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28835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16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docx

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建设年产30万m3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建设项目

1.1.2建设单位

白银恒源环保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1.1.3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1.1.3.1本项目建设地址位于白银市平川中区工业园内。

西邻靖远电厂,东靠园区交通主干道,北依国道,南面为一块空地。

1.1.3.2建设条件

为了落实企业多元化发展道路,充分利用白银市的靖远电厂的粉煤灰资源优势,实施即治理了环境污染又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双赢战略,企业经过充分的政策、市场、资源等调研,在白银市平川中区工业园内建设粉煤灰砌块生产线具备诸多的有利条件和优势:

(1)符合规划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效果明显。

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

“发展加气混凝土板材和年产10—2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蒸压养护,机械切割。

”由于墙体改革的需要和加气混凝土制品所具有的优点,加气混凝土将是近十年中大力发展的一种新型轻质建筑材料。

(2)市场容量较大,项目市场竞争力强。

(3)交通运输便捷,项目拟建厂址位于平川中区工业园区,附近有省道108公路穿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4)原材料供应有保障,价格有优势。

该项目主要生产原料利用工业粉煤灰,原料来源容易,市场条件较好,工艺技术成熟。

(5)项目依托条件好。

1.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高速发展,对墙体和屋面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仍沿用旧法生产黏土砌块瓦,往往需要毁田取土,影响农业发展,而发展蒸制粉煤灰砌块等墙体材料,可以解决毁田制砌块这一矛盾。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的排出量将日益增多,而发展蒸制粉煤灰砌块,可以大量利用粉煤灰,即能节省堆渣用地和废渣处理费用,又有利于保护环境。

目前,我国已颁布相关法规推动粉煤灰及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白银市的靖远电厂每年排放粉煤灰约200多万吨,如果这些粉煤灰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和综合利用,将会给白银市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白银市建设粉煤灰砌块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1.1.5发展粉煤灰砌块的产业优势

生产粉煤灰砌块较生产普通粘土砖具有如下列优点:

①为电厂处理了大量废料,为建材工业生产开辟了新资源;

②节约大量农田,如北京地区每生产1×108块粘土砖则要开挖良田66667m2(100亩),在宁夏银川地区每生产1×108块粘土砖则要开挖良田666670m2(1000亩)。

而建设一个年产54×104块砖(折标砖)的粉煤灰砌块厂,每年可节约农田3333m2(50亩),增产粮食约40000kg,据此估算本项目建成后,可节约土地617222m2(925亩),增产粮食3703.1吨;

③节约资金,生产粘土砖往往需要买田烧砖,而采用粉煤灰代替粘土,就可以节省大量资金;

④燃料消耗低,粉煤灰砌块因为无需焙烧仅需要提供养护;

⑤工厂布置紧凑,生产周期短;

⑥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劳动生产率高;

⑦产品容重轻,导热系数小,有利于改善建筑性能、降低建筑成本。

1.2项目建设地区概况

1.2.1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1.2.1.1地理位置

白银市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

地处东经103°33′—105°34′,北纬35°33′—37°38′。

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海原、西吉县接壤,东南与平凉地区静宁县相连,南部及西南部与定西地区通渭县、定西县为界,西与兰州市榆中、皋兰、永登县毗邻,西北与武威地区天祝、古浪县接壤,北面及东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连接。

1.2.1.2气候条件

白银市气候在中国气候区划上为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年平均气温6—9℃,年降雨量180—45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属东南季风气候西北部边缘区,年蒸发量达1500—1600毫米,是平均降水量的4.5倍。

北部景泰县年蒸发量最高达3390毫米。

全市由南向北分三个气候区,干燥度华家岭至会宁县城间在1.0—1.5之间,属半干旱区。

靖远县城向北至白银、景泰间,干燥度由2.0逐渐增大为4.0,属干旱区。

白银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1.2.1.3行政区划

1956年11月,白银市正式成立,时为县级市。

下辖6个街道办事处。

1958年4月,白银升为地级市。

辖区以郝家川为中心,南北约35公里,东西约20公里,面积700多平方公里。

后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因种种原因,1963年10月撤销市建制。

1985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又恢复建市。

现辖白银、平川两区和靖远、景泰、会宁三县,共有64个乡17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79个居民委员会和816个村民委员会。

