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0996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3.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docx

消防工程师消防笔记自己总结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和综合能力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一、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有焰燃烧还需具备链式反应自由基。

二、燃烧的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一定的助燃物(氧化剂)、一定的引火源(温度)和不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第二节燃烧类型

一、燃烧类型分类:

燃烧的类型

着火

燃烧的开始,出现火焰为特征

定义

可燃物+空气+一定温度和引火源-引起燃烧-着火源离开后继续燃烧

分类

点燃

(强迫着火、引燃)

定义:

从外部能源(如电火花)得到能量-使混气的局部范围受到强烈的加热而着火-燃烧波传播

自然

定义:

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

类型:

(1)化学自然:

常温下发生

(2)热自然:

可燃物与氧化剂预混+加热(不是点火)

爆炸

定义

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特质

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这种压力突变就是爆炸产生破坏作用的原因。

说明:

燃烧类型之一的爆炸主要指化学爆炸(而不是物理爆炸)

三、闪点、燃点、自燃点的概念

闪燃

定义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一闪即灭)的液体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

意义

可燃性液体性质的主要标志之一,饱和蒸气压越高,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因为越容易达到)。

当液体的温度高于其闪点时,液体随时有可能被火源引燃或发生自燃,若液体的温度低于闪点,则液体是不会发生闪燃的,更不会发生着火。

应用

根据闪点的高低,可以确定生产、加工、储存可燃性液体场所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闪点<28℃的为甲类;闪点≥28℃至<60℃的为乙类;闪点≥60℃的为丙类

燃点

定义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外部热源(引火源)使物质(固、液、气)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

意义

物质的燃点越低,越易着火。

(因为越容易达到)

应用

易燃液体的燃点一般高出其闪点1~5℃,且闪点越低,这一差值越小,特别是在敞开的容器中很难将闪点和燃点区分开来。

因此,评定这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时,一般用闪点。

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大小一般用燃点来衡量。

自然点

定义

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不需要外部引火源)

意义

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

(因为越容易达到)

应用

液体、气体可燃物,其自燃点受压力、氧浓度、催化、容器的材质和内径等因素的影响。

(压氧催,容材内)

固体可燃物的自燃点,则受受热熔融、挥发物的数量、固体的颗粒度、受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熔融挥发,颗粒时间)

第三节燃烧方式与特点

燃烧的方式:

燃物质受热后,因其聚集状态(固液气)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化。

绝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都是在蒸气或气体的状态下进行的,并出现火焰。

而有的物质则不能成为气态,其燃烧发生在固相中,如焦炭燃烧时,呈灼热状态,而不呈现火焰。

由于可燃物质的性质、状态不同,燃烧的特点也不一样。

燃烧方式及特点-1、气体燃烧

特点

所需热量引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且燃烧速度快。

气体燃烧

分类

分类1

扩散燃烧

定义:

边混合边燃烧(如燃气做饭)

化学反应速度>气体混合扩散速度(无残留),故燃烧速度取决于物理混合速度(化学反应快,但原料“供应慢”)

燃烧比较稳定,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氧化剂气体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

对稳定的扩散燃烧,只要控制得好,就不至于造成火灾,一旦发生火灾也较易扑救。

分类2

预混燃烧

定义:

又称动力燃烧或爆炸式燃烧。

通常的爆炸反应属此种。

它是指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

预混燃烧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中,燃烧放热造成产物体积迅速膨胀,压力升高,压强可达709.1~810.4kPa。

热点:

燃烧反应快,温度高,火焰传播速度快。

若预混合气体流速>燃烧速度,则形成稳定的燃烧火焰(如如燃烧煤油的汽灯,原料:

供应足,化学反应慢)

若混气在管口流速<燃烧速度,则会发生“回火”,有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和人员伤亡。

(化学反应快,并攻入大本营)

特点

本质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分解、氧化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

燃烧特性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性质密切相关。

液体燃烧

 

分类

 

闪燃

定义:

易燃或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汽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原因:

易燃或可燃液体在闪燃温度下蒸发速度<燃烧速度,因而一闪就灭了,但闪燃却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先兆之一。

沸溢

定义:

