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37133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泗阳县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精校解析 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意气”即指意志和气概。

第一句中说“风发”“斗志昂扬”,这应是指人的气概,故应使用“意气”。

“映衬”比“衬托”多一层“映照”的意思;

第二句中是说身体在背景的映照之下,应使用“映衬”。

“牢不可破”一般用以形容人的意志态度或相互关系,“颠扑不破”常用于指理论正确不可颠覆。

第三句中,是说经典传达的道理,应使用“颠扑不破”。

“大相径庭”只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息息相关”意思是呼吸气息出入相互关联。

比喻关系或联系极为密切。

“休戚相关”指彼此之间的忧愁喜乐、祸害幸福都关联在一起。

第四句中是说阅读杰作让个体与人类之间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应使用“息息相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时间11月13日下午,习主席抵达了东南亚之行的第二站——老挝首都万象,将在这里出席老挝国家主席本扬为其举行的一系列国事活动。

-

B.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最终方案。

C.今年十月份以来,一线城市住房价格虽然有所回升,但是二三线城市住房价格仍然低迷,因此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任务依然繁重。

D.新的高考招生录取方案遵循以“学生本位”为原则,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在扩大考生选择权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考生风险,维护考生利益。

【答案】A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题中B项,成分残缺,可在“各种乱象”后面加“开展的”;

C项,语序不当,应将“虽然”放在“一线城市”前;

D项,结构混乱,将“遵循……的原则”和“以……为原则”两种句式杂糅。

点睛:

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

此题选项D“遵循……的原则”和“以……为原则”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4.将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不过尽管宇宙很大,但我们仍然要设定自己的目示,一步步推进,人类探索的下一个目标是红色星球一一火星

②这段时间对我们来说非常漫长,毕竟地球只存在了约45亿年

③可见我们的宇宙空间确实是巨大的,虽然过去60多年里我们一直在探索,但是现在我们只能算是刚刚涉足宇宙。

④如果它继续前进,就有可能会到达宇宙边缘,但是需要大约1750亿亿年的时间!

⑤根据数据显示,旅行者号探测器已经飞出了太阳系

A.①⑤③②④B.①③⑤④②C.⑤③①②④D.⑤④②③①

【答案】D

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

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本段的陈述对象是“旅行者号探测器”,⑤放在句首,④中的“宇宙边缘”和⑤“太阳系”,“1750亿亿年”和②中的“45亿年”衔接,③中“可见”和后文①衔接。

由此得到答案D。

5.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中秋的一项是

A.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B.兰烛连衢千对烂,冰轮此夕十分圆。

C.高秋摇落四十五,清都早霜凋桂丛。

D.月好共传唯此夜,境闲都道是东都。

这是一道分析诗句的内容的题目,要求选出“不是描写中秋的一项”,题中A项,唐·

王建《中秋夜望月》;

B项,宋·

吴中复《上元观灯》;

C项,宋·

黄庭坚《和舍弟中秋月》;

D项,唐·

白居易《中秋夜同诸客玩月》。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后世称“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有《昌黎先生集》传世。

B.戴望舒,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诗人,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等,其《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因此被誉为“雨巷诗人”。

C.“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书》,即《尚书》,或称《书经》,是道家的核心经典之一。

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王戌”是干支纪年;

月满为“望”,“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既望”指“望”之次日,即农历十六日。

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题中C项,《尚书》是儒家经典。

7.对下面这幅名为“捷径”的漫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捷径还是慢径不是绝对的,有时走的人多了,捷径反而成了慢径。

B.传统方法有时往往就是捷径,传统具有现代不可替代的优势。

C.保持特立独行不跟风,有时反而能寻得真正属于自己的捷径。

D.莫为表象遮望眼,要审时度势,理性地选择当下最可行的捷径。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

题中B项“传统具有现代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漫画中没有体现。

二、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基础

8.下列文言语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蚓无爪牙之利

A.古之学者必有师B.渺渺兮予怀

C.余时为桃花所恋D.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非能水也

A.是故圣益圣B.顺流而东也

C.不耻相师D.日与其徒上高山

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此题例句和B项,名词动用,游泳、向东流;

A项,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

C项,意动用法,以……为耻;

D项,名词作状语,每天。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术业有专攻________

(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______

(3)凌万顷之茫然______(4)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______

【答案】

(1).⑴学习、研究

(2).⑵普遍(3).⑶越过(4).⑷先前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考核重点实词,注意积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文远传

徐文远,洛州偃师人。

父彻,梁秘书郎,尚元帝女安昌公主,而生文远。

属江陵陷,被虏于长安,家贫无以自给。

其兄休,鬻书为事。

文远日阅书于肆,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

大儒沈重讲于太学,文远就质问,数日便去。

或问曰:

“何辞去之速?

