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1991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校级联考】湖南省顶级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西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有

A.建立武装B.征派赋役C.设置官员D.镇守疆土

2.

A.提倡一夫一妻B.规范诸侯们的婚姻

C.维护宗法制度D.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

3.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

“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此大臣的主张是

A.反对郡县制B.向古人学习C.推行宗法制D.实行皇帝制

4.秦灭楚后,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

秦代长沙郡以今长沙地区为中心,涵盖了湖南大部分地区。

该郡的

A.郡守可协理朝政B.设置表明专制的加强

C.郡守由丞相任命D.郡守直接向皇帝述职

5.汉武帝为祭宗庙,要求列侯酎金(酎:

zhòu。

时金,古代诸侯向皇帝交纳的贡金)助祭,然后又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

表明

A.列侯所献的酎金有问题B.汉武帝时王国问题基本解决

C.汉武帝加强了专制皇权D.汉武帝专制和贪财暴虐

6.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7.宋代均由临时差遣的中央官员担任地方长官,没有正式特设的地方官,因而地方官多是“以某官知某州(府、县)事”,意思是“暂去管某州、某府或某县的事”。

这说明宋代

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C.地方自治权利加强

D.地方管理日趋混乱

8.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两组镜头,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电视剧甲:

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坐着在议事,各自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最后由皇帝决定。

电视剧乙:

河南府爆发洪灾,内阁的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户部、工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B.汉、宋C.秦、明D.明、清

9.《元史・地理志》中称:

“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从实质上说明元朝时

A.推行民族分化政策B.加强了对边疆管辖

C.边疆人民负担沉重D.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10.有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说:

“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

”这种制度是指

A.汉代的内外朝制度B.宋代的文官制度

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D.明代的内阁制度

11.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

这一现象是雅典

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

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12.下表反映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少数人的民主

B.直接民主

C.民主集中

D.男性专权

13.中国封建社会形成初期,正值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此时的雅典

A.鼓励所有公民参政议政B.所有官职对雅典公民开放

C.部分妇女取得了公民权D.所有公民均可任陪审法官

14.罗马《民法大全》记载,裁判官说:

“如果船员、客店店员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

”这反映了罗马法

A.重视物权保护

B.强调诉讼程序

C.倡导公正公开

D.关注人身安全

15.古罗马《民法大全》:

“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

A.保护弱者B.人人平等C.公正合理D.注重证据

16.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实际上掌握了

A.顾问职权B.立法权力C.行政权力D.司法权力

17.1784年,英国首相庇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而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

这一现象表明

A.英国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

B.国王立法权的开始受到限制

C.首相成为英国的权力中心

D.运行机制形成行政与立法制衡的特点

18.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一方面通过给予工业资产阶级和上层中产阶级选举权,赢得了新兴社会阶层的忠诚;另一方面,成功地抵制了来自中下阶层的压力,令工人阶级的激进运动陷入孤立境地。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民主政治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B.工人的经济状况没有改变

C.工业革命的开展助推社会进步

D.社会阶层裂痕进一步拉大

19.下面对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确立了共和制,从根本上否定了专制制度

B.它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C.为联邦政府建立提供法律基础,带来了美国长期的稳定

D.否定了奴隶制和种族歧视,与《独立宣言》的原则一致

20.下图是1984年中国人民郎政发行的以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建筑为内答的组邮票,从三权分立政体的角度去看,你认为还应有一幅图片的名称应该是

A.议政厅

B.五角大楼

C.最高法院

D.华盛顿广场

21.2021年8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无可奈何地签署了一项针对俄罗斯等三国的制裁法案,因为此前美国参众两院几乎全票通过了这一法案。

这体现了美国政府权力构建中

A.总统具有立法否决权

B.总统行使最高行政权

C.国会立法权至高无上

D.国会对总统权力的制约

22.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事件是

A.1789年《人权宣言》的发表B.1792年国民大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C.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D.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2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确立了德国的

A.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B.联邦制共和政体

C.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政体D.议会制共和政体

24.悲哀的是,《南京条约》仅仅意味着休战,而不是中英两国矛盾的彻底了结。

这主要是因为

A.《南京条约》没有打开中国市场

B.中国人民顽强地抗击英国的侵略

C.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要求不断膨胀

D.清政府未能履行《南京条约》内容

25.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B.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二、材料分析题

26.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有关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

…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于后封之秦,則周之败端,其在平此矣。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

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元朝城图(部分)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別反映了我国哪些时期的哪些行政制度?