以原油为例,放置久后,油水分离(水在下层),燃烧中沸程较宽的重质油品产生热波,在热波向液体深层运动时,由于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因而热波会使油品中的乳化水气化,大量的蒸气就要穿过油层向液面上浮,在向上移动过程中形成油包气的气泡,即油的一部分形成了含有大量蒸气气泡的泡沫。

这样,必然使液体体积膨胀,向外溢出,同时部分未形成泡沫的油品也被下面的蒸气膨胀力抛出罐外,使液面猛烈沸腾起来,就像“跑锅”一样,这种现象叫沸溢。

沸溢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即沸程宽,比重相差较大;

②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气;

③原油粘度较大,使水蒸汽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

喷溅

在重质油品燃烧进行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的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播的距离也加大,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气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这种现象叫喷溅。

特点:

一般情况下,发生沸溢要比发生喷溅的时间早的多。

特点

固体

燃烧

分类

蒸发燃烧

可燃固体加热时熔融蒸发(本质:

气体))(或升华)-蒸汽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如石蜡)

表面燃烧

固体表面氧和物质直接燃烧(属无焰燃烧),有称之为异相燃烧(如木炭)

分解燃烧

加热时先发生热分解,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子(本质:

固体颗粒)与氧发生燃烧(如木材、塑料)

熏染燃烧

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又称阴燃(如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

发生环境:

空气不流通,如加热温度较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较少

动力燃烧

可燃固体或其分解析出的可燃挥发分子-火源,发生的爆炸式燃烧,主要包括可燃粉尘爆炸、炸药爆炸、轰然等几种情形。

轰然:

可燃固体由于受热分解或不完全燃烧析出可燃气体-其以适当比例与空气混合-遇火源-发生爆炸式预混燃烧。

第四节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

概念

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物质

分类

完全燃烧产物:

是指可燃物中的C被氧化生成的CO2(气)、H被氧化生成的H2O(液)、S被氧化生成的SO2(气)等;

不完全燃烧产物:

CO、NH3、醇类、醛类、醚类等。

燃烧产物中的烟

燃烧产物中的烟主要是燃烧或热解作用所产生的悬浮于大气中能被人们看到的直径一般在10-7至10-4cm之间的极小的炭黑粒子。

大直径的粒子容易由烟中落下来称为烟尘或炭黑。

毒性

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一氧化碳、氰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

火灾中死亡人数大约75%是由于吸入毒性气体而致死的。

二氧化碳:

虽然无毒,但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会刺激人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急促、烟气吸入量增加,并且还会引起头痛、神志不清等症状。

一氧化碳:

火灾中致死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其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出250倍,因而,它能够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志不清等症状和肌肉调节障碍等。

减光性

1、可见光波长λ为0.4~0.7μm,一般火灾烟气中的烟粒子粒径d为几μm到几十μm,由于d>2λ,烟粒子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使人们难以辩别火势发展方向和寻找安全疏散路线。

2、烟气中有些气体对人的肉眼有极大的刺激性,使人睁不开眼而降低能见度。

3、室内火灾在着火后大约15min左右,烟气的浓度最大,此时人们的能见距离一般只有数十厘米。

第二章火灾基础知识

第一节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一、火灾的定义: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二、火灾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需要,火灾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一)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为A、B、C、D、E、F六类。

A.类火灾:

固体物质火灾。

如:

B.类火灾:

液体或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

如:

蜡烛

C.类火灾:

气体火灾。

如:

D.类火灾:

金属火灾。

如:

E.类火灾:

带电火灾。

如:

变压器等设备电气火灾

F.类火灾:

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如:

(二)按照火灾事故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程度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

①特别重大火灾:

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

②重大火灾:

10-30人死亡,或者50-100人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

③较大火灾:

3-9人死亡,或者10-49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

④一般火灾:

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

三、火灾的危害——危害生命安全、造成经济损失、破坏文明成果、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态环境

第二节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

电气(火灾原因之首,2012年占火灾总数32.2%)、吸烟、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设备故障、玩火、放火、雷击(1、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发生的热效应、机械效应作用等;2、雷电产生的静电感应作用和电磁感应作用;3、高电位雷电波沿着电气线路或金属管道系统侵入建筑物内部。

第三节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

一、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热量的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热传导(导热)

