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1753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docx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题附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人向来有一种简化思维模式,具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可以说成是有独特的综合能力,也可以说是懒。

许多    ▲    的事物,被这类眼睛看过去,好比用了一把板斧,一砍, ▲ 断成两半。

简单鲜明,    ▲    。

A.错综复杂 截然 一目了然     B.纷繁芜杂  截然 一览无余

C.纷繁芜杂 孑然 一目了然      D.错综复杂  孑然 一览无余

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B.自从给枪炮打破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C.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

D.他起先一直默不作声,但那在施刑人的鞭打下已达到极限的忍耐力,在这些残酷的虫豸的刺激下却渐渐减弱甚至丧失。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一位大学生给母校的校长写信,在信封上写着:

“某某校长敬启”。

B.王明在即将毕业时送给好友曾静一幅书法作品,上面题道:

“曾静惠存”。

C.一名工程师在讲座中介绍自己公司产品后,在PPT最后写道:

“感谢各位方家聆听”。

D.小杨在班级诗歌朗诵会上说:

“既然大家那么谦虚,那我就率先垂范,先来一首。

4.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所作的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著作,又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

B.古代很多诗词名家,因为处于同一时代,后人常常加以并称,如同处晚唐的杜牧与李商隐被并称为“小李杜”,同处北宋的苏轼与辛弃疾被并称为“苏辛”。

C.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D.欧•亨利是美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大师,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们通常认为,文学作品的重要价值之一即在于其个人性,这等同于强调作品的独特性。

     。

      ,      。

     ,     ,     ,文本的气息、视角以至于口吻都将变得似曾相识,文学写作者的个人语调由此丧失。

①于是在题材和思想、表达形式诸方面自觉不自觉地靠近和趋同

②以至于很难在写作中实现

③不过这种最基本的要求却要受制于许多条件

④因为每个时期的阅读习惯一定受风气和潮流的影响

⑤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写作是不可能被重复的

⑥这会导致写作者的跟从

A.⑤③②④⑥①   B.④⑥①⑤③②    C.⑤④⑥①③②   D.③②⑤④⑥①

6.下列各句中都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①举匏尊以相属         ②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③洎牧以谗诛           ④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⑤予更欲一觇北          ⑥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⑦旦日飨士卒           ⑧数罟不入洿池

A.③⑤⑦      B.①③⑤      C.④⑦⑧      D.⑤⑥⑧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与王介甫书

司马光

向者与介甫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未知介甫之察不察,然于光,向慕之心未始变移也。

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皆曰彼方得君而专政,不若坐而待之,不过二三年,彼将自败。

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

如光则不然,忝备交游之末,不敢苟避谴怒,不为介甫一一陈之。

近者藩镇大臣有言散青苖钱不便者,天子出其议,以示执政,而介甫遽悻悻然不乐,引疾卧家。

光被旨为批答,见士民方不安如此,而介甫乃欲辞位而去,殆非明主所以拔擢委任之意,故直叙其事,以义责介甫,意欲介甫早出视事,更新令之不便于民者,以福天下。

窃闻介甫不相识察,颇督过之。

然后乃出视事。

当速改前令之非者,以慰安士民,报天子之盛徳。

今则不然,更加忿怒,行之愈急。

观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光窃为介甫不取也。

光窃惟居髙位者不可以无功,受大恩者不可以不报,故辄敢申明去岁之论。

孔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国武子好尽言以招人之过,卒不得其死,光常自病似之,而不能改也。

虽然,施于善人,亦何忧之有?

用是,故敢妄发而不疑也。

属以辞避恩命,未得请,且病膝疮,不可出,不获亲侍言于左右,而布陈以书,悚惧尤深。

介甫其受而听之,与罪而绝之,或诟詈而辱之,与言于上而逐之,无不可者,光俟命而已。

(选自清•黄以周等辑《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有删改)

7.下列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引疾卧家                    左右欲引相如去

B.当速改前令之非者            始速祸焉            

C.然后乃出视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而不能改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介甫即王安石,介甫是他的字。

古代男子二十岁在其名外另取一字,以表其德。

B.“与王介甫书”中的“书”即今天的书信,古代把书信写得特别好的人称为“书圣”。

C.期年,文中指一整年。

古人认为日月运行十二月则一周天复会于故处,谓之“期”。

D.忝备:

谦辞。

古人常以此表达自己有愧于担任某官职,或列于某身份。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光窃惟居髙位者不可以无功,受大恩者不可以不报,故辄敢申明去岁之论。

(4分)

               ▲                 ▲           

(2)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廉颇蔺相如列传》)(3分)

               ▲                 ▲           

10.司马光在文中对王介甫提出哪些批评?