”答曰:

“闻其所说,悉是纸上语耳,仆皆先已诵得之。

至于奧赜之境,翻似未见。

”有以其言告重者,重呼与议论,甚叹服之

窦威、杨玄感、李密皆从其受学。

开皇中,累迁太学博士。

大业初,授国子博士。

文远所讲释,多立新义,先儒异论,皆定其是非,然后诘驳诸家,又出己意

时洛阳饥馑,文远出城樵采,为李密军所执。

密备弟子礼北面拜之。

文远曰:

“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授将军,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加四海,犹能屈体弘尊师之义,此老夫之幸也。

”密顿首曰:

“欲先征化及【注】,报复冤耻,然后凯旋,入拜天阙。

”文远曰:

“将军前受误于玄感,暂坠家声。

回车复路,用康家国,天下之人,是所望于将军也。

”及征化及还,而王世充权兵专制。

密问计于文远,答曰:

“是人残忍,意又褊促,既乘此势,必有异图。

将军前计为不谐矣。

及密败,复入东都,王世充给其廪食,而文远尽敬,见之先拜。

“闻君踞见李密,而敬王公,何也?

“李密,君子也;

王公,小人也。

”后王世充僭号,复以为国子博士。

因出樵采,为罗士信获之,送于京师,复授国子博士。

武德六年,高祖幸国学,观释奠,遣文远发《春秋》题,诸儒设难蜂起,随方占对,

皆莫能屈。

年七十四,卒官

(节选自《旧唐书·

徐文远传》)

【注】化及:

即宇文化及,鲜卑人,隋末叛军首领。

1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鬻书为事鬻:

购买

B.为李密军所执执:

捉拿

C.犹能屈体弘尊师之义弘:

弘扬

D.意又褊促褊:

气量狭小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以其言告重者故为之文以志

B.此老夫之幸也郯子之徒

C.密问计于文远而耻学于师

D.为罗士信获之何为其然也

1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

是替经书作注的著作,《春秋左氏传》相传就是左丘明注解《春秋》的一部史书。

B.国子博士:

学官名,为品行清淳、通明经义之人担任,也是政治咨询及参与祭典的顾问。

C.顿首:

行礼时,头触地即起。

古代专门]用于平辈间的拜迎、拜送,拜贺、拜望等的礼节。

D.僭号:

冒用帝王称号或者使用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被视为公然抗礼的反叛行为。

1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江陵陷,被虏于长安,家贫无以自给。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5.根据文章第一、二段,概括徐文远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答案】11.A12.C13.C

14.

(1)当时正遇江陵沦陷,被掳掠到长安,家境贫寒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

(2)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就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是不屑一提的,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15.博览专精;

不迷信与盲从;

明辨异论;

独出新见。

【解析】

11.试题分析:

题中A项,鬻:

卖。

12.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

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

题中A项,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

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这类人;

C项,介词,向、对;

D项,介词,被/介词,因为。

13.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C项,顿首:

通常用于下对上或平辈间的拜迎、拜送,拜贺、拜望等的礼节。

根据文意,李密是以弟子身份行礼,是下对上行礼,“专门用于平辈间”错。

14.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此题注意,属:

正遇;

于:

介词引出对象,到;

无以:

没有用来;

自给:

维持自己的生活;

博学:

广泛地学习;

日:

名词作状语,每天;

知:

通“智”智慧;

之:

这些人;

不齿:

不屑一提;

乃:

反而。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5.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概括材料内容的题目,要求概括徐文远在“治学”方面的特点,并指明位置是文章的一、二两段,注意找到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此题根据文中的句子“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重呼与议论,甚叹服之”“多立新义,先儒异论”“然后诘驳诸家,又出己意”概括答题要点。

参考译文:

徐文远,洛州偃师县人。

父亲徐彻,梁朝秘书郎,娶梁元帝女儿安昌公主为妻,而生文远。

当时正遇江陵沦陷,被掳掠到长安,家境贫寒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

文远的哥哥徐休以卖书为业。

文远每天到书店读书,博览《五经》,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

当时有位大儒沈重在太学讲经,徐文远于是前去向他援疑质理、探讨问题,几天后就离去了。

有人问他:

“为什么这么快就告辞而去?

