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1651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模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17届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谈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文学是人类感恩自然的最佳途径

人类在征服世界的征途中,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灵魂。

尤其现代社会,红尘滚滚,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也许最佳选择就是投入到自然中去,享受星辰、山河、森林、海洋,让生命从中获得身心滋养,获得真正的愉悦与幸福;而我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心感悟,一旦化为文字,就成为了自然文学。

  

中国人讲求顺应自然、强调天人合一,将美好的品质赋予自然,比如山水、树木、花草、虫鸟;古人写文章,大多写山水、游记,即使当今的散文写作领域,游记文章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事实上,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欧美几十年前也兴起了写山水、荒原、旷野即写大自然的热潮,名之为“自然主义写作”,也就是自然文学。

所谓自然文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思索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形式上说,当代的自然文学,主要包括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

河山信美,但要以文学手法来表现好她,无论散文、诗歌、小说,都需要真诚深切的心灵,要具有大情怀。

“非有大情怀,即无大艺术”,人应该有所敬畏,首先要敬畏大自然。

以前,山青水绿海晏河清,正是大自然对敬畏天地的人类的回报,现在人们乱砍滥伐破坏生态,自然灾害到处频发,也正是大自然对胡作非为的人类的惩罚。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太渺小。

中国古代文人大多纵身、纵情山水,因为其精神家园是山水。

对他们来说,在大自然中超脱现实、圆融身心,能使生命更快乐,人生也更有意义和价值。

的确,当人回归自然,灵魂就会与宇宙相通。

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就要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无论在哪个民族的心目中,土地都至尊至荣。

“土能生万物,地可载山川”,人类的一切,都由土地养育和承载。

在古代中国,土地就代表社稷,皇城里必建有社稷坛,用五色土拼成,皇帝每年都要祭坛拜土。

从世界范围来说,只有维护好所有的土地山河,才能保持全人类的健康。

然而,人们往往难以实现这样的梦想,于是产生了园林。

园林是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载体,衬托出人类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文化。

正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就了自然文学。

乡村、田园,草原、丛林,江河、海洋,旷野、荒原……游记作者笔迹所在,往往就是其足迹所至。

我想,在自然文学作者看来,从自然中得到的精神享受,一定远比物质享受更为愉悦和幸福。

我们的亲身体验,能唤起人们更加热爱壮丽山河;我们的美好感受,能激励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享受;我们的妙笔生花,能吸引人们更多地热爱文学尤其自然文学。

  

文章,人心之山水;山水,天地之文章。

“山水无文难成景,风光着墨方有情”,一语道尽自然与文学的关系。

(选自《中国文学报》,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中,对“自然文学”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文学”的内容是人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心感悟,这些感悟包括人们在享受自然中获得的身心滋养、愉悦与幸福。

B.“自然文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其主要内容都是山水、游记,因为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C.“自然文学”在欧美也叫“自然主义写作”,其写作对象是山水、荒原、旷野,这和中国的山水、游记的写作对象是一致的。

D.“自然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索,在当代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就要投入到自然中去,因为从自然中得到的精神享受,才是真正的愉悦与享受。

B.大自然对人是公正的,你对它敬畏,就会山青水绿河清海晏,你对它胡作非为,就会灾害频发,让人类受到惩罚。

C.古代皇城里必建有社稷坛,皇帝每年都要祭坛拜土,这体现了对土地的善待,实际上只有维护好所有的土地山河,才能保持全人类的健康。

D.园林是传统中国文化中以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为载体,衬托出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文化艺术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散文、诗歌、小说,更想表现好信美河山都需要真诚深切的心灵,要具有大情怀,都要以敬畏大自然为前提。

B.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当人回归自然,灵魂与宇宙相通,从中寻找到生命的快乐,人也就变得伟大了。

C.“自然文学”写作者的亲身体验、美好的感受,这能唤起人们更加热爱壮丽山河,能激励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享受。

D.正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就了自然文学,游记作者笔迹所在,往往就是其足迹所至,正是“山水无文难成景,风光着墨方有情”。

(2)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

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

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

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

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

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

“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姝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

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

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颜芳说:

“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

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姝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

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

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

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

“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

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

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

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4.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B.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C.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三则材料除了具有新闻客观性的特点之外,还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三则材料中后一段的语言,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E.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也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6.“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5分)

