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2487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docx

《带刺的朋友》优秀教案1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3《带刺的朋友》人教(部编版)

23 带刺的朋友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带刺的朋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枣、馋”等10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2个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摆动、如同”等17个词语。

2.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3.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4.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养成善于观察大自然中的动物的生活习性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刺猬偷枣视频。

(教师)

2.搜集有关刺猬的资料,阅读宗介华的散文《带刺的朋友》。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激趣导入,进入故事(用时:

5分钟)

1.出示谜语:

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地窜。

2.揭示谜底,板书课题。

3.出示动画,那枣树和这位带刺的朋友之间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1.小组交流,猜出谜底。

2.齐读课文题目。

3.明确学习任务,带着阅读兴趣走进课文。

  上课伊始,用猜谜导入,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解谜的同时,引出要学的汉字“刺”,并把识字和汉字的字形字义结合起来,巩固识字效果。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用时:

15分钟)

1.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同桌相互讨论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字词,闯过词语关。

(2)指名读,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方面辨明词语的读音。

“扎”是多音字,表示“刺”的动作时,读zhā,组词为“扎手”“扎针”;表示“捆”的动作时,读zā,组词为“扎风筝”“扎辫子”“包扎”。

(3)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词语。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错误,帮助改正。

(5)说说课文写了刺猬朋友的一件什么事。

3.指导朗读课文。

1.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2)标注自然段序号,同桌互相检查自然段序号标注得是否正确。

(3)圈出不懂的词语后,和同桌或小组同学交流,把解决的词语画掉。

2.

(1)认真读课件中的生字词。

先借助拼音读,然后独立认读。

(2)重点读准字音:

平舌音“枣、测、聪、刺、匆”;翘舌音“馋、逐、伸、追”;多音字“扎”。

(3)开火车读词,男女生赛读,小组轮流读,齐读。

(4)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试着从字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连贯、断句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5)交流:

课文写一只刺猬偷枣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叹和喜爱之情。

3.大声朗读课文。

1.识字教学一定要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

学生已随读文初步识字,因此,着力点应放在检查学生是否认得准,记得熟上,并因“字”而异,进行重点提示与指导。

如,同音字“匆”和“聪”进行比较;形近字“刺”和“枣”对比观察,发现它们的区别——“刺”左边部分有钩,而“枣”上边部分没有钩;“刺”是左右结构,左边部分最后一笔是点,右边部分细长;“枣”是上下结构,上边部分宽扁,撇和捺要写得舒展,盖住下边部分的两点。

2.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时,教师可提供方法提示。

如,提问法,先找主人公,再看主人公干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然后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体会文意(用时:

8分钟)

引导学习第1自然段。

1.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红枣,到底有多诱人。

2.出示:

(1)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

(2)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3.引导学生交流哪一句的描写更诱人。

4.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组内交流老师的问题,并朗读句子。

2.朗读课件出示的两组句子,小组交流比较。

3.交流哪一句描写更诱人。

第一句简明扼要,第二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红枣的诱人写得生动具体。

把红枣比作玛瑙。

既写出了红枣的数量多、色彩艳,又写出了红枣的香气诱人,为下文描写刺猬偷枣做了铺垫。

4.男、女生读,想象齐读。

1.教师可通过比较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2.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摆动、晃来晃去、眼馋”等词语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和优美的语句。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用时:

12分钟)

1.出示本文要求会写的字。

2.引导学生交流书写时应注意的事项。

重点强调:

“匆”不要少写一点。

3.范写“偷”“枣”。

4.课件出示其余10个字的书写动漫,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5.巡视学生书写。

6.组织学生班内展示书写作品,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并针对评价改一改自己的字。

1.先独立认读,再同桌互读,然后班内认读,最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先在小组内交流,找出最容易写错的笔画,再在全班交流。

“匆”字不要少写一点;“忽”不要多写一点;“刺”左边不是“束”;“枣”的上部没有钩。

3.观看教师范写,感受运笔方法。

4.认真观看书写动漫,组内交流书写要点。

5.临写本课12个生字,体会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中。

6.交流展示书写成果,并改一改自己没写好的字。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本课要求会写的12个字进行归类,并选择不同结构的字进行范写。

2.指导学生先观察,再书写,逐步培养学生独立书写的能力。

3.引导学生书写时,注意培养学生书写的审美能力。

4.要重视书写评价,鼓励写字好的同学介绍书写经验,有利于整体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

5分钟)

1.课件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2.选用其中的词语简要地说说文章的内容。

1.用开火车的方式每人认读一个生字词,其他同学跟读。

2.选用其中的词语简要地说说文章的内容。

  在复习环节通过认读回顾检测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选用词语说说课文内容,做到活用词语。

二、研读偷枣过程,体会情感变化(用时:

28分钟)

1.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并交流:

(1)刺猬偷枣的本事怎样?

