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28991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完整word版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完整word版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完整word版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完整word版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完整word版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完整word版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完整word版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完整word版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完整word版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完整word版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

《完整word版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word版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

完整word版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内生变量:

其均衡值(解)在模型内部决定。

外生变量:

其均衡值(解)在模型外部决定。

最优化原理:

人们总是选择他们能支付得起的最佳消费方式。

狭义均衡原理:

价格会自行调整,直到人们的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相等。

广义均衡原理:

经济主体的行为必须相互一致.

保留价格:

某人愿意接受、购买有关商品的最高价格。

需求曲线:

一条把需求量和价格联系起来的曲线,描述了每一个可能价格上的需求数量。

均衡价格:

住房需求量等于住房供给量时的价格。

比较静态学:

研究均衡价格和数量在基础条件变化时如何变化的理论。

垄断:

市场被某一产品的单一卖主所支配的情况.

完全价格歧视(价格歧视垄断者):

垄断者对每一个租赁者收取等于“保留价格"的房租.

一般垄断者:

收取相同价格的垄断者。

超额需求:

愿意按价格P(max)租房的人多余可供给的住房。

住房配置方法:

竞争市场、价格歧视垄断者、一般垄断者、房租管制。

长期均衡:

长期中,住房的供给量将会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可以找到一种配置方法,在其他人的境况没有变坏的情况下,的确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得更好一些,那么这里就存在

帕累托改进。

如果一种配置方法存在帕累托改进,它就称为帕累托低效率。

如果一种配置方法不存在任何的帕累托改进,就称为帕累托有效率。

预算集:

在给定价格和收入的情况下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的所有消费束组成的集合。

预算线:

在给定价格和收入的情况下正好可以将消费者的收入用完的消费束组成的集合(p1x1+p2x2=m)。

预算线斜率的含义:

表示市场愿意用商品1来“替代"商品2的比率;在继续满足预算约束的情况下,为增加1单位商品1而必须放弃的商品2的数量(机会成本)。

计价物:

如果设定商品2的价格为1,并适当调整商品1的价格和消费者收入,使得预算集不发生改变,就称商品2是“计价物”。

从量税:

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征收的税。

从价税:

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值征收的税。

总额税:

无论消费者行为如何,政府取走的一笔固定金额。

(从量税和从价税率的变化将使预算线的斜率更陡峭;总额税的变化将使预算线向内平行移动。

所得税:

对收入直接课征的税。

从量补贴:

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给予补贴;

从价补贴:

根据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值给予补贴;

总额补贴:

无论消费者行为如何,政府给予消费者一笔固定金额(从量补贴和从价补贴的变化将使预算线的斜率更平坦;总额补贴的变化将使预算线向外平行移动.)配给供应:

对商品的购买量不能超过一定限额.

偏好的种类:

A。

弱偏好关系(X≥Y,X至少和Y一样好)B.严格偏好关系(X〉Y,X严格优于Y)C.无差异关系(X~Y,X和Y无差异)

关于“偏好”的理性假设:

完备性公理:

对于任意X,Y属于C,有X≥Y或Y≥X,或两者兼得;传递性公理;反身性公理:

对任意X属于C,都有X≥X,即任何消费束至少和本身一样好。

关于偏好的“凸性假设”:

“平均化”的消费束至少与极端化的消费束一样好。

无差异曲线:

由受到消费者相同偏好的消费束组成的曲线.(无差异集I(x)、弱偏好集WP(x)、严格偏好集SP(x))

“理性假设"意味着:

表示不同偏好水平的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单调性假设”意味着:

(1)离坐标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更受偏好;

(2)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负。

“凸性假设”意味着: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完全替代品:

消费者愿意按固定的比率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边际替代率固定不变)..

完全互补品:

始终以固定比例一起消费的商品(边际替代率为零或无穷大)。

厌恶品:

消费者不喜欢的商品(边际替代率为正).

