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2739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五.docx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五.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五.docx

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五

湖北省孝感市2009年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五)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题号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积累及运用(20分)

1、找出下列四项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每项1个错别字),将正确的字写在田字格内。

(4分)

A、脑羞成怒引颈受戮怡然自得B、低眉顺眼睡眼惺忪烦锁之至

C、变卖典置臆测断想芒刺在背D、风尘苦旅聒噪不安穷愁嘹倒

2、阅读人物话语,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

黛玉道:

“作诗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

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幅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

“难怪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A、黛玉认为作诗要注意平仄相对,虚实相应。

黛玉虽然觉得作诗不难,也强调作诗一定要严格学习诗的格调规矩才行。

B、香菱笑话黛玉不会作诗不谦虚。

黛玉作诗的方法都自相矛盾。

C、香菱能勤于动脑,能读书生疑,所以比黛玉作诗的悟性要高些。

D、黛玉帮香菱指点作诗的奥妙,得到香菱的认可。

3、古诗词积累。

(5分)

(1)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

(2)王维《山居秋暝》中突出山间宁静生活的诗句是

,。

(3)《归园田居》(其三)写终日锄草的诗句是:

(4)《渡荆门送别》(李白)中描绘“山”和“江”的诗句是: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

4、名著阅读。

(3分)

春节即将来临,为表达对汶川灾区小朋友的慰问,你和小明准备捐赠书籍。

小明打

算赠送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在扉页写下赠言:

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勇敢坚强,虽然经历战场上的拼搏、生活中的苦难、伤病的折磨,但他从不屈服。

愿你像保尔一样选择坚强,战胜困难。

你想赠送一本《骆驼祥子》,在扉页上你写下赠言:

5、综合性学习。

(5分)

在本学期“说不尽的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李智慧同学搜集到下面二段材料,请按要求答题。

(1)请你在第一段中补写隐去了的桥名;

(2)将所列举的桥按逻辑顺序分类后写一段话,并且要有自己感悟性的文字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1)桥,历来是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中的绝好题材。

张继的《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美名远扬;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的“”,结构巧妙;表现许先与白娘子忠贞爱情的《》和神话传说中关于七夕节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2)独木桥、石拱桥、钢架桥、斜拉桥、悬索桥、水面上的桥、陆地上的立交桥

二、阅读与欣赏(44分)

(一)望岳(共4分)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下列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岱宗夫如何”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B、“造化钟神秀”一句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

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的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7、最后一句表现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2分)

(二)三峡(共12分)

郦道远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分)

(1)夏水襄陵()

(2)素湍绿潭()

(3)晴初霜旦()(4)属引凄异()

9、请用“/”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两处停顿。

(2分)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选文描写了四季佳景,请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

(2分)

1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4分)

(三)渔夫的太阳(共14分)

还要从那个广为人知的故事说起:

一个去海岛度假的富翁劝诫一位同在海边晒太阳的渔夫多去多打些鱼,这样能慢慢地买一条大船,再努力攒上一大笔钱,然后就可以在海边悠闲地晒太阳了。

可渔夫却反问富翁:

我已经在晒太阳了,为什么还要那样做呢?

有一段时间,我身心俱疲,无力调适心中的挫败感。

我不断给自己加压,希望生活能过得好一点,可总是没有达到既定目标,以致一时之间心情很糟糕。

这时,我从朋友那里听来了这个故事,当时我也觉得很有些意思,想想自己还是可以做一个快乐的渔夫的,但很快又发现似乎有些不太甘心,可又拿不出更好的理由驳倒他。

终于可以放松一些了,我居然怀念起玩命工作、熬夜学习的日子来了,虽然辛苦,可它是发光的,像是在燃烧自己一样,是耐人寻味的。

可平淡的日子呢,很快就失去了新鲜感,日复一日,虽然很悠闲,但留不下任何亮点和痕迹,就像我从来没有过这一天,而它就悄无声息地流去了。

当清闲得能感觉到分分秒秒从指间流过时,我害怕起来:

这样下去,我的明天在哪里呢?

渔夫的话又在耳边了,他真的是在无忧无虑地晒太阳吗?

