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219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生化实验内容网络Word下载.docx

0.4

0.6

0.8

1.0

样品提取液(ml)

蒸馏水量(ml)

G-250试剂(ml)

蛋白质含量(ug)

20

40

60

80

100

x

595nm吸光值

将上面8支试管摇匀,放置5分钟后,用1cm光径比色杯在595nm下比色,记录吸光值,以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样品吸光值在标准曲线查得蛋白质含量。

【结果计算】

VT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ug/g.FW)=

VS×

WF×

1000

式中:

C为查标准曲线值(ug);

VT 为提取液总体积(ml);

VS 为测定时加样量(ml);

WF为样品鲜重(g)。

实验二植物组织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学习掌握鲜材料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当氨基酸与水合茚三酮共热时,能定量地生成酮茚胺。

该产物显示蓝紫色,称为Ruhemans紫。

其最大吸收值在570nm,并在一定范围内与氨基酸含量成正比。

氨基酸与茚三酮的反应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

氨基酸被氧化形成CO2、NH3和醛,茚三酮被还原成还原型茚三酮;

第二步:

所形成的还原型茚三酮与另一个茚三酮分子和氨缩合生成Ruhemans紫。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722分光光度计,天平,离心机,水浴锅,研钵,容量瓶,试管,移液管,三角瓶,漏斗

3.试剂:

(1)水合茚三酮试剂

(2)乙酸-乙酸钠缓冲液(pH5.4)

(3)标准亮氨酸标准液∶含氮为5ug/ml(4)0.3%抗坏血酸溶液:

1.样品提取∶取新鲜植物样品0.5-1g,加5ml10%醋酸研磨,离心取上清液0.5ml,用pH5.4醋酸盐缓冲液,定容至25ml。

2.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6支20ml刻度试管,按下表进行操作。

表1制作游离氨基酸标准曲线各试剂量及操作程序

标准亮氨酸

PH5.4缓冲液

1.8

1.6

1.4

1.2

水合茚三酮

抗坏血酸

0.1

含氮量μg

570nm吸光值

加完试剂后混匀,在沸水中煮5分钟,然后在冷水中冷却、摇匀,稀释到20毫升。

用1cm光径比色杯在570nm下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根据样品吸光值在标准曲线查得氨基态氮含量。

【结果计算】

VT

100克样品中氨基态氮含量=×

VS×

WF

式中∶C为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的氨基态氮含量(ug);

VT为提取液总体积(ml);

WF为样品鲜重(g)

实验三酶的特异性、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

(一)酶的特异性

【实验原理】

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某一类化合物,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使蔗糖水解。

本实验以唾液淀粉酶分别对淀粉及蔗糖的不同作用,来说明酶的特异性。

【实验试剂】

1.唾液淀粉酶的制备:

用烧杯取蒸馏水或自来水,含于口中,1-2分钟后,吐入50mL烧杯中,备用。

2.0.3%NaCl的0.5%淀粉液

3.0.5%蔗糖液

4.Benedict试剂

A、取CuSO417.3g溶于100mL热蒸馏水中,冷后稀释至150mL;

B、取柠檬酸钠173g及Na2CO3(无水)100g,加水600mL加热使之溶解,冷后稀释至850mL;

C、将A液缓慢注入B液中,混匀备用。

(可长期保存)。

1.取试管两支,一支加入0.5%淀粉液2mL,另一支加入0.5%蔗糖液2mL;

2.于两支试管中各加入制备好的唾液1mL;

3.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37℃恒温水浴箱中保温;

4.15分钟后,取出两试管,各加入Benedict试剂1mL;

5.将两试管同时放入沸水中煮沸6分钟;

6.取出两试管,观察记录颜色的变化,并注意有无红色沉淀产生,为什么?

