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研修感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08417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研修感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网络研修感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网络研修感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网络研修感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网络研修感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网络研修感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网络研修感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网络研修感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网络研修感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网络研修感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网络研修感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网络研修感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网络研修感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网络研修感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网络研修感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网络研修感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网络研修感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网络研修感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网络研修感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网络研修感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研修感言.docx

《网络研修感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研修感言.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网络研修感言.docx

网络研修感言

                        

                        

   研修就如一场及时的春雨,无声地滋润着一群积极向上的生命。

在这里,大家的情感得到交流,精神获得休整。

   在这里,网线连接着你、我、他,大家的研修精华聚集到了一起,精神上的富有胜过了身体上的疲劳。

这正应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点滴汇集成大海”……

   所有的追梦人都可在这里采撷,在这里耕耘,在这里圆梦。

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加亮丽的风景,点缀着远程教育这个精神的百花园。

同时得以延续。

当我们学有所获时,我们把理想、信念在课堂上放飞。

那初生的小草,盛开的鲜花,累累的硕果,又组成了一个个更为绚丽多彩的百花园。

虽然只剩下最后一个专题的学习了,但我要说这种对工作有实效性帮助的培训我愿意参n次。

但愿我们再聚首……

思考着成长着快乐着

     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我发现,课改的过程应用心去走,才能处理好中小学知识的衔接问题,现就我个人的理解发表一下:

    新课程还是一种新事物,大家都不是很了解。

作为一线的教师也处于摸索阶段,有时不知如何是好,压力很大。

所以,我们要善于总结,善于研究,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

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增加了“做一做”、“自主探究”等探究性学习内容。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对于新课程,在各方面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储备明显不足。

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却直接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走向。

所以,面对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只有善于研究:

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程,研究课改,才能真正完成角色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找回自我,找回本性,自主学习。

同时,教师要积极面对新课程,积极面对课改,在课改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使自己成为一名有知识、会研究、善创新的教师,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研究型”、“创新型”转变。

只要我们成为课改的有心人,一定会与新课程一起“茁壮”成长。

新课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

“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界定和“一桶水”的比喻已不符合今天的现实。

过去,教材统一、标准统一、考试统一,教师可以依赖一本教科书和教参去完成教学任务,是老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

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

所以,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面对课堂中同学们出现的许多与教材内容不同的观点和答案,作为教师,千万不要一棒子打“死”,与教材不一样的东西不一定没用;不一定错误。

这种不和谐的“音符”,也许就是学生智慧的“火花”。

只要我们用心去理解他们,并加以正确引导,一定能把他们领上知识的“康庄大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就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兴趣才会爱学,才有学习的动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上,积极营造一种让每个学生跃跃欲试的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多创设学习意境,竞争情境,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和热情。

通过小组讨论、分组比赛等形式,形成竞争气氛,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聪明才智相互感染,相互碰撞。

可以说,学生每多一次参与,就会多一份激发思维的推动力,使学生发展成为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人,这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

实施新课程,每个教师都会有许多好的方法和心得。

但是,新课程的路还很长,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总结,经常回顾,用“心”去走好每一步。

  

信息网络教研犹如清风活水,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我们教师看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契机,为我们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一、网络研修使教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网络研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教改的深入和网络教研的蓬勃开展,网络教研项目已成为推动教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网络研修是借助于积累了巨量课程资源的网络平台,与不特定的教师就彼此感兴趣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的过程。

如果我们把没有参与教研的教师比喻成“徒步者”,把使用传统教研的教师比喻成“骑马者”,那完全可以将使用网络教研的教师比喻成“驾乘者”。

“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一些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是众多一线教师的心里话。

他们已开始意识到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正在形成。

二、网络研修使教学和研究充盈着成功的喜悦

网络研修跨时空交流的特性,突破了专家、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性,使普通教师与异地的同行、专家们一路同行。

专家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一线教师的理论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相互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一线教师之间的经验和优势能得到互补。

