本是不可能像普通图书一样任人使用的。

为解决使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他提出大力开展古籍影印出版的主张,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是承担了这项重任。

时任国图出版社社长的郭又陵说:

“我还记得当时任老对我说,不能什么书赚钱就出什么书,出版事业不能一切向钱看。

古籍影印成本高、印数少、利润薄,但只要对读者有益,我们就要做下去。

”出版社在影印《敦煌遗书》和《四库全书》时遇到了资金困难,是任继愈亲自给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写信要来了资金,使深藏于书库的古籍善本特别是重要而稀见的古籍化身千百,嘉惠学林。

 1987年,国家图书馆一期工程竣工后,国图门前的那条中关村南大街也开始改造,但完工后的道路在国图这一段既没有过街天桥,也没有地下通道,甚至连个斑马线都没画。

读者从路东到路西的国图正门需要绕很大一个弯。

任继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国图和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协商一年多还是毫无进展。

最后是任继愈亲自去找市长,才总算在门口给国图

留了一条斑马线。

 1988年,国家图书馆准备出访日本国会图书馆。

时任办公室主任的黄润华按惯例给任继愈送去500元置装费。

当时出国不像现在,大家工资也低,都没啥像样的衣服,所以出国都给发置装费,买身西装,但给任先生送去时,他坚决拒收。

 在同事们印象里,任继愈和任何人说话都是商量的口吻,绝没有以上压下那种命令式的话。

但有一次,任继愈把郭又陵叫到家里,说:

“这本书你帮我出了。

”口气很严肃,也很坚决。

看着一脸疑惑的郭又陵,任继愈解释说,这部书是他的一个老学生写的。

这位学生是60年代北大哲学系的高材生,本打算毕业后留校当老师的,但

当时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学生在征求任继愈的意见时,任继愈鼓励他去边疆工作。

结果去到边疆之后运动不断,学术研究被迫中断,直到80年代回到北京才恢复,成果就是这本薄薄的书稿。

也不让你们亏本出书,这位学生拿了1.5万元,用做出书费。

后来书出版了,郭又陵听说,这笔钱是任先生自己掏的。

 任继愈不但是著名学者,也是享誉全国的书法大家,来求墨宝的人络绎不绝。

但只要对方是学校、研究机构、博物馆等,他分文不取;如果对方是商业机构,对不起,不写。

有一次,一所新成立的学校请任继愈题写校名,他在了解了学校的教学宗旨后欣然提笔。

不久秘书科就收到该校送来的一笔现金,行政处长知道任先生会拒收,到他家里扔下钱就跑。

没几天,这所学校的校长收到了“母亲水窖”的捐献证书。

 任先生

家里没什么东西,有的只是书,但这批书最后也都捐给了他老家的图书馆。

              (摘编自《人民日报》,作者张贺,有改动)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

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任继愈在国图担任行政职务,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当中.尤其是古籍的整理和编纂出版,也因此而放弃了自己的研究与著述。

B.任继愈先生出面命令郭又陵为自己的学生出书,是因为他觉得当年鼓励学生去边疆工作是自己的失误.现在只能用这一方式来弥补。

C.季羡林借书自己却不看的细节,一方面表现了任继愈善于听从建议的态度。

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文人对于国图僵化的制度的不满。

D.这篇传记不是重点介绍任继愈先生在学术方面作为大师的成就和贡献,而是选择了生活、工作中的几件小事来表现他为人处世的特点。

5.任继愈任职国家图书馆期间,为国图做了哪些工作?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分)

6.任继愈先生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失忆人

张铭书

那天的事有些怪。

上午九点左右,我从单位出来沿着一条街匆匆往前走,走到下一个路口时,不由停下步子,拿不准是继续往前走呢,还是应该拐个弯儿。

我问自己,你准备去做什么呢?

这还不是最奇怪的。

最奇怪的是接下来,我连自己是谁都记不起来了。

我从一块橱窗的玻璃里照见了自己,里面映着一个约莫三十岁的神情沮丧的男人。

我问,这男人是谁呀?

橱窗当然不会回答,于是我转过头问身边的一个行人:

“喂,我是谁?

”那人打量我

一眼,突然撒腿就跑。

我望了一眼头顶的太阳,想,难道我是突然降临到地球上的一个外星人吗?

这时一名警察出现在我面前,先前被我吓跑的那位行人指着我对警察说:

“就是他!

他是个疯子!