中性商品:

消费者不在乎的商品(边际替代率为无穷大)。

餍足:

对消费者来说有一个最佳的消费束,就他自己的偏好而言,越接近这个消费束越好。

在餍足点的右上和左下方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在餍足点的左上和右下方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

离散商品:

无差异曲线是一个离散点集.当x1是离散商品,x2是连续性商品时,特定消费束的“弱偏好集”是一组线段。

边际替代率(MRS):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衡量消费者愿意用一种商品去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比率。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条件下,连续增加单位X1的消费数量所能代替的X2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几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效用函数:

“效用函数"代表“偏好”,它是为每个可能的消费束指派一个数字的方法,它指派给受较多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大于指派给受较少偏好的消费束的数字。

(数学表示);效用函数强调的是消费束的排列次序(序数效用);效用函数如果存在,就不止一个,一个效用函数的任意“严格正单调变换”也是一个代表相同偏好的效用函数;偏好是“理性”的是可用效用函数来代表偏好的必要条件。

序数效用:

有意义的仅是两个消费束之间效用的相对大小。

基数效用:

两个消费束之间效用的差额也具有重要意义。

各类效用函数:

完全替代u(x1,x2)=ax1+bx2;完全互补:

u(x1,x2)=min{ax1,bx2};拟线性偏好:

u(x1,x2)=v(x1)+x2;

柯布-道格拉斯偏好:

u(x1,x2)=x1cx2d,c,d〉0。

边际效用:

MU1=△U/△x1。

边际替代率:

MRS=△x2/△x1=—MU1/MU2。

边际效用递减”与“边际替代率递减”:

二者并不等价,但是,当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不受其他商品消费量影响的话,“边际效用递减”的确意味着“边际替代率递减”。

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假说:

消费者从他们的预算集中选择最偏好的消费束。

需求束:

一定价格和收入水平下的商品1和商品2的最优选择。

最优选择:

消费者预算集中处在最高无差异曲线上的消费束,如内点解(内点解处两种商品的最优消费量都大于零,而且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价格比率)、折拗解、角点解即边界解(角点解处其中一种商品的最优消费量等于零,且边际替代率(一般)不等于商品价格比);非凸偏好下相切条件是最优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凸偏好下相切条件是内点最优的充分必要条件。

下述情况下所得税优于从量税的结论并不必然成立:

消费者本来就不购买任何的商品1;所得税可能挫伤消费者赚取收入的热情,以致课征所得税导致消费者可支配(税后)收入的大幅下降;通过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消费者可以将从量税的一部分税收负担转移给厂商。

需求函数:

刻画的是每种商品的作为消费者面临的价格和收入的函数的最优消费数量。

收入变化的比较静态分析:

正常商品(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与低档商品(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收入提供曲线(收入扩展线)(代表不同收入水平上的需求束)和恩格尔曲线(代表收入和某种商品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表示在所有价格保持不变时,需求如何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变动的情况)。

价格变化的比较静态分析:

普通商品(需求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与吉芬商品(需求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减少);价格提供曲线和需求曲线。

拟线性偏好的“收入提供曲线"和“恩格尔曲线”都是(近似)一条垂直线。

反需求函数将价格视为需求量的函数;由消费者“最优选择”的条件可知,反需求函数测度了在商品的各种需求量下,消费者对该商品的边际支付意愿.

显示偏好:

可观测的消费者选择行为“显示"了有关偏好的信息,我们可以利用这种信息来:

恢复消费者的偏好;检验“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的合理性。

直接显示偏好:

设x是消费者在收入为m时按价格(p1,p2)购买的消费束,y是同样收入和价格下能够支付得起的任意消费束,即下式成立:

p1x1+p2x2≥p1y1+p2y2则称“x直接显示偏好于y”.

显示偏好原理:

很明显,如果“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总是成立的话,“x直接显示偏好于y”就意味着“x(严格)偏好于y”,这就是“显示偏好原理".

