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06274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邹平双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月考题(2014年10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应届(yìng)遂心(suì)丰稔(rěn)夹肢窝(jiā)

B、摒弃(bìn)夙愿(sù)塞责(sè)冠心病(guàn)

C、鲜见(xiǎn)磅秤(bàng)擂鼓(léi)和稀泥(huò)

D、角色(jiǎo)笑靥(yè)累赘(léi)黑魆魆(x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巨擘荧屏颐养天年纵横捭阖

B、蜚声牛犊入目三分人才辈出

C、精彩撺掇原形毕露口干舌噪

D、清彻迷乱风声水起融会贯通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以至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B、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止,而是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学习。

C、爸爸工资不高,妈妈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但他们兄弟二人都很懂事,让枣推梨,关系融洽,很受邻居们喜爱。

D、解决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

一种是将问题变小,小意味着成本低,好办事;另一种是把问题变大,大而化之,放大了才能解决。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对李清照的诗,比之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哀怨,我倒更喜欢她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刚烈。

B、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南美作家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被列入“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

C、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D、你是坐汽车来呢,还是坐火车来呢,或者索性坐飞机呢?

赶快给我个准信儿。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她毅然决然地在下岗协议书上签了字。

许多同事、工友都纷纷议论她的“壮举”,一时间成了厂里的新闻人物。

 

B.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局限的。

在生态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C.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费。

D.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雅致而壮观,弥漫着浓郁的东方文化,受到全世界瞩目,世人对这次成功的举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

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

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

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

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

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

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

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ipad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

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

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来还缺少一样元素:

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

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

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

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

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

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

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

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

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

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3年第1期,有删改)

6.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完全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B.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才可能以假乱真。

   C.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D.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C.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

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操作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

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

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题。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

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

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线功第一。

贼平,良玉不言功。

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yǔ)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

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

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

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

庄烈帝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良玉彩币羊酒,赋四诗旌其功。

会四城复,乃命良玉归。

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

十三年,罗汝才犯夔州。

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夺汝才大旗,擒其渠副。

贼势渐衰。

当是时,督师杨嗣昌尽驱贼入川。

川抚邵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良玉及张令二军。

绵州知州陆逊之罢官归,捷春使按营垒,见良玉军整,心异之。

良玉为置酒,语逊之曰:

“邵公不知兵。

吾一妇人,受国恩,谊应死,独恨与邵公同死耳。

”逊之问故,良玉曰:

“邵公移我自近,去所驻重庆仅三四十里,而遣张令守黄泥洼,殊失地利。

贼据山巅,俯瞅吾营。

铁骑建瓴下,张令必破。

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

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

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令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

”逊之深然之。

已而捷春移营大昌,监军万元吉亦进屯巫山,与相应援。

其年十月,张献忠连破官军,良玉偕张令急扼之,挫其锋。

会令为贼所殪(yì,杀死),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

乃单骑见捷春,请曰:

“事急矣,尽发吾卒,可得二万。

我自廪其半,半饩(xì,军粮)之官,犹足办贼。

”捷春见嗣昌与己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

良玉乃叹息归。

张献忠尽陷楚地,将复入蜀。

良玉图全蜀形势,上之巡抚陈士奇,请益兵守十三隘,士奇不能用。

复上之巡按刘之勃,之勃许之,而无兵可发。

十七年春,献忠遂长驱犯夔州。

良玉驰援,众寡不敌,败。

及全蜀尽陷,良玉慷慨语其众曰:

“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

”悉召所部约曰:

“有从贼者,族无赦!

”乃分兵守四境。

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砫者。

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赞曰:

秦良玉一土舍妇人,提兵裹粮,崎岖转斗,其急公赴义有足多者。

彼仗钺临戎,畏缩观望者,视此能无愧乎!

   (节选自《明史·秦良玉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   裹:

携带

B.独恨与邵公同死耳   恨:

遗憾 

C.良玉图全蜀形势   图:

谋划

D.其急公赴义有足多者   多:

称赞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单骑见捷春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B.良玉为置酒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之勃许之,而无兵可发蟹六跪而二螯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秦良玉“饶胆智”的一组是()

 ①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            ②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

 ③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        ④良玉图全蜀形势,上之巡抚陈士奇

 ⑤悉召所部约曰:

“有从贼者,族无赦!