1.2.2经济概况

白银市经过近四十年的建设,基本形成了以能源开发利用为特征,以煤炭、冶金、电力、化工、建材及非金属制品为主的门类较齐全的重型工业经济体系。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和市委六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实现生产总值295亿元,同比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6.8亿元,增长3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亿元,增长19.3%;大口径财政收入33.81亿元,增长20.69%;一般预算收入11.84亿元,增长19.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13元,增长8.2%;农民人均纯收入3340元,增长11.9%;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47亿元,增长10.9%,贷款余额190亿元,增长37%。

稀有金属新材料工业、煤炭工业、高耗能原材料工业、电石化工工业、冶金及金属制品工业、电力工业等产业均在全区占有较大比重,成为支撑白银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27亿元,同比增长23%。

西北铅锌厂沸腾锌焙烧炉、华鹭铝业电解铝碳素系统节能改造、银光集团年产12万吨PVC、中材集团日产4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大唐景泰火电厂两台机组并网发电,中科院国家超导变电站建成运行。

稀土公司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等4个项目即将投运。

开工3个风电和1个太阳能发电项目,西北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基地落户我市。

实施白银有色集团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晖泽化工等中央财政节能奖励项目32个,争取国家补助3.69亿元。

组建技术创新联盟4家,白银有色集团、银光集团和稀土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白银风机厂和中科宇能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甘肃小杂粮加工工程技术中心落户会宁;聚银公司入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其中:

能源工业

白银市煤炭保有储量在12亿吨以上,石膏储量7000万吨,石灰石储量1亿多吨。

白银有色金属居全国第一,远景储量10亿吨;陶土居全省第一,远景储量超过20亿吨;伴生硫、耐火粘土、石膏、芒硝、石英石、硫铁矿居全省第五位,其中石英岩远景储量3000万吨。

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壮大新型能源工业,建设西部复合能源基地,推动黑山峡梯级开发,新增火电525万千瓦,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160万千瓦和20万千瓦,电厂装机容量达到1130万千瓦。

原煤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

能源工业产值达到250亿元。

建材工业

在白银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建材业。

努力建设甘肃建材大市,推广水泥生产新工艺,开发陶瓷系列产品、节能环保和高档轻质装饰材料,水泥、墙地砖、石膏板分别达到1000万吨、6000万平方米和3000万平方米。

建材陶瓷业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

工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白银市存在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为主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使资源大量消耗,“三废”排放增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城市面貌和对外吸引力。

白银市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业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白银市的工业产业结构多以高耗能、重化工、煤炭加工和电力工业等行业为主,这种产业结构决定了白银市面临的环境问题比其他地区更为严峻。

从白银市工业品产量情况分析可以看出,白银市的产业结构是以重型化的产业结构而决定了重污染结构。

如铁合金、炭化硅、活性碳、焦碳、电石化工、水泥和电力等重工业产品的产量90年代末比80年代末有大幅度的增长。

这些工业支柱产业,无论是能耗、水耗还是“三废”排放量均占全部污染物排放量的75%以上。

白银市经济总量比较小,结构单一,与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率先发展的压力不断增大,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民间投资乏力,招商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仍需加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一部分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较差,支付环境保护成本的能力低,乡镇企业规模小,工艺落后,污染防治设施投入困难。

这种状况决定了“谁污染、谁治理、谁付费”的难度较大,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等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项目有效地削减污染物排放量,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1.2.3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

1.2.3.1固体废弃物排放量

我国是世界燃煤发电第一大国,排出的粉煤灰是世界之冠。

2003年粉煤灰的总排放量已达2.1亿吨,目前利用率约在40%左右,主要用于筑路基和回填,建材业所用不多,每年有1.5亿多吨未能利用的粉煤灰,储存于灰库中。

如今,贮存1吨粉煤灰的建库费和运行费约需10~100元,粉煤灰用于筑路,又受地区、时间的限制,使用不均衡。

因此必须利用粉煤灰生产适合建筑业需要的墙体及砌块体材料。

白银市平川区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为采煤、洗煤和火力发电产生的煤矸石、粉煤灰,是白银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污染源,其次为化工、冶炼行业产生的废弃物。

