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3724078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5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docx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页—第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3、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5、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及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1、读数卡片,填空练习的纸卡。

2、各种图片、米尺等。

第一课小数的意义

(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小数的意义。

2、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学生准备学习资料。

2、读数卡片,填空练习的纸卡。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除了某些商品的标价用到小数外,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小数。

说说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教师出示书上的一些图片,让同学们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小数所表示的意思。

二、小数的意义

(一)学生尝试解决。

1、一盒火柴的价格是0.1元,也就是多少钱?

一本作业本的价格是3角,也就是多少元?

2、一个盒子的宽是0.1米,谁知道这也就是多长?

教师鼓励学生猜一猜。

师:

为什么?

你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不猜“1厘米”?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回答。

这个盒子的长是3分米,想一想,也就是多少米?

(二)教师引导探索。

1、出示一条线段,如果这条线段的长是“1”,请你想办法得到0.1,标出来。

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

可以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十分之一,也可以用0.1表示。

教师再指名进行回答,最后同桌互说。

教师:

你能表示出0.4吗?

学生尝试。

集体订正。

教师:

你能解释为什么1分米可以表示成0.1米,3角可以表示成0.3元?

学生进行解答。

2、1分也就是多少元?

0.02米,也就是多长?

猜一猜。

能说一说想法吗?

学生猜想后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1,请你表示0.01可以吗?

小组讨论一下,你打算怎么样表示?

为什么?

是受什么启发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0.1=1/100.3=3/10

0.01=1/1000.04=4/100

说一说你的发现吧。

(学生根据探索的结果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

你觉得小数和什么数联系特别紧密?

你还能再说出这样的几个等式吗?

你觉得小数是什么样的数?

三、运用拓展

1、一个正方形是1,平均分成100份,2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吗?

20份?

2、0.03米就是多长?

为什么?

0.12米呢?

3、这个正方形表示1,把它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一份是(),也可以表示成()。

如果要表示59份呢?

0.013、0.216?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0.001米也就是多长?

为什么?

5毫米也就是多少米?

30毫米?

四、练习提高

1、第6页第1题。

2、第6页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小数的意义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1)一个为“1”的正方形,怎么样表示0.1?

(2)0.1元表示多少钱?

(3)0.1米呢?

1里有多少个0.1?

1里有多少个0.01?

2、

(1)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多少?

(2)把“1”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

12份是多少?

(3)把“1”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

12份是多少?

125份是多少?

(4)6个0.1是多少?

6个0.01?

13个0.01?

18个0.001?

二、探索小数的数位

(一)学生自学

自学提纲:

(投影出示)

1、自己写一个小数,并在方格纸上表示出来。

2、想一想或看书找一找,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表示多少,把新认识的数位在数的相应位置写出来。

3、与你的同桌相互检查学习效果,给完成好的同学画一颗星。

(二)学生汇报。

1、指名汇报。

(1)教师指两到三名学生对自己的数据进行汇报。

(2)集体订正,学生互评。

(3)认识今天新学习的数位“十分位”、“百分位”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教师出示: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很难测量准确,现在还准备重新测量,到目前,一般都沿用1975年我国测量的数字——8848.13米。

我们来看这个数,想一想,为什么要用小数?

板书:

8848.13

(1)从左边看,第一个8表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依次边说边板书数位和计数单位)。

(2)“1”表示多少?

“3”呢?

相应的数位应该叫什么?

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第5页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说一说各数位名称的意义)

2、第4页的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第5页第4、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数学游戏。

课本第4页的数学游戏“涂一涂”。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说,一人涂)

五、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小数的意义(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重点:

1、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法,实践操作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带软尺。

2、读数卡片,填空练习的纸卡。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测量桌子的长、宽、高的记录。

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后发现单位不统一。

教师:

这样有什么不好?

怎么办?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全部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数据,便与比较。

二、分组测量

1、注意:

六个人一个小组,两个人测量,其他人记录,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测量自己小组感兴趣的长度4个,全部结束以后小组核对。

(教师在学生进行测量时,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2、学生测量后思考一下问题:

(1)用“米”做单位有什么好处?