(3)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锄奸

赵明宇

凤敏蹲在门槛上纳鞋底,不时地重复着一个动作:

把针在头发中间钢一下,然后用力扎进鞋底,再扬起胳膊,抽动绳子,把针脚勒紧。

凤敏一边纳鞋底,一边警觉地观望着远方,侧耳细听附近的风吹草动。

其实,她是给元城县抗日游击大队站岗。

她男人田大壮是大队长,今天在家里开会。

隔着一层薄薄的门板,能听到田大壮的声音,让大家一起想办法,如何除掉汉奸臭火。

臭火曾经是田大壮的朋友,抗日游击大队的队员。

前些天,臭火被元城的皇协军抓去,经不住拷打就叛变了,带着二狗子到处抓捕抗日游击队员。

为了避免更大的牺牲,田大壮专门召集这次锄奸会议。

凤敏隔着门缝看看屋里,一群汉子们都低着头。

有个人把手里的旱烟甩掉,拍一下桌子说,俺进城去找那狗日的!

下手晚了咱也保不住了。

田大壮拦住他说,臭火认识你,说不定已经在城门口摆好了布袋阵,等着你去钻呢。

一听这话,那个人的脑袋耷拉下来。

凤敏绾绾手里的纳底绳子,推门进去说,锄奸的事情包在俺身上。

田大壮一见,挥挥手说,你这娘们儿,出去站岗去!

凤敏瞪了田大壮一眼说,俺能除掉臭火。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然后问她,嫂子,你有啥办法?

凤敏说,别管啥办法,三天内保证让臭火消失。

田大壮咂吧着嘴说,臭火认识你,你可得当心。

凤敏笑笑说,你把心放到肚里吧。

凤敏曾经跟着臭火假扮夫妻给军区送信,路过杨桥村时,臭火指着村子口的两间瓦房说,那就是他的家。

他还说他弄了好吃的,总会留下来给老娘送去。

臭火是遗腹子,是他爹死了以后出生的,所以他对老娘很孝顺。

天黑下来,凤敏收拾一下,在腰里藏了一把枪,化装成讨饭的,直奔杨桥村。

进了村,凤敏故意惨叫一声,倒在臭火家的门口。

从家里出来一个老太婆,把凤敏扶起来,搀到屋里,倒一碗水让凤敏喝。

凤敏喝了水,千恩万谢,说:

“俺是从河南逃荒过来的,你如果不嫌弃,俺认你做干娘吧。

”老太婆长叹一声,拿出一个窝头、一盘咸菜,看着她狼吞虎咽地吃。

在老太婆家里住下来,凤敏帮着老太婆做饭、洗衣,收拾院子。

三天了,臭火还没露面。

凤敏有些等不及了,问老太婆,干娘,家里没有别人了?

老太婆说,还有个儿子,在县里做事,估计今晚该回来了。

凤敏一听,心中暗喜:

“今晚要杀了臭火,还要杀了你这助纣为虐纵子作恶的老妖婆。

晚上,她躺在里屋的土炕上,闭着眼睛等待时机。

街上传来几声狗叫、几声鸡鸣,却没了动静。

老太婆起来了,拨亮油灯开始做饭。

凤敏故意揉着眼睛问她,干娘,咋三更半夜做饭?

老太婆说,儿子要回来了,给他做面汤呢。

凤敏听了,黑暗中摸了摸腰间的手枪。

过一阵子,果然有敲门声,她的心一阵发紧。

老太婆开了门,就听臭火说,娘,快收拾一下,跟儿子进城享福去吧。

凤敏的手捂紧了枪,心里咯噔一下,这狗汉奸还有一片孝心,倒是让她有些同情。

可是一想到被臭火出卖而牺牲的抗日游击队员,她又一次攥紧了枪。

臭火说,娘,咱家里有生人?

老太婆说,是个讨饭的河南女人,别打扰她睡觉,俺把饭给你做好了,先吃饭。

臭火说,娘,咱到了元城,吃香的喝辣的,让你好好享福。

老太婆微笑着说,儿啊,你也出息了,快点把面汤喝了,这可是俺连夜给你做的。

凤敏搂动扳机的手迟疑了一下。

看在你有孝心的份上,先让你这个狗汉奸多活一会儿,反正你已经死定了。

臭火说,娘,你赶快收拾一下,跟俺进城。

接下来,是一阵喝面汤的声音。

凤敏正要透过门帘瞄准臭火,就听臭火一声惨叫,娘,你做的什么饭?