请加以概括。

(3分)

               ▲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吹 笛

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①,武陵一曲②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

【注】①胡骑北走,胡兵闻笛声而起乡思。

此指晋代名将刘琨奏胡笳退敌之事。

②后汉马援南征武陵,曾作笛曲《武陵深》寄托羁旅漂泊之感。

(1)首联在全诗中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                 ▲           

(2)请简要赏析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         ▲         。

   (《诗经∙氓》)

(2)         ▲         ,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离骚》)

(3)飞湍瀑流争喧豗,        ▲       。

  (李白《蜀道难》)

(4)吾师道也,            ▲           ?

  (韩愈《师说》)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

 (杜牧《阿房宫赋》)

(6)此情可待成追忆,        ▲          。

  (李商隐《锦瑟》)

(7)      ▲        ,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蝶恋花》)

(8)       ▲        ,望美人兮天一方。

  (苏轼《赤壁赋》)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陶罐和水晶瓶

维克多•雨果

①在遭受了一连串摧毁了她的致命打击之后,她发现自己心中只有一样东西依旧屹立不动,那便是她对那个卫队长的爱情。

  ②爱斯梅拉达想,连他也会弄错,也会相信那种不可能的事。

不过到底不能太责怪他,一切错处都在她。

总之,假若她能再看见弗比斯一次,哪怕一分钟,她只要一句话或一个眼色,就能使他醒悟,使他回心转意,她认为那是一定的。

于是她等待着,她希望着。

③何况那座隐藏她保护她救助她的教堂,它本身就是最好的止痛药。

它庄严的线条,它每个毛孔里渗透出来的纯洁安静的思想,使她病弱的灵魂得到安慰,使她的回忆、她的想象、她的痛苦平息下来了。

  ④每天,朝阳也发现她更为安静平和,呼吸得更好,更加有血色。

她又恢复了从前的性情,甚至连同她的欢乐,她对那小羊的爱怜,她那好看的扁嘴的动作,她爱唱歌的习惯,她贞洁的羞怯。

  ⑤偶然不想弗比斯的时候,埃及姑娘就有几次想起了伽西莫多。

她尽可能不在他送食物篮或水罐来的时候表现出太厌恶的样子,可是只要有一点点这类表情他都看得出来,于是悲哀地走开去。

  ⑥有一次他出现在他从来没有跨进去过的小屋门口,爱斯梅拉达正在唱一支古老的西班牙歌谣。

看见那丑恶的脸孔突然在她唱到一半时出现,她便做了个不乐意的表情停住不唱了。

不幸的敲钟人跪在门槛上,用哀求的姿势合着两只难看的大手痛苦地说道:

“啊,我求你继续唱下去,不要赶走我吧!

  ⑦一天清晨,爱斯梅拉达从圆形圣约翰教堂的尖顶上方俯视广场。

忽然埃及姑娘哆嗦了一下,一颗泪珠和一道欢乐的光芒同时在她的眼中闪亮,她跪在屋顶边沿,痛苦地向广场伸出手臂喊道:

“弗比斯!

来吧!

来吧!

一句话,只要说一句话,凭上帝的名义!

  ⑧伽西莫多俯身朝广场一看,发现她这样深情而狂乱所祈求的对象原来是一个全身闪耀着兵器和装饰品的漂亮骑士,勒着马从广场的那一头驰过,装模作样地向一个在自家阳台上朝他微笑的夫人行礼。

可是那军官并没有听到不幸的姑娘喊他,他离得太远了。

⑨然而可怜的聋子却听见啦。

他深深叹息了一声,连胸膛都鼓了起来。

他转过身去,心中胀满了他吞下的眼泪。

忽然他拽了拽她的衣袖,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对她说:

“你愿意我替你去找他吗?

”她高兴得叫了起来:

“啊,去吧!

跑去吧!

把他给我带来!

我会喜欢你的!

”她抱住了他的膝盖,他不禁悲哀地摇摇头。

“我会把他给你带来的。

”他用微弱的声音说。

随后他就掉过头忍住眼泪,连忙大踏步下楼去了。

  ⑩到了广场,他只看到拴在贡德洛里埃府宅石桩上的骏马,卫队长刚进屋里去。

这一天在贡德洛里埃府上,正是婚礼前大宴宾客的日子。

?

整整一天就这样过去了,伽西莫多倚在栓马的石桩上,爱斯梅拉达待在屋顶上,弗比斯呢,当然是在德丽丝的脚边。

?