定义

属于接触传热,是连续介质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宏观位移的一种传热方式。

特点

用导热率来表示物质的导热能力,导热率大的材料利于火势蔓延。

热辐射

定义

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通过辐射进行热传递

特点

不需要通过接触即可进行

热对流

定义

至冷热液体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相互混合引起热量传递

特点

热量传递与流体流动关系密切

对流换热

有相对位移的流体与所接触的固体表面之间换热(既有热传导,又由热对流)

二、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

烟气蔓延的方向通常是火势蔓延的一个主要方向。

(烟气扩散本质就是热对流,同时热传导)。

(一)烟气的扩散路线

烟气扩散流动速度与烟气温度和流动方向有关。

烟气在水平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小。

烟气在垂直方向的扩散流动速度较(烟囱效应)大。

烟气扩散线路:

1、着火房间-走廊-上部各楼层-室外(最主要线路)2、着火房间-室外3、着火房间-相邻上层房间-室外

(二)烟气流动的驱动力——烟囱效应、火风压和外界风的作用。

 

烟囱效应

原理

1、室内外温度差引起空气密度差-密度差引发浮力驱动的空气流动-若室内温度>室外温度。

则室内空气向上运动,建筑越高,流动越强

2、高层建筑中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天井、电缆井排气道、中庭等竖向孔道,如果防火处理不当,就形同一座高耸的烟囱,强大的抽拔力将使火沿着竖向孔道迅速蔓延(在火灾过程中,烟囱效应应是造成烟气蔓延的主要因素)

中性面

室内压力-室外压力的一个理论分界

1、中性面以下的室内压力<室外压力,若发生火灾,则:

火灾产生烟气进入竖井后沿竖井上升-当上升到中性面以上,烟气不但可由竖井上部的开口流出来,也可进入建筑物上部与竖井相连的楼层。

2、中性面以上的室内压力>室外压力,若发生火灾,则:

火势较弱时,由烟囱效应产生的空气流动可限制烟气流进竖井-着火层的燃烧强烈,热烟气的浮力足以克服竖井内的烟囱效应仍可进入竖井而继续向上蔓延。

火风压

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在起

火房间内,由于温度上升,气体迅速膨胀,对楼板和四壁形成的压力。

1、火风压>进风口的压力,则大量的烟火将通过外墙窗口,由室外向上蔓延;

2、若火风压≦进风口的压力,则烟火便全部从内部蔓延,当它进入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孔道以后,会大大加强烟囱效应。

外界风

风的存在可在建筑物烟囱周围产生压力分布进而影响建筑物内烟气流动,一般风朝着建筑物吹过来会在建筑物的迎风侧产生较高滞止压力,这可增强建筑物内的烟气向下风侧的流动

(三)烟气蔓延的途径——孔洞开口蔓延、穿越墙壁的管线和缝隙蔓延、闷顶内蔓延、外墙面蔓延。

三、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初期增长阶段、充分发展阶段和衰减阶段。

图1-2-1建筑室内火灾温度-时间曲线

说明:

轰然的发生标志着室内火灾进入充分发展阶段。

燃烧有可能形成火灾,也有可能中途自行熄灭,也可能被人为扑灭。

一般认为火灾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到其峰值的80%时算起。

第四节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灭火的根本原理

破坏燃烧条件

冷却灭火

原理

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一定温度以下,燃烧即会停止。

对于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在燃点以下;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在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

举例

用水扑火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来实现的

隔离灭火

原理

在燃烧三要素中,可燃物是燃烧的主要因素。

将可燃物与氧气、火焰隔离,就可以中止燃烧、扑灭火灾。

(可燃物)

举例

如泡沫灭火、关闭输送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的管道上的阀门

窒息灭火

原理

可燃物的燃烧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浓度以上才能进行,低于最低氧浓度,燃烧不能进行,火灾即被扑灭。

(氧化剂)

举例

灌注不燃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蒸汽(水喷雾)、泡沫等,

化学抑制灭火

原理

有效地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降低火焰中的自由基浓度,即可使燃烧中止。

有焰燃烧火灾效果好,对深度火灾,由于渗透性较差,灭火效果不理想。

(链式反应自由基)

