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0833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教案

课题:

天马备课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学习记提纲式笔记;尝试快速阅读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马的精神和天马体现出的中国特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马的精神和天马体现出的中国特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学习记提纲式笔记。

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2、学生:

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

(出示有关马的视频或图片。

)提起马,你有什么话想说?

预设回答:

马曾经是人们的代步工具;马代表着一种永不停息的精神;说起马,让我想起了广阔的草原。

教师:

的确,提起马,每个人都会有许多话要说,老师对马也是情有独钟,因为它的强健,因为它的蓬勃向上,更因为他的执着与忠实。

而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来认识一匹“天马”。

二、交流预习情况

1.教师: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要扫清文字障碍。

请大家分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2.学生分组交流。

3.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1)要注意的读音:

疾、匹、处、奔

(2)易错字:

雕、穗、辔、镫

(3)形近字:

(教师帮助归纳,并指导学生进行组词练习。

冶()伦()飘()

治()论()票()

型()练()协()

形()炼()胁()

4.教师:

现在,我们分组朗读课文,一组读,其他小组认真听,帮助纠正读音。

5.教师抽测朗读情况。

三、通读课文,引导质疑

1.教师:

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的收获和问题标注在书上,一会儿我们进行交流。

2.学生交流:

(预设回答)

(1)我知道了,选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是因为它是珍贵的文物。

(2)天马是有着特殊意义的。

(3)为什么说“不敢肯定”?

(4)那么多的文物为什么一定要选天马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5)为什么马尾末梢要打了一个结?

……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教师:

很多人都爱马,因为它的雄健,因为它的奔放,因为它的善良,因为它的忠实。

而天马在人们想象中显得更为神奇、飘逸。

上节课,大家对“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二、课中研讨

1.教师:

请同学们围绕“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收集、整理组内的各种意见,选一位代表,组织好语言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归纳。

为什么以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志?

(1)因为天马神形兼备,造型构思巧妙,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民族特点。

(2)天马出土后震惊全国,轰动世界,说明它非常珍贵,足以代表我们的国家去吸引各国游客。

(教师引导质疑:

我国还有不少震惊全国、轰动世界的艺术珍品,比如说兵马俑。

那为什么单单选择天马入选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3)“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自由奔放,动作协调,既使人感到力量,又激发人们的想象。

”这段文字体现出天马的造型充满了一种向上的力量,有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而这种力量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所具备、所需要的。

因此,选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不仅仅因为它是珍贵的文物,更因为它象征着一种民族精神。

3.教师小结:

的确如大家所说,一件文物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年代、造型,更在于人们在它身上赋予的深刻含义。

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课文,体会天马体现出的奋勇向前、积极向上的精神吧!

4.教师:

这篇文章在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

(1)全文结构清晰,在介绍天马时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顺序,使人一目了然。

(2)作为说明文,在语言上也十分严谨,比如说“不敢肯定”一词的使用就表现了作者的科学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三、总结

1.教师:

在深入了解天马这一中国古代杰出的艺术品之后,你想说些什么?

2.预设回答:

中华的腾飞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我们要用天马精神激励自己,努力学习、工作,实现中国梦。

四、作业布置

选择一件文物,搜集、整理资料,写一篇简介。

 

修改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年级组签阅:

教导处查阅:

课题:

古诗二首备课人:

教学目标: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象同于不同之处。

4、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重点: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学难点: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2、学生:

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马吗?

你最喜欢马的那些方面?

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描写了马。

板书课题:

古诗二首

二、讲授新课:

(一)《房兵曹胡马》

出示《房兵曹胡马》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

(唐朝诗人杜甫)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指名朗读,齐读。

(二)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内容。

(三)再读一读古诗,深入感受

(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

1、小组讨论:

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

3、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三、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教学《马诗》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自己再朗读课文。

3、指学生分层次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

(三)再读一读书,深入感受

1、小组讨论:

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

3、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

1、小组中理解诗句的含义。

2、教师进行整理。

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意思?

