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24870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docx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导学案1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学习目标】

1.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品味本文极富形象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

品味本文极富形象性和严密性的语言特色,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对语言形象性的品味,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对语言严密性的品味,可选取有代表性的段落(如第5自然段),想一想语段表达了什么观点,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的,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授课学时:

二学时

第一课时

主要任务: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借助《综合拓展训练》、书下注解和网络,完成语基知识和文化常识的积累。

2.浏览全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二)尝试练习

1.注音释词:

衰()退蔓()延盛()气凌人

2.解释下列词语。

重蹈覆辙:

绝无仅有:

骇人听闻:

盛气凌人:

3.东方:

4.西方科学:

5.乔治•萨顿(1884-1956),(国家)科学家,学科的重要奠基人。

生于的根特。

1912年创办国际性科学史杂志《Isis》,担任该杂志主编近40年,并发起成立。

代表作是《》。

萨顿则被公认为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也经常被称为“”。

国际科学史界的最高荣誉“”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二、课堂探究

(一)探究问题

1.阅读全文,概括文章每一个自然段的大意,填写下表。

段落

内容

段落

内容

1

从实验科学的角度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6

2

 

7

3

 

8

4

 

9

5

10

再一次强调应该具有科学的态度,以实现东西方文明的融合。

2.结合以上表格,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段落大意。

 

3.什么是实验科学?

从实验科学的角度来看,东、西方是什么关系?

 

4.本文属于什么文体?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5.为什么要尊重东方科学?

6.为什么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7.如何正确的对待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二)课堂检测

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有关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科学和数学。

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第二,我完全确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当东方人民像我们在16世纪那样,一旦抛弃了他们经院式的、论辩的方法,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鼓舞的时候,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

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们的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

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

①这种情况为什么不会再次发生?

②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是极端对立的。

B.“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说明只有东方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

C.“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说明东方也曾有实验科学。

D.“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说明西方需要东方的实验科学。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反问②比喻B.①反问②拟人

C.①设问②拟人D.①设问②比喻

3.“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

第二课时

主要任务:

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品味本文极富形象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的语言特色。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仔细品读课文,抓住关键词汇和重点语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结合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搞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掌握语言特色。

(二)尝试练习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简要举例说明。

 

2.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

 

二、课堂探究

(一)探究问题

1.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

⑴你如何理解“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⑵“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2.文章第3自然段列举古希腊人的例子有何用意?

 

3.不能正确认识东方文明的原因有哪些?

其危害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4.阅读文章的第5自然段,分析其论述思路,并说说这一段对美国文明命运的思考和全文的论述中心有着怎样的联系。

 

5.在作者看来,美国文明要延续,美国人应该怎么做?

 

6.作者为什么说“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

他对解决这一问题有哪些见解?

 

7.解说下列句子的思想内涵和表达技巧。

(1)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2)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3)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

 

(二)课堂检测

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美国文明而骄傲,但是它的历史记载至今还是很短的,只有300年!

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何等渺小,简直就是一瞬间。

它会持久吗①?

它将进步②,将衰退③,抑或灭亡④?

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我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

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办法之一是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憎恨迷信,不管迷信的伪装是多么美丽。

我们文明的寿命至少还没有得到证明,其延续与否,还不一定。

因此,我们必须谦虚。

归根结底,文明是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经历过。

1.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④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

,,?

B.?

C.!

,?

D.!

2.作者说“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它”指代什么?

为什么要“净化它”?