过了很久,一匹马在门廊里蹦跳起来,那浑身亮闪闪的军官,披着夜间穿的斗篷从伽西莫多面前迅速走过。

  ?

敲钟人让他走到了那条街的拐角,才用猴子般的敏捷在他身后一面跑一面喊道:

“喂,队长!

  ?

卫队长闻声停了下来。

  ?

伽西莫多跑到他面前,大胆地一把拉住那马缰绳:

“来吧,队长,有个女人在等您呢。

”伽西莫多以为只要一句话就能打消他的疑虑:

“是您认识的那个埃及姑娘呀!

  ?

“埃及姑娘!

”卫队长几乎惊呆了似的喊道,“那么,你是从阴司地府里来的么?

  ?

弗比斯咒骂着策马远去,伽西莫多眼睁睁见他钻进大街的夜雾中。

  ?

他回到圣母院,点灯爬上了钟塔。

正像他猜想的那样,那流浪姑娘还在原来的地方。

  ?

从那天起,埃及姑娘再也没看见过他。

可是她感觉到有个精灵就在她的周围。

她的食物都在她睡着的时候由一只看不见的手给换成了新鲜的。

?

一天早晨,她醒来时看见窗口放着两只插满了花的瓶罐。

一只是水晶瓶,很好看很光亮,可是有裂缝,瓶里装的水流出来了,插在瓶中的花枯萎了。

另一只是个粗糙平凡的陶罐,但它贮存着满满的水,插在罐里的花依然新鲜红艳。

不知爱斯梅拉达是不是故意的,她拿起枯萎的花束,整天抱在胸前。

那天她再没有听到钟楼里的歌声,那可怜的敲钟人好象已不在教堂里。

(选自《巴黎圣母院》第九卷,陈敬容译,有删改)

13.简要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表达特色。

(4分)

              ▲                 ▲           

14.第⑨段表现了伽西莫多复杂的心理,请简要概括。

(6分)

              ▲                 ▲           

15.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弗比斯的形象对刻画伽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反衬作用。

(4分)

              ▲                 ▲           

16.请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深刻意蕴。

(6分)

              ▲                 ▲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文字的生命

王安忆

①什么是母语?

它是与生俱来,而不是后天学习的。

后来学习的语言再怎么都是有隔膜的,和你的生命、血液没有直接关系。

“母语”这词起得很好,不意味所有的语言,而特指那个和你有特别亲密、骨肉相连的语言。

②中国文字是方块字,它不像拉丁文字,音形相应,和语言关系紧密,就可保存于日常会话。

中国文字却很容易遗失,一个不识字的人,完全妨碍他说话表达。

但它的象形性却又有一种结实。

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华人较早定居当地,并且和本土人融合。

他们不会说华语,风俗也已经混淆,可是我们却可以在房屋的梁柱、门额、窗楣看到中文。

它们端端正正书写下来,然后涂上鲜艳的漆色,有的还贴上金箔,很显然,是被很隆重地对待。

可是写字的人并不知道字意,当然,都是一些吉祥和宝贵的字词,他们也不会念读,只是将它们当作一种装饰。

③这让人感动,想象这些汉字,是经过怎样的路途和遭遇,又是寄托着怎样的祈愿和祝福,绕过海峡,也许是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呢,然后又如何一代传一代,丢一些,留一些,散开来,拼起来,还有一些变异和改样。

他们是当作族徽、祖训、家规、铭文,或者是避邪的护身符?

这就是象形字的坚韧,它是神散形不散,但同时,只要形在,总能够挽回一些精神。

拉丁字,是抽象的编码,有科学性,对于运用和记忆比较有效。

我们的方块字却有物质感,它就像钉子似的,凿进视觉的印象。

中国汉字和世界上所有的文字具有共同的特性,它对于记录是最方便保存的方式。

人类历史以前是记录在石头上的,如纪念碑、庙堂、圣母院,但是一场战争、一次宗教改革、一次革命,就可以把它摧毁掉。

后来有了文字和纸张,有了印刷术,历史的记录就变得坚固,能够从革命、大火、战争中得以生存,因为印刷术可以将书写无穷无尽地复制。

④其实,阅读行为随时发生在日常生活中。

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种潜在的爱好,就是喜欢听别人说话。

在任何一种组合的群体里,总有一个特别会说话的人,而其他人则很热衷听他说话。

为什么会有这种说和听的爱好呢,我认为就是语言的魅力。

而母语,因为有共同的认知,便产生共同的想象。

从某种程度上说,阅读也是想象力的活动。

⑤在农村插队落户的时候,村庄里有一个男青年,读过高中,在当时农村是很少有的高学历。

他本来就爱说话,再加上语文教育,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大家都非常爱听他说话。

当时生产队通常给每个男性壮劳力每一工评定十分,但一定要评出高低。

减谁的好呢?