今天他不用担心饿肚子,可下一顿的口粮呢?

也许明天海上就是惊涛骇浪,一个浪头也许能把他的小船打翻,令他葬身海底,再也看不到初升的太阳了。

这样想来,顿时觉得渔夫并不幸福,因为他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而富翁自然惬意得多,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决定晒不晒太阳。

细细想来,既然渔夫的思想能为那么多人所接受,也自有它的道理,我认为究其根本,可能还是大多数人的内心会有想松懈下来的意识,渔夫的话正好是一个很堂皇的理由,使我们就此停止抑或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而甘愿庸碌平凡地消磨一生。

多少个年少时有过绚丽愿望的人,随着时光流走,韶华渐褪而成了“渔夫”,当年的希冀已成了今日的唏嘘。

因了这些论调而从此湮没在俗世红尘里,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是的,这个世界并不缺少有理想的人,缺少的只是能将理想实现的人。

在我们拥有黄金岁月时,一定不要因难就易,随意放纵自己,一旦松懈,随波逐流,命运就不知在何方了。

多一点危机感,生活就会多一份从容,你可以决定什么时候晒太阳,相比于渔夫,这更是一种大幸福、大快意了。

(选自《当你害怕时一定要面对》)

12、开篇“从那个广为人知的故事说起”有什么作用?

(3分)

13、请在下面的方框中填上反映“我”对“渔夫的思想”的看法变化的词语。

(每框限填2个字2分)

赞同→□→□

14、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3分)

多少个年少时有过绚丽愿景的人,随着时光流走,韶华渐褪而成了“渔夫”,当年的希翼已成了今日的唏嘘。

15、在文末画线句子中,作者用“更”字有什么含义?

(3分)

16、渔夫的故事的确曾让身心俱疲的作者得到了放松和调整,你怎么看待这个事实呢?

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观点。

(3分)

(四)大国的随想(共14分)

从人类历史看,要成为大国者,空间上要有独特之处,一般而言,要有地理屏障的保护,比如中国,东面有浩瀚无比的太平洋作为屏障,西面有喜马拉稚山脉和青藏高原的保护,因此中国的文化能够一直绵延下来。

还有,大国一般出现在大陆的边缘地带,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四面受敌,赢得发展的时间,比如中国、俄罗斯、美国等。

在大陆的中间地带,很难出现大国,这些地方只能是大国轮番表演的舞台,是大国的通道。

像英国的经历,更说明边缘地带是大国的摇篮。

当来自东方的武力横扫欧亚大陆时,英国这个岛国可以躲过劫难,而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

国家是用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实体,是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区域,但这只是国家的形式,并不是国家的本质,真正的国家是指边界之内的国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凝聚力”,即“国家意识”,也就是大家都在内心深处认为我是“某国人”。

我们中华民族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形成了稳固的“国家意识”,所以后来我们虽然有过多次被征服、被占领的历史,但最后的结果总是征服者被同化。

相反,一些帝国成也倏忽,败也倏忽,其原因就是扩张和征服的速度太快,远远大于“国家认同”形成的速度。

大国除了这些文化的因素外,还有军事和经济科技的实力,而后者决定前者。

一个国家是否是大国最关健的因素是经济的实力。

有经济实力的国家,才能从经济总量中拿出更大的部分用于军事,以取得军事的优势。

但如何成为大国,从历史看,有一条规律,就是凡与大国直接对抗的,很难成为大国,反而采取跟随战略的,则可能获得成功。

前苏联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都曾经采取与大国对抗的策略,这被证明很不成功,后来邓小平所说的“不抗旗,不当头……”的战略,实际上就是跟随战略,反而获得了成功。

跟随很重要的一个含义就是学习,学习的重要性不亚于发明,比如日本就很少有重大的科技发明,但由于善于学习应用,日本目前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假使中国成为大国了,那么中国的行为与以往西方大国的所为会有什么不同吗?