1.2.3.2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多年形成的一座座矸石山,一个个灰渣场,不仅占地面积大、堆存量大,而且随风扬起容易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生产垃圾在各城区外四处乱排,白色污染到处可见,固体废弃物污染已成为影响城市形象的一个突出问题。

1.3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3.1国家建材工业“十五”规划、墙体材料革新“十五”规划和国家环保产业发展“十五”规划。

1.3.2白银市“十二五”发展规划。

1.3.3白银市建材工业规划和本公司十年发展规划。

1.3.4白银恒源环保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与本院签订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1.3.5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3.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1.3.7国家颁布的有关行业规划、产业、法规和设计标准

1.3.8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资料

1.4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建设周期

根据资金筹措能力和市场需求,确定设计生产规模为年产粉煤灰砌块30万m3。

建设用地70亩,其中办公楼2000㎡,轻钢厂房10000㎡,职工宿舍1000㎡,锅炉房200㎡.

建设项目总投资2827.7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579.91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47.8万元。

建设项目建设工期15个月,从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竣工投产。

1.5主要建设条件

1.5.1厂址

本项目建设厂址为白银市平川中区工业园区。

1.5.2供电

该项目建设新增供电容量2×630kVA,外部供电为一回路10kV供电,由园区变电所供电,可以满足供电要求。

1.5.3供水

本项目每年用水量为31500m3,其中:

生产用水25500m3;生活用水6000m3。

水源从工业园区供水管网接入,完全满足供水需求。

1.5.4交通运输

本项目年运输量为264800吨,其中:

运入132400吨,运出132400吨。

本项目建设厂址紧邻园区主干道及国道旁,园区内的道路交通网络建设已完成,交通运输十分方便,运输车辆雇用社会车辆解决。

1.6设计原则

1.6.1认真贯彻国家建设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精心设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1.6.2总图布置力求紧凑合理。

1.6.3项目建成后的机械维修利用外协方式,充分利用白银市机械修理厂家的机修能力,新建项目不考虑大型设备的机械维修,仅考虑中、小修。

1.6.4本项目主要生产设备采用国际先进的生产设备,配套设备采用国内先进、可靠、成熟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1.6.4贯彻国家节能政策,尽量节省能源,做好消防设施的布置和环境保护的设计。

1.7主要设计内容

1.7.1工艺生产系统包括原料储存、粉碎、磨粉、压型、养护等。

1.7.2动力系统包括供水、供电、热力、采暖、通风等。

1.7.3厂区总平面布置、供排水管网及厂区道路、围墙等。

1.7.4办公楼、浴室、宿舍、食堂等职工福利设施。

 

第二章市场分析

2.1产品市场供应预测

我国的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工作已经开展十几年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国外发展到现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已成为建筑行业支柱产业,我国引进该技术也近四十年的历史,其生产工艺和设备装备趋于成熟。

特别是近几年,更是有了突破性进展。

就甘肃省而言,随着国家“禁实”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许多实心粘土砖厂被迫关停或转产,以砂加气混凝土砌块为主要替代产品的新型墙体节能材料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加气混凝土砖具有质量轻、保温性能好,吸音效果好,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可加工等优点,作为围护结构的填充和保温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中,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成为许多国家大力推广和发展的优选建筑材料。

我国已经成为生产加气混凝土的大国,同时也成为独立门类的新兴工业,生产原料来源广泛,特别是使用粉煤灰为原料,即能综合利用工业废渣,治理环境污染,不破坏耕地,生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替代实心粘土砖理想的墙体材料,可以满足国家建设部提出的建筑节能达到50%的建筑标准要求,可以推动墙体材料的改新,在工业废渣粉煤灰得到综合治理和利用的同时,能够享受墙改和税收等多项政策优惠,从而获得较好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全国范围的能源供给矛盾日益突出,节约能源已经成为重大课题。