(一)发挥网络教研资源优势,帮助教师教学

网络教研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农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优质资源,发挥现有设备的最大潜力,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

首先,农村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研资源备课,可以提高备课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从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农村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研资源进行授课,例如利用光盘中教师的讲课实录,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讲课等,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最后,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不仅仅是指先进的讲课实录、科学的教学设计和美观的教学课件。

(二)发挥网络教研交互优势,通过网络构建学习共同体

网络研修模式中的学习,一改传统的、呆板的传授模式,科学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静态资源,另一方面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利用电子邮件、在线答疑、讨论板、教学叙事等多种交互媒体提供动态助学,通过案例学习、问题探索、交流研讨、自我评价等方式帮助教师构建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自主学习的文化,最终形成学习共同体。

培养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包括图片中的信息,同样学会收集文字信息。

低年级的孩子对文字不敏感,可是在高年级段你会发现学生对图片中的信息不敏感,只关注文字信息比较多。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渗透两种收集信息的方法。

网络研修为教师打开一个敞开、明亮的世界,让教师畅谈教育的心得体会,议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让教学更有效的对策。

信息网络教研犹如清风活水,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我们教师看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契机,为我们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一、网络研修使教育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网络研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教改的深入和网络教研的蓬勃开展,网络教研项目已成为推动教改,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网络研修是借助于积累了巨量课程资源的网络平台,与不特定的教师就彼此感兴趣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的过程。

如果我们把没有参与教研的教师比喻成“徒步者”,把使用传统教研的教师比喻成“骑马者”,那完全可以将使用网络教研的教师比喻成“驾乘者”。

“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一些高质量的教研活动,学习更多的知识\",是众多一线教师的心里话。

他们已开始意识到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正在形成。

   二、网络研修使教学和研究充盈着成功的喜悦

   网络研修跨时空交流的特性,突破了专家、教研员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性,使普通教师与异地的同行、专家们一路同行。

专家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一线教师的理论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相互促进;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一线教师之间的经验和优势能得到互补。

   

(一)发挥网络教研资源优势,帮助教师教学

   网络教研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农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优质资源,发挥现有设备的最大潜力,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

首先,农村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研资源备课,可以提高备课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从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农村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研资源进行授课,例如利用光盘中教师的讲课实录,有目的、有计划、创造性地讲课等,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最后,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网络教研资源,不仅仅是指先进的讲课实录、科学的教学设计和美观的教学课件。

   

   

(二)发挥网络教研交互优势,通过网络构建学习共同体

   网络研修模式中的学习,一改传统的、呆板的传授模式,科学遵循动静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静态资源,另一方面坚持以教师为主体,利用电子邮件、在线答疑、讨论板、教学叙事等多种交互媒体提供动态助学,通过案例学习、问题探索、交流研讨、自我评价等方式帮助教师构建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自主学习的文化,最终形成学习共同体。

       培养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包括图片中的信息,同样学会收集文字信息。

低年级的孩子对文字不敏感,可是在高年级段你会发现学生对图片中的信息不敏感,只关注文字信息比较多。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渗透两种收集信息的方法。

   网络研修为教师打开一个敞开、明亮的世界,让教师畅谈教育的心得体会,议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让教学更有效的对策。

 

本次的网络研修活动首先在时间的安排上比集中培训宽裕了许多,每个人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安排学习时间。

其次在学习的形式上,网络研修也突出地体现了让学习者自主性学习的特点,知识的呈现形式多样化(收看视频、观看简报、参与网上论坛、作业交流),还可以自主参与其中发表看法,提出问题和专家交流,符合新课改的特色。

第三,从学习内容上,体现了专家的精心编排和顷力设计,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像我这样原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几乎一无所知的人都有了一些收获,我想其他所有参与学习的老师们一定收获更多。

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和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开机、登录,看视频、写作业、发帖子,一切都很熟悉。