莫不是要杀了儿子吧?

老太婆说,孩子啊,你不死,要有多少条性命去死啊!

我不失去儿子,要有多少老人失去儿子啊!

老太婆说完,掀开门帘,对凤敏说,闺女,我替你锄奸了。

凤敏一愣,望着倒在地上的臭火,说,干娘,你认识俺?

老太婆说,我扶你的时候,就摸到你腰里的枪了。

凤敏惊愕地望着老太婆,不由自主地叫了一声:

“干娘!

(小说略有改动)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由于叛徒凶残狡猾,游击队员们对完成锄奸任务感到信心不足,“低着头”、“脑袋耷拉下来”等细节描写表现了会议现场气氛沉闷,大家情绪不高。

B.老人机智沉稳,镇定冷静。

她知道凤敏带着枪时,便明白凤敏的身份和来家的目的,但她一直不动声色;当臭火发现家中来了生人后,她机智地岔开话题,不让臭火与凤敏碰面。

C.“凤敏曾经跟着臭火假扮夫妻给军区送信”一段插叙,既交代了凤敏有着实际斗争的经验,同时点明她了解臭火的家庭情况,为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埋下了伏笔。

D.化装成乞丐的凤敏在臭火家住了下来,她主动帮着老太婆做家务,从而赢得了老太婆的信任,最终得以顺利完成锄奸任务。

E.执行锄奸任务的人本来是凤敏,但最后却是老太婆亲手除掉了叛徒臭火。

这样的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同时能给读者带来更大的震撼。

8.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4分)

9.小说中划线处凤敏先后三次称呼老太婆为“干娘”,每次的内涵都不一样。

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6分)

2、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崔恭,字克让,广宗人。

正统元年进士,除户部主事,提举京畿学事。

出理延绥仓储,有能声。

以杨溥荐,擢莱州知府。

内地输辽东布,悉贮郡库,岁久朽敝,守者多破家。

恭别构屋三十楹贮之,请约计岁输外,余以充本府军饷,遂放遣守者八百人。

也先犯京师,意欲厚索礼币,恭遣朔方民兵数千入援。

廷议城临清,檄发役夫,恭以方春民乏食,请俟秋成。

居府六年,莱人以比汉杨震。

景泰中,超迁湖广右布政使。

诸司供给,率取之民。

恭与僚佐约,悉罢之。

公安、监利流民擅相杀。

恭下令愿附籍者听,否则迨秋遣归,众遂定。

寻迁江西左布政使。

司有广济库,官吏干没五十万。

恭白于巡抚韩雍,典守者咸获罪。

定均徭法,酌轻重,十年一役,遂为定例。

天顺二年,宁王奠培不法,恭劾之。

削其护卫,王稍戢。

迁右副都御史,代李秉巡抚苏、松诸府。

按部,进耆老言利病,为兴革。

与都督徐恭浚仪真漕河,又浚常、镇河,避江险。

已,大治吴淞江。

起昆山夏界口,至上海白鹤江,又自白鹤江至嘉定卞家渡,迄庄家泾,凡浚万四千二百余丈。

又浚曹家港、蒲汇塘、新泾诸水。

民赖其利,为立生祠。

初,周忱奏定耗羡则例,李秉改定以赋之轻重递盈缩。

其例甚平,而难于稽算,吏不胜烦扰。

恭乃罢去,悉如忱旧。

吏部缺右侍郎,李贤、王翱举恭,遂召用。

置“劝惩簿”,有闻皆识之。

翱甚倚恭,转左侍郎。

父忧起复。

宪宗即位,乞致仕。

不允。

成化五年,尚书李秉罢。

商辂欲用姚夔,彭时欲用王概,而北人居言路者,谓时实逐秉,喧谤于朝。

时称疾不出,侍读尹直以时、概皆己乡人,恐因此得罪,急言于辂,以恭代秉。

越五月,母丧归,比其去,王翱以诗赠之。

服除,起南京吏部,劾罢诸司不识者数人。

十一年春,命参赞机务。

居三年,致仕。

又二年卒。

赠太子少保,谥庄敏。

(选自《明史•崔恭传》,有删改)