根据有关的测算,建筑物各部分对热能的散失消耗,外墙部分占24%左右。

为了减少墙体散热损失,我们必须采用保温性能良好的建筑材料。

在这方面,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节能材料突显其保温隔热的优良性能和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受到世界各国建筑业的普遍重视,特别是我国实行墙体材料改革与节约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国策后,砂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节能材料由于具有集新型墙体材料和保温材料于一体的独特优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所以,这一新型的建筑节能材料具有大力推广和发展的前景。

2.2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采用特殊发气方法经蒸压养护制成的多孔硅酸盐混凝土,是高层建筑自保温结构体系目前最适宜材料,在东欧、德国、日本等地广泛应用。

它具有保温、隔热、耐火、阻燃、吸音、隔声、轻质、节能等许多优点,是目前所有外墙材料中唯一能够满足JGJ 26-95节能50%要求的单一外墙材料。

目前,国内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大城市推广较好,在所有墙体材料中该产品占有市场份额在60%以上。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国办发 [2005]33号)中明确指出2010 年底,所有城市城区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全国实心粘土砖产量控制在4000亿块以下。

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农业部联合发文[发改办环资(5004)2450号]决定:

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推广新型墙体材料情况的检查工作,充分体现了国家墙改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与此同时,为了鼓励和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替代实心粘土砖,支持废弃资料的利用,国务院令第82号、国发[1992]66号、财税宇[1994]001号、财税字1995144号、国办发[1999]72号、财税[2001l 198号等文件规定,发展新型墙材可享受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

由此可见,新型墙体材料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市场需求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3产品市场供需平衡

近几年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地方政府及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加气混凝土厂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截止2007年5月,河西地区已建成加气混凝土厂六家,形成生产能力25万立方米。

目前,随着国家墙改政策的进一步推广,加气混凝土产品逐步会在河西地区以及在甘肃得到推广应用。

据测算,河西地区年产实心红砖14亿块,折合256万立方米,如果按60%的推广率计算,市场容量在153.6万立方米,由此可见,在项目产品市场供需平衡还有一定空间。

2.4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本项目产品主要应用于建筑行业,随着国家限时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政策的实施,加气混凝土块产品的应用会得到进一步的扩大,按照市场容量153.6万立方米的预测,本项目产品仅占19.5%,市场空间大,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5价格现状与预测

目前项目产品市场价格为170~210元/立方米,根据目前市场发展现状,项目加气混凝土块产品价格按170元/立方米,作为项目产品预测价格。

2.6市场竞争力

与采用实心粘土砖相比,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作墙体的建筑物总体造价可大大降低,一般多层及高层建筑可降低10%以上。

如下是一些不同建筑物造价的计算结果:

幼儿园:

二层、砖混结构,降低造价3%;

办公楼:

四层、砖混结构,降低造价5%;

商住楼:

八层、框架结构,降低造价12%;

办公楼:

十五层、框架结构,降低造价16%.

因此,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新型建筑材料,在总体造价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第三章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3.1项目建设规模

单从规模经济考虑,规模越大经济性越好,竞争力越强,但建设项目规模不仅要考虑规模经济性,还要从市场、环境、投资大小和筹资能力、管理水平、厂区位、项目建设难易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应充分考虑现有装置改造的可行性、合理性和经济性,以及现有生产装置、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的可依托程度。

基于上述原则,确定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为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30万立方米/年。

3.2产品方案

本项目产品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根据确定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如下表所示。

表2产品方案和商品量表

装置名称

产品名称

规划产品量

预测销售商品量

混凝土砌块生产装置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30万平方米/年

30万平方米/年

3.3产品标准

产品质量标准按照GB11968-1997《蒸汽加压混凝土砌块技术》的技术要求生产。

本产品可根据用户要求,制成多个品种系列。

长度:

600毫米;

高度:

200、240、250、300毫米;

宽度:

60—250毫米(以10递增);