视频看完了,我重温了专家的讲析,整理了内心的思绪,郑重地写下我第一份作业。

当我按下“保存”按钮,踌躇满志地抬头时,看到:

不远处,有两位同事正摊开一份教案,指点着、讨论着,是看罢视频有了新的感悟,是准备将视频的讲解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还是……我不得而知,只能向她们投去敬佩的眼光。

还有,距预产期不到三个月的李兰和宋华,常常腿脚麻木并伴有轻度浮肿的她们正在阅读文章,发表评论,这些准妈妈们尚且不甘落后,不愿失去自我提升的机会。

还有,几位年过五十的老教师,也在认真地观看视频,那专注的神情,那严谨的态度,让我这个年轻人汗颜。

我唯有埋首研修,才能好好把握这个学习机会充实自己,才能跟上大家前行的步伐。

有人说,培训的最大收获是听取了专家的指点,教学的方向更明确了。

有人说,培训的最大意义是观看了一堂堂精品课,教学的方法更丰富了。

有人说,培训的最大快乐是阅读别人的文章,品味那些智慧的结晶。

也有人说,培训的最大幸福是在线研讨,任凭思维碰撞,闪耀灵感的火花。

我说不清我更爱哪个环节,我只能说,面对这浩大的研修平台,我好像面对浩瀚大海,那万千气象让我惊叹,而那一缕清新的海风更是荡涤我的心胸,给我带来久违的清爽,给我带来了新鲜的感受……

我想:

快乐研修,享受学习,有你,有我!

 

在秋天收获的季节,研修即将结束,回想研修的历程,充满了我学习的足迹,收获了不少知识,就向我在研修语录中写的:

用心学习、用心工作、用心生活,我们会有不同的收获!

首先,网络研修开辟了一条普通音乐教师与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紧密接触的通道。

可以随时聆听专家的讲座,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耳目一新,百听不厌,从根本上转变了我的教育观念。

为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与讲座中类似的问题时,能够正确处理。

其次,网络研修为我们教师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

研修期间,我建立了个人工作室,用博客搭起成长的舞台,用心体验感悟,主动参与在线研讨、话题的讨论,努力争取优秀作业,一路走来,收获了成长,收获了友谊,也收获了快乐。

参加本次研修,我不敢说是硕果累累,但至少改变了许多。

虽然我们的研修是阶段性的,但是希望我们的心不要停滞下来,心中没有休止符,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学习,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成长,不断提升完善自我。

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研究教学方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必须认真而充分地备课,只有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和生成,才会有精彩课堂的呈现。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得需要,因此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上好课已成为当务之急。

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就意味着把新的教学里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

而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备课呢?

  一.有效地处理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资料,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电荷知识的内在联系等,其中了解教材结构,教学目的和要是教材处理的核心。

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要求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全面准确地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由温故到知新的启动点。

此外,一本教材的各单元之间的知识点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在处理教材时合理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大纲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终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具有横向联系或互逆关系。

这样,便于使学生把知识联系起来,避免了前学后忘,便于教师讲授时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的体现在课堂,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

教师在备课重要精心设计最佳教学过程,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

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有效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要结合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学习的兴趣。

  2.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和练习。

所设计的问题应该由浅入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就应该精选练习,使学生所做的练习针对性强,效率高,而不是题海战。

  3.板书设计。

目前由于多媒体的应用,有许多教师忽略了板书的应用。

这是不合理的。

适当合理的板书可以加强讲授效果,突出教学目的和重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课堂小结。

通过简明扼要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强化记忆和理解。

  5.学法设计。

在新课标理念下学法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对学生进行学法训练。

  三.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引导。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3.适当有效地运用教学用具,如图片,多媒体等,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一遍功夫一边巧,十遍功夫刮刮叫”,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备课”,定能在教学中迸出智慧的火花,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