举例

干粉和卤代烷灭火

知识辨析:

隔离灭火和窒息灭火的本质区别:

窒息灭火本质把一个空间的氧气全给“挤掉”,让火“窒息而灭”,隔离灭火的本质是阻止氧气和可燃物接触(氧和可燃物都存在于空间中,仅仅是不能“碰面”)

第三章爆炸基础知识

第一节爆炸的概念及分类

一、爆炸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

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物理爆炸

定义

物质因状态或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如锅炉的爆炸)

特点

1、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2、本身虽没有进行燃烧反应,但它产生的冲击力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火灾。

化学爆炸

定义

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特点

1、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爆炸速度快,爆炸时产生大量热能和很大的气体压力,并发出巨大的声响。

3、化学爆炸能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二、爆炸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

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化学爆炸的分类

炸药爆炸

特点

凝聚体系爆炸。

可在万分之一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爆炸,能放出大量的热。

爆炸时的反应热达到数千到上万千焦,温度可达数千摄氏度并产生高压,能在瞬间由固体迅速转变为大量的气体产物,使体积成百倍的增加。

(快、高热、高温、高压)

破坏

作用

1、爆炸产物的直接作用:

指高温、高压、高能量密度产物的直接膨胀冲击作用,一般爆炸产物只在爆炸中心的近距离内起作用;

2、冲击波的作用:

空气冲击波是一种具有巨大能量的超音速压力波,是爆炸时起主要破坏作用的物质,离爆炸中心越近,破坏作用越强;

3、外壳破片的分散杀伤作用。

可燃气体爆炸

定义

以气体、蒸气状态所发生的爆炸。

气体爆炸由于受体积能量密度的制约,造成大多数气态物质在爆炸时产生的爆炸压力分散在5~10倍于爆炸前的压力范围内,爆炸威力相对较小。

分类

1、混合气体爆炸:

指可燃气(或液体蒸汽)+助燃性气体+点火源-爆炸,较为常见。

2、气体单分解爆炸:

指单一气体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并产生大量反应热,使气态物膨胀而引起的爆炸。

气体单分解爆炸的发生需要满足一定的压力和分解热的要求。

能使单一气体发生爆炸的最低压力值称为临界压力。

可燃粉尘爆炸

定义

指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固体)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

爆炸条件

1、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2、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

3、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过程

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气化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随着每个循环的逐次进行,其反应速度逐渐加快,通过剧烈的燃烧,最后形成爆炸。

特点

①连续性爆炸;

②粉尘爆炸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较高;

③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破坏力强。

影响因素

(不看)

①颗粒的尺寸:

颗粒越细小其比表面积越大,氧吸附也越多,在空中悬浮时间越长,爆炸危险性越大;

②粉尘浓度。

③空气的含水量:

空气中含水量越高,粉尘的最小引爆能量越高;

④含氧量:

随着含氧量的增加,爆炸浓度极限范围扩大;

⑤可燃气体含量:

有粉尘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气体时,会大大增加粉尘爆炸的危险性。

第二节爆炸极限

爆炸极限

物质发生爆炸必须具备的浓度或温度范围,通常以与空气混合后的体积分数(%,气液体)或位体积中粉尘的质量(g/m³,固体粉尘)等表示,全称爆炸浓度极限

爆炸范围

=爆炸上限(能爆炸最高浓度)-爆炸下限(能爆炸最低浓度)

爆炸的本质还是化学反应

(一)气体和液体的爆炸(浓度)极限

特点

气体和液体的爆炸(浓度)极限通常用体积分数(%)表示。

不同的物质、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其爆炸极限也不同。

一般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要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范围宽。

影响因素

(1)火源能量的影响。

引燃混气的火源能量越大,可燃混气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2)初始压力的影响。

初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增大,爆炸危险性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干燥的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压力上升,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3)初温对爆炸极限的影响。

初温越高,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4)惰性气体的影响。

加入惰性气体,会使爆炸极限范围变宽,一般上限降低,下限变化比较复杂。

(二)可燃粉尘的爆炸(浓度)极限

特点

粉尘的爆炸极限通常用单位体积中粉尘的质量(g/m³)表示。

可燃粉尘爆炸浓度上限,因为太大,以致在多数场合都不会达到,所以没有实际意义,通常只应用粉尘的爆炸下限。

(二)爆炸混合物浓度与危险性的关系(了解)