答:

3.请用简要的语言说明净化美国文明的途径和方法。

答:

4.“因此,我们必须谦虚。

”请根据文意在“谦虚”后补出相应的动宾短语,使句子意思更加明确。

答:

因此,我们必须谦虚地

(三)课堂小结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一篇有关的随笔。

作者用,告诫,要以对待,进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文章对于世界各个民族对文明的创造所作出的贡献,做出了公正的合乎历史实际的评价;希望,消除种种偏见,建立一个的世界。

本文虽然是一篇的文章,但是作者善用、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性。

(四)写作特点

 

三、课后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号丧/号淘大哭       记载/载歌载舞       勾当/勾心斗角   

B.藤蔓/蔓草难除       强盛/强人所难       蒙骗/蒙头转向

C.露脸/露宿风餐      角色/群雄角逐       重阳/安土重迁 

D.量化/量体裁衣       折桂/损兵折将       拘泥/泥古不化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陷阱     缥缈       仗义直言     各行其事    

B.蔓延     覆辙       轻歌慢舞     山清水秀

C.厮杀     驾驭       层峦叠嶂     平心而论

D.殒落     褴褛       归根结底     委屈求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

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

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美国文明而骄傲,但是它的历史记载至今还是很短的。

只有300年!

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何等渺小,简直就是一瞬间。

它会持久吗?

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

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我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

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办法之一是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憎恨迷信,不管迷信的伪装是多么美丽。

我们文明的寿命至少还没有得到证明,其延续与否,还不一定。

因此,我们必须谦虚。

归根结底,文明是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经历过。

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聪明一些。

尽管科学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它也还不是十全十美的。

当科学方法能够被利用,并且是很好地被利用的时候,它是至高无上的。

但是,若不承认这种利用也会产生两种局限。

第一,这种方法不能永远使用。

有许多思想领域(艺术、宗教、道德)不能使用它,也许永远不能应用于这些领域。

第二,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骇人听闻的。

十分清楚,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

首先,科学的应用常常握在那些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人手中,犹如不经过教育和训练而去驾驶一辆能导致各种破坏的大马力汽车。

即使是科学家,在一种强烈的感情影响下,也可能滥用他们的知识。

科学应该以各方面不同的力量给自身予辅助,用宗教和道德的力量来给予帮助。

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

3.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理解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不应该对东方科学采取粗暴的态度,也不应该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

B.美国的历史相对于人类的历史简直就是一瞬间,我们有理由为美国文明而骄傲,但也要清醒地认识美国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

C.西方科学的发展,还是应该吸收东方的理念。

D.科学是完美的,但科学应傲慢,不应气势汹汹,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

4.下列选项中,有关“尽管科学方法取得了巨大胜利,但它也还不是十全十美的”理解与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当科学方法能够被很好地利用,取得巨大的胜利时,它是至高无上的。

B.科学方法在许多思想领域(艺术、宗教、道德),永远不能应用。

C.科学方法容易被误用和滥用,造成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D.要正确认识科学方法被人类使用存在着两面性。

5.下列选项中,有关“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的理解与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科学的应用常常掌握在没有科学知识的人手里,他们会误用或滥用科学。

B.即使是科学家,也会由于感情的作用,滥用自己的知识。

C.科学应该以各方面不同的力量,如宗教和道德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让科学应用有益于人类。

D.科学本身的不完善,导致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

6.联系选文所在的课文,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科学近代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

B.有人称他为20世纪世界上学识最渊博的人之一,他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和谐地集于一身,成为罕见的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相结合的典范。

C.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

D.本文阐述了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关系,主要是指出西方对于东方科学的重要性,指出西方文明和科学的缺陷,需要借助其他力量来帮助。

链接补充

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

“光明从东方来”,从人类文明史来看不无道理。

本来人类文明的摇篮就在中国、印度、巴比伦和埃及等四大文明古国。

这最早的文明之光照耀东方数千年之久。

这火种被冲撞奔突于黑暗之中的西方人从拜占廷捡回,燃起冲天大火。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乔治·萨顿是要致力于一种富有人文气息的科学态度。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这个论题不可谓不宏大,然而作为美国新人文主义学者的乔治·萨顿却在细节中把这种宏大论述出来。

他坦诚“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极端对立的,然而,他意不在说对立,而是逆而求之于两者之间的沟通和跨越。

沟通是这篇文章(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编者注)的关键词。

“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

这种情况为什么不会再次发生?