(2)概括材料一中柳宗元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政制变革的意义。

(3)简述材料二所反映的制度的内容以及它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452年到450年间,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

——引自《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偉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即位期间得到了实施。

查士丁尼法典(即《民法大全》)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造成果,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材料三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

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

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引自《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制定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经过。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査士丁尼人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原因。

(4)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罗马法的局限性。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营属法。

…8.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効或词问。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权利法案》

材料二康熙皇帝说: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乾隆皇帝也说:

“本朝家法,自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摘自《东华录》(清)

(1)《权利法案》基本内容是什么?

它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2)依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同一历史时期,中英两国的国王或皇帝权力及两国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

(3)英国实行的政治体制对近代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西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有定期朝觐、服从命令、随从作战、镇守疆土等,故D正确;分封制下,诸侯有建立武装、征派赋役、设置官员的权力,ABC不是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排除。

2.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信息解读能力,本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妻”,这其中的嫡庶所体现出的是一种等级秩序,联系所学可知,他与宗法制分封制关系密切,盟约中的规定“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妻”的规定是维护宗法制,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

3.A

【详解】

根据“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可知,此大臣主张实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故A正确;B没有体现学习古人的内容,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宗法制,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皇帝制度,排除D。

4.D

【解析】

【详解】

根据“秦灭楚后,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结合所学,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朝廷任免,向皇帝负责,故D正确,C错误;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朝政,A错误;长沙郡的设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不是加强专制,排除B。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秦灭楚后,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联系所学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内容和作用分析解答。

5.B

【详解】

根据“又以所献耐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的势力,材料中的措施进一步削弱了列候的势力,王国问题基本解决,加强了中央集权,故B正确;根据“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可知,A只是借口,并非“列侯所献的酎金有问题”,排除A;材料中汉武帝的措施削弱了对列候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并非加强专制,排除CD。

6.C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可以分析得出此时门第高低把持了政治仕途,有才华的人士因为出身低微,不能受到重用。

这种制度是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

AB项是在汉朝实行的选官制度,D项是在隋唐时期通过考试选官的制度。

考点:

古代选官制度

点评:

古代的选官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举制最为重要,需要掌握。

除此之外,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等也需要了解。

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保证官僚机构廉洁高效的监察谏议制度等也需要掌握。

7.A

【解析】

【详解】

材料“宋代均由临时差遣的中央官员担任地方长官,没有正式特设的地方官”、“暂去管某州、某府或某县的事”体现的措施能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A正确;题干涉及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故排除B;官员的设置目的在于强化中央集权,故C错误;材料未体现地方管理日趋混乱,故D排除。

【点睛】

本题考查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由材料“暂去管某州、某府或某县的事”可知是加强中央集权。

8.C

【解析】

秦朝时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明朝时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

从郡、丞相、诸卿和皇帝裁决可判断甲是秦朝,阁臣、诏书直送六部可以判断乙是明朝。

故选D。

其他各项均不符合史实。

9.B

【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边疆地区和内地一样交纳赋税,实质上说明元朝时加强了对边疆管辖,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族分化政策”,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边疆地区和内地一样加纳赋税,无法看出边疆人民负担沉重,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元朝时加强了对边疆管辖,无法体现“自治”,排除D。

10.D

【解析】

【详解】

根据“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

”结合所学,明朝设立内阁,阁臣帮助皇帝处理政务,但却不是法定的正规国家中央机构,没有决策权,内阁首辅权力很大,但权力的大小由皇帝决定,内阁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故D正确;汉代的内外朝制度,三公九卿是外朝,丞相等实际成为执行机构,排除A;宋代的文官制度与相权问题无关,排除B;魏晋的九品中正制是选官制度,与相权问题无关,排除C。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

”联系所学明朝内阁的职责和实质分析解答。

11.A

【解析】

在古雅典,公民大会最主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雄辩的演说是政治家赢得公民支持得主要方式.所以这一现象是雅典民主政治体制的产物,故选A。

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具体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12.A

【解析】

【详解】

从材料的数据可以看出,成年男性公民尤其是参加公民大会的公民在雅典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所以雅典民主政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少数人的民主,故A正确;直接民主、民主集中、男性专权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BCD。

13.A

【解析】

【详解】

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即伯利克里改革时期,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鼓励所有公民参政议政,A项正确;除十将军以外的各级官职向所有雅典公民开放,B项错误;妇女和外邦人没有取得公民权,C项错误;所有公民均可通过抽签方式成为陪审员,D项错误。

【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正值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结合所学伯利克里改革的措施分析解答。

14.A

【详解】

据材料“如果船员、客店店员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赋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

”可知,船员、客店店员有责任保护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并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故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材料没有涉及诉讼程序、公正公开、人身安全等问题,B、C、D错误。