”他回答:

“听他所讲的,都是些书本上的话,我早已通过诵读知道了。

至于文中深奥的境界,反倒好像没见到。

”有人把他的话告诉沈重,沈重便把他找去讨论问题,对他大为叹服。

窦威、杨玄感、李密等人都曾由他传授过学业。

隋朝开皇年间,徐文远多次升迁成为太学博士。

大业初年,朝廷擢升徐文远为国子博士。

徐文远所讲解阐释的内容,常常建立新义,之前儒生有所争议的地方,他都判定是非,然后反驳诸家之说,又能够讲出自己的观点。

当时洛阳城发生饥荒,文远出城打柴,被李密的军队俘虏。

李密让文远面朝南面而坐,自己用弟子礼节向北面拜见他。

文远说:

“老夫在过去的日子里,有幸以先王之道传授给将军。

如今将军正处风云变幻之际,为起义之众拥戴,权倾万物、威震四海,还能屈身施礼以弘扬尊师的道义,这是老夫的荣幸。

李密叩拜道:

“我想先征讨宇文化及,待报仇雪耻,然后凯旋而归,进京朝拜。

”文远道:

“将军前番被杨玄感所误,于是才使家声暂时受损。

而回过头来复归正路,以使家国安康,天下民众正是这样寄希望于将军的。

”到征讨宇文化及回来,王世充掌握了兵权独断专行。

李密又向文远询问计谋,文远答道:

“这个人很残忍,心胸又狭窄,既然乘机达到如此权势,必定另有所图。

将军先前的计划已经不妥了。

李密失败后,文远又去了东都洛阳,王世充供给他粮食,而文远对世充极为恭敬,见到王世充就先行拜礼。

“听说您坐着见李密,却又礼敬王公,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说:

“李密,是君子;

王公,是小人。

”后来王世充自立称帝,又任命他为国子博士。

后因出城打柴,被罗士信所获,送到京城,仍被授官国子博士。

武德六年(623),唐高祖亲临国子监,观看祭奠先师的仪式,命文远阐发《春秋》题旨,众儒生蜂起提出各种问题,文远随机应对,没有人能难倒他。

七十四岁时,死在任上。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洛阳早春

顾况①

何地避春愁,终年忆旧游。

一家千里外,百舌②五更头。

客路偏逢雨,乡山不入楼。

故园桃李月,伊水向东流。

【注】①顾况:

唐代诗人,苏州海盐人。

一生官位不高,曾受人引荐入朝任著作郎,时洛阳为唐代东都。

②百舌:

百舌鸟,立春后鸣叫不已,是民间最常见的一种鸟,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不随季节迁徙。

16.根据二、三两联,概括诗人“愁”的主要原因。

17.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16.客居异地,思念故乡。

17.以“桃李月”照应早春;

寓情于景,想象故乡桃李盛开的美好景象,看着眼前一江春水向东流去,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弃官归乡的情感愿望。

16.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概括诗歌内容的题目,要求根据二、三两联,概括诗人“愁”的主要原因,注意抓住诗句中的“何地避”“忆旧游”“千里外”分析“客居异地,思念故乡”是“愁”的原因。

17.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综合分析诗歌的表达效果的题目,注意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情感的抒发和结构等角度分析,此题从结构看,以“桃李月”照应早春;

从手法看,寓情于景,虚实结合,想象故乡桃李盛开的美好景象,看着眼前一江春水向东流去;

从情感看,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弃官归乡的情感愿望。

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四、名句名篇默写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

(《荀子·

劝学》)

(2)______,朽木不折。

(3)惑而不从师,______。

(韩愈《师说》)

(4)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5)______,而不知所止。

(苏轼《赤壁赋》)

(6)寄蜉蝣于天地,______。

(7)鹰击长空,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8)______,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渡汉江》)

【答案】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锲而舍之(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4).小学而大遗(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6).渺沧海之一粟(7).鱼翔浅底(8).近乡情更怯

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

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

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默写,注意“须臾”“锲”“冯”“粟”的写法。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漆树的眼泪

王样林

(1)我家在大山深处,离家不远有一个叫首蓿坝的地方,生长着一种叫漆树的树木。

(2)据说漆树会咬人,小时候时常看见好多脸上肿得涨涨的人,他们用毛巾包裹着脸面见人便把脸朝向别处,人们看见这种人赶紧离开。

父母常常告诫我:

“看见被漆树咬得肿胀的人,赶紧跑开,别与他们搭话。

(3)我对漆树不过敏,在苜蓿坝拾粪碰见漆树时,故意摸摸漆树,想象漆树是如何把人咬得肿胀的。

我看着并不高大略显畏畏缩缩的漆树,一种怜悯情绪油然而生。

大大小小的漆树长在半是石块半是泥土混合的土壤中,有碗口那么粗的,也有手腕那么粗的。

树冠绕过藤蔓植物的藤蔓朝向自己的天空生长着,黑黝黝的皮很厚实地趴在树千上,一旦把皮肤剥开,就会渗出乳白色的浓浓汁液,这汁液就是能咬人的漆液。

(4)大滴大滴的泪滴从树皮破裂处渗出来,那么痛苦地流出,像是被谁打疼似的无法忍住便溢出泪水,又像是一个突然遇到伤心事的人泪盈满眶,这种哭是慢慢打开的,是一种很钝的流泪方式。

(5)我亲眼看见漆树哭泣时,是在苜蓿坝放牧的年代。

首蓿坝由于周围灌木丛多,又远离庄稼地适宜放牲口。

我们好多玩伴在没有庄稼活的间隙里赶上各家的骡马吆喝着去首宿坝放牧,骑上各自的坐骑,口里吆喝着“驾驾”朝着目的地奔去。

责任田刚划分的那几年,我们小伙伴常在放学后或周末去苜蓿坝放牧,与山野真真切切地靠近,在灌木丛中玩足童

(6)几个外乡人不知何时来到我们村子,说要住下来,对于突如其来的他们,村里人没有防范,很亲近地与他们搭讪。

他们在各山各岭转悠着,像是在寻找什么。

那天到了首蓿坝,对漆树大动干戈,动起手术来。

我看见漆树冒出浓汁液,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在我心里苏醒,刺激着我,呼唤着我,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植物的疼痛。

那些外乡人拿出塑料大桶子,让汁液慢慢地流到桶子里,割了一棵又一棵,直到大桶子盛得满满才罢休。

(7)“为什么只割漆树,其他树为何不割呢?

”我满含着对漆树的同情,愤怒地问那些割漆的外乡人。

他们回答:

“漆树的汁液是宝贝呀!

”我不解地看着他们把苜蓿坝凡是能割的漆树洗劫一空,心里萌生了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看着一个郁郁葱葱的坝子转眼几天工夫便失去了往日的欣欣向荣,一棵棵伤痕累累的漆树像是在抗议着什么,树身上留下的刀伤从树根开始一直延伸到细小的枝干分又处,能承受刀割的皮肤上都划破了,新鲜的伤痕在阳光的暴晒下显得很刺眼。

我在心里嘀咕:

“漆树会不会死去?

那些外乡人把漆树的汁液割去做什么用?

(8)那些乳白色的眼泪却一直在我心中留下问号,植物也有眼泪,而且那么多。

我后来知道那些外乡人来自四川,他们把漆树的汁液割去后,经过几道加工程序,提炼出纯度很高的漆用来漆家具。

这种漆,不添加其他成分,美其名曰土漆、生漆。

用这种漆漆的家具家具油光可鉴,而且不褪色,持久时间很长,再就是家具表面还可以耐高温,功能着实很多。

漆树的眼泪映射在家具上,成为家具的眼睛。

(9)又去苜蓿坝放牧时,原本以为死亡的漆树会大煞风景。

当我们纵着骡马到苜蓿坝时,看见了一棵棵漆树获得了新生,伤痕处长出了很厚的结痂,浓浓的树冠枝繁叶茂。

我抚摸看伤痕,想象着漆树如何在割伤后努力生存下来的艰难处境,那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遇!

俗话说得好:

“人活的脸,树活的皮。

”可是漆树在皮肤割破提取汁液后还生存下来,漆树对割破皮肤这件事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接受自己的命运。

(10)漆树的眼泪,不是哭泣后的残余物,而是新生命的一种改航。

19.文章第

(2)段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20.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我”对漆树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1.简要赏析文章第4)段的表达特色。

22.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深刻意蕴。

【答案】19.为下文叙写漆树的悲惨遭遇做铺垫;

与下文漆树命运的改变作对比;

通过小时候关于漆树传闻的叙写,体现了漆树不受人待见的卑微地位。

20.漆树的传闻让我觉得可怕但又好奇;

漆树“挨割受痛”的命运,让我既同情又愤怒;

漆树的向死而生,让我深受启发,敬佩不已。

21.运用了拟人手法,用大颗大颗的泪滴形象地表现了漆树遭受的伤痛;

“钝”一词,描写形象,表现了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