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课时随堂作业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3733239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历史课时随堂作业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历史课时随堂作业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历史课时随堂作业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历史课时随堂作业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历史课时随堂作业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历史课时随堂作业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历史课时随堂作业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历史课时随堂作业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历史课时随堂作业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历史课时随堂作业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历史课时随堂作业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历史课时随堂作业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历史课时随堂作业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历史课时随堂作业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历史课时随堂作业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历史课时随堂作业题.docx

《学年高一历史课时随堂作业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课时随堂作业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课时随堂作业题.docx

学年高一历史课时随堂作业题

第8课 英国的制度创新

随堂作业——练双基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

1.下图是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大宪章》的情景,图中迫使英王签字的人物是哪一阶层的代表(  )

A.小贵族B.大贵族

C.骑士D.资产阶级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13世纪大贵族联合起来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因此图中迫使英王签字的人物应是大贵族的代表。

2.《大宪章》被许多人认为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英国第一部宪法”,最主要的原因是它(  )

A.对王权作出了相应限制

B.标志着议会制度的形成

C.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

A

解析:

《大宪章》对王权作出了相应限制,表明了“法律至上”“有限王权”的基本原则,为资产阶级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3.光荣革命使英国最先走入现代文明社会的大门。

光荣革命发生的根源是(  )

A.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B.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发展

C.王朝复辟势力的反攻倒算

D.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

答案:

B

解析:

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随着这一矛盾的激化,资产阶级革命必然会爆发。

故光荣革命的根源在于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所以答案为B。

A、C两项是具体原因;D项是结果。

4.右图是一幅描绘英国“双王登基”的绘画作品,此图定格了英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光荣革命

B.颁布《权利法案》

C.签署《大宪章》

D.责任制内阁形成

答案:

A

解析:

光荣革命指的是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威廉入主英国,故“双王登基”是光荣革命的结果,A项正确。

B项是在光荣革命后的第二年颁布的,C项是在1215年,D项是在18世纪,故B、C、D三项错误。

5.下面对光荣革命之所以“光荣”的解读最能揭示其本质的是(  )

A.这是一次不流血的革命

B.实现了国王附属于议会

C.形成“双王共治”的局面

D.阻止了专制王朝的复辟

答案:

B

解析:

A项只是表象,C项也没能揭示“光荣”的实质,因而排除A、C两项;“光荣革命”的意义不在于阻止专制王朝的复辟,而在于其实现了国王权力的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所以D项错误,B项正确。

6.下图是英国在1989年发行的纪念币。

它是纪念(  )

A.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D.1832年议会改革

答案:

B

解析:

注意纪念币上的信息“1689”,根据时间可判断B项正确;光荣革命的爆发是在1688年;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在18世纪;1832年议会改革显然不符,所以排除A、C、D三项,答案为B。

7.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结束了英国君主制

B.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C.使英国避免了暴力革命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答案:

D

解析:

《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丧失了一些权力但还没有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仍旧掌握行政权,B项错误;“光荣革命”使英国避免了暴力革命,C项错误;《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制在英国依然存在,故A项错误,D项正确。

8.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的主要意义在于(  )

A.使议会获得了选举国王的权力

B.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

C.宣告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

D.规定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答案:

B

解析:

《权利法案》中关于议会与国王权力的规定,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知识点二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9.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

由此可见,女王在英国(  )

A.无所事事B.“统而不治”

C.掌控议会D.领导内阁

答案:

B

解析: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已经是典型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之所以“什么都不做”,是因为其“统而不治”,成为最高权力的象征。

10.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1783年他获任首相,时年24岁。

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

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

这一先例的开创最能说明(  )

A.首相是国家权力中心

B.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答案:

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早期,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小威廉·皮特的举措使内阁的权力得以提升,促进了内阁制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

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A项错误;内阁由议会产生,且对议会负责,B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D项。

11.英国的国歌《天佑女王》,其中有“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的歌词。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女王是国家权力中心