(5)两首古诗的比较感受

这首诗与《房兵曹胡马》都是写了马,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

3、总结

《房兵曹胡马》通过写马的风度、神韵和本领。

抒发自己的胸怀和抱负。

《马诗》表达作者内心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四、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古诗;2、课外收集交流李贺写的其它几首《马诗》

 

修改处: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房兵曹胡马   马诗

唐朝 杜甫 唐朝 李贺

骁腾有如此合当金络

万里横行怀才不遇

渴望建功立业

教学反思:

 

年级组签阅:

教导处查阅:

课题:

巩乃斯的马备课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体会“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教学难点:

学习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体会“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2、学生:

预习课文,查找有关资料。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群马飞奔的壮丽场面吗?

走入《巩乃斯的马》,你一定会被深深的震撼,为马的魅力所折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边读边想: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

3.学生交流初读感受。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1)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草原上的雨来势凶猛,“我”见到了最壮阔的群马奔跑的场面。

(2)标出描写暴雨的句子。

(那雨来势之快……打得烟尘滚滚。

(3)从哪儿看出暴雨来势凶猛?

(“孤鹰击落”、“草原烟尘滚滚”、“真是一场来势凶猛的暴雨”等语句。

(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迅疾猛烈之感。

2.学习第2、3段。

(1)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眼前这幅群马奔腾的壮阔景象。

(2)理解句子“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

”。

这四个词语的运用,恰当地写出了群马奔跑时的气势。

指导朗读:

注意节奏,读出递进的气势。

(3)理解句子“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

它们好像要与闪电作战,好像要成为指挥战斗的将军,连小马都在慌乱时刻临危不惧,甚至连牧人的喊叫也淹没在这气势汹汹的群马奔腾之中,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象!

指导朗读:

注意分号前的停顿,表现出形形色色的马奔跑的气势。

(4)“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画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马蹄声、嘶鸣、叫喊声和雷声、雨声交织成一幅惊心动魄的搏斗场面,真是震撼人心!

3、学习第4自然段

(1)当我们看到这壮阔的景象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

(2)作者真的是发愣、发痴、发呆吗?

(不是,作者是被马群在暴风雨中纵横驰骋、自由奔放的场面生深深吸引、震撼住了。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马奔的场面。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马的见解。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即时点评。

二、内容探讨

你从课文中体会到巩乃斯的马的性格是什么?

巩乃斯的马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延伸:

借马群表达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三、方法学习

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来充分表现马的活力的?

比喻、拟人、同感等多种修辞手法和抒情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四、作业布置

小练笔:

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动物的一个特点,运用一定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这种动物的喜爱。

 

修改处:

板书设计:

巩乃斯的马

          夏日雨中 群马狂奔的场面:

是力量的展示,是生命的赞歌。

教学反思:

 

年级组签阅:

教导处查阅:

课题:

语文天地一备课人:

教学目标:

1.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2、学生:

提前预习。

课时:

3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马背上的小学》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解决。

想一想围绕“马背上的小学”写了哪些内容?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

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马背上的小学》。

  2、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3、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4、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5、分小组朗读。

 

第二课时

一、畅所欲言。

  1、课前搜集民间传说,生动、流利地讲述有关马的成语故事。

  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3、小组交流。

  4、全班围绕“马”这一主题进行成语故事会。

  二、初显身手。

  1.通过课前预习,你都搜集到那些有关马的作品?

谁愿意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2.你对其中的那些作品最感兴趣?

为什么?

  3.评选最佳小骑手。

 

第三课时

马曾经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你选一个题目写一写马。

  ★你收集了那么多有关马的作品,又选出了最喜欢的介绍给大家。

现在把”它”写下来吧。

  ★以《枣红马的故事》《马和汽车》《令人叫绝的马术比赛》等为题,也可以自拟题目。

  ★想象作文:

马的未来。

1.要写好有关马的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

  2.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

  3.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协作提纲。

4.全班交流协作提纲。

修改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年级组签阅:

教导处查阅:

课题:

浙江潮备课人: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美观书写本课生字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古文的读法。

3、运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古今文字的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通过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古今文字的对比,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的由衷热爱

教学重点:

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作者的思路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2、学生:

提前预习。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将首次接触到文言文,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2.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说第一次读古文的感觉吗?

  3.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吗?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各小组分两步来解决问题:

第一,认真读课文,先把课文的大概意思读明白;第二,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

时间暂定五分钟。

(生合作学习。

教师很认真地逐组巡视辅导。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评价、纠错)

  3.指读课文:

课文读通顺了吗?

谁来试一下?