培训要有个好态度即不能全盘照搬或全盘否定;培训是一种福利;培训是一面镜子,照这面镜子时要学会欣赏自己更重要的是学会挑剔自己;培训是一付多米诺古牌,要把前者的能量传递给后者;⑥用收获回报这种福利,用改变面对这面镜子,把自己由月球变太阳即反光变发光,延续那份动力与初衷。

最后我想说:

既然生活是真的,德育就应是真的,培训与研修就更应是真的;“好老师是帮出来的”,感谢各位领导对一线教师的关怀,同时希望领导继续关爱一线教师,关注我们的成长与发展,也关注我们的困惑。

一)主动才能得硕果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们要有“道”可传,有“业”可授,时能解“惑”,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而研修就是非常好的途径。

课程团队给我们组织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利用。

唯有主动才能抢占先机,唯有主动才能取得丰硕的研修成果。

这种主动包括主动学习课程视频和文本资料,主动参与在线研讨、班级研讨,主动学习、收集、整理每日发表上传的好资料,同时主动做出自己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主动接受专家的引领,主动与同行交流等等。

(二)交流才能常进步

学习,需要耐得住寂寞,关起门来用心钻研是必要的。

但不能永远关起门来搞建设,我们还要尝试走出去和引进来,这种走出去和引进来就是交流的过程。

而交流是我们学习成长的催化剂,很多平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可能因为对方的一句点拨就有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但我觉得我们很可能不单单因为交流有了两种思想,我们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多种思想,所以这远非一个“一换一”、“一换二”的交流,而是“一换多”的交流。

所以,交流非常有必要。

在研修中这种交流就包括很多种,比如你读文本资料,从文本资料中获得知识和思想,你将写出的文章发表出去,别人读你的文章而与你的思想交流有了他自己的收获;又比如我们给别人评论,会吸引来作者或其他学员回复,然后再回复下去,或者参与班级研讨和在线研讨,这种交流就是一种非常及时的交流;甚至我们还可能由此而结交些许好友,大家相约着面对面交流。

总之,交流让我们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思想,也让我们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当然,在主动学习和主动交流之后我们还要学会主动反思和总结,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课程标准是统帅

吴益老师的一篇《课程标准,怎样才是真正地落实》一石激起千层浪,读者云集,评论纷呈。

赞同、反对、指疑、释惑,有辩证看待,也有激烈反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认为对课标的正确落实源于对课标的准确理解。

但反观现状,我们对课标在教学中本应有的地位已经忽视很久了。

对课标的重视不够,首先体现在驻守在教学第一线的我们身上,我们很多老师已经很久没有(甚至从来没有)认认真真看过课标了,更遑论研究解读课标。

很多老师平时教学往往就看两本书:

教材、教参;新老师可能再加几本优秀教案之类的书;熟悉教材的老教师可能连教参都不翻了。

其次,正如吴老师文中所言,课改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专家对“课标”做过许多的解读,但是进入到操作(教学实践)层面或环节时,可能很快就脱钩了。

课标的实施出现了专家解读热后的断层器和真空期。

此外,作为一名刚毕业的新老师,我知道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中,对课标的教学在整个学科教学法教学中的分量也是很轻的,即使指导老师说课标重要,但学生对薄薄几页的课标往往并不在意,而整天钻在了教材中。

所以,课标遭遇的冷落已经不完全是教学第一线上的问题了。

其实大家都知道,课程标准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是我们教学设计对照的标杆、教学评价依托的依据。

我们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的编制都是源于课标的,课标才是最高统帅,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局限于教材和教参,甚至对教参中“对应的课程标准”也不大在意,只有在做说课评比、优质课准备等比较“重要”的事时才想起翻翻课程标准对这一课是怎么要求的。

打个并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像我们常常跟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却忘了远在老家的爷爷奶奶。