【注】①戢:

收敛,停止。

②耗羡:

赋税的加耗部分抵朴实耗后的所余。

10.对下列句中画波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欲厚索纳礼币币:

钱币

B.率取之民率:

全都

C.进耆老言利病耆:

年老

D.母丧归,比其去比:

等到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畿”,古代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在唐朝的时候,将京城的旁邑作为畿县,统称京畿。

B.“朔”,北(方),如朔漠,指北方的沙漠。

此外“朔”也用来指时间,即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C.“生祠”指为还活着的人修建祠堂,往往为了纪念某人功绩或逢迎某人,修建的让人祭拜的地方。

D.“谥”又叫“谥号”,是古代帝王、大官或文人隐士等死后的称号,是对死者带有评判性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恭为官一任,治政有方。

崔恭在担任莱州知府时,很多看守布匹仓库的人因为布腐烂而破产,崔恭另外修建了房屋来贮存布匹,解决问题。

B.崔恭秉公执法,不徇私情。

公安、监利的流民随意相互杀人,崔恭下令愿意入到当地户籍的人就可以入,否则到秋天就遣回原籍,那些人就安定下来了。

C.崔恭以民为本,治理河道。

在代替李秉巡查苏州、松江等府时,他和徐恭疏通仪真等处河道,随后,大力治理吴淞江,共疏通河道一万四千多丈。

D.崔恭政声显著,深得信任。

吏部右侍郎的位置空缺,李贤和王翱共同举荐崔恭,崔恭被召用;他作了有名的“劝惩簿”,之后转任吏部左侍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廷议城临清,檄发役夫,恭以方春民乏食,请俟秋成。

(2)侍读尹直以时、概皆己乡人,恐因此得罪,急言于辂,以恭代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思潜从物外

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黄景仁(1749~1783):

清乾隆年间诗人,科举屡挫,一生未仕,目睹“盛世”表象下的种种社会疮痍。

②物外:

世俗人情之外。

③驼褐:

用驼毛织成的衣服,露水不易打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黄诗第一句诗以乐景衬哀情,通过描写除夕之夜,万家灯火,笑语喧腾反衬诗人内心漂泊之感、命途之悲。

B.黄诗第二句诗中“忧患”与“千家笑语”的气氛看似很不协调,但却有机地联系起来,这里充分表现出了诗人“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愤多思的性格。

C.黄诗后两句诗中的“悄立”二字,用外形的静谧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人不识”三字,则主要写出了诗人由于远离家乡所表现出的孤独。

D.陈诗第一通过诗人的感觉准确地表现出来诗人出行之早;通过诗人感到“晓寒”写出其出行之久。

E.陈诗中诗人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的交替与综合,描绘了一幅独特的“早行”图。

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早行中一系列微妙的神态变化。

15.两首诗都写到“星”,这两处“星”在诗中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说明。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横线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作者在文末高度概括自己不辞辛苦,求师助学的经历的一句是:

(2)、《离骚》一文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

第Ⅱ卷表达题

3、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两项是()()

A.从那以后,施特劳斯圆舞曲才登堂入室,从普通舞会的通俗伴奏舞曲成为正统的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旋律。

B.由于购房者对楼市政策有多种揣测,观望心态较重,2012年初,新房、二手房交易量大幅下跌,全国楼市哀鸿遍野。

C.有些革命意志衰退的人,只一味地求田问舍,为自己打算,这是最没有出息的。

D.为了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新落成的“小平故居”于2003年“十.一”向游人开放,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E.地震异地安置区首批“农家乐”开业,灾区民房重建基本完成,学生提前搬入新校园……纷至沓来的重建喜讯报告着灾区的重生。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上海世博会博物馆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世博会博物馆展陈面积约12000平方米,有8个常设展厅和3个临展厅组成。

B.纳税人在办理登记备案、申报缴税、发票管理等130项业务时,可选择计算机、手机、自助终端和办税服务厅四种途径轻松办税。

C.云南出台《全省审计机关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全省审计机关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本单位使用、占有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