(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把握古文的韵律读法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围绕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来感受浙江潮的伟大。

  从哪里能看出浙江潮是伟观呢?

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形:

仅如银线等色:

玉城雪岭等

  声:

如雷霆势:

震撼激射

  2.指名回答:

远——近——气势—诗歌评价

  3.指导美读: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4.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练读,指读。

(古筝曲)

  5.再读古文,说说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

  6.指导朗读:

将你感受到的浙江潮读出来,注意读出气势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律。

  四、拓展运用

  1.其实描写浙江潮的文章有很多,老师又给你带来一篇。

出示《钱塘江大潮》,请你读读,感受一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指名读,说感受。

  五、课堂小结:

  虽然本课只有短短四句话,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浙江潮,感受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把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吧!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古文描写的浙江潮,简洁、传神。

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现代散文

  板书课题:

观潮

  看看两者有哪些不同?

 二、检查预习:

  1、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学生进行交流,纠正读音

  2、指名朗读本课生字新词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4、学生质疑

  三、学习课文:

  1、理清课文脉络: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2、学习潮来前课文1—3自然段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点拔学生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大潮来时的景象。

进而理解课题《观潮》即观天下奇观。

  找出写大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读一读。

你感受到了什么?

(江面平静人们急切)

  3、精学“潮来时”,学习课文4—5节。

  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中,你们的心情急不急呢?

老师找来了大潮到来时的录像带你们想不想看呢?

播放录像思考:

潮来时有哪两点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潮的声大,浪高)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4—5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写潮的样子”的句子。

  知潮声:

声像什么?

响声怎么样?

千百万辆坦克同时开动的响声像什么?

在学生回答出来之后,让回答最确切的学生将“闷雷”,“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写在黑板上。

  知潮形:

用以上的方法,让概括最全面又准确的学生将“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书写在黑板上。

  知潮序:

通过板书,你可以看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吗?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训其说:

根据板书叙述潮来时的经过。

先让全体学生按板书内容练习说,再让学生加上表示观察顺序的词练习说。

  解其情:

如果你们就在观潮的人之中,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理解观潮人的“喜”、“惊”之情。

  小结:

钱塘大潮声巨大、浪罕见令人又惊又喜,使人惊心动魄。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朗读“潮来时”这一部分。

  4、自学“潮过后”学习课文第六节。

  潮过江面景象会是什么样?

带着这一问题自学第六自然段,自学后交流。

  从潮头“奔腾而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涌来”分析中理解了潮头汹涌,余威犹在。

“霎时”一词的分析中,理解了潮头一眨眼就过,进一步理解了江潮速度之快。

  “水位上涨六米”的分析中进一步理解钱塘大潮之奇。

  5、再忆“潮来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

  四、本课小结:

  这正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你认为这里所引用的天下指什么?

  学生理解“天下”可以认为是中国,也可以泛指全世界。

  学生理解“天下无”为中国之最,也可以理解为“世界皆无,唯中国独有”,这说明钱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修改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年级组签阅:

教导处查阅:

课题:

红树林备课人:

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2、学生:

提前预习。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

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

激发学生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红树林》(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

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指读课文,想一想: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

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

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练读: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

美读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1、摘抄生字新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山的红树林吗?

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红树林的?

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

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修改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年级组签阅:

教导处查阅:

 

课题:

语文天地二备课人:

教学目标:

1.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教师: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2、学生:

提前预习。

课时:

3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张抗抗的《海市》

  旋风、海市、彩虹和丝路花语,这是让沙漠生动的景象,然而这些都是旅人们虚幻的希望。

“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多想看到绿油油的青稞麦和丰收的田野……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

   围绕“海市”写了哪些内容?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

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海市》。

   2、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3、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4、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5、课文描写了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彩虹、丝路花语,为什么以“海市”为题?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分小组朗读。

 

第二课时

 一、畅所欲言。

  大自然有许多令人为之惊叹的奇观,泰山日出,云南石林,流星雨、日全食……你想了解就可以通过查阅书籍、上网、向长辈请教等方式了解,把自己找到的最感兴趣的一处奇观介绍给大家。

  1.课前搜集自己最感兴趣的奇观,生动、流利地讲述神奇景观。

  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3.小组交流。

  4.全班围绕“奇观”这一主题进行奇观推介会。

  二、初显身手。

  1.通过课前预习,你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