” ⑥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③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良玉曾和丈夫并肩作战,立下战功。

丈夫死后,她继承了丈夫的职位。

因勤王有功,她受到崇祯皇帝的召见和嘉奖。

 

 B.巡抚邵捷春不懂用兵,丧失地利。

秦良玉向陆逊之恳切进言,分析利弊,陆深为赞同。

不久邵捷春改变了军队的布置。

 C.面对张献忠的攻势,秦良玉多次向上司进献破敌之策,均被拒绝。

张献忠攻陷四川,秦良玉号召部下把守四境,决不投降。

 D.秦良玉作为一个女子,尚且能够辗转战斗,为国效力,那些手握军权却临阵观望的人,同她相比实在应该羞愧。

第Ⅱ卷(114分)

四、(32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捷春见嗣昌与己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

(2分)

译文:

(2)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

(2分)

译文: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分)

译文: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分)

译文:

(5)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四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分)

译文:

14、(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 日

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①吴锡畴:

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

②濂溪老:

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

③涑水翁:

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天津桥春望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雍陶,晚唐诗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岁寒,。

(2)苟全性命于乱世,。

(3)无丝竹之乱耳,。

(4),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6)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五、语言运用题(4分)

17、请参照画横线的句子,仿写两个句子。

要求:

句式与画横线句子相同;

文意连贯,语言得体。

(2分)

宁静,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远离喧嚣,

,,更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脱人生。

人只有在宁静中,才能真正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从而触摸到深藏的灵魂。

18、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

(只写句子的序号)(2分)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思意: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序号: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梦里炊烟诗中境

                                           王民选

    ①炊烟,一种标志性符号,曾经为传承农耕文明印在大地,为张扬劳作文化写在长空,为印证乡风民俗盘旋村落……

    ②如今,炊烟已越来越难以见到,渐渐成为人们梦里的幻境,成为诗文中的追忆。

但是,炊烟的千古缭绕,已使华夏儿女的言行举止投射出被长期熏烤的底色,散发着特有的草木味儿,表现出火热的乡土情结。

    ③炊烟里,升腾着生活的希望。

无论是寒露沾衣还是落霞照脸,辛勤耕作的农民每当看到升起的炊烟,对获得好收成就会增添一份期望。

饥肠辘辘的孩子,只要看到炊烟升起,往家赶的脚步就会加快,马上就联想到诱人的饭菜香,对生活的希望也像炊烟一般上升!

    ④炊烟里,缠绕着游子的乡情。

炊烟所炙染出的情感多彩醇厚,所酝酿出的气息牵肠挂肚,让游子魂牵梦绕。

庄稼人出远门时,总喜欢抓一把烟囱下边的泥土带上,让“家”这个气场始终笼罩并护佑着自己,紧紧地牵系着飘荡的灵魂。

即使是远隔千山万水,言语不通,水土不服,天涯孤旅也会借助于无处不在的炊烟,抚摸到祖先的根脉,寻找到族群的亲和。

我一直在想,所谓“在外游子,纵然化作一缕轻烟,也要魂归故里”,这华夏儿女独具的故土情结,作为一种弥足珍贵的乡情文化,世世代代又有几人给出了权威的诠释呢?

对这种文化现象参悟不透时,我甚至猜测,那浮游在冥冥云间的魂灵,是不是靠着故乡炊烟的接引,才飘落故里的呢?

那所谓的魂灵,应当是故乡难以计数的草木燃烧牺牲时的精气,借着炊烟的熏炙,在我们体内长年累月地吸纳、积聚、幻化而成的吧?

    ⑤炊烟中,绵延出时光的推移。

清晨,冲破浓雾的炊烟跃过房顶,撑起乡村的天空,然后又紧贴着地平线扑向东方,撩开黑暗,把霞光接回大平原,并挨个儿挠醒生命万物,让他们抖擞精神迎接太阳。

中午,炊烟用妙曼的舞姿,嬉戏得太阳陶醉迷离、频频眨眼,她用花瓣一样的碎片,由太阳抛出缕缕银线,串连成莽莽云海,衬托得阳光绚丽多彩。

日色已尽花含烟,千万股炊烟顶梁柱一般托举住天幕,要为赶时节的农民再争一会儿光阴,紧接着又彼此挽起臂膀,撑持着夜幕,让劳累的农民借一点余光洗洗脸,摸黑儿吃晚饭。

    ⑥炊烟中,氤氲着诗情画意。

炊烟和诗歌有相近的本性,文人“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才情,有时也需借助炊烟的带挈。

《诗经》曾长期飘荡在万家炊烟当中。

陶渊明守望过的“依依墟里烟”,绵延出多少代人的悠然情思。

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我们从一些诗文中确能品读到炊烟鼓荡出的气韵。

炊烟所蕴含的那种人间情、烟火味儿,与我们灵魂的脐带紧密交结。

那种灵动美、幻化感,令人心如炊烟,意如流水,往往是不期而至的震颤酿成不期而然的灵感,诗情便喷涌而出了。

当今难得一见的炊烟,偶尔出现在村头田野,让人蓦然看到时骤然之间就会激情澎湃,守神凝眸间,质感十足的水墨画就那么传神地写在长天,任谁都情不自禁地想高唱一曲挽留的歌。

如果刚好站在某个角度,看到古树枝头系挂几缕或浓或淡、时动时静的炊烟,在夕阳西下的微风中,远望如梳了长发辫的村姑在学舞,又像宫殿垂挂的烟霞帐,一幅那么美妙古拙的风情画,一种多么使人陶醉的景象!