警察将我带到了派出所,他们翻遍我全身的口袋,也没找出任何能证明我身份的东西。

这时我才真正害怕起来。

我意识到自己同这个社会的所有联系被割裂了,沦为世界的一个孤儿,这是一种巨大的恐怖。

这时从旁边办公桌走过来一个年轻的警察,对着我的脸端详了好久,又让我站起来看了看身高,对其他警察说:

“他可能是苏老板的儿子,一星期之前苏老板已报过案,他儿子苏威想买辆法拉利跑车,结果苏老板只买给他一辆帕萨特,苏威一生气将车砸了,然后跑得无影无踪。

苏威平时有吸毒的行为,有时脑子会不太清醒。

说不定就是他。

”别的警察就说:

“那就快给苏老板打电话吧。

我一听原来自己是一个如此有钱的人,不禁非常得意。

不一会儿,苏老板的电话接通了,说,他儿子的尸体已经找到了,不必麻烦警察了。

我的心情非常失落。

办公室里进来一位少妇,她用轻柔动听的声音问:

“听说你们这里有一位找不到家的男人是吗?

我老公爱喝酒,喝多了酒就不记事儿,昨晚跑出去至今没影儿,我想是不是他?

警察朝我一指:

“就他。

自己看吧。

那位少妇丰腴而妩媚,娇艳欲滴。

她带着一股香气朝我走过来。

我高兴得眼睛放光。

但她还没到我跟前就扭身走开了。

我心里难过极了。

惆怅万分。

一位居委会大妈来办公室办事,看到了我,好奇地瞧了又瞧,嘴里不住嘟囔:

“这个人看起来好面熟呀!

上个星期,我们小区大白天招了小偷,被看车棚的老李发现了,两人扭打了一阵,老李打不过他,让他跑掉了,我听到吵嚷赶过去时,远远看了小偷一眼,和这个人非常像!

办公室的警察们全都警惕地盯着我,眼神儿一下全变了。

一个警察掏出手铐,将我铐在椅背上,然后对居委会大妈说:

“你快去叫来管车棚的老李辨认一下,看是不是小偷?

我吓得从椅子上瘫下来,想,哪怕是个民工也好呀,怎么偏偏是个小偷呢?

实在命苦!

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不大会儿,居委会大妈和一个老头儿进来了。

大妈喘着粗气,说:

“老李,你看这人是不是前几天跟你打架的那个小偷?

老李的目光如刀子一样恶狠狠地朝我戳了过来。

然而那目光碰到我后马上变得柔软起来,他笑眯眯地说:

“这不是张小鱼吗?

你怎么在这儿?

大妈:

“原来你们认识呀?

老李:

“岂止认识!

我跟他爸是战友。

经常到他家里喝酒,他是我看着长大的。

一个警察赶忙过来帮我打开手铐。

我听到自己并非小偷,心情放松了些,但仍记不起老李这个人,

望着他不住地摇头。

老李显得比我还急,掏出手机摁了一串号码。

打完电话,高兴地对我说:

“通知你爸了,你爸说你媳妇一会儿就来接你。

我不由对张小鱼这个人起了兴趣,问:

“张小鱼是干什么的?

是个怎样的人?

老李:

“是个办公室小职员,心眼不坏,但也没多大本事,普普通通一个人儿。

半小时后,进来一个几乎可以忽略性别的瘦小平淡的女人。

老李说:

“你媳妇接你来了。

”我傻愣着,认不出她是谁。

那女人很生气,突然冲上来,照着我的脸响亮地掴了一巴掌:

“我让你跟我装蒜!

”别看瘦小,手劲可不小。

这一巴掌让我眼冒金星。

等金星消散以后,我突然记起她叫王金萍,是我的老婆,同时也是一位内科医生。

王金萍打完我后抹了几把泪,对其他人说:

“他这是暂时性失忆症,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造成的。

我跟在王金萍后头走出派出所的时候,突然想起不知从什么书上看过的一句话说,人生从来不像臆想中那么好,也不像臆想中那么坏。

我虽不是有钱人,无权无势,也没有一个漂亮的老婆,但我也不是一个小偷。

这样,老天就算很照顾我了。

很好。

(选自《微型小说月报》,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我”向往自己是富人的儿子,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丰腴而妩媚的少妇,认为自己哪怕是个民工也行,坚决不愿意自己是一个小偷。

B.小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例如“我”被怀疑为小偷前后警察的不同态度,看车棚老李前后神情的变化……这些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小说人物形象丰满,情节跌宕,主题鲜明。

C.“我”连自己是谁都记不起来了,只好向身边的行人询问。

行人被“我”的怪异行为吓跑并报警,“我”被行人和警察认定是个疯子。

D.妻子王金萍“突然冲上来,照着我的脸响亮地掴了一巴掌”“打完我后抹了几把泪”,表明妻子已对“我”失望之极。

E.

