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1320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docx

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

2020年同等学力(社会学)真题精选

[填空题]

1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参考答案: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渊源已久。

现根据我们认识,二者关系可以基本上以下述三点作一个较全面地表述:

1)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2)社会学历史唯物主义是有区别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哲学的历史观,属于哲学的范畴,而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

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哲学的的角度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社会学则是对社会现象,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具体的研究,找出社会构成和发展的具体规律。

3)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源泉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只有不断吸取具体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扎根于具体科学之中,和能更加充实地发展自己。

二者是一般与特殊、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填空题]

2简述分层论思想简评。

参考答案:

对社会分层的研究有两大传统:

一是渊源于马克思的阶级论;二是渊源于韦伯的分层论。

(1)分层论的基本特征。

第一,采用了各自独立的多元分层标准;第二,采用了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第三,采用了主观分层标准。

(2)分层论同阶级论的比较。

韦伯的分层论与马克思阶级论的重要区别在于维护与批判区别。

(3)分层论的借鉴意义。

首先,分层论提出了各种不平等现象之间的关系问题;其次,从微观研究角度提出了个人多重社会地位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导致了对“地位一致”和“地位相悖”现象的研究。

[填空题]

3简述科层制的特征。

参考答案:

(1)建立规则。

正式规则是科层体制中的最高权威,管理人员只有在照章办事时才拥有权威。

(2)管理陪伴的明确分工。

根据不同的管理任务设立某种职位和科室,明确规定各自的管理范围。

(3)权力的分层。

在科层体制中,权力形成层序结构。

处于任何管理职位上的人,既要接受上级管束,又要拥有对下级发布命令的权力。

(4)照章办事的原则。

要将公务关系与私人关系严格隔离,在处理公务时不带任何个人成见、好恶,完全照章办事。

(5)职位荣誉感。

指科层人员高度评价自身资格、能力,在同其他人比较时具有优越感。

(6)科层组织具有最高效率。

理想类型的科层制,排除了不确定因素的干扰,把各项组织活动纳入基于精确计算的合理轨道,因而从技术角度看,能够取得最高效率。

[填空题]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参考答案: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的激励理论强调两点:

人的需求极少达到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

他把人的需要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五种需要的关系是:

一是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二是较低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高需要才会成为追求的需要;

三是高级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

四是可以同时部分满足几种需要,但总有一个是主要的即优势需要;

五是并不是所有人的需要都按这个顺序发展,有时可以颠倒或超越。

[填空题]

5简述权威的理想类型。

参考答案:

(1)传统权威。

是一种从古代沿袭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中获得合法性的权威。

传统权威是一种宗法制统治形式,具有等级制、世袭色彩,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初计划外有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

(2)感召权威。

这是一种建立于某种特殊的人格品质基础上的权威。

感召权威依赖于领袖个人突出品质,因而其行使期限往往是终身的,且不受任何规范的约束。

(3)法理权威。

它建立在人们对理性规则的共同认可和普遍支持的基础上。

法理权威的典型特征是“非人格化”。

从行使权威的主体看,它只与一定的职权地位相联系,因而其行使期限是规定了一定任期。

在任期内处于某一职位上的人便获得职权,成为法理权威。

[填空题]

6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首先,双方需求的互补性影响了个人之间的交往;

第二,态度的类似性;

第三,双方距离的远近;

第四,交往频率。

[填空题]

7简述理想类型的认识作用。

参考答案:

(1)集中研究者的注意力。

使研究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不至于分散注意力。

(2)提供了比较基础。

理想类型的认识功能并不体现在它的真实性上,而体现在它为研究者提供了比较的参照系。

(3)有助于对经验事实做出因果解释。

理想类型以最简洁、最纯粹的方式把握现象中的共性和通则,从而对“偏离”作出因果解释,排除和控制了非本质因素,在理想状态下考察一般规律。

[填空题]

8简述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

参考答案:

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

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受以下条件的限制:

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

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

在人的个性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

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填空题]

9什么是理解的解释?