    ⑦先祖以炊烟为衣,以水为镜,开启千秋万代的脉脉情思,传承着农耕社会悠久的合唱,灌制出劳动者群体的美声,熔铸成华夏民族的集体人格,引发了广泛的共鸣,积淀为厚重的文化彩页,以至于中原民间把宗族延续说成烟火传承。

我们俯仰在这亘古飘溢的炊烟中,品味先民苦乐,遥想先哲情怀,探本溯源其文化影响,条分缕析其文化内涵,应当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啊!

19.第④段中说“炊烟所炙染出的情感多彩醇厚,所酝酿出的气息牵肠挂肚,让游子魂牵梦绕。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分)

答:

 

20.第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21.“炊烟”在文中有什么样的意蕴?

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

(4分)

答:

22.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对“炊烟”的情怀。

(6分)

答: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一支探险队进入撒哈拉沙漠腹地,队员们在茫茫的沙海里跋涉,口渴如炙,但大家的水都没有了。

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

“只有穿越沙漠之后才能喝这壶水。

”一壶宝贵的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

当探险队顽强的走出沙漠、挣脱死神之手时,队员们想喝一口那支撑他们的精神之水,可他们看到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月考答案

1、选C(A应yīng届、夹gā肢窝B摒bìng弃、冠guān心病D角jué色)

2、选A(B入木三分C口干舌燥D风生水起)

3、选D.“大而化之”形容做事情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此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4、选C.“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是对前面的总结,它前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或冒号。

5、选B(A.搭配不当,“壮举”不能成为人物。

 C.不合逻辑,“至少”与“以上”重复。

D.成分残缺,应在“东方文化”后面加上“气息”。

6、选A(夸大其词)

7、选B(因果倒置,原文是“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8、选D(A项“毫无差别”过于绝对,原文是“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B项张冠李戴,末句中“水平方向”应为“垂直方向”;C项强加因果,无中生有)

9.选C(图,名词作动词,绘图。

10、选A(两个“乃”均为副词,于是,就。

B为,前者介词,替、给;后者介词,被。

C以,前者介词,在;后者连词,表修饰关系。

D而,均为连词,前者表转折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

11.选D(①⑥与“胆智”无关,⑤主要彰显了大义、“严峻”。

12.选C(“均被拒绝”误,巡按刘之勃“许之”,但无法实施。

) 

参考译文:

   秦良玉,四川忠州人,嫁给石砫宣抚使马千乘。

明万历二十七年,马千乘带领三千人马跟随明朝官军征伐播州,秦良玉另外带领五百精兵携带军粮跟随出征。

第二年的正月二日,贼军乘明朝官军举行宴会时,夜袭明军。

秦良玉夫妇首先打败贼军的偷袭,并且追击到贼军老巢,连续攻破七座寨子,将贼军打得大败。

他们的战功位居南川路首位。

平息贼乱后,秦良玉没有向朝廷请功。

后来,马千乘被辖区内的民众诬告,病死在云阳监狱中,秦良玉继任了丈夫的职务。

秦良玉为人富有胆略和智谋,擅长骑马射箭,并且通晓诗文,风度沉静文雅。

但是她管制部下却十分严格,每当行军发令,全军肃静严整。

她所率领的军队号称“白杆兵”,令远近的敌军都十分忌惮。

 

   崇祯三年,永平等四座城池失守。

秦良玉奉诏率军救援皇上,拿出家财作为军饷。

崇祯皇帝为他颁发褒奖的诏书,在紫禁城平台召见她,赏赐她彩币羊酒,并写了四首诗来表彰她的功绩。

当时恰逢四城收复,皇上就让秦良玉回川。

崇祯七年二月,贼兵攻破夔州,包围了太平,秦良玉军队一到,贼兵就撤围了。

崇祯十三年,罗汝才进犯夔州。

秦良玉将罗汝才邀到马家寨,杀掉罗军六百人,追击打败了罗军,夺下罗汝才军中大旗,活捉了他的副首领。

至此贼军的势力逐渐衰微。

在这时,督师杨嗣昌把贼军都赶进四川。

四川巡抚邵捷春率令二万弱军驻守重庆,所依靠的只有秦良玉和张令的两支军队。

当时绵州知州陆逊之被罢官在家,邵捷春让他巡察各军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