(2)用“米”作单位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小数?

(3)数学书的封面长26厘米,为什么可以记作“0.26米”。

(4)教室门2米1分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学生测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回答。

统一认识:

用米作单位时,当测量物体不足一米是,可以用小数表示;或者测量物体在不足整米数时,多出的部分用小数表示。

1米=100厘米,26厘米也就是26/100米,可以表示成0.26米。

2米1分米中,2米作整数部分1分米是0.1米,2米+0.1米=2.1米,所以2米1分米=2.1米。

3、小结:

说一说怎样把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三、活动拓展

1、第8页“试一试”第1题和第2题。

第一题:

一种军舰鸟,翼长2米1分米,还可以怎样表示?

体重约1千克500克,用小数怎样表示?

骨骼重113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

指名板演。

113克=()千克

1千克500克=()千克

2米1分米=()米

(为什么?

它的体重约1千克500克,可以用小数表示吗?

你是怎样想的?

第2题:

用小数表示下图的测量结果。

(1)让学生说一说读数。

(2)将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3)集体订正。

2、课堂练习:

第8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说一说单位换算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四课比大小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页—第11页的“比大小”。

教学目标: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难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图示法。

教学准备:

图片,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少年宫正在举行一个个人广播体操比赛,下面是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资料介绍:

郑强,11岁,身高1.42米;李明,11岁,身高1.38米。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他们俩谁高?

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42米>1.38米

学生:

1.42米表示142厘米,1.38米表示138厘米,142厘米>138厘米,所以1.42米>1.38米。

2、他们的成绩出来了!

郑强的得分是9.87分,李明的得分是9.90分。

谁的得分更高一些?

可以怎样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9.87<9.90

教师:

这两个数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

根据数位,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小数部分,87<90所以9.87<9.90。

学生:

根据数位,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小数部分,先看十分位,8<9,所以9.87<9.90。

教师对学生的说法给与正确的引导。

3、第三位选手出场了,张华,今年也是11岁,身高1.40米,我们先来关心一下他的成绩:

评委说,张华的表现比李明要好,但不能得10分。

猜一猜评委可能给出多少分?

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

说一说你的怎么比的。

学生回答。

4、现在他们要进行团体表演,请你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把他们排成一队。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相互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小结:

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小数大小比较:

小数比大小,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一样就看十分位,十分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就看百分位,百分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三、巩固与应用

1、三位选手的体重是这样的:

40.26千克、35.56千克、35.80千克。

(请你把他们的体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2、第10页练一练第1—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提示第4题。

□0.□7在□里填数,使它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

(2)使这个数最接近31,这个数是()。

要使它最大,就让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最大,这个数最大是90.97。

要让它最接近31,十位上填3,十分位上填9,这个数是30.97。

3、第11页的《数学游戏》。

四、全课总结。

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教学反思:

第五课买菜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图片,纸卡。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出示购物小票。

教师:

这是一张小明购买物品的购物小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两件物品一共多少元?

(售货员收的钱对吗?

酸奶比饼干便宜多少元?

饼干比酸奶贵多少元?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

1.25+2.41=3.66-1.25=

2、学生自主探究。

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算法。

4、汇报。

(1)涂一涂。

学生利用方格纸进行涂一涂进行计算。

(2)算一算。

指两名学生板演自己的竖式。

1.253.66

+2.41-1.25

3.662.41

教师: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

学生相互提问,讲清算理。

5、小结。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只要将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

教师:

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

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计算中,只有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能对齐。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的第1、2、3、4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进行巡视,个别辅导后进生。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怎样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第六课比身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的进、退位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的进、退位加减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图片,纸卡。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出示主题图。

教师:

你能根据主题图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选择你喜欢的问题列式并说明理由。

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

2、学生自主探究。

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算法。

4、汇报。

让学生板演自己的竖式。

教师: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

学生相互提问,讲清算理。

5、小结。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只要将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巩固练习

1、课本试一试的第1、2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进行巡视,个别辅导后进生。

2、练一练。

第4题。

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

第1、2小题,是小数点没有对齐,导致计算错误。

第3小题,学生可能会出现1.23的结果,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第5题。

(1)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数中的“0”可以曲调,为什么?