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他断言:

“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

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依照西方科学建立起来所谓科学的体系,光明却在东方科学。

这本身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西方科学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

西方科学方法“不能永远使用”,“很容易被错误地使用”,“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而问题的根源在于“科学的应用常常掌握在那些没有任何科学知识的人手中”。

只要一想到原子弹会掌握在灭绝人性的野蛮人手里,就不禁使人心惊。

他说:

“我们的目的是使科学具有人性,而这样做的最好方式是宣传和讨论科学的历史。

”只要科学还只是被看作是物质上的东西,那么它就毫无文化上的价值,就只能是一种危险的工具。

乔治·萨顿认为:

“历史研究,尤其是科学史研究,不仅可以看作是智慧和人文主义的来源,而且可以看作是我们的良心和道德的来源。

”乔治·萨顿一心希望能把科学和人文主义结合起来,他认为科学史家的职责就是在两者之间建起一座桥梁。

通过历史的研究,尤其是科学史的研究,使大多数人认识到把科学和人文主义结合起来的必要性。

他坚信新人文主义能够使对真、善、美的追求统一起来。

在一次讲演中,他对新人文主义作了很好的概括。

他说:

“新人文主义将不会排斥科学,而是包含科学。

所以它将围绕科学而建立,科学是我们精神上的保障,也是我们文明的保障,它是我们健康的理智力量的源泉,但并不是惟一的源泉。

总的说来,科学是很不够的,我们不能只靠‘真’而生活,这就是我为什么说,新人文主义是环绕科学而建立的原因。

科学是它的核心,但也只是核心而已。

我们必须准备一种新的文化,首先是深思熟虑地把基础建立在科学——人性化了的科学之上,这就是新人文主义。

(节选自《新语文学习(高中版)》2007年4期。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学习目标】

1.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品味本文极富形象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的语言特色。

【学习重、难点】

品味本文极富形象性和严密性的语言特色,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对语言形象性的品味,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对语言严密性的品味,可选取有代表性的段落(如第5自然段),想一想语段表达了什么观点,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的,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授课学时:

二学时

第一课时

主要任务: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借助《综合拓展训练》、书下注解和网络,完成语基知识和文化常识的积累。

2.浏览全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二)尝试练习

1.注音释词:

衰(shuāi)退蔓(màn)延盛(shèng)气凌人

2.解释下列词语。

重蹈覆辙:

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绝无仅有:

只有这一个,此外绝对没有了。

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坏事)

盛气凌人:

以骄横的气势压人。

形容傲慢自大。

3.东方:

标题“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中“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

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经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中的“东方”是指东方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理念。

4.西方科学:

主要指的就是实验科学,即流行于20世纪20至50年代的操作主义学说,这种学说主张将所有科学概念与实验操作联系起来,以消除操作上不可确定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术语。

5.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现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

生于比利时的根特。

1912年创办国际性科学史杂志《Isis》,担任该杂志主编近40年,并发起成立国际科学史学会。

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

萨顿则被公认为科学史这一学科的奠基人,也经常被称为“科学史之父”。

国际科学史界的最高荣誉“萨顿奖章”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二、课堂探究

(一)探究问题

1.阅读全文,概括文章每一个自然段的大意,填写下表。

段落

内容

段落

内容

1

从实验科学的角度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6

新的鼓舞来自东方。

2

科学全部形成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7

指出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

3

今日西方仍需要东方。

8

东西方文化的共同本质。

4

分析这类人的表现和实质。

9

感恩东方文明,并对它寄予希望。

5

净化西方文明的途径和方法。

10

再一次强调应该具有科学的态度,以实现东西方文明的融合。

2.结合以上表格,给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段落大意。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第1-3节)阐述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

(第4-8节)批评某些偏见,阐述对待东方科学的态度。

 

第三部分:

(第9-10节)西方要善于学习东方的科学。

 

3.什么是实验科学?

从实验科学的角度来看,东、西方是什么关系?