B.女王利用法律庇护人民

C.英国重视“君权神授”

D.英王成为英国民族象征

答案:

D

解析:

在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女王“统而不治”,是虚君,是英国的民族象征,故A项错误、D项正确。

国歌《天佑女王》体现了英国人民对女王的尊敬,B项是对材料的曲解;当前英国君主权力的来源是议会,C项错误。

12.1832年初,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激进分子甚至制订了秘密的武装起义计划,由于代表贵族势力的托利党的让步,议会改革终于获得成功。

下列不属于斗争的成果的是(  )

A.取消许多衰败选区

B.新兴工业城市取得更多议席

C.形成了自由党和保守党

D.英国的议会制度更加完善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项皆属于1832年议会改革的成果。

英国自由党和保守党形成于19世纪中期,故C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概括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哪些制约?

第一条说明制约王权主要采用什么形式?

(2)根据材料概括议会和议员的权利得到了怎样的保护?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权利法案》的意义、内容、影响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答案:

(1)国王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国王不能随意征税,国王不得拥有私人武装。

采用法律形式。

(2)保证国会议员的代表性和参政议政的权利。

(3)意义:

该法案是英国政治史上的重要文件,它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在英国确立。

内容:

《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

影响:

它以法律的形式把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固定下来。

议会的权力开始超过国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进入了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

局限:

《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加强了议会的权力,议会具有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但《权利法案》还没有解决国家的行政决策和执行问题,这是《权利法案》的一个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内阁逐渐独立出来,英王逐渐成为一个“统而不治”的君主,责任内阁制逐渐发展成熟。

14.英国是近代议会制度的发源地,有“议会之母”的称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

——《权利法案》

材料二 

材料三 当今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作为国家元首,是维系英联邦和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她品行端庄,深受人民爱戴。

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君主相比,她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拥有的权力有很大的不同。

(1)材料一表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

由此奠定了什么政体的基础?

(2)材料二的漫画反映了英王统治的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今英王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答案:

(1)目的:

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确立议会权力至上)。

政体:

君主立宪制。

(2)特点:

“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

(3)国家元首;民族团结的纽带;国家统一的象征;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课后作业——提能力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

A.进行光荣革命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全部被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度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光荣革命”,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材料中的时间及“改变规则”可判断为“光荣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君权受到限制,而不是其权力被议会执掌,B项错误;责任内阁制1721年才形成,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

2.“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

“这个宣言”的颁布(  )

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完善了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C.使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D.使首相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即议会主权的确立,国王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

根据材料中“我……以及我妻子的名义”“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然后戴上王冠”等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宣言”应该是1689年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所以答案为A项。

此时英国的责任内阁制还没有形成,英王还拥有行政权,还没有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所以B、C两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

3.某同学撰写了一篇论文,题目为《从“枢密院”到“内阁”——论行政权的转移》,由此推断他研究的可能是(  )

A.宋朝政制 B.元朝政制

C.英国政制D.美国政制

答案:

C

解析:

光荣革命之前英国国王有一个权力较高的咨询机构——枢密院,此时行政权掌握在国王手中,光荣革命之后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行政权由内阁掌握,故C项正确;宋元时期,枢密院主管军事,且最高行政权力一直掌握在皇帝手中,不存在行政权的转移,故A、B两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行政权由总统掌握,不符合题干意思,故D项错误。

4.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

英王的做法(  )

A.受到社会各界普遍支持

B.违背了《权利法案》的规定

C.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

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绝对权威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1762年”可知,该事件发生在英国《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权利法案》限制王权,保证议会权力,英王未经议会同意擅自逮捕议员的做法违背了《权利法案》的规定,由此判断B项说法正确。

5.某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时说:

“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

”这是因为1832年议会改革(  )

A.使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多的议席

B.使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较多选举权

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的长期稳定

答案:

A

解析: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大量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行使国家权力,从这个意义上可以得出“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的结论,故A项正确。