参考答案:

“理解的解释”是韦伯方法论的核心概念。

理解指借助直接的内在体验以了角别人的内心世界及行动动机,即对“手段——目的”关系所做的移情式把握。

韦伯认为,理解和解释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互相关联的,对社会现象,只有在理解其主观意义的基础上,才能作出因果解释,理解是解释的基础和前提。

社会学是在理解了特定社会文化背景和心理动机的基础上提出因果倒是的,只有对目的关系有所理解,才能对因果关系作出解释。

“理解地解释”是韦伯社会学方法论思想的关键性环节,通过这一环节,韦伯以独特的方式将实证方法与反实证方法统一起来。

[填空题]

10简述中国传统婚姻家庭的特征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进步。

参考答案:

传统中国社会婚姻家庭的特征:

婚姻的目的是传宗接代,生儿育女;采取包办的方式缔结婚姻;强调“门当户对”,注重经济利益;推崇“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权力原则;婚姻家庭的建立必须遵守一套固定的程序和规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婚姻家庭制度的进步:

生物功能的变化。

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之后,人民物质生活由政府提供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多生育子女的重要性,再加上人们婚姻观念的变化,及人们更强调自我发展,使得家庭生育子女数量逐渐降低;经济功能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合作化、集体化的实行,农村家庭基本变为生活单位,而丧失了生产功能,农民成为生产集体的成员;抚养教育子女功能的变化。

随着子女数量的减少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这些传统或者发生了变化,或者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赡养功能的变化。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主干家庭之外,对老人的赡养大多采取家庭网络支持模式,即子女家庭虽然与父母家庭独立,但保持密切关系,以较自由的方式解决对老年父母的关照与赡养问题。

[填空题]

11什么是分析原则?

参考答案:

区分社会事实的起因与功能,分别进行研究,这一原则叫“分析原则”,它规定着社会学的价值取向。

对社会事实既要进行因果分析,也要进行功能分析,但这两种分析应分别进行。

功能分析和因果分析常常混淆,即解释社会现象时,只是说明这一现象的社会效用,认为这就同时给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填空题]

12怎样理解组织目标是一个系统?

参考答案:

首先,组织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一个组织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否则协作就无从发生。

其次,组织目标必须为组织的成员所理解和接受。

组织不仅应当有目标,而且其目标必须为组织的成员所理解和接受,倘若组织目标不能为组织的成员所理解和接受,也就无法统一行动和决策。

再次,对组织目标的协作性理解与个人性理解必须基本一致。

对于组织目标的理解可以分为协作意愿性理解和个人性理解组织目标。

协作性理解指组织成员脱离个人立场而站在组织整体利益的立场去客观地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而个人性理解则是指组织成员站在个人立场上主观地理解组织目标。

这两种理解往往是矛盾的。

当目标简单具体时,两者的矛盾越小。

这当目标简单复杂抽象时,两者产生矛盾的可能性较大。

一个目标只有当组织成员认为他们彼此的理解没有太大差异时,才能成为协作系统的基础。

最后,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不是一回事,必须使组织组织目标成为个人目标实现的途径。

必须区分组织目标与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

一个人之所以愿意为组织目标作出贡献,并不是因为组织目标就是个人目标,而是因为实现组织目标将有助于达成个人目标。

因此,个人目标的实现是个人参与组织活动的决策基础。

如何协调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差异是主管者另一重要的任务。

[填空题]

13简述社会事实的特征。

参考答案:

(1)外在性。

社会事实存在于个人身外,因而不同于那些存在于个人身内的生物现象。

(2)强制性。

社会事实约束和强制着个人的行动,人们如不依从它,便会受到它的直接或间接的制裁。

(3)普遍性。

指构成社会事实的现象必须是社会成员共有的或相当数量成员具有的普遍特征,而非个别成员的特征。

(4)独立性。

社会事实的存在不依赖于社会成员个体的存在,社会事实的性质和意义不依赖于纯粹个体事实的性质和意义。

[填空题]