在爆炸下限时,爆炸压力一般不会超过4×105Pa,放出的热量不多,爆炸温度不高。

随着爆炸性混合物中可燃气体或液体蒸气浓度的增加,爆炸产生的热量增多,压力增大。

当混合物中可燃物质的浓度增加到稍高于化学计量浓度时,可燃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充分反应,所以爆炸放出的热量最多,产生的压力最大。

当混合物中可燃物质浓度超过化学计量浓度时,爆炸放出的热量和爆炸压力随可燃物质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化学反应追求平衡)

三、爆炸极限在消防上的应用

①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

②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的依据,也是选择电气防爆型式的依据。

生产、储存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应选用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

生产、储存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可选用任一防爆型电气设备;

③根据爆炸极限可以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面积、防火墙占地面积、安全疏散距离和灭火设施;

④根据爆炸极限,确定安全操作规程。

第三节爆炸危险源

发生爆炸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爆炸介质,二是引爆能源。

物料原因

生产中使用的原料、中间体和产品大多是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可燃物。

对物料堆放、防护、使用、均可能酿成爆炸事故。

作业行为原因

1、违规作业2、用火不慎

3、错误对待超温超压等异常现象4、作业态度不科学

生产设备原因

1、选材不当或材料质量有问题,而致设备存在先天性缺陷;2、结构设计不合理,零部件选配不当,而致设备不能满足工艺操作的要求;3、由于腐蚀、超温、超压等而致出现破损、失灵、机械强度下降、运转摩擦部件过热等。

生产工艺原因

1、物料的加热方式方法不当,致使引燃引爆物料;2、对工艺性火花控制不力而致形成点火源;3、对化学反应型工艺控制不当,致使反应失控;4、对工艺参数的控制失灵,而致出现超温、超压现象。

二、常见爆炸点火源——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及化学火源

三、最小点火能量

所谓最小点火能量,是指每一种气体爆炸混合物,都有起爆的最小点火能量,低于该能量,混合物就不爆炸,目前都采用mJ作为最小点火能量的单位。

 

模块一消防给水★★★

第一节建筑消防设施概述★(实务)

考点1建筑消防设施作用及分类★(实务)P166

建筑消防设施:

依照国家、行业或地方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在建筑物、构筑物中设置的用于火灾报警、灭火、人员疏散、防火分隔、救援行动等防范和扑救建筑火灾的设备设施的总称。

建筑消防设施的主要作用:

及时发现和扑救火灾、限制火灾蔓延的范围,为有效地扑救火灾和人员疏散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减少火灾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建筑消防设施分类

防火分隔

报警

灭火

防排烟

其他(照明疏散、通信、供电)

建筑防火

分隔设施

防火墙

防火隔墙

防火门窗

防火卷帘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消防给水设施

气体灭火系统

防烟与排烟设施

安全疏散设施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干粉灭火系统

消防通信设施

可燃气体报警系统

水喷雾灭火系统

泡沫灭火系统

消防供配电设施

细水雾灭火系统

移动式灭火器材

考点2消防设施安装调试与检测★(能力)P89

施工质量要求:

为确保消防设施施工安装质量,消防设施安装调试、技术检测应由具有相应等级资质的施工单位、消防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施工单位按照消防设计文件编写施工方案,以指导施工安装、控制施工质量。

(一)施工前准备:

1经批准的消防设计文件以及其他技术资料齐全。

2.设计单位向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明确相应技术要求。

3.各类消防设施的设备、组件以及材料齐全,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能够保证正常施工。

4.经检查,与专业施工相关的基础、预埋件和预留空洞等符合设计要求。

5.施工现场及施工中使用的水、电、气能够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

(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总结:

好产品、工序准、调试完、备资料)

1.对到场的各类消防设施的设备、组件以及材料进行现场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2.各工序按照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进行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3.相关各专业工种之间交接时,进行检验认可,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消防设施安装完毕,施工单位按照相关专业调试规定进行调试。

5.调试结束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供质量控制资料和各类消防设施施工过程质量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