(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酶促反应同一般化学反应一样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使酶促反应速度最大时的温度称为此酶的最适温度,低于此温度,酶促反应速度缓慢,高于最适温度,酶蛋白变性失活。

本实验以入唾液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分解淀粉为例,说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KI-I溶液

1.取三支试管并编号,同时各加入5mL0.5%淀粉液及1mL唾液混匀;

2.将管1、管2、管3同时分别放入冰浴,37℃水浴,沸水浴中;

3.15分钟后,取出各管,分别加入碘液数滴,观察并记录各管颜色变化,并解释此现象。

(三)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酶活性最高时的pH值称为最适pH,偏离此pH,酶活性就会有所下降,不同酶的最适pH不同。

例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2.5,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为8等。

本实验以入唾液淀粉酶(最适pH6.8)在不同pH条件下水解淀粉为例,说明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pH1.5溶液:

取0.2MNa2HPO4·

2H2O溶液41.2mL加入0.1M柠檬酸38.8mL,然后用浓HCl调至pH1.5左右;

2.pH6.8溶液:

2H2O溶液61.8mL加入0.1M柠檬酸溶液18.2mL;

3.pH9.8溶液:

2H2O溶液77.8mL加入0.1M柠檬酸溶液2.2mL,然后用0.1NNaOH调至pH9.8。

1.取试管3支并编号,如下表加入各试剂;

2.3支试管同时放入37℃恒温水浴箱内保温;

3.15分钟后,取出3支试管,分别加入碘试剂数滴,每加1滴,注意摇匀,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试管号

0.5%淀粉

pH1.5溶液

pH6.8溶液

PH9.8溶液

唾液

2mL

1mL

 

实验四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分别测定这两种淀粉酶的方法。

淀粉酶水解淀粉生成的麦芽糖,可用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测定。

由于麦芽糖能将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生成3-氨基-5-硝基水杨酸的显色基团,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糖的浓度成正比,故可求出麦芽糖的含量。

以麦芽糖的毫克数表示淀粉酶活性的大小。

【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实验材料:

萌发的小麦(芽长1厘米左右)

2.仪器:

3.试剂:

1%淀粉溶液,0.4NNaOH,,PH5.6的柠檬酸缓冲液,3,5一二硝基水杨酸,麦芽糖标准液,

【操作步骤】

1.酶液的提取:

称取2克萌发的小麦种子(芽长1厘米左右),置研钵中加一克石英砂,磨成匀浆倒入50毫升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离心6000转/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2.a-及β-淀粉酶总活性的测定:

取上述酶液2~6毫升,放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毫升(稀释程度视酶活性大小而定)。

混合均匀后,取4支试管,2支为对照,2支为测定管,各加入稀释之酶液1毫升及1毫升Ph5.6之柠檬酸缓冲液。

以下步骤重复a-淀粉酶测定的第(4)及(5)的操作,同样准备糖的测定。

3.酶促反应液的制备:

取4只试管标号,按下表加入试剂:

(反应时间要准确!

试剂(ml)/ 管号

 

酶液 

缓冲液 

NaOH(0.4M)

500C预保温10min(淀粉液同时保温)

1%淀粉液

500C准确保温5min

4.标准麦芽糖及酶水解液中麦芽糖含量的测定;

按下表加入试剂

试剂(ml)/管号

麦芽糖

2.0

0.0

蒸馏水

--

酶解液

3,5—二硝基水杨酸

520nm吸光值

将上表中试剂加完后,充分混匀,放入沸水浴中准确煮沸5分钟,取出冷却,用蒸馏水稀释至25毫升,用分光光度计在520um波长下进行比色,记录消光值,以消光值为纵坐标,以麦芽糖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将酶水解液测定的消光值在麦芽糖标准曲线中查出麦芽糖含量,然后进行结果计算。

【结果与计算】

(a+β)-淀粉酶总活性[麦芽糖(毫克)/鲜重(克)/分钟]

=(B-B’)×

样品稀释总体积

样品重(克)×

C

B一(a+β)-淀粉酶共同水解淀粉生成的麦芽糖量

B一(a+β)-淀粉酶的对照管中麦芽糖量

C一比色时所用样品液毫升数

实验五植物材料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染料滴定法)

本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染料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方法

维生素C在体内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利用染料2,6-二氯酚靛酚作氧化剂,可将还原态的维生素C氧化成脱氢维生素C,而染料本身还原成无色的衍生物。