14简述迪尔凯姆的社会观。

参考答案:

(1)社会唯实论,主张社会是具有客观性的独立实体,社会先于个人并决定着个人的本质。

社会的实体性仅仅意味着社会具有不同于个人特征或不能完全通过个人特性加以认识的特殊实在性,它不过是主张个人仅仅是构成社会实体珠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2)社会整体观。

社会的实体性必须由社会整体性加以说明。

社会整体观的哲学基础是整体不等于或大于部分之和。

迪尔凯姆强调,作为整体的社会,其成员之间的关系除了物质性结合以外,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性结合。

[填空题]

15试述城乡关系的发展及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

参考答案:

我国城乡关系解放前是对立的,解放后,城市关系由对立转变为差别,城市优于农村,为了缩小差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实行“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燕尾服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沟通。

城乡之间广泛进行劳动力、资源、技术、产品的效流,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城乡结合,城市支援农村。

实行扶贫计划,通过提供资金、技术、知识、服务等方式帮助落后农村地区发展。

国家鼓励城乡联合办企业,帮助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

应该指出的是,农村城市化有着丰富的涵义,即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城市化。

只要农村发展达到较高水平,农民也可以在农村过上城里人的富裕健康、丰富多彩的生活。

农村发展了,减轻了城市的压力,城乡可以互相结合、互相促进,从而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局面。

[填空题]

16试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现的。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剩余产品的出现就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

列宁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

由于以上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的本质是剥削,阶级必然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

[填空题]

17简述社会同生物有机体的比较。

参考答案:

(1)相似之处:

A生长,即形体或规模的扩大、增殖;B结构分化,社会或生物有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差异性增大了;C功能分化,伴随结构分化,各个结构单位为维持整体生存而执行的功能也出现分化;D相互依赖,依靠其他部分,从其他部分那里获得自身所需的生存条件。

E内部结构的有机化,即各个结构单位经历与整体劣等的似的分化与整合过程,从而形成相对独立的微型有机体。

F由于各结构单位的独立性增强了,当整体生命消失后,其结构单位仍能存活一段时间。

(2)区别:

A各部分之间的结合程度比较松散,各部分相对独立;B联系方式,社会各部分的联系主要靠语言等无形的象征符号来维持。

C意识的分布,在社会中,意识遍布有机体的各个部分,每个社会成员都具有意识。

D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在社会中,个人不是了为了维持社会而生存和活动的,社会整体的繁荣不是个人努力的目标。

[填空题]

18社会制度的功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社会制度满足着人们的多方面的需要,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具体说来,社会制度的功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提供社会化和社会选择机制;对社会起整合作用;传递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填空题]

19简述人类知识的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

(1)神学(虚构)阶段。

人们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超自然的存在物造成的,是在某种超自然力量支配下发生的。

它的知识特点是,运用虚构的图像和拟人化类比寻找一切事物的终级起源和终极目的,运用想象寻找存在的超验本质。

(2)形而上学(抽象)阶段。

人们追求关于事物本质的绝对知识,同样认为感觉与经验不足以提供这类知识。

人们用超验的抽象概念代替了超自然的神。

它的知识特征是超验性和思辨性,就是把思维抽象物加以实体化,当做决定现象的终极根源。

(3)实证(科学)阶段。

实证知识是以事实为基础的知识。

人们抛弃了绝对知识的追求,放弃了那些虚假的、不能解决的问题,人们开始认识到关于现象以外的知识是虚构的,而关于现象的知识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孔德的实证哲学强调事实的重要性,主张从事实出发,尊重事实,在事实基础上建立知识体系。

[填空题]

20判断越轨行为的标准是什么?