3.4、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符合GB11968—2006和GB11945—1999优级品标准。

容量级别:

500,600,700公斤/立方米(即05,06,07级)

抗压强度等级:

2.5、3.5、5.0mpa(即25,35,50级)

干燥收缩值:

≤0.8mm/m;

导热系数:

0.11—0.12k/m.h.℃;

隔音性能:

47.45db。

3.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建设规模

万m3/年

30

 

2

产品产量

万m3/年

30 

 

3

产品合格率

%

100

 

4

主要原料需要量

 

 

 

 

粉煤灰

t/年

41158.80

 

 

生石灰

t/年

11721.60

 

 

水泥

t/年

2960.00

 

沙子

3700.00

碎石

6660.00

5

供水

t/年

31500

 

6

供电

 

 

 

 

年用电量

万kW.h

37.80

 

7

外部运输及总图

 

 

 

 

外部运输总量

万t/年

132400

 

 

其中:

运入量

万t/年

66200

 

 

运出量

万t/年

66200

 

 

厂区占地

70

 

8

建设期

15

 

9

劳动定员

 

 

 

 

职工人数

140

 

 

其中:

工人

105

 

 

管理及服务人员

35

 

10

投资及资金筹措

 

 

 

 

投资总额

万元

2827.71

 

 

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2579.91

 

 

建设期利息

万元

0

 

流动资金

万元

247.8

贷款50%

 

投资方向调节税

万元

0.00

免征

11

总成本

万元

3650

年平均

12

单位成本

元/m3

65.5

年平均

13

销售收入、税金及利息

 

 

 

 

销售收入

万元

5100

正常年

 

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38.31

年平均

 

利润总额

万元

1028.3

年平均

 

所得税

万元

257.07

年平均

 

税后利润

万元

325.98

年平均

 

公积金

%

10

年平均

14

盈利能力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27.18

税后

 

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I=8%)

万元

2640.8

税后

 

投资回收期

 4.86

税后包括建设期1年

 

投资利税率

%

51.27

 

 

投资利润率

%

36.36

 

15

财务状况分析

 

 

 

 

资产负债率

%

3.65

第3年

 

流动比率

%

15.13

第3年

 

速动比率

%

11.89

第3年

 

第四章厂址选择

4.1厂址所在位置现状

4.1.1地址与地理位置

本项目厂址位于白银市平川中区工业园内,占地70亩。

地形地貌宽阔,西邻靖远电厂,东靠园区主干道,南面附近为308省道穿过,北面为一块空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有利于原料及产成品的调运。

4.1.2厂址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厂址占地面积为70亩。

其土地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本公司。

本项目新增生产性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

4.1.3、项目现有场地利用情况

本项目利用现有空地紧凑布置,建成后全厂建筑系数为25.9%,土地利用系数为54%,绿化用地系数30%。

可见现有场地完全能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4.2厂址建设条件

4.2.1、地形、地貌

工程场地位于青藏高原板块东西向构造带中的白银地块,属黄土高原隆起地区,气候干燥。

地表由于长年地表水的径流和地层风化剥蚀,区内形成了不规则丘陵地形,其主要地层为第三系红褐色中粗砂岩,表层分布残积地层或负化壳。

地层结构稳定,平均海拔1504米,

4.2.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白银市水资源丰富,黄河流经全市214公里,流域面积14710平方公里。

水资源总量387.1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386.19亿立方米,主要由黄河水系及其支流祖厉河水系构成;地下水0.97亿立方米。

可利用总水量为329亿立方米。

4.2.3、气候条件

白银市气候在中国气候区划上为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年平均气温6—9℃,年降雨量180—45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属东南季风气候西北部边缘区,年蒸发量达1500—1600毫米,是平均降水量的4.5倍。

北部景泰县年蒸发量最高达3390毫米。

全市由南向北分三个气候区,干燥度华家岭至会宁县城间在1.0—1.5之间,属半干旱区。

靖远县城向北至白银、景泰间,干燥度由2.0逐渐增大为4.0,属干旱区。

白银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4.2.4、交通运输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