失忆人的经历固然令人同情,但工作压力只是病症的诱因,真正的根源在于个人的欲望。

小说就是要告诉我们,直面现实,脚踏实地,方能幸福生活。

8.“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分)

9.小说结尾说:

“人生从来不像臆想中那么好,也不像臆想中那么坏。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内涵的?

请结合小说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与感悟。

(4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

以文无害①为沛主吏掾。

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

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

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

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

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鲍生谓丞相曰:

“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

功臣皆曰:

“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舍,攻域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高帝曰:

“诸君知猎乎?

”曰:

“知之。

”“知猎狗乎?

”曰:

“知之。

”高帝曰:

“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今诸君能得走兽耳,功狗也。

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

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皆莫敢言。

太史公曰:

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

及汉兴,而何之勋烂焉。

(节选自《史记》)

【注释】①无害:

无比,无人能胜。

②厄塞:

险要之地。

10.下列对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左右:

帮助B.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距:

抵抗C.臣等身被坚执锐被:

通“披”。

D.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举:

举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

它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但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B.布衣,指麻布衣服,古代衣服的质料主要是丝与麻,丝织品价格昂贵,富贵人家才能穿用,平民一般只能穿布农,因以布衣借指平民。

C.汉代的爵位共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等,常见的是xx王、xx公和xx侯这三等。

封爵一般是需要有贡献的,比如扶保刘邦的都侯萧何。

D.高祖刘邦死后,群臣议定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庙号全称为“汉太祖高皇帝”,简称为“汉太祖”,谥号简称为“汉高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何擅长文书,无人能比,曾经是沛县县令手下的官吏。

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萧何就多次凭着官吏的职权保护他。

B.司马迁对萧何做了评价,认为萧何在秦时充当刀笔吏,表现平平,“未有奇节”;到“汉兴”之时,萧何才施展抱负,大有建树,堪称“勋烂”。

C.平定了天下,论功行赏。

群臣争功,对高祖封萧何为都侯,给予的食邑最多,功臣不服。

高祖以猎人与猎狗比喻,以及追随自己打天下的人数来说服功臣。

D.沛公进入咸阳以后,为了犒劳将领,任他们争抢瓜分珍宝钱财,唯独命萧何接受秦朝丞相府御史府的法律文献,并把它收藏起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

①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4分)

②上数使使劳苦丞相。

(2分)

③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元夕

【明】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注】①重闱:

旧时可称父母。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首联将家乡的繁华热闹与蛮村的孤寂寥落相对比,突出了各地风俗的不同。

 B.从题目可知,此诗写于正月十五之夜,颈联“月满虚庭”的景色与此相应。

 C.颔联写出了作者的寂寞失落,如今身边只有经书相伴,却无车马往来相邀。

D.“独”字描写作者身在荒凉之地,元夕时一人枯坐的情形,更添悲苦之情。

 E.颈联对仗工整,写出了初春时节,残雪还未消融而梅花己率先开放的景象。

15.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10分)

(1)惨象,_________________;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2)_________________,环珮空归夜月魂。

(3)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_________________,余威震于殊俗。

(5)苏轼《赤壁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

(6)在《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不一定胜过学生,因为“________,________”。

(7)《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是(3分)(  )

①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要义就是让权力置于众目睽睽之下,让权力的主人看清、看住权力如何运行。

②向安和罗锋两位教授异曲同工地认为,在新世纪的巨大冲击下,民间故事传承人的口头传承悄然消失,传统民间文学走向衰败。

③在医院的行业作风建设中,要大力发扬待人和气、言语文明、耐心细致等与人为善的美德,这样才能减少医患矛盾。

④连续的高温天气使得市民尽量避免白天出门;而到了晚上,市民便纷纷走进气温较低的琅琊山中避暑纳凉,顺便锻炼身体,真是一箭双雕。

 

⑤黄山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名列全国第二,当记者问到原因时,负责人说:

“主要是对游客的意见洗耳恭听,从而强化了对景区的精细化、人性化管理。

⑥在那几年的学习工作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①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国务院资委主任肖亚庆特别强调,要提高债券尤其是短融、超短融债券的风险排查,严禁开展融资性贸易活动,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比例。

B.代表全球大坝智能化建设最高水准的溪洛渡水电站,是金沙江上最大的一座水电站,主要给华东、华中地区供电,兼顾川、滇省际间的用电需要。

C.终身教育制度的确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D.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组合和润色,进行的再创作。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合从(通“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