15.C

【分析】

父亲犯罪,不能牵连儿子的名声,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体现了罗马法的公正合理的自然法原则。

故C项正确。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的政体,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掌握了行政权力,所以正确的是C项,其他错误。

17.D

【详解】

根据材料“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

”可知首相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的权力并取得了成功,由此可知英国的政治运行机制形成了行政与立法制衡的特点,故D项正确;英国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后,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不能得出国的王立法权开始受到限制,故B项错误。

议会是英国的权力中心,故C项错误。

【点睛】

根据材料“1784年”“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结合所学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18.D

【解析】

英国民主政治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是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排除A;材料没有提到工人的经济状况,排除B材料揭示了19832年议会改革进一步撕裂社会,排除C,选D。

19.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确立了共和制,从根本上否定了专制制度,为联邦政府建立提供法律基础,带来了美国长期的稳定,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787年宪法没有否定奴隶制和种族歧视,与《独立宣言》的原则不一致,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0.C

【解析】

根据所学,美国的三权包括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图中涉及到了立法和行政,缺少的是司法,即最高法院,所以C项正确,其他错误。

21.C

【解析】

材料反映了美国总统特朗普服从美国参众两院的决策,体现了国会立法权至高无上,故C正确;总统特朗普签署了制裁法案,不能说明总统具有立法否决权,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反映总统行使最高行政权,故B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国会对总统权力进行制约,故D错误。

故选C。

22.D

【详解】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最终确立,D正确;1789年《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并没有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排除A;1792年国民大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但后来又经历了帝制、君主制的多次反复,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没有最终确立,排除B;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确立的是帝制,不是资产阶级共和政体,排除C。

23.C

【解析】

【详解】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确立了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政体,C正确;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是联邦制共和政体,法国是议会制共和政体,ABD不符合德国,排除。

24.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南京条约》仅仅意味着休战,而不是中英两国矛盾的彻底了结”,说明英国会继续对中国发动战争,以满足其不断膨胀的侵略欲求,故C正确;《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打开了中国市场,故A错误;中国人民顽强地抗击侵略与英国继续侵略中国无关,故B错误;清政府履行了《南京条约》的内容,故D错误。

25.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利用宗教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且没有科学的奋斗目标。

李大钊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科学的理论的指导。

故选D。

A项错误,是对材料的断章取义的理解;BC项材料并未涉及.

考点: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26.

(1)西周实行分封制;元朝实行行省制

(2)观点:

秦始皇以郡县制取代分封,虽出“一己之威”却成就了“公天下之端”。

(或秦以郡县取代分封,是历史的进步)

意义:

秦朝采取的政治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沿用。

或答:

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依赖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分裂割据,有利地维护了国家统一。

(3)内容:

除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行省以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影响:

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得出西周实行分封制;根据材料二“辽阳行省”“岭北行省”等信息得出元朝实行行省制。

(2)观点:

根据“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概括得出观点:

秦始皇以郡县制取代分封,虽出“一己之威”却成就了“公天下之端”。

意义:

结合所学,回答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影响即可,即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等。

(3)内容:

根据材料二“辽阳行省”“岭北行省”等信息得出元朝实行行省制,结合所学,回答元朝行省制的具体内容,以及元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和都城周围地区的管理措施。

影响:

结合所学,可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和对后世的影响分析总结。

27.

(1)原因:

罗马共和国平民反对贵族斗争;意义:

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平民利益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标志着罗马法中第一部成文法的诞生。

(2)形成:

习惯法—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发展:

公民法—万民法;

完备:

《民法大全》。

(3)在位期间,他组织编撰了《民法大全》,使罗马得以系统化和法典化;罗马法是欧洲历史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影响深远(或答罗马法极大地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4)局限性:

保护奴隶制度。

【详解】

(1)原因:

根据所学可知,由于罗马共和国平民反对贵族斗争,促使了《十二铜表法》制定;意义:

结合所学回答《十二铜表法》的意义即可,即:

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平民利益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标志着罗马法中第一部成文法的诞生。

(2)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经历了习惯法---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的发展过程。

(3)根据“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倖之大成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位期间得到了实施。

査士丁尼法典(即《民法大全》)……后来成为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也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持久的影响。

”“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对罗马帝国的影响和对世界的影响分析回答。

(4)局限性:

根据所学可知,罗马法本质上是奴隶制度,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8.

(1)基本内容: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理财权的权利;意义:

为限制国王的权力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2)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中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没有约束,政治体制是封建君主专制。

(3)积极意义:

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各国提供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发展的一种模式;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解析】

【详解】

(1)基本内容:

根据“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实施之僭越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張或方式者,皆为非法”概括得出:

以明确的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