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2602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docx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docx

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讲义

第十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对应学生用书第168页)

考纲考点

考题考情

命题规律

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

2018·海南卷,8~9

2017·全国Ⅰ卷,36

多以区域某农业发展案例为背景考查农业发展条件的评价分析。

2.区域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2018·天津卷,14(3)

2017·全国Ⅲ卷,36

2015·全国Ⅱ卷,2~3

多以区域图、区域农业发展典型案例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途径。

(对应学生用书第168~169页)

了解区域发展条件

范围和条件

1.范围:

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2)地形条件:

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

(3)土壤条件:

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3.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

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利于外向型农业发展;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状元笔记】东北地区农产品品质好的原因

(1)夏季雨热同期;

(2)生长期长;

(3)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4)冬季气温较低,病虫害少。

【误区警示】热量不足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也有有利影响

热量不足使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但冬季长,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会使土壤更加肥沃;冬季积雪春季融化,可缓解春旱,从而改善土壤的墒情;冬季气温较低,虫卵不易过冬,可减少虫害。

分析区域发展现状

布局和商品粮基地建设

1.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农业区

分布区

农作物和特产

耕作农

业区

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

玉米、小麦、大豆、水稻等

林业和

特产区

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

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区

鹿茸、人参、苹果梨、柞蚕茧等

畜牧

业区

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三河牛、三河马、东北红牛

2.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

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图示分析】

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区域划分图

2.图示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地域性

整合问题与对策                    

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1.存在问题:

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遵循原则

(1)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

(2)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发展方向

农业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平原区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①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②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

③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西部草

原区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①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

②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山区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知识拓展】黑土地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1)原因:

①自然原因:

春季风蚀,夏秋季暴雨冲刷。

地势起伏大;土壤孔隙大;平原地区植被覆盖率低。

②人为原因:

毁草毁林;土地不合理利用;缺乏生态保护意识。

(2)危害:

使土壤肥力急剧下降,土壤板结,可耕性越来越差,造成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状元笔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五大途径

(1)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比重。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

(对应学生用书第170~172页)

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018·河北衡水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野樱桃李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野生果木,它具有喜光、喜温凉、喜潮湿的生长习性,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伊犁,下图示意野樱桃李等野生果木的分布。

1993年专门从事樱桃李开发的甲饮料公司在该区域成立,至2010年该公司的樱桃李饮料已成为新疆三大品牌饮料之一。

2014年甲公司决定进一步拓展市场,扩大生产规模,与此同时,野樱桃李生长地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出于生态保护的考虑,公司尝试在伊犁河谷仿生试种野樱桃李,但因冬季河谷气温较低,导致野樱桃李大量死亡。

原料危机已经成为制约甲公司发展的瓶颈。

(1)从地形角度指出图中野樱桃李的分布特点。

(2)简析野樱桃李仿生试种区冬季气温较低的原因。

(3)简析当前甲饮料公司拓展市场的优势条件。

(4)试为甲饮料公司克服原料危机提出合理化建议。

思路点拨:

(1)题,野樱桃李喜光,位于博洛霍罗山南坡,南坡是阳坡,光照条件好;喜温凉,分布于海拔1000~1500米的山地,气温不高;喜潮湿,密布于大西沟、果子沟等沟谷地区,水分条件好。

(2)题,野樱桃李仿生试种区地处河谷,伊犁河谷开口向西,且河谷走向与西风一致,受其影响,冬季多风雪,气温较低;地势西低东高,有利于寒冷气流的堆积,导致冬季温度过低。

第(3)题,可从原料品质、品牌知名度、生产工艺、市场以及交通等方面回答。

第(4)题,原料危机的克服办法主要从科技投入提高产量以及利用率和培育优良品种以扩大种植范围角度考虑,同时,要积极寻找替代品,开展多种经营。

加强野樱桃李林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以保证现有原料来源供应。

答案:

(1)位于博洛霍罗山南坡,且分布于海拔1000~1500米的高度;密布于大西沟、果子沟等沟谷地区。

(2)地处河谷,且河谷走向与西风一致。

地势西低东高,有利于(冬季)寒冷气流的堆积,导致冬季温度过低。

(3)原料优质(或珍贵、无污染等),产品知名度高;多年生产经营,工艺等基础好;地处边疆(靠近霍尔果斯口岸),便于拓展国际市场;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利于产品运输。

(4)(在1000~1500米高度上)寻找适宜野樱桃李生长的人工种植区(或培育良种,增强野樱桃李的环境适应性)(或实施大棚生产),以确保原料的供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原料利用率;寻找其他野生水果替代,拓展饮料产品种类;加强野樱桃李林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地理条件

特征

影响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湿润、半湿润地区

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足作物一年一熟的需求;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地形条件

平原、山地、高原相对完整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地丰富的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土壤条件

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

2.社会经济条件

图解区域农业发展条件

(2018·江苏卷,21~22改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蔗糖产业的重心从台湾不断西移,1993年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稳居全国首位。

广西地跨北回归线,其东部、北部和西北部为山地,中南部是平原。

下图为“2016年广西蔗糖产量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

(1)~

(2)题:

(1)我国蔗糖产业重心西移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东部地区产业升级 ②东部地区环境退化 ③广西生产成本较低 ④广西消费市场广阔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广西中南部成为甘蔗种植集中区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技术 ②资金 ③地形 ④气候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解析:

(1)C 

(2)D 第

(1)题,蔗糖产业属于原料导向型产业,对原料需求较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甘蔗种植成本升高,产业升级转型导致甘蔗种植区西移,故①项正确;东部地区并不一定会出现环境退化,②项错误;广西由于经济落后,蔗糖生产成本较低,故③项正确;广西蔗糖产业的市场在全国,广西人口较少,市场没有东部地区大,④项错误。

(2)题,甘蔗需要湿热的气候,广西中南部纬度和地势都比较低,气候条件适合甘蔗种植,故③、④项正确。

技术对甘蔗种植影响不大,①项错误;甘蔗种植对资金的需求不大,②项错误。

考点二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018·天津卷,14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

(如下图文字所示)

河北省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

措施。

为保护生态环境,河北省的山区和平原地区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

思路点拨:

在农业方面,由于山区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故扩大林业比例、提高植被覆盖率是重点方向;平原地区主要发展种植业,由于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所以应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保护湿地,而且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要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减少污染危害。

答案:

山区:

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平原地区:

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三大问题及对策

项目

问题

对策

黑土

开发

生产潜力尚未充分发挥,表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①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

②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有机肥

③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

林业

发展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日益下降

①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

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

保护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动物的栖息环境日益恶化

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

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2.东北地区商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方法

途径

调整产

业结构

稳步发展商品粮食生产;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抓好养畜基地建设;健全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治涝和灌溉工程建设,提高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加快中低产田和水土流失耕地的治理;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和市场建设

加快农业技术应用推广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速文化教育普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加强耕地建设和保护;搞好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保护;合理解决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争地矛盾

(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被称为“中国冬枣之乡”,种植面积50万亩,年产3亿千克,年销售收入30亿元。

沾化冬枣栽植历史悠久,百姓自古就有“房前屋后三棵枣树”的习惯。

沾化冬枣成熟期晚,其皮薄光滑、内质细嫩、清甜多汁,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但自然保鲜期只有7天,质脆皮薄,极易摔碎。

沾化冬枣喜光性强,对环境适应性强,但尤其喜土质较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壤土或沙壤土,其生产发育要求较高的温度。

下图为沾化区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分析沾化区种植冬枣的有利自然条件。

(2)在冬枣栽植过程中,常采用清除徒长枝,处理竞争枝,回缩延长枝,疏截过密枝、细弱枝、重叠枝,清除损伤枝和病虫枝等修剪技术。

说明其主要目的。

(3)请为促进沾化区冬枣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措施。

解析:

(1)题,沾化区种植冬枣的自然条件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结合冬枣的适宜生长环境分析即可。

(2)题,冬枣喜光性强,清除冠枝,适宜冬枣生长更好,结果更多。

第(3)题,促进沾化区冬枣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以从提高产品质量(经济效益)和发挥品牌效应等方面分析。

答案:

(1)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半年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期,昼夜温差较大;该地区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为沙壤土,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河流经过,灌溉条件便利。

(2)保持树冠通风透光;控制冬枣产量,提高冬枣品质;延长枣树结果年限等。

答案:

(3)加大培育优质新品种的力度,提高冬枣品质;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品牌优势与提高品牌知名度等。

(对应学生用书第172页)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首先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然后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步骤如下:

1.评价区域农业发展条件

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

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一般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等)、资源、交通、农业基础、政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可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2.描述区域农业的特点

包括农业地位、农业类型、主要农产品、农业分布区、耕作制度、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等。

3.分析区域农业的问题

(1)农业发展及定位问题:

农业发展及定位与社会发展、市场趋势不符合,如卖粮难。

跟不上当前绿色生态发展的趋向,无法参与国际市场或高端市场竞争等问题(质量与品牌竞争力不足)。

(2)农业布局问题:

不能因地制宜的布局农业,区位选择不合理,可能引发:

①农业生态问题(如陡坡发展种植业会引发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干旱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引发荒漠化、盐碱化等);②市场或成本问题(如低产值农业布局在高地价区,生鲜农业布局在交通不便地区)。

(3)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①土壤问题(板结、肥力下降、污染等,后备耕地不足问题);②水源问题(水源不足、污染等);③植被问题(植被破坏问题);④化肥农药问题(过量使用、污染浪费严重)。

4.提出农业发展的措施

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生态的协同发展)为根本目的。

(1)定位布局上:

合理定位、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统筹考虑种养规模和资源环境承载力。

(2)产业发展上:

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开拓市场,扩大规模,构建品牌;提高生产效率、单位产量,提升知名度,提高竞争力。

(3)具体措施上:

治理污染、保护生态;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5.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向

(1)专业化、科技化、机械化、品牌化。

如建设专门的产业带、产业区;发展节水技术、良种、化肥、农药、温室技术、工厂化生产等;提高机械化的比例,降低生产成本。

(2)安全化、生态化、绿色化、循环化。

如使用有机肥等,提高品质,注重食品

安全。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

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

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

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

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

(1)以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为例,分析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措施。

(2)简述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发展方向。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发展的方向问题。

(1)题,根据材料提示,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主要是突出因地制宜,发挥当地农业优势,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2)题,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主要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品牌,实现经营多元化发展。

答案:

(1)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2)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

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