答案是肯定的。

这在对大国的理解中可见端倪。

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认为:

大国就是能保卫自己,能对付任何国家的国家。

有意味的是,中国学者关于大国的标准,都强调大国的道义责任。

北京大学张详龙教授特别强调大国的文化感召力;学者盛洪也反对实力崇拜,强调中国作为大国崛起,将结束战国——帝国——战国这种国际关系模式,出现一种后帝国时代,为万世开太平。

这一切都基于中国人有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孔子的大同世界、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预示着中国文化的非强权的发展趋向。

也许西方的大国概念再加上中国文化中

的“理想国”的内涵,才是未来大国应有的姿态。

(有删改)

17、阅读全文,说一说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对大国进行“随想”的?

(3分)

18、结合所学历史知识,从文中找出作者认为秦朝短命的原因。

(3分)

19、最后一段中加点的“这一切”指代哪些内容?

(2分)

20、具体说说作者认为未来大国应有怎样的姿态?

(3分)

21、学生如果树立了成为祖国栋梁之材的远大理想,现在该准备如何锤炼自己?

(3分)

三、写作(56分)

22、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问题(每小题3分,共6分)。

病房里的感动

晚上9时,医院外科3号病房里新来了一位小病人。

小病人是个四五岁的女孩。

女孩的胫骨、腓骨骨折,在当地做了简单的固定包扎后被连夜送到了市医院,留下来陪着她的是她的母亲。

大概是因为夜里,医院又没有空床,孩子就躺在担架上,放在病房冰冷的地板上。

孩子的小脸煞白。

那位母亲一直用自己的大手握住小孩的小手,跪在孩子的身边,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孩子的脸。

“妈妈,给我包扎的叔叔说过几天就好了,是不是?

“是!

”母亲的脸上竟然挂着慈祥的笑,好象很轻松的样子。

“妈妈,那要过几天?

”孩子的声音很小。

“用不了几天,孩子。

”孩子闭上眼睛,眼泪流了出来说:

”妈妈,我疼!

”母亲弯下身子,把自己的脸贴在孩子的小脸上,用自己的脸擦干孩子的泪水。

当她抬起头的时候脸上依然挂着那种轻松的慈爱的笑:

“妈妈给你讲故事好吗?

”孩子点点头,眼泪还是不停的流下来。

母亲讲的故事很简单:

大森林的动物们都来给大象过生日。

它们各自都送给大象珍贵的礼物,只有贫穷的小山羊羞怯的讲了一个笑话给大象。

大象却说,小山羊给大家带来了欢乐,它的礼物是最值得珍惜的。

不知道母亲为什么选了这样一个故事。

孩子的眼睛亮起来,她一边用手抹眼泪,一边用快活的声音说:

“妈妈,它们有蛋糕吗?

我过生日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给我买最大的蛋糕?

“当然要买蛋糕,等你好了,出院的时候我们就一起去买蛋糕。

”母亲的声音那样轻快,孩子也笑了。

“妈妈,再讲一遍。

”于是,母亲就一遍一遍地讲下去,她的手一直握着孩子的小手,脸上仍然挂着轻松的慈祥的笑。

女孩终于忍不住了,眼泪再次流下来:

“妈妈,我很疼!

”并轻声哼起来。

母亲一边给孩子擦眼泪一边问:

“你想大声哭吗?

”孩子点点头。

病房却是出奇的安静,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睡了。

那时已经是夜里11点多了。

“让妈妈陪你一起疼好吗?

”孩子点点头又摇摇头。

母亲把手放在女孩的唇边说:

“疼,你就咬妈妈的手。

”孩子咬住了妈妈的手,可是眼泪还是不停地流。

后来,孩子终于闭上眼睛睡着了,脸上还挂着泪水,母亲这时却是泪流满面。

凌晨3点的时候,孩子就从梦中疼醒了,她叫了一声“妈妈”就轻轻地抽泣起来。

母亲忽然没了语言,她不知所措了,嘴里只是轻轻地叫着:

“我的孩子!

“孩子要哭,你就让她大声的哭吧。

”一个声音在房间内响起。

“孩子你哭吧。

”房间里的人一齐说。

他们竟是醒着的。

母亲看着孩子的脸,说:

“想哭就哭吧,好孩子。

“妈妈,叔叔、阿姨不睡了吗?