参考答案:

首先,越轨行为的判定与文化类型有关;另外,同一社会由对不同群体的不同规定也对判定越轨行为发生影响;还有,同一行为主体的同一行为在不同情境下可能有不同评价。

由此看来,判定越轨行为的标准是适用于行为者的群体或社会的规范,这里要考虑许多具体因素。

这样判定标准就是在具体时间、具体情境下行为者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

[填空题]

21简述社会保障的模式。

参考答案:

(1)就业保障制:

这是一种与工作相关联的保障制度。

职工享受养老金和其他保障项目,主要取决于其工作的年限和交纳保险费时间的长短。

(2)普遍性保障制。

每一个公民或居民,无论其是否就业,是否有收入和收入多寡,政府都按照统一的标准发给现金补助。

(3)以经济状况调查为基础的补偿制。

政府根据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活水平,以个人或家族为单位,制定一个最低生活需要标准,也就“贫困线”。

凡是低于贫困线的,均给予相应的现金或实物补偿。

(4)这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保险基金制度。

它是一种自助式社会保障模式。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填空题]

22为什么说社会问题阻碍社会发展?

参考答案:

社会问题加大了社会运行的成本,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社会问题直接给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以威胁,以致造成痛苦;社会问题对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了障碍。

[填空题]

23简述社会控制的类型。

参考答案:

(1)统治与制约。

统治是建立在外在强制力量基础上的控制方式,当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运用强制性的手段迫使他人去遵守既定规范时就表现为统治。

制约也称社会制约,它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由于人们认同某种规范而产生的、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控制方式。

(2)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

正式控制是使用比较成型、比较正规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

非正式控制是使用不那么成型的规范来给人们的控制方式。

(3)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

外在控制来自外在的社会环境对其行为产生了约束和压力,使其不敢违反社会规范。

内在控制就是社会或组织成员用内化了的价值规范约束和指导自己行为的过程,是一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4)积极控制与消极控制。

积极的社会控制是建立在积极的个人顺从动机之上的,以倡导和鼓励为特征的、防止违规行为发生的控制方式。

消极的社会控制是指运用惩罚手段来制裁某些违规行为的控制,是在违规行为发生之后进行的控制。

[填空题]

24简述社会保险是什么?

参考答案:

社会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在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迈、疾病、伤残或由于其他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从而生活发生困难时,向其提供物质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保障制度。

[填空题]

25简述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理论。

参考答案:

(1)社会趋同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现代化过程是所有社会、所有民族都将经历的普通的进化过程,各国现代化都会经历同样的阶段,并形成大体相同的社会特征,即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组织管理上的、城市化和文化的世俗化。

这就是社会趋同论。

(2)依附理论。

该理论认为,西方国家的“发达”正是以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发达”为代价、为前提或为基础的。

造成不发达国家之不发达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以及由这种依附所导致的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剥削和掠夺。

不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关系有三种历史形式或阶段:

殖民依附、金融-工业依附和技术-工业依附。

(3)世界体系理论。

世界体系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学者沃勒斯坦,他提出以下基本思想:

A整个世界是一个以经济为实体一、以世界性区域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B在“世界体系”中,各个国家或地区由于经济地位不同而分属于“核心”、“半边缘”和“边缘”。

C所谓发展就是改变在世界体系中的位置,从边缘位置向半边缘位置或从半边缘位置向核心位置升迁。

世界体系理论既看到了阻碍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的不利因素,但又指出了不发达国家或地区发展起来的可能性,因而能够较好地解释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填空题]

26简述历史循环论。

参考答案:

历史循环论是中外古今社会思想中一直存在着极为普遍的论点。

历史循环论认为社会、历史的活动和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就是按着产生、增长、衰落和死亡的历史轨迹循环往复。

主要理论有: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维科的“历史三阶段”说、施本格勒的“生物有机体”说、汤恩比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说,索罗金的“文化类型”说。

[填空题]

27简述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1)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一体化。

伴随着个人角色、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之社会地位的分化,社会在新的基础上形成高度一体化。

(2)理性化。

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是社会文化价值观的理性化转变,或者说是理性原则的提高。

现在科学技术产生的基础就是理性精神。

(3)科学技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科技在整个社会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4)经济持续而迅速地发展。