2,6-二氯酚靛酚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

在滴定终点之前,滴下的2,6-二氯靛酚立即被还原成无色。

当溶液从无色转变成微红色时,即为滴定终点。

1.实验材料:

水果或蔬菜

2.仪器:

天平,微量滴定管,研钵,容量瓶,移液管,三角瓶,漏斗

(1)2%草酸

(2)0.001N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

1.样品的处理和提取:

称取4.0克新鲜样品,置研钵中,加5毫升2%草酸,研成匀浆。

通过漏斗将样品提取液转移到50毫升时瓶中。

残渣再用2%草酸提取2~3次,提取液及残渣一并转入量瓶中最后以2%草酸定容。

摇匀,过滤,滤液待测。

2.空白、样品的测定:

吸取滤液10毫升,放入50毫升三角瓶中,立即用2,6-二氯酚靛酚钠溶液滴定到出现明显的粉红色在15秒内不消失为止。

记录所用滴定液体积。

(再重复二次)

3.测定:

取2%草酸10毫升,放入别一50毫升三角瓶内,用2,6-二氯酚靛酚钠滴定到终点,记录染料用量。

(平行两份)

【结果与计算】

(V1-V2)×

V

X=————————————×

100

V3

X:

100克样品所含维生素C毫克数(毫克/100克)

W:

称取样品重(克)

V1:

滴定样品所用染料毫升数

V2:

滴定空白所用染料毫升数

V3:

样品测定时所用滤液毫升数(即10毫升)

V:

样品提取液稀释之总体积(即50毫升)

K:

1毫升染料液所能氧化维生素C之毫克数,可由标定算出。

实验六 血红蛋白凝胶过滤层析

通过本实验学习凝胶过滤层析的操作技术,掌握凝胶过滤层析的原理及其应用。

凝胶过滤(gelfiltration)是一种利用凝胶按照分子大小分离物质的层析方法,又称分子筛层析(molecularsievechromatography)或排阻层析(exclusionchromatography)。

1.凝胶介质

目前常用于凝胶过滤的的凝胶类介质主要有4大类,即葡聚糖凝胶,商品名(Sephardex)、琼脂糖凝胶,商品名(Sepharose)和聚丙烯酰胺凝胶,商品名(bio-gel)和琼脂糖-聚丙烯酰胺混合凝胶等层析介质。

它们都是不溶于水的高聚物,内部有很微细的多孔网状结构。

以Sephardex为例,它是由一定平均分子量的葡聚糖与环氧氯丙烷交联生成的高聚物,网眼的大小由葡聚糖的分子量与环氧氯丙烷的用量来控制。

葡聚糖的分子量越大、环氧氯丙烷用量越大,则交联度越大,凝胶的网眼越小。

Sephadex有很强的亲水性,在水或缓冲液中能吸水膨胀。

交联度越大,网眼越小,吸水量也越少。

实际工作中常用每克干胶吸水量(mL)的10倍(G值)表示葡聚糖凝胶的交联度,可根据被分离物质分子的大小和工作目的,选择适合的凝胶型号。

2.凝胶过滤的原理

凝胶过滤层析(凝胶过滤)是把样品加到充满凝胶颗粒的层析柱中,然后选择适当的缓冲液进行洗脱。

凝胶本身是一种分子筛,凝胶颗粒有一定得孔径,它可以把待分离样品按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好像过筛,可以把大颗粒与小颗粒分开。

但这种过筛与普通的筛子不同。

凝胶过滤的主要装置是填充有凝胶颗粒的层析柱。

将凝胶颗粒在适宜溶剂中浸泡,使其充分吸收膨胀,然后装入层析柱中,加入欲分离的混合物,然后在用同一溶剂洗脱,在洗脱过程中颗粒直径接近和大于凝胶颗粒网孔直径的大分子,不能进入凝胶颗粒中的静止相,只能留在凝胶颗粒之间的流动相中,因此先流出层析柱;

反之,小分子则可自由出入凝胶颗粒,因而流速慢以至最后流出柱外,从而使样品中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得到分离。