间接显示偏好:

设x是在价格-收入(p1,p2,m)下购买的消费束,y是同样价格和收入下能够支付得起的消费束;同时y是在价格-收入(q1,q2,m’)下购买的消费束,z是在同样价格和收入下能够支付得起的消费束,即下式成立:

p1x1+p2x2≥p1y1+p2y2,q1y1+q2y2≥q1z1+q2z2,即“x直接显示偏好于y"且“y直接显示偏好于z”,则称“x间接显示偏好于z".

间接显示偏好原理:

很明显,如果“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总是成立的话,“x间接显示偏好于z”就意味着“x(严格)偏好于z”(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

如果x既“直接显示偏好"于y,又“间接显示偏好于y”,则称“x显示偏好于y”:

很明显,如果“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总是成立的话,“x显示偏好于y”就意味着“x(严格)偏好于y”.

显示偏好弱公理:

如果(x1,x2)被直接显示偏好于(y1,y2),且(x1,x2)和(y1,y2)不相同,那么(y1,y2)就不可能被直接显示偏好于(x1,x2)。

显示偏好弱公理的等价表述:

设(x1,x2)是在价格(p1,p2)下购买的消费束,(y1,y2)是在价格(q1,q2)下购买的消费束,如果p1x1+p2x2≥p1y1+p2y2,且(x1,x2)≠(y1,y2),则必有q1x1+q2x2>q1y1+q2y2.注意:

1、如果“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成立,则我们所观察到的消费者选择必然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

2、但是,所观察到的消费者选择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时,并不一定意味着“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成立。

显示偏好强公理:

如果(x1,x2)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y1,y2),且(x1,x2)和(y1,y2)不相同,那么(y1,y2)就不可能被直接或间接显示偏好于(x1,x2)。

“显示偏好弱公理"只是“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成立的“必要条件”;“显示偏好强公理”是“具有理性偏好的消费者从预算集中选择最受偏好的消费束”这一行为假说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

数量指数:

拉氏指数Lq(以基期价格作为权数)、帕氏指数Pq(以t期价格作为权数)。

价格指数:

拉氏指数Lp(以基期数量作为权数)、帕氏指数Pp(以t期数量作为权数)。

斯勒茨基方程:

价格变动以后,对消费者的收入进行补偿,使得在新的价格和补偿收入下,消费者刚能买得起原来消费束.

斯勒茨基替代效应的符号与价格变动的符号相反:

即价格下降(上升)引起的“替代效应”提高(降低)了商品需求量,及替代效应一定是负的。

需求法则:

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那么,这种商品的需求一定会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下降。

希克斯替代效应的符号与价格变动的符号相反:

即价格下降(上升)引起的“替代效应"提高(降低)了商品需求量。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例子:

1、完全互补:

替代效应为零;2、完全替代:

收入效应为零;3、拟线性偏好:

收入效应为零补

偿需求曲线:

1、标准需求曲线(收入保持不变);2、斯勒茨基需求曲线(购买力保持不变);3、希克斯需求曲线即补偿需求曲线(效用保持不变)。

初始禀赋:

预算线必然通过初始禀赋点;拥有初始禀赋的消费者是商品1的净销售者,商品2的净购买者。

价格变动后决策者角色的确定:

如果决策者原来是商品1的净购买者,那么,当商品1的价格下降时,他仍然会做为商品1的净购买者;如果决策者原来是商品1的净销售者,那么,当商品1的价格上升时,他仍然会做为商品1的净销售者。

修正的斯勒茨基方程:

需求总的变动=替代效应引起的需求变动+普通收入效应引起的需求变动+禀赋收入效应引起的需求变动。

两个预算约束表达式:

终值表达式:

;现值表达式:

(如果消费者能够按固定利率进行借贷,那么消费者始终偏好具有较高现值的收入模式,而不是具有较低现值的收入模式)。

利率变动后决策者角色的确定:

如果决策者原来是借款者,那么,当利率下降时,他仍然会做为借款;如果决策者原来是贷款者,那么,当利率上升时,他仍然会做为贷款者.