最后就减他的,定给他九分半。

理由是他一旦打开话匣子,周围的人都不干活了,锄头都扎在地里,听他说话,耽误了劳动生产。

这理由听起来有点儿荒唐,但是可以想象他讲话多么好听。

民间有一些人也许不认字,不会书写,但在他们讲、我们听的时候,彼此已经在过着一种写作和阅读的生活了。

⑥生活中的缺陷使我情愿与自己的生活保持距离,我特别需要一个和我实际度过的世界不一样的空间,我不是要藏身逃避其中,而是它让我对现实的遭遇有抵抗力。

书本就是这样的空间。

当然它也许加剧我不喜欢现实生活的程度,因此又需要经历更多的生活,读更多的书,度过这个分裂的时期。

毕竟小说家不喜欢生活,不读书,是无法写小说的。

(选自《小说与我》,有删改)

17.依据文意,中国文字有哪些特性?

(6分)

              ▲                 ▲           

18.文章第⑤段讲述村庄里男青年的故事有哪些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                 ▲           

19.请结合文章,简析标题“文字的生命”的内涵。

(6分)

              ▲                 ▲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

“蜉蝣,水虫也,状似蚕蛾,朝生暮死。

《诗经•曹风•蜉蝣》则说: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意思是蜉蝣的羽翼又薄又亮,像整洁华美的衣裳。

 

语文参考答案

1.A 2.C 3.B 4.B 5.A 6.A

7.D(“而”均表转折)

8.B(“书圣”特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9.

(1)我私下认为身处高位的人不能够没有功勋,受皇上恩宠的人不能够不图回报,所以(我)就冒昧地重申(申述阐明)自己去年的见解。

(“窃惟”“敢”“申明”各1分,语句通畅1分,共4分)

(2)于是让随从穿上粗布短衣,怀里藏着和氏璧,从小路偷偷跑掉。

(“衣”“怀”各1分,语句通畅1分,共3分)

10.独揽大权,急功近利;使气任性,不顾民生;刚愎自用(或知错不改),一意孤行。

(每点1分,共3分)

11.

(1)紧扣诗题,由听到吹笛引出相关情思;渲染凄清寂寥的环境氛围(秋山静寂,皓月悬空,清风萧瑟);以“断肠”奠定全诗凄恻哀伤的感情基调;以问句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每点2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共4分) 

(2)故土家园之思;人生迟暮之悲;余生难度之愁。

(每点2分,共6分)  

12.

(1)言笑晏晏    

(2)乘骐骥以驰骋兮           

(3)砯崖转石万壑雷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只是当时已惘然

(7)欲寄彩笺兼尺素          (8)渺渺兮予怀        (每空1分,共8分)

13.运用拟人的手法,突显了大教堂的庄严肃穆;运用排比的句式,强调了教堂的氛围对爱斯梅拉达受伤心灵的慰藉。

(每点2分,共4分)

14.为弗比斯听不到爱斯梅拉达的呼唤而悲叹;为爱斯梅拉达无视自己对她的感情而悲哀;为决心成全爱斯梅拉达的心愿而悲壮。

(每点2分,共6分)

15.弗比斯的玩世不恭反衬了伽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的真诚;弗比斯的移情别恋反衬了爱斯梅拉达的天真单纯(对爱情的执着坚定)。

(每点2分,共4分)

16.“陶罐”象征着伽西莫多质朴粗糙但持久润泽的生命;“水晶瓶”象征着弗比斯外表闪亮光鲜但精神残破的生命;到底选择粗糙的“陶罐”还是鲜亮的“水晶瓶”,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归属的思考;爱斯梅拉达宁愿做“水晶瓶”中枯萎的花朵,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外表、爱慕虚荣价值观的批判。

(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共6分)

17.方块象形,容易遗失却又“结实”;神散形不散,精神坚韧;有物质感,便于记录(保存)。

(每点2分,共6分)

18.以鲜活的事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对上文人们“说和听的爱好”是来自“语言的魅力”进行实证;引出日常生活中的讲与听其实就是在写作与阅读的观点。

(每点2分,共6分)

19.文字与我们特别亲密,骨肉相连;文字即使遗失、流落,但精神永存;③文字使说者、听者产生共同的想象力;文字可以增强人们对现实遭遇的抵抗力。

(每点2分,答对其中3点即可,共6分)

20.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