进一步认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2)学生独立完成第1、2、3、6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怎样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第七课歌手大赛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运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

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

纸卡,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

8.50分、综合素质得分是0.88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85分,综合素质得分0.45分。

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教师:

怎么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

学生:

可以看一看两名选手,谁的总分高。

教师出示问题:

谁的总分高?

高多少?

(1)教师引导学生列算式并进行计算。

(2)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集体订正,学生汇报。

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说出: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样。

三、巩固练习

学生解决课本“试一试”、“练一练”的习题。

教师巡视,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

第1题。

(学生理解题意上存在困难,教师可以用实物进行演示)。

第5题。

(鼓励学生先进行估算,在进行精确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0页—第3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

2、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活动,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4、通过摆一摆的实验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5、通过四边形的分类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6、欣赏图案,体会图案形成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学重点:

1、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3、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并能有一些发现。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讲解法,比较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制作各种图形。

2、提供长度不同的小棒和形状各异的图形若干。

第一课图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比较法,归纳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各种图形的图片,简易长方形框架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

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图形?

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1、这幅图上还有许多数学图形呢?

从图上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能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

试试看。

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汇报分三种情况:

按照图形是否是平面图形来分;

按照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

按照围成图形的边数来分。

2、找一找。

看,这些美丽的图形中就有许多基本图形组成,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相互说一说)

三、实践活动

1、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看,老师带来了几根小棒,可以作为图形的边,请你挑选合适的小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1)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用螺丝固定后:

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

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容易变形;变来变去还是平行四边形。

再来拉拉看,指令:

面积变小,面积变大,面积变得最大——原来就是长方形。

看来随便玩一玩都能发现好多数学的问题。

生活中你见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的情况吗?

如果是其它图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试一试梯形、三角形。

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2)三角形有稳固性。

生活中见过运用这样的特性的情况吗?

分析怎样利用这两种图形特性的优势,避免这样的缺点。

我们再来看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以拉动吗?

为什么不可以了?

不过我们也可以来研究它。

拿出平行四边形的纸片,你能剪出两个平行四边形吗?

还能剪出什么?

能剪出两个三角形吗?

看一看这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怎么样?

四、总结。

你对所学图形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反思:

第二课三角形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2、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3、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比较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各种三角形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笑笑和淘气来到一个神秘的王国,他们很想了解这个神秘的王国,你们想一起去吗?

那就帮他们打开这个神秘王国的大门吧,密码是——一个谜语:

提示语:

红领巾、图形、杨辉、稳固性。

学生猜出谜底:

三角形。

教师:

能解释一下吗?

指名回答。

教师:

知道杨辉与三角形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课后可以查阅大家提供资料。

就让我们先进入三角形的王国吧。

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指名回答。

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每条边都是一条线段。

2、有这么多共同点,笑笑和淘气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教师:

这些三角形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今天让我们来整理一下好吗?

(板书:

三角形分类)

学生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巡视。

3、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从角分:

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

从边分:

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

讲解:

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

(等边三角形)

交流成功经验。

三、巩固与应用

1、第25第1题:

猜三角形。

学生先独立猜一猜,再进行同桌交流,最后集体汇报。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第二幅图。

让学生体会到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不一定就是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才能断定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2、操作:

在点子图上画三角形。

画一个直角三角形;

画一个钝角三角形;

画一个锐角三角形;

画一个等腰三角形;

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3厘米,一条直角边是4厘米;

画一个钝角三角形,但又是等腰三角形;

画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直角。

3、剪一剪。

(1)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图中虚线剪成两个三角形。

(2)怎样在一张长方形纸片上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3)正方形纸片沿图中虚线剪成的两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拓展:

维恩图。

 

教学反思:

第三课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页—第29页的“探索与发现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