找找对刺猬偷枣做出了评价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2)从哪些动作能看出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

①在文中找找描写刺猬偷枣的动作的词语,在文字下面加个小圆圈。

②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多读几遍,体会语言的生动。

(3)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第2~7自然段,角色体验,入情入境地朗读,感悟刺猬偷枣本事的高明。

(4)指导学生自学第8~10自然段,根据下面的提示,说说刺猬是怎样运枣的。

课件出示:

它又________。

它匆匆地________,把________,然后________,最后________。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2~10自然段,找出作者对刺猬的称呼,从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朗读相关语句,读出对刺猬的喜欢。

3.课件出示“讲一讲”内容:

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为开头,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1.浏览课文,小组交流。

(1)①找到对刺猬偷枣做出评价的句子,用横线将它画出来,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②朗读对刺猬评价的句子: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③在语境中理解什么是“高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①小组合作,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动作的词语:

爬、爬向、又爬向、停住了脚、摇晃、掉、爬来爬去、归拢、打了一个滚儿、驮、跑。

②朗读课件中的句子,体会刺猬的聪明、敏捷。

(3)配合教师,分角色朗读第2~7自然段,感悟刺猬偷枣本事的高明。

(4)学生朗读第8~10自然段,根据提示,说说刺猬是怎样运枣的。

2.朗读课文第2~10自然段,同桌交流,找出作者对刺猬的称呼,称“那个东西”时,比较平淡,不带感情;称“那个家伙”,就显得比较亲近了;而“小东西”一般是亲昵宠爱的称呼,显得格外亲近。

从中体会作者对刺猬的情感越来越深。

并朗读相关语句,读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3.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为开头,同桌一起讲一讲刺猬是怎样偷枣的。

1.读课文时,先要求学生用“____”画出哪一句话对刺猬偷枣做出了评价,用“。

”标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动作的词语。

2.教师和学生合作朗读时,也可用手势示意学生朗读的部分。

3.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刺猬是怎样运枣的”时,可让学生边说边加上动作。

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化学生的认知。

三、引发好奇,拓展阅读(用时:

7分钟)

1.领读,引出疑问:

(师读)“水沟眼儿里黑洞洞的,小刺猬已经没了踪影。

”可是我却还有很多的疑惑——(生读)“它住在什么地方呢?

”“离这儿远不远?

”“窝里还有没有伙伴?

”(师激趣)我还有好多好多的问题,那这些答案就留到课后,让我们到课外书中去阅读探索,寻找答案吧!

2.课件出示拓展阅读内容:

(1)上网搜索宗介华的散文《带刺的朋友》,其中写了小刺猬一家的很多故事,找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一下收获。

(2)你还知道有哪些动物也有自己独到的本事?

选一个讲给你的小伙伴听。

1.

(1)配合老师,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2)边读边发挥想象,猜想:

它(刺猬)会住在什么地方呢?

离这儿远不远?

窝里还有没有伙伴?

(3)组内交流,说出发自内心的想法和疑惑。

2.

(1)在伙伴的帮助下,搜集小刺猬一家的故事来读一读,并和伙伴分享自己读后的收获。

(2)先小组交流或上网搜集一些小动物自己独到的本事,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讲给小伙伴听听。

1.在引发好奇,发挥想象这一环节,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动物,树立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2.拓展阅读内容可让学生合作完成,来强化所学的知识。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23带刺的朋友人教(部编版)

《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记述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这件事,字里行间体现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全文语言生动、明快,条理清楚,用词准确。

特别是描写刺猬偷枣,把刺猬的机灵、敏捷写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枣”、“馋”等等11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扎”,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难点】

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

制作PPT课件,搜集相关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

今天,我们要随作者一起来认识一位朋友,它浑身长满刺,是带刺的朋友。

2、板书课题:

带刺的朋友

3、师:

这位朋友就是——(刺猬)出示刺猬的介绍。

对,刺猬就是作者将向我们介绍的那位——

4、齐读课题。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交一交这位新朋友吧!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引导,既达到了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的目的,又不着痕迹地引起了新课的学习期待。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自学生字词,找到识记好方法。

2、检查自读:

(1)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2)出示生字及扩词,多种形式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并适时出示难理解词语的解释。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学生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按要求练读,自主学习将字词、课文读正确,通过检查环节的指导和再读巩固字词的学习效果。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轻声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作者看到了这一过程有怎样的感受?