税收:

在利息支付可以抵扣税款的情况下,无论是贷款人还是借款人,税后利率都是相同的;对储蓄课税会减少人们想要储蓄的货币量,对借款补贴却会增加人们想要借入的货币量。

风险态度:

1、风险厌恶:

含义:

指对于消费者来说,(不确定的)财富的期望效用小于财富期望值的效用;特征:

伯努利效用函数是凹的;财富的边际效用递减;2、风险偏好:

含义:

指对于消费者来说,(不确定的)财富的期望效用大于财富期望值的效用;特征:

伯努利效用函数是凸的;财富的边际效用递增;3、风险中性:

含义:

指对于消费者来说,(不确定的)财富的期望效用等于于财富期望值的效用;特征:

伯努利效用函数是线性的;财富的边际效用不变。

消费者剩余(CS):

需求曲线下方、价格线上方的面积。

补偿变化(CV):

补偿变化度量的是,在价格变化以后,为准确地补偿价格变动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必须给予消费者的额外货币量。

等价变化(EV):

等价变化度量的是,在价格变化以前,消费者为避免价格变动而愿意付出的最大收入量.结论:

拟线性偏好情况下,补偿变化(CV)、等价变化(EV)与消费者剩余的变化(△CS)三者是相同的;一般地,消费者剩余的变化(△CS)位于补偿变化(CV)和等价变化(EV)之间,且三者之间的差异相对很小。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供给一定量商品得到的货币量与他愿意接受的最小货币量之间的差额,即供给曲线上方、价格线下方的面积。

总需求曲线:

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加总。

价格变化后,消费者改变商品的消费量,但最终对每种商品都消费,这称为“集约边际上的调整”。

价格变化后,消费者选择是否进入(或退出)某种商品市场,这称为“广延边际上的调整”。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受到上述两种决策的影响。

弹性:

完全无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富有弹性、完全弹性(弹性的大小与商品的可替代性有关,当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时,边际收益曲线必定位于需求曲线的下方).

市场均衡:

当市场供给固定不变时,均衡数量由供给曲线决定,均衡价格由需求曲线决定;当市场供给曲线水平时,均衡数量由需求曲线决定,均衡价格由供给曲线决定.

线性曲线的均衡:

D(p)=a—bp,S(p)=c+dp,均衡价格p*=(a-c)/(b+d),均衡数量q*=b(a+c)/(b+d)。

征税:

向厂商征税,表现为供给曲线平移;向消费者征税,表现为需求曲线向下平移.

税收的转嫁:

一般情况下,无论向谁征税,税收负担最终都是由消费者和厂商共同承担;税负分担的比例取决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相对倾斜程度:

需求曲线较供给曲线更为平坦时,厂商承担的税负更多,反之则反是.

帕累托效率:

帕累托效率是这样一种经济状况,即没有一种方法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坏的同时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得更好。

技术约束的描述:

生产集(构成技术上可行的生产方法的所有投入和产出组合的集合)、生产函数(描述生产集边界的函数,衡量的是由一定量的投入可能得到的最大可能的产出)、等产量曲线。

不变要素:

一定时期内,对企业来说数量固定的生产要素(即使产量为零,也需要使用一定量的不变要素);无论生产与否,都要支付不变要素的成本。

可变要素:

一定时期内,对企业来说数量可以改变的生产要素;对可变要素支付的成本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准不变要素:

产量为正时数量固定,但产量为零时其数量也为零的生产要素;只有当生产时,才需支付准不变要素的成本。

规模报酬不变:

首先,使得利润为负的要素组合绝对不是利润最大化的要素组合,因为在长期中总可以通过完全关闭工厂(产量为零)来取得“零利润”,此时要素投入和产出都为零;其次,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下,使得利润为正的要素组合也绝对不是利润最大化的要素组合,因为生产技术“规模报酬不变”,将要素组合扩大为原来的t倍(t〉1),利润也必定扩大为原来的t倍;也可以说,此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要素数量是“无穷大";所以,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如果存在“有限"的“非零”要素组合使得利润最大化,最大化的利润肯定为零。