析:

实验科学是指流行于20世纪20-50年代的操作主义学说。

这种学说主张将所有科学概念与实验操作联系起来,以消除操作上不可确定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术语。

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4.本文属于什么文体?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析:

本文是一篇有关科学史的随笔,属于议论性文章;作者的观点:

要尊重东方科学。

5.为什么要尊重东方科学?

析:

1.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来自东方。

2.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6.为什么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析:

1.西方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2.科学方法还不是十全十美的。

3.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

4.东方和西方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补的两个方面。

7.如何正确的对待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析:

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

对于不骄傲的、不采取盛气凌人的“西方态度”而记得自己最高思想的东方来源的、无愧于自己的理想的科学家来说,尽管不一定会更有能力,但他将更富有个性,能更好地为真理服务,能更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也将是一个更高尚的人。

(二)课堂检测

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有关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科学和数学。

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第二,我完全确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当东方人民像我们在16世纪那样,一旦抛弃了他们经院式的、论辩的方法,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鼓舞的时候,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

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们的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

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

①这种情况为什么不会再次发生?

②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

A.作者认为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是极端对立的。

B.“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说明只有东方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

C.“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说明东方也曾有实验科学。

D.“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说明西方需要东方的实验科学。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

A.①反问②比喻B.①反问②拟人

C.①设问②拟人D.①设问②比喻

3.“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答:

说明“实验科学”的种子、阳光来自东方,西方赋予它法则,使之发展壮大。

东方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告诫西方人不要忘本。

第二课时

主要任务:

认识东西方文化科学交融的意义,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科学观;品味本文极富形象性、逻辑性和严密性的语言特色。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仔细品读课文,抓住关键词汇和重点语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结合议论文的文体特点,搞清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掌握语言特色。

(二)尝试练习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简要举例说明。

析:

举例论证(希腊)、比喻论证(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假设论证(如果……如果……)

2.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

析:

东方科学是种子,是母亲;西方科学是父亲。

即东方科学和思想是西方科学的源头,并且会给现代西方带来新的生机。

二、课堂探究

(一)探究问题

1.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

⑴你如何理解“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⑵“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析:

①这是因为作者从科学史研究发现:

东方科学,如埃及、阿拉伯和中国在数学和炼金术以及其他应用科学方面都做出过相当大的贡献,这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

②运用形象的比喻,告诫西方人认识到这种联系,不应当忘本。

2.文章第3自然段列举古希腊人的例子有何用意?

析:

(1)引用希腊人拒绝接受犹太文化,把一切外国人视为野蛮人而导致衰亡的历史教训,说明了尊重外来文化的必要性。

(2)告诫那些排斥东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辙,而要引以为戒。

(3)说明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辉煌,也会慢慢衰亡,从而使人们对文化有正确的认识。

3.不能正确认识东方文明的原因有哪些?

其危害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明确:

一些不是真正科学家的西方人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他们从实验科学的角度,以实证主义的科学思维,认为东方文明是微不足道的,东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其危害是以盲目自大的态度拒绝与东方思想的交流,失去了科学的灵感和分行精神,最终走向衰亡。

4.阅读文章的第5自然段,分析其论述思路,并说说这一段对美国文明命运的思考和全文的论述中心有着怎样的联系。

明确:

第5自然段首先提出问题:

对美国文明前途难卜的忧虑。

然后进行分析原因:

美国文明中存在许多不健康的因素。

要使美国文明得以绵延和发展,就必须无情地揭露、尽力地清除不健康的因素。

最后指出净化美国文明的途径:

发展科学,热爱真理。

这一段看似游离于论述的中心之外,其实与中心密切相关,因为作者认为轻视东方科学,对西方文明言过其实会造成西方文明的衰亡,所以对西方文化的典型――美国文化的未来命运进行探讨,寻求出的解决之路也就是净化西方文明的途径和方法。

5.在作者看来,美国文明要延续,美国人应该怎么做?

明确:

①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②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③憎恨迷信;④必须谦虚。

6.作者为什么说“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

他对解决这一问题有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