本实验利用凝胶过滤的特点,先向层析柱中加入FeSO2溶液,形成一个还原带,然后加入血红蛋白样品(血红蛋白与高铁氰化钾的混合液)。

由于血红蛋白分子量大,在凝胶床中流速快,当其流经还原带时,褐色的高铁血红蛋白立即变为紫红色的亚铁血红蛋白。

亚铁血红蛋白继续下移,与缓冲液溶解的O2结合,形成鲜红色的氧合血红蛋白。

铁氰化钾是小分子量化合物,呈黄色带远远地落在后边。

这样,就可以形象直观地观察到凝胶过滤的分离效果。

3.凝胶过滤的优点及用途

凝胶过滤的操作条件温和,适于分离不稳定的化合物;

凝胶颗粒不带电荷,不与被分离物质发生反应,因而溶质回收率接近100%;

而且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离效果好、重现性强,凝胶柱可反复使用。

所以,凝胶过滤常用于测定相对分子质量、脱盐、蛋白质等大分子的分离纯化。

【实验仪器及试剂】

1.仪器:

层析柱(ФLcmx40cm)、真空泵、真空干燥器、抽滤瓶、恒温水浴

2.试剂:

(1)磷酸缓冲液(PH7.0):

称取Na2HPO4·

2H2O2.172g,NaH2PO4·

2H2O1.076g,溶于蒸馏水中,定容至1000mL。

(2)Na2HPO4-EDTA-Na2溶液:

称取2.69gEDTA-Na2,3.56gNa2HPO4·

2H2O,加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

(3)40mmol/LFeSO4溶液:

称取FeSO4·

7H2O1.11g溶于100mL水中(用时现配)。

(4)SephadexG-25

(5)固体铁氰化钾〔K3Fe(CN)6)

(6)抗凝血

1.凝胶溶胀:

取10gSePhadexG-25,加200mL蒸馏水充分溶胀(在室温下约需6小时或在沸水浴中溶胀5小时)。

待凝胶溶胀平衡后,用倾泻法除去细小颗粒,再加入与凝胶等体积的pH7.0磷酸缓冲液,在真空干燥器中减压除气,准备装柱。

2.装柱:

将层析柱垂直固定,旋紧柱下端的螺旋夹,在柱内加入少量磷酸缓冲液或直接把处理好的凝胶连同适当体积的缓冲液用玻棒搅匀,然后边搅拌边倒入层析柱中,同时开启螺旋夹,控制一定流速。

最好连续装完凝胶,若分次装入,需用玻棒轻轻搅动柱床上层凝胶,以免出现界面影响分离效果。

装柱后形成的凝胶床至少长30cm,使胶床表面保持2-3cm液层。

注意:

整个操作过程中凝胶必须处于溶液中,不得暴露于空气,否则将出现气泡和断层,应当重新装住。

3.平衡:

继续用磷酸缓冲液洗脱,调整缓冲液流速,平衡20-30分钟。

4.样品制备:

(1)取1m鸡的抗凝血放入小烧杯中,加5mLpH7.0的磷酸缓冲液,再加入27.5mgK3Fe(CN)6固体,用玻棒搅动使其溶解,即得褐色的高铁血红蛋白溶液。

(2)吸取lmLFeSO4溶液和lmLEDTA-Na2-NaHPO4溶液,于小烧杯中混匀。

(注意:

还原剂混合液要新鲜配制,尽可能缩短其与空气接触的时间)。

5.上样:

旋开层析柱上端旋扭,待胶床上部的缓冲液几乎全部进入凝胶(即缓冲液液面与胶床平面相切)时,立即加入0.4mL上述混合液,待其进入胶床表面仅留约lmm液层时,加入0.5mL缓冲液,再当胶床表面仅留约lmm液层时,吸取0.5mL血红蛋白样品溶液,小心地注入层析柱胶床面中央,注意切勿冲动胶床。

慢慢打开螺旋夹,待大部分样品进入胶床、床面上仅有lmm液层时,用乳头滴管加入少量缓冲液,使剩余样品进入胶床,然后用液管小心加入3~5cm高的洗脱缓冲液。

6.洗脱:

继续用磷酸缓冲液洗脱,调整流速,使上下流速同步保持每分钟约6滴。

7.凝胶的回收:

实验完毕用洗脱液把柱内有色物质洗脱干净,保留凝胶柱重复使用或回收凝胶。

【实验结果】

(1)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七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1)使学生掌握聚丙烯酸徽凝胶垂直板电泳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学会从植物材料(小麦幼苗)分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2)根据酶的生物化学反应,通过染色方法显示出酶的不同区带,签定小麦幼苗过氧化物酶同功酶。

同工酶是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同工酸与生物的遗传、生长发育、代谢调节及抗性等都有一定关系,测定同工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测定的过氧化物酶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活性较高的一种酶,它与植物的光合、呼吸作用以及生长素的氧化等有关;

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它的活性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测定过氧化物酶的生物活性或其同工酶可以了解某一时期植物体内代谢的变化。

1.电泳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其自身带相反电荷的电极移动,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多年来,电泳作为一项有效的分析、分离和制备技术发展很快,在生产、科研和医疗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利用电泳技术分离、分析蛋白质、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有较高的分利率,目前已成为生物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2.电泳具有的特点

①凡是带电物质均可应用某一电泳技术进行分离,并可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②样品量极少③设备简单④操作简便⑤分辨率高⑥便于观察、记录和保存。

3.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合成及特点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gelelectrophoresis,PACE)是以聚丙烯酸胺凝胶作为载体的一种区带电泳。

这种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单体(Acrylamide,Acr)和交联剂N,Nˊ_甲叉双丙烯酰胺N,Nˊ一Methylenebisacrylamide,Bis),在引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而成的。

化学聚合的引发剂是过硫酸铵(Ap)在形成中提供自由基,通过自由基传递,使丙烯酰胺成为自由基,发动聚合反应。

催化剂是四甲基乙二胺(Tetramethylethylenediamine,TEMED)则可加快引发剂释放自由基的速度,具体反应是过硫酸铵在水溶液中形成一个过硫酸自由基,此自由基可以激活TEMED,TEMED作为一个电子载体提供一个未配对电子将丙烯酰胺单体转换化成丙烯酰胺自由基经反应多聚物聚合成网状结构的凝胶状,其网状孔径大小由聚合条件及单体浓度决定。

光聚合以核黄素(即VB2)作为引发剂,需要强光照射反应液和有痕量氧存在下进行。

核黄素经光解形成无色基,无色基被氧再氧化成自由基,从而引起聚合作用。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质量主要由凝胶浓度和交联度决定。

每100毫升凝胶溶液中含有的单体(Acr)和交联剂(Bis)总克数称为凝胶浓度,用T%表示。

凝胶溶液中,交联剂(Bis)占单体(Acr)和交联剂(Bis)总量的百分数称为交联度,用C%表示。

改变凝胶浓度(T%)和交联度(C%),可获得不同密度、粘度、弹性、机械强度和孔径大小的凝胶,以便适应各种样品的分离。

4.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的装置

电泳仪由两部分组成,即稳压稳流直流电源和缓冲液贮存系统(电泳槽)。

板状电泳槽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电泳槽,凝胶在两块平行的玻璃板中间,因而称板状电泳(slabelectrophoresis)。

板状电泳最大的优点是包括标准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在内的多个样品可以在同一块凝胶上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电泳,便于利用各种鉴定方法,直接比较各样品的区带,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

还可以进行双向电泳。

另外,板状电泳易散热,其结果便于照相和制干胶。

板状电泳槽有垂直板和水平板电泳槽。

小麦幼苗

电泳仪一套(稳压电源及圆盘电泳槽)、高速冷冻离心机(10000r)、电冰箱、量筒、烧杯、注射器、注射针头、玻璃板2块、样品瓶、染色槽、移液管、离心管、试管架、玻璃棒等。

琼脂糖、HCl、TEMED、Tris、Acr、Bis、过硫酸铵、核黄素、甘氨酸、蔗糖溴酚蓝、联苯胺(贮液配制见附表)。

1.凝胶的制备

(1)将贮液由冰箱取出,待于室温平衡后再配制工作表液。

(2)安装玻璃板

(3)按下表比例配制分离胶:

表10-2配制分离胶比例

贮液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