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2、交流并总结。

(本文叙述了刺猬偷枣的故事,突出了刺猬偷枣本事高明,表达了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3、思考并交流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秋天,满树的红枣好看又好闻,让人眼馋。

第二部分(2-12)具体写小刺猬偷枣的过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训练和指导学生尝试简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课文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但本课的内容有趣并故事脉络清晰,学生概括起来难度不大,再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自信心。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第一部分,枣树上的枣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2、交流:

(1)句子比较:

秋天到了,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2)体会文章中句子的好处: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了了红枣的数量多、颜色鲜艳诱人,同时又为引出刺猬偷枣的情节做铺垫。

(3)指导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及朗读体会来感知文本语文的特点,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运用的精妙,利于学生语言赏析能力的提高,自然而巧妙地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爬树”

1、自读课文的2—6小节,思考:

刺猬是怎样爬树的?

圈画出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字、词或句。

2、交流并指导朗读。

抓住“缓慢”、“诡秘”来体会刺猬的小心谨慎。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关键的字、词和句子来体会小刺猬的动作特点,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精读“摇枣”、“扎枣”、“驮枣”

1、默读课文的7-10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关注刺猬在接下来的偷枣过程中的动作,体会刺猬的动作特点。

2、交流并适时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

作者注意仔细观察,然后抓住小刺猬的动作,将它做了些什么,怎么做的,讲清楚。

读读找出来的句子,圈出刺猬的动作。

3、板书:

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一些词语来概括刺猬是如何一步一步偷枣,板书:

用力摇枣逐一归枣打滚扎枣驮枣快跑

4、看着板书,用自己的话说说刺猬偷枣的过程。

5、指名复述。

【设计意图】板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在这次教学中,让学生一起参与板书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让学生学习思考板书的艺术。

通过设计板书,让学生牢记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为复述、背诵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三、精读11-12小节

1、师:

作者看完它偷枣的整个过程后,暗暗钦佩。

2、齐读第11节。

板书:

本事高明

理解:

钦佩

3、再读第9节

4、说话练习:

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可结合课文内容说,也可加上自己的想象说。

5、齐读第12小节。

6、背诵课文5-7小节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读懂前文的基础上练习说话,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通过语文的再次输入,在运用中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四、总结写法,拓宽视野:

1、总结课文的写作手法:

恰当地使用动词。

2、拓展延伸:

出示《带刺的朋友---击退黑狗》的片段,学生阅读。

3、交流阅读感受。

五、总结并布置作业

1、作者通过写一件事,写出了自己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把它们称为——(齐读课题)他是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一个有情人,与动物交上了朋友。

他从秋天到冬天,到春天,与这群刺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要做个有心人,用心观察,相信你也会有奇妙的发现和收获的。

2、作业:

(1)用几句简短的话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你了解刺猬吗?

查查资料,给小刺猬设计一张名片吧!

(自主选择一个完成。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并布置了形式有趣且自主选择的的作业作为课堂内容学习的延伸,有助于巩固课内的学习。

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概括是一件比较难的时,不是漏了成分,就是说得太罗嗦。

在备课时,我想到了这一点,因此,我就在课堂上根据不同学生的表达需要,给予一些提示,帮助他们说话。

学生有了句式,只要套用,就能将事情说清楚。

另外,在教学完课文,完整了板书以后,让学生看着板书来说,这样学生只要将板书上的内容加上自己的理解,重新整合即可,容易操作。

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做得比较好,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中,从不会到会的整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两节课时下来,学生在概括的训练中由于这些成功的体验而获得了一些小小的成功喜悦。

三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3《带刺的朋友》人教(部编版)

23 带刺的朋友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带刺的朋友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枣、馋”等10个生字,会写“刺、枣”等12个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摆动、如同”等17个词语。

2.能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内容,体会语言的生动。

3.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4.初步体会“那个东西”“那个家伙”“小东西”等不同称呼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用自己的话讲述刺猬偷枣的过程,养成善于观察大自然中的动物的生活习性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刺猬偷枣视频。

(教师)

2.搜集有关刺猬的资料,阅读宗介华的散文《带刺的朋友》。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激趣导入,进入故事(用时:

5分钟)

1.出示谜语:

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地窜。

2.揭示谜底,板书课题。

3.出示动画,那枣树和这位带刺的朋友之间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1.小组交流,猜出谜底。