”孩子哽咽着问,眼泪侵湿了她的头发。

她的小脸像个天使。

那孩子真是懂事,与其说她很懂事很听话倒不如说她有一颗善良的心:

能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

心里总是装着别人的人,是伟大的、高尚的,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那一夜,大家都没有再睡,大家都被感动着,被那孩子感动着,被孩子的母亲感动着。

有一个称职的母亲才会有这样优秀的孩子。

(1)请简要评述文章的主要优点。

(2)结合文题阅读文章,指出习作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23、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登泰山,游三峡,我们因大好山河而感动;就是渔夫的话也曾让“我”一时感动;2008年,祖国以几件惊世的创举昂首阔步于“大国”行列,更足以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倍感自豪。

请以“感动”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写时,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在600字左右。

(2)阳光收集在瓶子里,瓶子便有了温暖;阳光收集在心里,内心便有了爱。

如果经常收集阳光,我们的内心也便有了阳光的普照,滋润着爱的土地。

请以“收集阳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在600字左右。

2009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温馨提示:

本试卷答案中主观答案只能算作一个例子而己。

1、脑—恼置—质嘹—潦锁—琐2、D

3、

(1)门前流水尚能西!

(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4)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老舍笔下的来自农村的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他自尊心强,吃苦耐劳,凭自己的力量挣饭吃。

他最大理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三起三落,找不到生活的出路,丧失信心,缺乏爱心帮助,最后自暴自弃变成行尸走肉……。

我们生活的时代比老舍笔下的旧社会要优越的多啊!

(意近即可,不限字数)

5、

(1)①枫桥②断桥③虹桥③鹊桥

(2)桥,与人类同行。

人类从生存到生活都离不开行,行发展的结果就诞生了桥。

桥从简单的独木桥到石拱桥,再到现在钢架桥都集聚着人类的智慧。

桥的构成不仅越来越复杂,外形也越来越美丽:

斜拉桥、悬索桥。

桥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

从涉河渡水的水面上的桥到现在交通大动脉上的立交桥

6、A

7、诗句写出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就可俯视一切壮景,揭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人生哲理。

8、

(1)襄:

(2)湍:

急流的水(3)旦:

朝晨(4)属引:

接连不断

9、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0、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只答“林寒涧肃”也可)

11、

(1)捕写对象与手法相同:

同写三峡、猿鸣,都用寓情于景的写法;

(2)表达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喜悦、欢快之情;渔歌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悲凉感慨。

或语言风格不同:

渔歌,口语化、通俗。

12、引出下文,激发阅读兴趣,明确讨论话题。

13、动摇(犹豫);否定(反对)。

14、很多人年轻时有着远大理想,但随着岁月流逝,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庸庸碌碌,最终一事无成,徒留感伤慨叹。

15、因为在作者看来,渔夫的幸福是一种随遇而安的消极的生活态度,只有在经历了艰苦奋斗后获得的充实与从容才是真正的幸福、最大的快慰,用“更”突出强调了自己的观点。

16、示例:

人生中难免暴风遇到挫折,悲伤失望时不妨用“渔夫的思想”自我安慰,调整身心。

但暂时的放松是为了明天更好的奋进,决不能贪图安逸止步不前。

17、

(1)成为大国的必备因素、如何成为大国(不与大国直接对抗,采取跟随战略);未来大国的姿态。

(意近即可)

18、秦朝扩张和征服的速度太快,远远大于“国家认同”的速度。

(秦朝初建,还没有在六国的遗民中形成凝聚力,形成统一的“国家意识”)

19、中国学者都强调大国的道义责任;中国与西方国家对大国的标准理解不同;假使中国成为大国了,中国的行为也会与西方大国的所为不同。

20、

(1)脚踏实地学习科学知识为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储备能力;

(2)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要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要胸怀祖国大义。

(意近即可)

22、

(1)主题鲜明,材料典型,语言简洁,描写细腻,“小孩子”和“母亲”人物形象刻画得鲜活感人。

(2)文中对病室内的其他病友“感动”描写明显不足,文章结尾部分口号式的抒情语显得空洞无物。

因此,在文本的倒数第二段空洞的抒情语变为被“感动”的真实情景。

21、作文评阅:

根据各校学情以激励为原则自行确定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