但并不是在任何一个价格水平下都存在使得利润为零的“有限”的“非零”要素组合。

规模报酬递增:

因为此时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要素投入增加的比例,所以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总可以通过投入无穷大数量的要素来获取无穷大的利润。

所以此时不存在利润最大化的“有限”的“非零"要素组合。

利润最大化弱公理(WAPM):

按照t期价格,厂商获得的利润必定大于采用s期的生产计划所得到的利润,反之亦然;产量变动与产品价格变动同方向;要素需求量变动与要素价格变动反方向.

成本最小化弱公理(WACM):

在生产同样产出y的前提下,按照t期价格,厂商的成本必定小于采用s期的要素组合所得到的成本,反之亦然。

规模报酬不变:

成本增加的比例与产量增加的比例相同;成本是产量的线性函数;平均成本保持不变。

规模报酬递增:

成本增加的比例小于产量增加的比例;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

规模报酬递减:

成本增加的比例大于产量增加的比例;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上升。

不变成本:

与不变要素相关的成本,与产量无关,且无论生产与否都必须支付.准不变成本:

与准不变要素相关的成本,(如果产量为正)也与产量无关,但只有在生产时才需支付.长期内不存在不变成本,但可能存在准不变成本。

完全竞争市场:

市场价格与每一单个厂商的产量都无关,每个厂商都是“价格接受者”。

竞争性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竞争性厂商实现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产品价格=短期边际成本。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之间的“策略性互动”及其均衡的一门学问。

博弈的标准式表述:

收益矩阵.博弈的扩展式表述:

博弈树。

纳什均衡:

指这样一组策略,给定B的选择,A的选择是最优的,并且给定A的选择,B的选择也是最优的。

序贯博弈:

在序贯博弈中,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的参与人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采取的行动。

从初始禀赋配置变动到配置F是一种相对于初始禀赋配置的“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有效率配置满足的条件:

一般地,在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处,两位消费者的严格偏好集不会相交;特别地,如果忽略“边界情况”,在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处,两位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必然相切;所以,如果忽略“边界情况”,在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处,两位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必然相等。

埃奇沃思盒状图中所有帕累托有效率配置点的集合称为“帕累托集”,或“契约曲线”;任何交易的“最终契约”必定在帕累托集上;帕累托集描述了从盒状图中任何一点开始的互利交易所可能产生的全部结果。

市场均衡(竞争均衡、瓦尔拉斯均衡)的含义:

指一组价格,按此价格每个消费者正在选择他(或她)最偏爱的买得起的消费束,而所有消费者的选择在每个市场的供求相等的意义上是相容的。

瓦尔拉斯法则:

单个消费者的超额需求的价值之和恒等于零;总超额需求的价值之和恒等于零;瓦尔拉斯法则意味着:

如果在k-1个市场中供求相等,那么在第k个市场中供求也必然相等.均衡存在性的关键假定:

总超额需求函数的连续性。

使得总超额需求函数连续的条件:

每个人的需求函数是连续的(即消费者偏好是凸的);单个消费者的需求规模相对于市场规模很小。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所有市场均衡都是帕累托有效率的;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不涉及经济利益是否“公平”分配;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为“竞争性市场机制"的合意性提供了理论基础;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成立需要一些假设条件(如均衡要存在,不存在外部性和垄断等“不完全性”。

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如果所有消费者的偏好呈凸性,则总会有一组这样的价格,在这组价格上,每一个帕累托有效率配置是在适当的商品禀赋条件下的市场均衡.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意味着:

分配与效率问题可以分开考虑,市场机制在分配上是中性的;可以首先重新分配商品禀赋来实现“分配目标",然后再利用价格来表明商品的相对稀缺性,实现帕累托有效率配置;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还意味着:

用干预价格的方式来实现“分配目标”是一种不够明智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