爷爷奶奶不应被忘记,课标也不应该被冷落。

是时候想起“他们”,重识“他们”了。

还是那句话,对课标的正确落实源于对课标的准确理解。

准确理解、正确实施可以分两步走,也可以学边走,边走边调整。

吴老师不是说了吗,咱们还是要从实际出发。

(四)吃透教材主阵地

我认真学习拷贝的视频和文本资料,张开思维的触角,学人所长,取其精华的同时我也在对比思考,在对比中,我发觉我对教材体系的理解和掌握是如此的肤浅,这也是我们年轻老师往往薄弱的地方,但是没通过对比,自己往往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

我觉得如果对《政治生活》和《哲学与生活》这两本教材不熟悉的话,参加这样的研修就会困难重重,难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这就好比去听一堂自己根本没有看过、没有备过、没有讲过的课,效果肯定不会太好。

所以在研修的第二天,我就开始给自己多安排了一项任务:

回归教材,认真研读。

通过认真研读,再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与研修结合起来,惟其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后来的学习也证明我的这个反思是对的。

所以,在沉浸于研修资料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了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研究的一块主阵地,这块阵地要守住,还要守好,研究它,吃透它。

(五)研修之旅是鼓励之旅,温情之旅

在此次研修中,我认识了很多学员,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专家,他们都给了我诚挚的鼓励,非常感谢他们!

比如我在吴益老师的《零距离多宽容》一文的评论中说:

“我认为零距离并不是真正的零距离,距离或远或近,终以合适为宜。

我们说的零距离主要是说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膜感,教师想见学生,想跟他们一起交流,学生也想见老师,想和老师交流,由这种双向的渴望进入交流状态(不一定必须是课堂),从交流中获得幸福感,而我们的三维目标也好,其他目的也罢,只是这种为了获得幸福感而交流的副产品。

这是我认为的理想的师生关系。

”吴老师到我的博客里给我留言说:

“你对“零”的解读很正确,对理想的师生关系说得也很到位。

”能得到专家的认可让我很高兴,这对自己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后来我在读了吴益老师的《再读胡适》后又写了一篇《读〈再读胡适〉》,然后在吴老师博客里留言说:

“吴老师:

已拜读您佳作《再读胡适》,感慨颇多,写一小文《读〈再读胡适〉》。

如有空,请指正。

谢谢!

此外,这次研修跟以往相比作业量、评论数大大减少,任务安排比以前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

特别值得记住的是,在“今天你网研了吗”的“热问候”中,热带风暴“康森”逼近的消息也不胫而走,非常让人感动的是,在我们的研修平台上,课程团队、班主任、学员之间也相互通过“公告”、“花絮”、“评论”留言等方式传递着防风防雨的温暖提醒:

“集中研修可以临时采取分散上网的方式进行”、“外出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还有老师考虑到大家研修时长期坐在电脑旁边,找了些在电脑前就坐的小贴士和大家分享等等。

我们在研修中知识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升华,头脑得到充实的同时,情感也时时受到关爱暖流的滋润。

这次研修,很值!

 

 

 

 

 

 

研修感言(九):

让我们真正讨论起来

7月20日

发表评论是此次研修的一项重要任务,评论是伴随着讨论而来的,但除了在线研讨,我们的很多讨论其实没有真正讨论起来,评论也往往“评”出去却没“论”起来,也就是说我们缺少了双向或多向的多次回应。

浏览我们的评论就会发现评论后面的回复功能很少被利用,学员的评论也大多局限于主题文章(作业)本身,很少有对之前评论的回应。

再细看评论,就会发现部分学员其实是四处溜达,随便看看,相互吹捧,甚至随便粘贴,评论与文章风马牛不相及。

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他人的不负责。

但在吴益老师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希望。

吴老师的文章一向人气很旺,阅读率和被评率都很高。

吴老师昨日贴出《课程标准,怎样才是真正地落实》一文后读者云集,评论纷呈,截止到目前,总数已达到1647条。

赞同、反对、指疑、释惑,有辩证看待,也有激烈反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吴老师也抽空随机做了回复,并将部分典型的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