表现为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改变、现代工业与现代农业相互促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5)城市化。

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以及农村中城市特质增加。

(6)人的现代化。

一个社会的现代化也包含了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人的主观态度和客观行为两个方面,即人们昜符合理性化的要求。

(7)全球化。

这是现代化过程的持续和深化,物质产品、人口、符号、信息、交往以及权力实施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填空题]

28简述我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决策。

参考答案:

追求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崇高目标。

中国的现代化的目标在20世纪50年代已确定,并在以后逐渐明确分三步走的战略。

从满足人民的需要的角度来理解我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决策,有以下几点:

党的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战略布署,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马克思主义需要学说的光辉体现。

人们的社会需要是推动个人或社会集体前进的重要的动力,重要的激励因素;“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较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

”我们应善于掌握这个规律,为我们社会义义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填空题]

29简述社会变迁的理论。

参考答案:

(1)马克思的社会变迁理论。

A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带来建立于其上的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

C社会变迁具有整体特征,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带来整个社会的变化。

D人类社会的变迁在总体具有发展的特点,即由低级社会向更高级社会发展。

(2)社会进化论。

斯宾塞创造了社会进化论。

社会有机体像生物有机体一样其发展也是进化的。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随着社会规模的扩大,社会结构也发生分化并且日益复杂化。

随着社会结构的分化,社会各部分的功能也出现分化。

(3)结构功能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

帕森斯创立了结构功能理论。

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都是一个功能系统,它是由发挥不同功能的各部分(子系统)结合而成的。

帕森斯氢变迁分为社会系统本身的变迁和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变迁,他认为社会系统的变迁就是进化。

[填空题]

30采用哪些方法可以提高理论性研究现实的社会价值?

参考答案:

一方面应该提倡理论研究者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将理论研究的选题方向更多地集中在与人类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和长远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

另一方面理论研究者应该尽可能地采用一些比较通俗的表述方式,或者通过科普读物的方式给普通读者传播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填空题]

31简述社会流动的类型。

参考答案:

(1)根据流动方向可以把社会流动区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

水平流动是人们在同一阶层内部位置的变化,垂直流动是人们在高低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变动。

(2)根据衡量流动的不同参照基点可以把社会流动区分为一生中的流动(参照基点一般是个人的初职)和代际流动(参照基点一般是父母与本人在同一年龄时的职业或其他地位)。

(3)根据流动原因可以将社会流动分为自由流动和结构性流动。

自由流动是由于个人原因所造成的地位变化,结构性流动是由于社会结构的变迁而造成的个人地位变化。

[填空题]

32普查的主要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一,普查资料本身可准确地反映社会总体的一般特征。

第二,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保证了普查资料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第三,普查所涉及的调查项目一般都较少,并且对资料的深度要求不高。

第四,普查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耗时较长。

[填空题]

33简述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

参考答案:

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一般被区分为三个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行政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管理理论。

古典理论是以等级规则和非人格因素为基础建立的。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流行20世纪30年代以后。

代表人物包括梅约和巴纳德等。

这种理念在组织形态上重视民主的、非集权而少等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强调权力均等,反对非人格化的科层制。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这些理论注重全面、系统的研究组织管理,提出了若干重要观点、权变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填空题]

34社会研究的题目有哪些主要的来源?

参考答案:

主要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理论的发展。

[填空题]

35简述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参考答案:

(1)通过一定的手续加入的成员。

社会组织的成员与初级社会群体的成员的一个重大区别是前者是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

(2)确定的目标。

任何社会组织都有明确的特定目标,它是组织成员聚集、结合在一起的基础,也是组织内部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的基础。

(3)规范性的章程。

社会组织的章程是关于本组织的性质、目标、任务、结构、组织原则、组织成员的权利与义务以及组织活动规则的规定。

(4)权威的领导体系。

权威是获得认可的权力,在社会组织中权威由具体的职位来代表。

(5)物质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