B项错误,此时英国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光荣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故C项错误;D项是光荣革命的作用。

所以答案为A。

6.“直到19世纪初……一位官运亨通的首相同时要得到国王和议会的支持,否则便会在政治航道上触礁翻船。

”该材料说明当时英国(  )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B.首相主要对国王负责

C.责任内阁制尚未成熟

D.三权分立制度确立

答案:

C

解析:

英国首相是对议会负责的,而题干强调19世纪初首相在政治上需要国王和议会的支持,这说明在那个时期,国王对国家政治生活仍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不是完全让渡了行政权,故表明当时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尚未成熟,C项正确。

A项与题干材料意思相悖;B项说法是错误的;D项错误,英国不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7.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

“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她能做的事情有(  )

①代表国家出访他国 ②在形式上授予议会中多数党领袖组阁权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 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英王是国家元首,但只是扮演仪式性角色,并无实权,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故答案为A。

8.英国法律规定国王是世袭的国家元首,是全国武装力量的统帅。

其职权有:

任免首相和大臣、高级法官,召开、终止议会会议,批准和公布法律等。

但法律同时规定了“国王不能犯错误”的原则,使英王须根据他的大臣的建议执行职务。

这些规定实际上(  )

A.加强了国王的权力

B.使国王处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

C.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D.反映了英国法律的不完善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法律规定了国王的职权,但又规定“国王不能犯错误”,这明显是在限制国王的权力。

9.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了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使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

这些改革措施(  )

A.顺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B.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使广大工人、妇女获得政治权利

D.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答案:

A

解析:

工业革命以后,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要求议会改革,故A项正确。

《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广大工人、雇农、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权利之外,C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由贵族寡头政治向工业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转变,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D项错误。

10.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

“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

”这说明作者(  )

A.为人民获得广泛的政治权力而欣慰

B.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

C.肯定了工业资产阶级获得议会权利的进步意义

D.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以及工业资产阶级为了谋取参政权所进行的积极斗争,都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议会选举制的改革。

通过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而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故本题选C项。

B、D两项与材料无关,A项说法错误。

11.《全球通史》中写道:

“《权利法案》……并不意味着英国就此已经成为一个民主国家,事实上,直到19世纪后期普选制得到确立时这一目标才得到实现。

”“这一目标”实现的主要途径是(  )

A.国会选举B.内阁斗争

C.和平改革D.制定宪法

答案:

C

解析: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资产阶级民主权利不断扩大,其主要途径是以1832年议会改革为代表的和平改革。

12.钱乘旦、陈晓律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

“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相比之下他们代表不足。

”由这种状况引发的运动的最终结果是(  )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C.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政权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

由材料中“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和“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可知,这是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

这次改革实现了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使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

……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

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

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

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世界史资料》

材料三 1832年6月7日,选举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

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议席分配两个方面。

……56个人口不到2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2000~4000人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

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一次主要创新是什么?

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改革后英国议会发生的主要变化。

结合所学,指出这种变化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你对英国的政治制度创新有何认识?

答案:

(1)做法:

光荣革命(资产阶级统治确立);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2)创新:

责任制内阁形成与发展。

特点:

内阁拥有行政权,且权力不断扩大;内阁与议会相互制衡。

(3)变化:

调整选区,重分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

影响:

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4)认识:

制度创新具有渐进性;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总统先生……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材料二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2018年11月10日报道:

英国首相卡梅伦提议欧盟武装叙利亚反对派。

此举令西方盟友惊讶,可能会招致美国的反对。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哪一特点?

(2)据所学知识,对于材料二中卡梅伦的提议,你认为英国内阁成员应持什么意见?

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如果英国女王反对卡梅伦的决定,卡梅伦会不会收回提议,为什么?

(4)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如果英国议会多数成员对卡梅伦政府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结果会怎么样?

答案:

(1)责任制内阁。

(2)赞同。

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

(3)不会。

英国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没有实权。

(4)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

卡梅伦政府或者下台,或者卡梅伦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