2.齐读课文题目。

3.明确学习任务,带着阅读兴趣走进课文。

  上课伊始,用猜谜导入,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解谜的同时,引出要学的汉字“刺”,并把识字和汉字的字形字义结合起来,巩固识字效果。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用时:

15分钟)

1.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同桌相互讨论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字词,闯过词语关。

(2)指名读,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方面辨明词语的读音。

“扎”是多音字,表示“刺”的动作时,读zhā,组词为“扎手”“扎针”;表示“捆”的动作时,读zā,组词为“扎风筝”“扎辫子”“包扎”。

(3)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词语。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错误,帮助改正。

(5)说说课文写了刺猬朋友的一件什么事。

3.指导朗读课文。

1.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交替读、听,纠正错误的读音。

(2)标注自然段序号,同桌互相检查自然段序号标注得是否正确。

(3)圈出不懂的词语后,和同桌或小组同学交流,把解决的词语画掉。

2.

(1)认真读课件中的生字词。

先借助拼音读,然后独立认读。

(2)重点读准字音:

平舌音“枣、测、聪、刺、匆”;翘舌音“馋、逐、伸、追”;多音字“扎”。

(3)开火车读词,男女生赛读,小组轮流读,齐读。

(4)按自然段读课文,读后试着从字音是否正确、语句是否连贯、断句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5)交流:

课文写一只刺猬偷枣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叹和喜爱之情。

3.大声朗读课文。

1.识字教学一定要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

学生已随读文初步识字,因此,着力点应放在检查学生是否认得准,记得熟上,并因“字”而异,进行重点提示与指导。

如,同音字“匆”和“聪”进行比较;形近字“刺”和“枣”对比观察,发现它们的区别——“刺”左边部分有钩,而“枣”上边部分没有钩;“刺”是左右结构,左边部分最后一笔是点,右边部分细长;“枣”是上下结构,上边部分宽扁,撇和捺要写得舒展,盖住下边部分的两点。

2.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时,教师可提供方法提示。

如,提问法,先找主人公,再看主人公干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然后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体会文意(用时:

8分钟)

引导学习第1自然段。

1.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红枣,到底有多诱人。

2.出示:

(1)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

(2)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3.引导学生交流哪一句的描写更诱人。

4.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组内交流老师的问题,并朗读句子。

2.朗读课件出示的两组句子,小组交流比较。

3.交流哪一句描写更诱人。

第一句简明扼要,第二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红枣的诱人写得生动具体。

把红枣比作玛瑙。

既写出了红枣的数量多、色彩艳,又写出了红枣的香气诱人,为下文描写刺猬偷枣做了铺垫。

4.男、女生读,想象齐读。

1.教师可通过比较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2.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语境理解“摆动、晃来晃去、眼馋”等词语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和优美的语句。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用时:

12分钟)

1.出示本文要求会写的字。

2.引导学生交流书写时应注意的事项。

重点强调:

“匆”不要少写一点。

3.范写“偷”“枣”。

4.课件出示其余10个字的书写动漫,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5.巡视学生书写。

6.组织学生班内展示书写作品,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并针对评价改一改自己的字。

1.先独立认读,再同桌互读,然后班内认读,最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先在小组内交流,找出最容易写错的笔画,再在全班交流。

“匆”字不要少写一点;“忽”不要多写一点;“刺”左边不是“束”;“枣”的上部没有钩。

3.观看教师范写,感受运笔方法。

4.认真观看书写动漫,组内交流书写要点。

5.临写本课12个生字,体会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中。

6.交流展示书写成果,并改一改自己没写好的字。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本课要求会写的12个字进行归类,并选择不同结构的字进行范写。

2.指导学生先观察,再书写,逐步培养学生独立书写的能力。

3.引导学生书写时,注意培养学生书写的审美能力。

4.要重视书写评价,鼓励写字好的同学介绍书写经验,有利于整体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

5分钟)

1.课件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2.选用其中的词语简要地说说文章的内容。

1.用开火车的方式每人认读一个生字词,其他同学跟读。

2.选用其中的词语简要地说说文章的内容。

  在复习环节通过认读回顾检测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情况,选用词语说说课文内容,做到活用词语。

二、研读偷枣过程,体会情感变化(用时:

28分钟)

1.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并交流:

(1)刺猬偷枣的本事怎样?

找找对刺猬偷枣做出了评价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在旁边写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2)从哪些动作能看出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

①在文中找找描写刺猬偷枣的动作的词语,在文字下面加个小圆圈。

②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出示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多读几遍,体会语言的生动。

(3)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第2~7自然段,角色体验,入情入境地朗读,感悟刺猬偷枣本事的高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